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9172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与A、B、C三相对应的三组触头室、设置在三组触头室内的灭弧装置以及覆盖住触头室和灭弧装置的罩壳,灭弧装置与罩壳在灭弧装置的喷弧口处形成消游离空间,灭弧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灭弧室和一个第二灭弧室,第一灭弧室在其中一侧侧壁形成隔板,一第一灭弧室插入A相触头室,且使该第一灭弧室一侧侧壁的隔板靠近B相触头室的一侧,另一第一灭弧室插入C相触头室,且使该另一第一灭弧室一侧侧壁的隔板靠近B相触头室的另一侧,第二灭弧室插入B相触头室,隔板使消游离空间形成A、B、C三相相间隔离。通过优化灭弧装置与罩壳之间的消游离空间,能防止相间的电弧性短路,提高电弧的熄灭能力 。
【专利说明】—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灭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简称ATSE)用于监测电源电路,并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至另一个电源,为负载提供不间断电源,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在电气行业中又被称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或“双电源开关”。当自动转换开关的接通与分断能力要求提高时,触头间产生的电弧能量很高,难以被快速熄灭,甚至一部分电弧、高温气体及带电粒子将冲过灭弧室向外喷出。若产品不具备外罩防护,喷弧有可能会对操作人员产生伤害;而有些产品虽然设置了防护罩,但由于防护罩未对灭弧室的喷弧采取有效引导,因此会使电弧无规则扩散,极易引起相间弧光短路。此时触头间产生的电弧能量很高,在现有技术下,由于受到自动转换开关小型化设计的结构限制,灭弧室与罩壳之间的空间有限,因此,当开关触头在进行接通或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带电粒子以及高压气体等从灭弧室端面的排气槽排出,然后滞留于灭弧室与罩壳之间的空间内,引起相间的电弧性短路等用电事故。
[000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灭弧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 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通过优化灭弧装置与罩壳之间的消游离空间,能防止相间的电弧性短路,提高电弧的熄灭能力。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与A、B、C三相对应的三组触头室、设置在A、B、C三相触头室内的灭弧装置以及覆盖住触头室和灭弧装置的罩壳,所述的灭弧装置与罩壳在灭弧装置的喷弧口处形成消游离空间,所述的灭弧装置包括两个第一灭弧室和一个第二灭弧室,其特征在于:第一灭弧室的其中一侧侧壁向上延伸形成突出于第一灭弧室上端面的隔板,将一个第一灭弧室插入A相触头室中,且使该第一灭弧室一侧侧壁的隔板靠近B相触头室的一侧,将另一个第一灭弧室插入C相触头室中,且使该另一个第一灭弧室一侧侧壁的隔板靠近B相触头室的另一侧,将第二灭弧室插入B相触头室中,由两个隔板使消游离空间形成A、B、C三相相间隔离。
[000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还包括一与N相对应的触头室,在所述的N相触头室中设置第三个第一灭弧室,并使该第三个第一灭弧室一侧侧壁的隔板远离C相触头室。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罩壳在上端面的前后侧且对应各灭弧室独立的消游离空间开设开口。
[000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在将所述的灭弧装置装入对应的触头室后,所述的隔板使第一灭弧室以及第二灭弧室在上端具有了各自独立的空间,又由于隔板仅在第一灭弧室的其中一侧侧壁上设置,因此能使得B相对应的消游离空间增大,并且各相对应的独立消游离空间也实现最大化,增强了消游离能力;所述的隔板配合罩壳能有效防止喷出的电弧与相邻相的电弧串通,并使电弧、高压气体及带电粒子等在各灭弧室上端形成的空间内作上、下纵向移动,又由于罩壳在对应于各相消游离空间的位置开设有开口,能够快速引导、排除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在触头分离时产生的电弧、高压气体、带电粒子等,由此保证了电弧的快速熄灭,提升了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示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去除罩壳2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灭弧室31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灭弧室32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罩壳2的一实施例立体图。
[0014]图6为图5实施例的另一侧立体图。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示图。
[0016]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去除罩壳2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触头室;2.罩壳、21.开口 ;3.灭弧装置、31.第一灭弧室、311.侧壁、312.隔板、32.第二灭弧室、33.喷弧口、34.灭弧栅片;4.消游离空间;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 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为三极开关,包括与A、B、C三相对应的三组触头室1、设置在A、B、C三相触头室I内的灭弧装置3以及覆盖住触头室I和灭弧装置3的罩壳2,所述的三组触头室I具有与A、B、C三相对应的三组动、静触头组。所述的灭弧装置3包括两个第一灭弧室31和一个第二灭弧室32,两个第一灭弧室31分别对应于A相和C相电力线,而第二灭弧室32对应于B相电力线。所述的第一灭弧室31和第二灭弧室32都具有喷弧口 33,所述的第一灭弧室31、第二灭弧室32与罩壳2在各自的喷弧口 33处形成消游离空间4 ;并且第一灭弧室31和第二灭弧室32在各自的灭弧室空间内依次层叠排列多枚灭弧栅片34,依靠灭弧栅片34来冷却和分割电弧,从而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所述的第一灭弧室31的其中一侧侧壁311向上延伸形成突出于第一灭弧室31上端面的隔板312 ;而第二灭弧室32的两侧壁均未形成突出上端面的隔板结构。将一个第一灭弧室31插入A相触头室I中,且使该第一灭弧室31一侧侧壁311的隔板312靠近B相触头室I的一侧,而将另一个第一灭弧室31插入C相触头室I中,且使该另一个第一灭弧室31 —侧侧壁311的隔板312靠近B相触头室I的另一侧;将第二灭弧室32插入B相触头室I中。装入了上述灭弧装置3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由于隔板312的设置,使得分别与A、B、C三相对应的每个灭弧室具有相对独立的外部空间,形成了自上而下贯通的消游离空间4。又由于仅有第一灭弧室31的其中一侧侧壁311设有隔板312,因此B相对应的消游离空间4增大,而且每相各自独立的消游离空间4的体积也实现最大化。
[0021 ] 请参阅图5和图6并结合图1,所述的罩壳2固定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底座5上,并覆盖住触头室I和灭弧装置3。罩壳2与所述的隔板312配合,使得由动、静触头组分断电流而产生的电弧、带电粒子、高压气体等从各灭弧室断面的排气槽排出后,能滞留于各自对应的独立的消游离空间4内。并且,隔板312能确保上述电弧、带电粒子、高压气体等不相互串通,从而能避免弧光短路等用电事故发生。罩壳2在上端面的前后侧且对应各灭弧室独立的消游离空间4开设开口 21,所述的开口 21与消游离空间4上下贯通,能够快速引导、排出动、静触头组分离时产生的电弧、高压气体、带电粒子等,确保了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可靠运行,加快了电弧熄灭速度。
[0022]实施例2
[0023]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为四极开关,除A、B、C三相外还包括一与N相对应的触头室1,N相与C相相邻。该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具有四组动、静触头组以及四个灭弧室。在所述的N相触头室I中设置第三个第一灭弧室31,并使该第三个第一灭弧室31 —侧侧壁311的隔板312远离C相触头室I。其余均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与A、B、C三相对应的三组触头室(I)、设置在A、B、C三相触头室⑴内的灭弧装置⑶以及覆盖住触头室⑴和灭弧装置⑶的罩壳(2),所述的灭弧装置(3)与罩壳(2)在灭弧装置(3)的喷弧口(33)处形成消游离空间(4),所述的灭弧装置(3)包括两个第一灭弧室(31)和一个第二灭弧室(32),其特征在于:第一灭弧室(31)的其中一侧侧壁(311)向上延伸形成突出于第一灭弧室(31)上端面的隔板(312),将一个第一灭弧室(31)插入A相触头室(I)中,且使该第一灭弧室(31) —侧侧壁(311)的隔板(312)靠近B相触头室(I)的一侧,将另一个第一灭弧室(31)插入C相触头室(I)中,且使该另一个第一灭弧室(31) —侧侧壁(311)的隔板(312)靠近B相触头室(I)的另一侧,将第二灭弧室(32)插入B相触头室(I)中,由两个隔板(312)使消游离空间(4)形成A、B、C三相相间隔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电器还包括一与N相对应的触头室(I),在所述的N相触头室(I)中设置第三个第一灭弧室(31),并使该第三个第一灭弧室(31) —侧侧壁(311)的隔板(312)远离C相触头室(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2)在上端面的前后侧且对应各灭弧室独立的消游离空间(4)开设开口(21)。
【文档编号】H01H9/30GK204102752SQ201420587328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丁晓辉, 金胜, 顾怡文 申请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