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块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881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块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块以及利用该显示模块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带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常见的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导航仪、电子手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mp4、mp5、电子游戏机、测量仪、遥控器等,显示屏幕总存在或大或小的边框。以手机为例,为提升用户观看体验,手机屏幕做得越来越大,但是大手机屏幕加上边框使得整个手机尺寸过大,不方便操作和携带,形成某些用户体验缺陷。所以一种在提供大屏幕的同时又具有较窄边框的显示设备急需被研制。

极窄边框设计乃至“无边框”设计可以让手机等带屏幕的电子设备在尽可能小的外围尺寸内具有更大的屏幕显示面积,提升用户体验。显示屏边框大小一直是业界努力减小的外观尺寸,但由于显示屏外框需要封装及相关线路的分布,使得边框尺寸虽然能不断减小,但是始终无法达到无边框设计。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都带有边框a(显示区b边界至铁框c之间的区域),如手机在外围仍然有0.7mm以上的边框,以及0.5-1.0mm的铁框包覆,无法实现“无边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充分释放显示区的面积。同时,还提供一种利用该显示模块的显示设备,将显示模块中的边框线路设置在外围框下,达到无边框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包括: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侧的非显示区;

发光模块,其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区上;

封装板,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方;

封装部,其将所述发光模块封装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所述封装板之间的空间内;

边框线路,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和所述封装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边框线路包括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驱动电路有多种,例如像素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矩阵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边框线路集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中,或者,所述边框线路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上方且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显示模块,其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一面上;以及

外围框,包覆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侧部,并延伸连接至所述盖板。

优选地,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背壳,其至少包覆所述显示模块的第二面。

优选地,所述外围框包覆于所述背壳外侧。

优选地,所述外围框具有侧板和两个延伸臂,所述两个延伸臂自所述侧板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固定于所述盖板和所述背壳上。

优选地,所述盖板具有对应于显示区的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分,该延伸部分固定于所述外围框的延伸臂下。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延伸部分与所述外围框的延伸臂通过胶材固定。

优选地,所述盖板具有对应于显示区的主体以及自所述主体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分,所述外围框具有侧板和自所述侧板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外围框的延伸臂覆盖于部分所述盖板的延伸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延伸部分固定于所述外围框的延伸臂与所述封装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延伸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延伸部分的厚度向外侧逐渐递减。

优选地,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区的外边界邻接所述外围框的内边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显示模块中的边框线路设置于封装部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之间,释放了显示区的面积。

2)显示设备含有该显示模块,并利用外围框包覆所述显示模块的边框部分,将边框线路包覆于所述外围框下,以达到无边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带边框的电子产品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边框的显示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显示模块

11:第一面

12:第二面

13: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131:显示区

132:非显示区

14:发光模块

15:封装板

16:封装部

17:边框线路

20:盖板

21:主体

22:延伸部分

30:外围框

31:侧板

32:延伸臂

40:背壳

a:边框

b、b’:显示区

c、c’:铁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发明内容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文中所述的“上/下/之间”应当理解为包括直接接触的“上/下/之间”和不直接接触的“上/下/之间”。

请参照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块10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模块1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发光模块14和封装板15和用于将发光模块14封装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和封装板15之间的空间内的封装部16。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分为显示区131和非显示区132,显示区131位于显示区外侧。所述非显示区内主要用于设置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驱动电路(例如扫描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或其他驱动模块等)。

发光模块14可以是oled发光模块或其他液晶显示发光模块等。

封装部16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的非显示区132和封装板15之间。封装部16主要是封装胶。封装部的材料和具体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和图2所示。

边框线路17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的非显示区132和封装部16之间。本文所称边框线路即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的电路。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边框线路17包括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的驱动电路。边框线路17可以集成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的非显示区132中。或者,如图2所示,边框线路17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的非显示区132上方且通过柔性电路板与薄膜晶体管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线路17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的非显示区132和封装部16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封装部在非显示区外侧(封装部下方无任何电路)而言,释放了显示区131的面积,达到了在显示模块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了显示区。

请参照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块10、盖板20和外围框30。

显示模块10具有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盖板20位于显示模块10的第一面11上。在图3中仅简略地示出了显示模块10,以更清晰说明如何通过本发明达到减小边框的效果。图3中右侧的长虚线表示,该显示设备的显示区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的显示区131对应,该显示设备的显示区b1的外边界几乎邻接外围框30的内边界,在用户实际使用该设备时就可呈现出“无边框”效果,如图4所示。

盖板20具有主体21和自主体21延伸的延伸部分2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盖板20的延伸部分22的厚度小于主体21的厚度,例如图2所示,盖板20的延伸部分22的厚度向外侧逐渐递减。盖板20的延伸部分22的厚度和具体形状尺寸可依外围框进行调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及图2所示。

外围框30包覆于显示模块10的侧部,并延伸连接至盖板20。外围框30具有侧板31和自侧板31延伸的延伸臂32,外围框30的延伸臂32覆盖于盖板20的延伸部分22上,从而使得盖板20的延伸部分22固定于外围框30的延伸臂32与封装板15之间。盖板20的延伸部分21与外围框30的延伸臂32通过胶材固定,这样既可以固定盖板20,又可以避免外围框30破坏盖板20。此外,通过本发明的盖板20与外围框30的配合结构,不仅进一步提升无边框的显示效果,而且有利于减小显示设备的厚度。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显示设备还包括背壳40,其至少包覆显示模块10的第二面12。外围框30包覆于背壳40外侧,外围框30具有侧板31和两个延伸臂32,两个延伸臂32自侧板31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固定于盖板20和背壳40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围框30的延伸臂32包覆盖板20的延伸部分22,使得延伸部分22对应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3的非显示区132包覆于外围框30下,进而使得位于非显示区132的边框线路17包覆于外围框30下,达到了显示设备无边框的技术效果,如图4所示,该显示设备仅包括显示区b’和铁框c’。

在本发明示出的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以扩大横向显示区的横向尺寸为例,但本发明的构思仍可以应用于显示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屏幕上下两端。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