一种用于接触器的衔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7558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接触器的衔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包括能有效导通磁感线的衔铁本体,所述衔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工作部及电路导通时与轭铁接触的第二工作部,所述第二工作部的端面设有向衔铁本体凹陷形成的凹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整体结构简单,需要满足平面度要求的工作面积小,便于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衔铁能有效保证电路导通时的磁通量,保持电路导通状态下电流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种用于接触器的衔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构成接触器的衔铁。
【背景技术】
[0002]接触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用于快速切断交流或直流主回路或可频繁地接通、断开与高电流控制电路的连接,故接触器经常用于控制电动机、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或其他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压释放保护作用,且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
[0003]现有的接触器在接通电路时,衔铁与轭铁之间的接触为平面接触,为了保证磁通量,使形成通路后的电流足够大,则衔铁和轭铁必须充分接触,避免两平面之间留有空隙,因此对两者相接触平面的平面度要求较高,衔铁和轭铁需进行精加工,加工步骤多,影响衔铁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接触面的平面度要求较低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包括能有效导通磁感线的衔铁本体,所述衔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工作部及电路导通时与轭铁接触的第二工作部,所述第二工作部的端面设有向衔铁本体凹陷形成的凹部。
[0006]在轭铁端部设置与凹部适配的突起,在导通电路时,衔铁与轭铁通过凹部与突起的配合安装在一起,相当于轭铁局部嵌装在衔铁内,如此可以提高导通的磁感线数量,使电路导通后的电流更加稳定。
[0007]优选的,所述凹部由位于第二工作部末端的锥形凹部和靠近衔铁本体一侧且位于锥形凹部尖角端的弧形凹部组成。
[0008]优选的,所述锥形凹部内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0°。
[0009]此种结构的凹部能避免加工后在第二工作部上形成角度偏小的过渡处,避免应力集中,进而保证衔铁的强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中心线与衔铁主体中心线重合且第二工作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衔铁主体的横截面积,在第二工作部和衔铁主体之间设有过渡台阶面。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与衔铁主体之间的过渡台阶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3。
[0012]衔铁主体端部设置的第二端部有效减小了需满足平面度要求的衔铁主体端面大小,便于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部的横截面积大于衔铁主体的横截面积。此种结构便于套装弹簧,在电路需断开时,弹簧作用于第一工作部靠近衔铁主体一侧的表面,进而带动衔铁复位使电路断开。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部在背向衔铁主体一侧的端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台。[0015]优选的,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6mm±0.05mm。
[0016]优选的,所述凸台表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6。
[0017]凸台表面面积小于第一工作部横截面积,减小了第二工作部需要满足平面度要求的平面大小,便于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18]优选的,所述衔铁经过镀锌处理,所述衔铁主体表面均匀设有锌层。经过镀锌处理后,衔铁的耐锈蚀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延长衔铁的抗锈蚀期限,延长衔铁的使用寿命,进而有助于延长接触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整体结构简单,需要满足平面度要求的工作面积小,便于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衔铁能有效保证电路导通时的磁通量,保持电路导通状态下电流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0023]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4]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5]图中,1-衔铁本体,11-第一工作部,12-第二工作部,13-凹部,131-锥形凹部,132-弧形凹部,14-凸台,E-第二工作部与衔铁主体之间的过渡台阶面,F-凸台表面,H-凸台闻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7]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包括能有效导通磁感线的衔铁本体,衔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工作部11及电路导通时与轭铁接触的第二工作部12,第二工作部的端面设有向衔铁本体凹陷形成的凹部13。
[0028]为了避免在第二工作部造成角度偏小的过度处,凹部13由位于第二工作部12末端的锥形凹部131和靠近衔铁本体I 一侧且位于锥形凹部尖角端的弧形凹部132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形凹部131内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0°。如此第二工作部的过渡处较为平缓,能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有效保证衔铁的强度。
[0029]第二工作部12中心线与衔铁主体I中心线重合且第二工作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衔铁主体的横截面积,在第二工作部和衔铁主体之间设有过渡台阶面E。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工作部12与衔铁主体I之间的过渡台阶面E的平面度要求为0.03。铁主体端部设置的第二端部有效减小了需满足平面度要求的衔铁主体端面大小,便于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30]第一工作部11的横截面积大于衔铁主体I的横截面积,第一工作部11在背向衔铁主体I 一侧的端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台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台高度H为
0.6mm±0.05mm,且凸台表面F的平面度要求为0.06。此种结构便于套装弹簧,在电路需断开时,弹簧作用于第一工作部靠近衔铁主体一侧的表面,进而带动衔铁复位使电路断开。凸台表面面积小于第一工作部横截面积,减小了第二工作部需要满足平面度要求的平面大小,便于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31]为了延长衔铁使用寿命,衔铁经过镀锌处理,衔铁主体I表面均匀设有锌层。经过镀锌处理后,衔铁的耐锈蚀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延长衔铁的抗锈蚀期限。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于接触器的衔铁,整体结构简单,需要满足平面度要求的工作面积小,便于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衔铁能有效保证电路导通时的磁通量,保持电路导通状态下电流的稳定性。
[0033]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包括能有效导通磁感线的衔铁本体(1),所述衔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工作部(11)及电路导通时与轭铁接触的第二工作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部的端面设有向衔铁本体凹陷形成的凹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3)由位于第二工作部(12)末端的锥形凹部(131)和靠近衔铁本体(I)一侧且位于锥形凹部尖角端的弧形凹部(13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凹部(131)内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部(12)中心线与衔铁主体(I)中心线重合且第二工作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衔铁主体的横截面积,在第二工作部和衔铁主体之间设有过渡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部(12)与衔铁主体(I)之间的过渡台阶面(E)的平面度要求为0.0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11)的横截面积大于衔铁主体(I)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11)在背向衔铁主体(I) 一侧的端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台(14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4)的高度为0.6mm + 0.05mmo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表面(F)的平面度要求为0.0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经过镀锌处理,所述衔铁主体(I)表面均匀设有锌层。
【文档编号】H01H50/18GK203674093SQ201420035599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许建国, 袁书泉, 魏万明 申请人:浙江三维大通冷挤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