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1956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包括三级管T1、T2、T3、T4、T5、发光二极管D1、D2、电容C、电阻R1、R2、R3、R4和R5,所述的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基极依次串联电阻R4、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1和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电阻R5还连接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端,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电容C;所述的三极管T1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T4的基极之间连接电阻R3,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1的基极和集电极同时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原理,电路可靠性高,电路中除去三极管外的其它元件短路也不会引起输出增大,其中的一个三极管短路也不会出现过流情况。
【专利说明】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光通信是一种有线通信,光波沿光导纤维传输。光源可以是激光器(又称半导体激 光二极管),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光纤通信传输衰减小、容量大、不受外界干扰、保密性好, 可用于大容量国防干线通信和野战通信等,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激光二极管在光通 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要求相当严格。当驱动电流中含有噪 音时,会引起激光的波长和光功率的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不同光功率的激光时,通 常是用不同的电路来驱动两路或者多路激光二极管发光,但是现有的驱动电路存在可靠性 差,当电路中部分元件出现短路时会引起输出增大,特别是其中的晶体管出现短路时还会 出现过流现象,无法满足激光二极管中对驱动电路的较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可靠性 高,电路中除去三极管外的其它元件短路也不会引起输出增大,其中的一个三极管短路也 不会出现过流情况。
[0004]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 动电路,包括三级管T1、三极管T2、三级管T3、三极管T4、三级管T5、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 极管D2、电容C、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的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 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基极依次串联电阻R4、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1和 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电阻R5还连接电阻R4和发光二极 管D2的公共端,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电容C ;所述的三极管T1的集电极 依次串联电阻R2和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T4的基极之间连接电 阻R3,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1的基极和集电极同时连接三极 管T2的集电极;所述的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连 接三极管T4的基极;所述的三极管T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三极管T4和三极 管T3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的电阻R1连接在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电源VCC之间,电阻R5 连接在接地端与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端。
[0005]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端接电源VCC。
[0006]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
[0007] 所述的电阻R1的阻值和电阻R4的阻值相等。
[0008] 所述的电阻R5的阻值是电阻R4的阻值的10倍。防止五只三极管受噪声信号的 影响而产生误动作,使晶体管截止更可靠。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5只三级管,并且没 有用到可调电阻,三极管T4、T5中的一只出现短路现象也不会过流现象,除去三极管后的 其它元件出现短路现象也不会引起输出增大,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0012] 实施例:
[0013] 如1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三级管Τ1、三极管Τ2、三级管Τ3、三极管Τ4、三级管 Τ5、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容C、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发 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端接电源VCC,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三极管Τ5的 集电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的阻值和电阻R4的阻值 相等。
[0014] 电阻R5的阻值是电阻R4的阻值的10倍。
[0015] 其中的三极管Τ1、三极管Τ2、三级管Τ3、三极管Τ4和三级管Τ5型号均为2Ν2222, 为ΝΡΝ型三级管,集电极最大工作电流为800mA,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为0. 5W,为小功率通 用小信号高频放大管。电容C取值1微法,电阻R1和R4取值1千欧,电阻R5取值10千欧, 电阻R2取值300欧,电阻R3取值680欧,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采用常用发光二 极管即可实现。
[0016] 本实施例的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基极依次串联 电阻R4、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1和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电 阻R5,电阻R5还连接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端,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 间连接电容C。本实施例的三极管T1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 管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T4的基极之间连接电阻R3,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T3的 基极,三极管T1的基极和集电极同时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本实施例的三极管T3的发 射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4的基极;所述的三极管T4 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三极管T4和三极管T3的发射极均接地。本实施例的电 阻R1连接在三极管T2的集电极和电源VCC之间,电阻R5连接在接地端与电阻R4和发光 二极管D2的公共端。
[0017] 该电路共用了 5只三极管,并且取消了调整输出的可变电阻,如果三极管T2的集 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出现短路的话,使通过三极管T4和T5基极电流输出增大,导致三极管T3 导通,旁路部分电流到地,起到保护的作用。另外,若三极管T4和T5中的一个出现短路,由 于另一个的存在,也不会出现过流现象。除去晶体管后的其它元件短路也不会引起输出增 大,从而增加了电路的可靠性,满足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要求。而在三极管T1和T2的基 极连接电阻R1和R4,在三极管T4和T5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3和R2是为了提供稳定的工 作电流。而发光二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则作为指示灯用,用以判断电路是否稳定工作。 而电阻R5则是防止五只三极管受噪声信号的影响而产生误动作,使晶体管截止更可靠。
[0018]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 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级管T1、三极管T2、三级管T3、 三极管Τ4、三级管Τ5、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容C、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 阻R4和电阻R5,所述的三极管Τ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Τ1的基极,三极管Τ2的基极依次串 联电阻R4、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1和三极管Τ5的集电极,三极管Τ2的发射极连接 电阻R5,电阻R5还连接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端,三极管Τ2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 间连接电容C ;所述的三极管Τ1的集电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三极管Τ5的基极,三极管Τ1 的集电极和三极管Τ4的基极之间连接电阻R3,三极管Τ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Τ3的基极, 三极管Τ1的基极和集电极同时连接三极管Τ2的集电极;所述的三极管Τ3的发射极连接三 极管Τ2的发射极,三极管Τ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Τ4的基极;所述的三极管Τ4的集电极连 接三极管Τ5的发射极,三极管Τ4和三极管Τ3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的电阻R1连接在三极 管Τ2的集电极和电源VCC之间,电阻R5连接在接地端与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 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二 极管D1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端接电源VCC。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二 极管D1的负极连接三极管Τ5的集电极,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R1 的阻值和电阻R4的阻值相等。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极管的恒功率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R5 的阻值是电阻R4的阻值的10倍。
【文档编号】H01S5/042GK203911227SQ201420136782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宋德林, 陈鹏, 冯江远 申请人:成都国科海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