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6232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圆形电容作为滤波使用,在变流器行业应用非常广泛,一般此电容底部有螺栓作为固定,顶部端子前后可各连接三条线缆作为电气连接。目前电容一般只有底部有螺栓固定,由于电容较高,仅靠此底部螺栓固定,长期振动,固定螺栓易松动,存在固定风险,固定失效后甚至引起短路等更大问题;此电容在一个机柜中使用量较多,一般都直接固定在机柜内,然后在机柜内连线,操作极为不便,对后续的维护效率也影响较大;此电容的连接都是几个串联之后引出,此种方式电容端子所承受的电流非常大,特别靠近引出端的电容,其端子相当于承受着几个串联电容汇总后的电流,长期影响电容可靠性及寿命;此电容端子与线缆的连接,一般都是靠线缆插入端子,然后利用端子上方螺丝压紧,此方式对线缆的固定要求非常高,如线缆晃动会造成螺丝松动,线缆压不紧,接触电阻增加,端子热增加,引起电容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结构,本技术可克服电容固定不可靠,电容端子压紧线缆不可靠,从而电容长期可靠性低的缺陷,同时电容可两端出线,使得电容端子所承受的电流相对最小,可进一步提高电容可靠性,同时若干个电容形成模块化,可线下装配,单个电容模块只需从汇流铜排引出三条电缆即可,在整机中的装配和维护效率。

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包括圆形电容、电容固定盒底座、电容固定盒上盖、汇流铜排支撑钣金件、下绝缘膜、上绝缘膜、下固定绝缘板、上固定绝缘板、汇流铜排、固定螺栓;所述的电容盒固定底座包括底部小圆孔和侧面腰孔,所述的底部小圆孔可穿过电容底部的螺栓将电容固定,所述的侧面腰孔用于固定电容固定盒上盖从而卡紧电容。

所述的电容固定盒上盖包括大圆孔,所述的圆形电容可穿过大圆孔,大圆孔周边包括弧线齿可卡住电容进行辅助固定,且可保护电容外壳不被划伤。

所述的汇流铜排支撑钣金件固定在电容盒底座上。

所述的下绝缘膜、上绝缘膜安装于支撑钣金上,可作为对汇流铜排的附加绝缘。

所述的下固定绝缘板、上固定绝缘板固定在支撑钣金件上,通过固定螺栓可加紧汇流铜排进行固定;固定螺栓头部到中间部位套有一层绝缘护套可作为对汇流铜排的附加绝缘。

所述的电容可两端出线连接到汇流铜排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0是圆形电容、20是电容固定盒底座、21是电容固定盒上盖、22是汇流铜排支撑钣金件、23是弧线齿、24是小圆孔、25是侧面腰孔、26是大圆孔、30是下绝缘膜、31是上绝缘膜、40是下固定绝缘板、41是上固定绝缘板、50是汇流铜排、60是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种电容固定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括圆形电容10、电容固定盒底座20、电容固定盒上盖21、汇流铜排支撑钣金件22、下绝缘膜30、上绝缘膜31、下固定绝缘板40、上固定绝缘板41、汇流铜排50、固定螺栓60;所述的电容盒固定底座20包括底部小圆孔24和侧面腰孔25,所述的底部小圆孔24可穿过电容底部的螺栓将电容固定,所述的侧面腰孔25用于固定电容固定盒上盖21从而卡紧电容10,且可利用腰孔25上下调整以便于兼容电容10上下方向的尺寸公差。

所述的电容固定盒上盖21包括大圆孔26,所述的圆形电容10可穿过大圆孔26,大圆孔26周边包括弧线齿23可卡住电容10进行辅助固定,且可保护电容10外壳不被划伤。

所述的汇流铜排支撑钣金件22固定在电容盒底座20上。

所述的下绝缘膜30、上绝缘膜31安装于支撑钣金上,可作为对汇流铜排50的附加绝缘。

所述的下固定绝缘板40、上固定绝缘板41固定在支撑钣金件22上,通过固定螺栓60可加紧汇流铜排50进行固定;固定螺栓头部到中间部位套有一层绝缘护套61可作为对汇流铜排50的附加绝缘。

所述的电容10可两端出线70连接到汇流铜排50上,此种方式可将电容10端子所承受的电流降到最小,且线缆连接可靠,长期可提高电容10可靠性,且使若干个电容10形成模组化,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利用绝缘膜和绝缘板作为附加绝缘,在保证安规距离的前提下,将电容模组体积缩小,使得电容模组结构紧凑,在各项目中的方便安装应用。 在线下装配成电容模组后,只需将电容模组固定在机柜中,通过三根电缆作为ABC三相从汇流铜排50引出接入系统中特定的位置,即可应用。电容模组可线下装配,且通用性强,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