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6225阅读:1139来源:国知局
电极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片。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治疗或者检测仪器和电极片的配合为人体做相应的检查或者理疗,成为目前常见的理疗手段。

常见的电极片为橡胶电极片,其材质是导电硅橡胶,即以硅橡胶为基胶,加入导电填料后注塑而成,常用的导电填料有乙炔炭黑、碳纤维、超导电炭黑、石墨等。同时,市面上还有一种无纺布自粘性电极片,其结构具体为:第一层是无纺布、第二层导电石墨、第三层导电黏胶,这三层依次重叠并注塑成型,成为一体结构。理疗或者检测仪器通过电极线与两个电极片连接,这两个电极片通过导电黏胶接触到人体皮肤,形成回路,以使仪器输出的电流到达人体的皮肤。

但是,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电极片,仪器输出的电流无法均匀的流向人体,从而可能在皮肤表面产生刺痛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皮肤灼伤。因此,如何避免电极片对人体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片对人体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片,包括:柔性绝缘层和导电层;

所述导电层为金属融化后铺设在所述柔性绝缘层的上表面所形成的结构层,且所述导电层上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为导电银浆层。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的第二绝缘层,所述导电银浆层铺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绝缘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层。

可选的,所述电极片还包括:可拆卸的导电黏胶层,所述导电黏胶层的两面均具有黏性;

所述导电黏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导电银浆层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黏胶层的另一面与人体皮肤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绝缘侧翼,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二绝缘侧翼;

所述导电银浆层包括两个互不连接的第一导电侧翼和第二导电侧翼,所述第一导电侧翼和所述第二导电侧翼上均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

所述导电黏胶层包括两个互不连接的导电黏胶片。

可选的,所述电极片还包括:与所述仪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与所述仪器的电流输出端适配的第一磁铁纽扣、以及与所述仪器的输入端适配的第二磁铁纽扣;

所述第一磁铁纽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侧翼上的接口与所述第一导电侧翼连接,所述第二磁铁纽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侧翼上的接口与所述第二导电侧翼连接,所述第一磁铁纽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磁铁纽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仪器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极片还包括:与所述仪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三磁铁纽扣和第四磁铁纽扣,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一凹槽,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电极片的两个电极翼绕所述第二连接件旋转的滑动槽;

所述第三磁铁纽扣的一端通过第一导电侧翼上的接口设置在一个电极翼上,所述第四磁铁纽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侧翼上的接口设置在另一个电极翼上,所述第三磁铁纽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磁铁纽扣的另一端与所述仪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与所述仪器的形状适配,以使所述仪器能够卡设在所述凹槽中。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包括柔性绝缘层和导电层,该导电层为金属融化后铺设在柔性绝缘层的上表面所形成的结构层,且该导电层上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该电极片可以保证导电层的均匀铺设,当电流通过均匀铺设的导电层之后,流向人体的电流较为均匀,从而降低皮肤灼伤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利用电极片进行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柔性绝缘层的设计,使得在电极片被贴在关节部位时,电极片不易脱落,从而确保电极片的紧贴人体皮肤,提高了电极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理疗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的电极翼旋转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柔性绝缘层; 11:导电层; 12:接口;

101:第一绝缘层; 102:第二绝缘层; 13:导电黏胶层;

21:第一绝缘侧翼; 22:第二绝缘侧翼; 23:第一导电侧翼;

24:第二导电侧翼; 25:导电黏胶片; 30:第一连接件;

301:凹槽; 302:第一磁铁纽扣; 303:第二磁铁纽扣;

31:第二连接件; 311:第三磁铁纽扣; 312:第四磁铁纽扣;

313:电极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极片,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理疗系统。图1所示的系统包括仪器和与仪器连接的电极片,该仪器可以是治疗仪器、理疗仪器、还可以刺激仪等其他的能够适用于医疗上的设备,该仪器输出的电流通过电极片流向人体,以达到对人体进行诊疗、或理疗、病灶探测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上述系统中的电极片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两个,当系统中的电极片为一个时,该电极片为一体式电极片,该一体式电极片可以包括两个电极,分别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从而与人体形成集合回路;当系统的电极片为两个时,一个电极片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另一个电极片与仪器的输入端连接,这样仪器输出的电流经过一个电极片到达人体,然后经由人体流向另一个电极片,进而通过另一个电极片流向仪器的输入端,从而形成闭合回路。具体请参见下述实施例的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片,其材质是导电硅橡胶,即以硅橡胶为基胶,加入导电填料后注塑而成,常用的导电填料为乙炔炭黑、碳纤维、超导电炭黑、石墨等碳物质,碳物质构成了电极片的导电层,但是由于碳是具有一定粒度的物质,因此在导电层的分布并不均匀,并且由于碳的电阻率6.1×10-8Ωm,相对较高,在碳颗粒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经常会导致电极片上输出到人体皮肤上的电流不均匀,从而可能在皮肤表面产生刺痛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皮肤灼伤。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片,旨在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电极片对人体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从而确保人体的安全。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极片包括柔性绝缘层10和导电层11;所述导电层11为金属融化后铺设在所述柔性绝缘层10的上表面所形成的结构层,且所述导电层11上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12。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片可以为圆形的电极片、方形的电极片,还可以为三角形、菱形的电极片,本发明对电极片的形状并不做限定。图2中以圆形电极片为例,该电极片包括柔性绝缘层10和导电层11,该柔性绝缘层10可以为任一的柔性且绝缘的材料,例如塑胶,该柔性绝缘层10的目的,一个在于绝缘,以避免仪器传输给电极片的电流脱离正确流向,另一个在于通过柔性材料的弹性,当电极片被贴在关节部位时,电极片不易脱落,从而确保电极片的紧贴人体皮肤。

上述导电层11可以为金属融化后铺设在所述柔性绝缘层10的上表面所形成的结构层,例如可以是铁溶化后的铁浆铺设在柔性绝缘层10的上表面所形成的导电铁浆层,还可以是铜溶化后的铜浆铺设在柔性绝缘层10的上表面所形成的导电铜浆层,只要确保该导电层11为金属融化后的金属浆成流体式铺设而成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导电层11的均匀铺设,并且金属的电阻率较低,当电流通过均匀铺设的导电层11之后,流向人体的电流较为均匀,从而降低皮肤灼伤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利用电极片进行诊疗的安全性。

上述设置在导电层11上用于与仪器连接的接口12,主要用于将导电层11与仪器连接起来,可选的,可以通过电极线连接,即电极线的一端连接仪器的电流输出端,另一端通过该接口12连接在导电层11上即可;可选的,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将导电层11与仪器进行连接,只要确保能够将仪器输出的电流通过电极片的导电层11输入到人体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包括柔性绝缘层和导电层,该导电层为金属融化后铺设在柔性绝缘层的上表面所形成的结构层,且该导电层上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该电极片可以保证导电层的均匀铺设,当电流通过均匀铺设的导电层之后,流向人体的电流较为均匀,从而降低皮肤灼伤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利用电极片进行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柔性绝缘层的设计,使得在电极片被贴在关节部位时,电极片不易脱落,从而确保电极片的紧贴人体皮肤,提高了电极片的可靠性。

优选的,上述导电层11为导电银浆层,由于银的电阻率相对与碳的电阻率要低(在0℃时为1.47×10-8Ωm,在18℃时为1.58×10-8Ωm),且银浆均匀呈流体式铺设在上述柔性绝缘层10上,使得仪器流向人体的电流较为均匀,进一步地降低了皮肤灼伤的可能性。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述柔性绝缘层10包括第一绝缘层101和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1的上表面的第二绝缘层102,所述导电银浆层铺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0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层101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层,所述第二绝缘层102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层。

具体的,上述柔性绝缘层10包括第一绝缘层101和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1的上表面的第二绝缘层102,上述导电银浆层铺设在该第二绝缘层102的上表面。即,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片为三层结构,第一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层,第二层为位于TPU层的上表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thalate,简称PET)层,在该PET层的上表面为上述导电银浆层。

其中,上述TPU层特性是耐磨、耐油、弹性好、可满足环保要求等,该TPU层的硬度范围广,本发明使用的TPU控制在60 Shore A至90 Shore A(Shore A指肖氏硬度),可保证电极片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使用过程中能紧贴人体皮肤。另外,因应各种外观要求,TPU层的表面可以通过喷涂方式添加各式个性图案。另外,上述PET层表面平滑有光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即该PET层也就有良好的弹性),绝缘性较好,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该PET层可以保证在其表面铺设导电银浆提供良好的条件,进一步为导电银浆层的导电性能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继续参照上述图3所示,上述电极片还可以包括:可拆卸的导电黏胶层13,所述导电黏胶层13的两面均具有黏性;该导电黏胶层13的一面与导电银浆层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黏胶层13的另一面与人体皮肤接触。该导电银浆层进一步确保了电极片与人体皮肤的紧贴,避免了电极片随意移动;另外,该导电黏胶层13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其与人体接触性能是否良好,当导电黏胶层13的使用寿命结束时,由于该导电黏胶层13可以与导电银浆层可拆卸连接,因此仅需要将该导电黏胶层13揭去,重新替换一层导电黏胶即可,无需将整个电极片替换掉,大大节省了诊疗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通过将第一绝缘层的材质设置为TPU材料,将第二绝缘层的材质设置为PET材料,既保证了电流不会脱离正确路径,也使得在电极片被贴在关节部位时,更加确保电极片能够紧贴人体皮肤,提高了电极片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可拆卸的导电黏胶层的设计,当导电黏胶层的使用寿命结束时,仅需要将该导电黏胶层揭去,重新替换一层导电黏胶即可,无需将整个电极片替换掉,大大节省了诊疗成本。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片为一体式设计,即该电极片既包括了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的部分,也包括与仪器的输入端连接的部分,从而避免用户在使用时的繁琐过程,也避免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电极片时,因两个电极片电极距离太近造成的输出短路,从而损坏仪器的情况发生。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绝缘层101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绝缘侧翼21,所述第二绝缘层102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绝缘侧翼22;所述导电银浆层包括两个互不连接的第一导电侧翼23和第二导电侧翼24,所述第一导电侧翼23和所述第二导电侧翼24上均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12;所述导电黏胶层13包括两个互不连接的导电黏胶片25。

可选的,第一绝缘层101的两个第一绝缘侧翼2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上述第二绝缘层102上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绝缘侧翼2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上述导电银浆层所包括的两个互不连接的第一导电侧翼23和第二导电侧翼24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上述导电黏胶层13所包括的两个互不连接的导电黏胶片25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确保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绝缘侧翼21、第一绝缘侧翼22、第一导电侧翼23(设第二导电侧翼24位于另一侧)、导电黏胶片25的形状相同即可,图4的形状仅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同时,对于两个第一绝缘侧翼21的连接方式,两个第一绝缘侧翼22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也不做限定。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位于一侧的第一绝缘侧翼21、第一绝缘侧翼22、第一导电侧翼23和导电黏胶片25构成了电极片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的部分,位于另一侧的第一绝缘侧翼21、第一绝缘侧翼22、第二导电侧翼24和导电黏胶片25构成了电极片与仪器的输入端连接的部分,由于第一导电侧翼23和第二导电侧翼24上均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12,因此,可选的,可以将两根电极线的一端通过该接口12分别与第一导电侧翼23和第二导电侧翼24连接,两根电极线的一端分别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这样就将电极片与仪器连接起来,并在电极片与人体接触后,第一导电侧翼23将电流传入人体,并通过人体的导电性将电流传送至第二导电侧翼24,从而经由第二导电侧翼24流向仪器的输入端,形成闭合回路;当然,可选的,该电极片通过第一导电侧翼23和第二导电侧翼24上的接口12与仪器进行连接还可以有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确保电极片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的部分、和电极片与仪器的输入端连接的部分呈180°即可,从而避免这两部分距离太近而短路,造成仪器的损坏。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其第一绝缘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绝缘侧翼,第二绝缘层包括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二绝缘侧翼,导电银浆层包括两个互不连接的第一导电侧翼和第二导电侧翼,且该第一导电侧翼和第二导电侧翼上均设置有与仪器连接的接口;同时,该电极片的导电黏胶层包括两个互不连接的导电黏胶片,通过该一体式设计,不仅避免可用户在使用时手拿两个电极片的繁琐过程,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在使用两个电极片时,因两个电极片电极距离太近造成的输出短路,从而损坏仪器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安全性。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和图6,上述电极片还包括与仪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0;该第一连接件30上设置一凹槽301,所述凹槽301中设置有与所述仪器的电流输出端适配的第一磁铁纽扣302、以及与所述仪器的输入端适配的第二磁铁纽扣303;该第一磁铁纽扣302的一端通过第一导电侧翼23上的接口12与第一导电侧翼23连接,该第二磁铁纽扣303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电侧翼24上的接口12与第二导电侧翼24连接,第一磁铁纽扣302的另一端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磁铁纽扣303的另一端与所述仪器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图6中连接件30的凹槽301可以用于装载小型的理疗或者探测仪器,该仪器可以为掌型的体积小的仪器,可选的,该凹槽301可以为一方形凹槽301或者圆形凹槽301,或者其他形状的凹槽301,其可以以仪器的形状为参考进行设计。可选的,该凹槽301的大小可以与仪器适配,从而使得仪器能够卡设在该凹槽301中。由于该凹槽301中设置有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适配的第一磁铁纽扣302、以及与仪器的输入端适配的第二磁铁纽扣303,当仪器能够卡设在该凹槽301中时,仪器的电流输出端和输入端均朝向凹槽301,从而使得第一磁铁纽扣302可以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磁性连接(即磁力吸引连接),并使得第二磁铁纽扣303可以与仪器的输入端磁性连接,进而使得仪器可以通过第一磁铁纽扣302和第二磁铁纽扣303与电极片连接起来。这样,当电极片的导电黏胶层13贴在人体皮肤上时,仪器输出的电流经由第一磁铁纽扣302到达第一导电侧翼23,进而通过导电黏胶层13流向人体,进而通过人体流向第二导电侧翼24,最后经第二导电侧翼24流向仪器的输入端。上述第一连接件30的设计,避免了仪器通过电极线与电极片连接,也使得仪器能够与电极片卡设成一体,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可穿戴性,方便了用户的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其所包括的第一连接件,通过凹槽、磁铁纽扣的设计,使得仪器通过磁铁纽扣与电极片连接,并使得仪器可以卡设在电极片的连接件的凹槽中,避免了仪器通过电极线与电极片连接,也使得仪器能够与电极片卡设成一体,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可穿戴性,方便了用户的移动。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的电极翼旋转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7和图8,上述电极片还包括:与所述仪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31、第三磁铁纽扣311和第四磁铁纽扣312,所述第二连接件31上设置一凹槽,且所述第二连接件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电极片的两个电极翼313绕所述第二连接件31旋转的滑动槽(该滑动槽在图7中未示出),所述第三磁铁纽扣311的一端通过第一导电侧翼上的接口设置在一个电极翼313上,所述第四磁铁纽扣31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侧翼上的接口设置在另一个电极翼313上,所述第三磁铁纽扣311的另一端与所述仪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磁铁纽扣312的另一端与所述仪器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上述电极片的电极翼313是由上述的一个第一绝缘侧翼、一个第二绝缘侧翼、第一导电侧翼和一个导电黏胶片叠加而成的,也就是说,上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导电银浆层和导电黏胶层共同构成了两个电极翼313。这样,第三磁铁纽扣311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导电侧翼上的接口设置在一个电极翼313上,第四磁铁纽扣312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二导电侧翼上的接口设置在另一个电极翼313上,由于上述第二连接件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两个电极翼313绕上述第二连接件31旋转的滑动槽,因此,第三磁铁纽扣311和第四磁铁纽扣312也可以随着电极翼313的旋转而旋转,参见图8所示的旋转结构示意图。

由于上述两个电极翼313上设置有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适配的第三磁铁纽扣311、以及与仪器的输入端适配的第四磁铁纽扣312,当仪器能够卡设在该凹槽中时,仪器的电流输出端和输入端均朝向凹槽,从而使得第三磁铁纽扣311可以与仪器的电流输出端磁性连接(即磁力吸引连接),并使得第四磁铁纽扣312可以与仪器的输入端磁性连接,进而使得仪器可以通过第三磁铁纽扣311和第四磁铁纽扣312与电极片连接起来。这样,当电极片的导电黏胶层贴在人体皮肤上时,仪器输出的电流经由第三磁铁纽扣311到达第一导电侧翼,进而通过导电黏胶层流向人体,进而通过人体流向第二导电侧翼,最后经第二导电侧翼流向仪器的输入端。上述第二连接件31的设计,避免了仪器通过电极线与电极片连接,也使得仪器能够与电极片卡设成一体,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可穿戴性,方便了用户的移动;另外,由于电极片的电极翼313可旋转,大大减少了电极片收纳时所占的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