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绝缘与护套厚度的生产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944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绝缘与护套厚度的生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电缆的结构中,均存在挤塑成型的绝缘和护套层,其作用是使得电缆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保护电缆内部或导体不受机械损伤,在电线电缆的国家标准中,关于绝缘和护套的厚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厚度要求,避免生产的成品电缆绝缘和护套过薄造成绝缘性能差或绝缘和护套过厚,影响电缆散热,加快电缆寿命损耗。

在电缆挤塑类材料的工艺计算和制定过程中,最常用量值为“标称值”,根据GB/T 12706-2008中描述,标称值指的是制定的量值,常用于表格之中,通常标称值引出的量值在考虑规定的公差下通过测量进行检验,在标准后续内容中,仅规定了标称值、最小值的明确数值或计算方式,同时标准中关于绝缘与护套厚度,特殊描述区域还伴随有“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字样,在此条件下,绝缘和护套的厚度考核检验规则便分为2个大类,一种是考核最小值与平均值同时存在的,如0.6/1kV低压电缆的绝缘,另一类是仅考核最小值的,如电缆护套,同时在国标中又把护套的最小值要求进行区分,分为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如YJV22型外护套,和不直接包覆在铠装层上的,如YJV型电缆的外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缆绝缘与护套厚度的生产控制方法,在保证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控制绝缘与护套材料厚度,从而有效减小电缆外径,最终实现节能降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缆绝缘与护套厚度的生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通过最小值要求模块,生成绝缘以及护套最小值要求。

所述最小值要求,分为绝缘的最小值要求和护套的最小值要求,同时,护套的最小值要求又分为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小值要求和无铠装电缆或不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小值要求;

上述各最小值要求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所述绝缘与护套的绝缘的最小值≥0.9tn1mm,其中,tn1为绝缘层的标称值,所述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小值≥0.8tn2-0.1mm,其中,tn2为其标称值,所述无铠装电缆或不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小值≥0.85tn3mm,其中,tn3为其标称值。

步骤S200:通过最大值要求模块,生成绝缘以及护套最大值要求。

所述最大值要求分为绝缘的最大值要求和护套的最大值要求,同时,绝缘的最大值要求又分为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最大值和不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最大值,所述护套最大值要求又分为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大值和无铠装电缆或不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大值。

上述各最大值要求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所述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最大值为1.10tn1mm,其中,tn1为绝缘层的标称值;所述不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最大值为tn1mm,其中,tn1为绝缘层的标称值;所述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大值为tn2mm,其中,tn2为其标称值,所述无铠装电缆或不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最大值为1.05tn3mm,其中,tn3为其标称值。

步骤S300:将步骤S100生成的绝缘以及护套最小值要求以及步骤S200生成绝缘以及护套最大值要求作为输入参考值,控制挤出机作业,生产电缆。

优选的,在步骤S300之前,进一步地包括通过指导值要求模块,生成绝缘以及护套指导值要求。

所述指导值要求,分为绝缘的指导值要求和护套的指导值要求,同时,绝缘的指导值要求又分为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指导值和不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指导值,所述护套指导值要求又分为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指导值和无铠装电缆或不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指导值。

上述各指导值要求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所述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指导值为1.05tn1mm,其中,tn1为绝缘层的标称值;所述不带有平均值要求的绝缘指导值为0.95tn1mm,其中,tn1为绝缘层的标称值;所述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指导值为0.85tn2mm,其中,tn2为其标称值;所述无铠装电缆或不直接包覆在铠装外的护套指导值为0.9tn3+0.1mm,其中,tn3为其标称值。

所述步骤S300:将通过指导值要求模块生成绝缘以及护套指导值要求作为输入参数,控制挤出机作业,生产电缆。

优选的,在步骤S300之后,进一步包括判断电缆是否合格的步骤。

将生成的电缆绝缘与护套厚度数值与步骤S100生成的绝缘以及护套最小值要求以及步骤S200生成绝缘以及护套最大值要求比较,如果超出范围,则电缆不合格,如果在范围之内,则电缆合格。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较为有效的控制绝缘与护套挤出厚度在合理的可控范围内,在保证电缆绝缘和护套厚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减小电缆外径,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实施例以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型号为YJV22 0.6/1kV 4*120)为例,通过GB/T 12706-2008.1中表6查询可知其交联聚乙烯绝缘标称厚度为1.2mm,且根据GB/T 12706-2008.1中16.5.2部分要求,其绝缘值的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按照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绝缘最小值应不小于1.08mm(0.9*1.2=1.08),绝缘指导值应为1.26mm(1.05*1.2=1.26),绝缘最大值应不大于1.32mm(1.1*1.2=1.32)。

按照GB/T 12706-2008.1附录A确定护层尺寸的的假设计算方法,结合GB/T 12706-2008.1中第13.3部分,可计算出,本实施例外护套标称厚度为2.4mm,则按照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属于直接包覆在铠装上的外护层,其外护套的最小值应不小于1.82mm(0.8*2.4-0.1=1.82),其外护套指导值应为2.04mm(0.85*2.4=2.04),其外护套最大值应不大于2.4mm。

本发明在保证电缆满足国标关于绝缘和护套厚度的要求下,能够有效减小电缆外径,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发明也可以进一步利用三维一体的考核规则,检验电缆产品是否合格,包含开车期间挤塑前后外径的测量、挤塑前后称重、以及挤塑完成后横截面结构尺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