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变压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4225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变压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网络变压器中,通常需要首先将电感线圈进行绕线,完成后将电感线圈的引线与pin脚缠绕,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在电感线圈的引线与pin脚缠绕时,由于引线较多,缠绕时引线与引线之间容易出现混淆,导致人工组装效率低,同时缠绕时的断线率较高,因此造成网络变压器的报废率较高,生产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网络变压器,在模组的基座上设置有引线槽,通过引线槽来对电感线圈的引线进行限位固定,使得缠绕效率提高,且断线率降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网络变压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若干个模组,所述的模组包括基座,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pin脚,基座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感线圈的放置槽,基座两侧的侧壁外侧设有与pin脚相对应的引线槽A,基座两侧的侧壁上部沿侧壁厚度方向设有连接引线槽A与放置槽的引线槽B,放置槽中放置有若干个电感线圈,电感线圈的引线依次通过引线槽B、引线槽A后与pin脚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基座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控制柱。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中设置有四个模组,每个模组的基座底部设置有两排对称分布的所述pin脚,每排设置有九个。优选地,所述的基座顶部一端还设置有两个公共接线端。优选地,所述公共接线端靠近基座顶部处设有扁平结构的绕线部A。优选地,所述pin脚靠近基座底部处设有扁平结构的绕线部B。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络变压器,通过采用模组与外壳的组装式结构,材料成本低,优化了传统工艺流程,并且在模组的基座上设置有引线槽,使得每组电感线圈的引线都能穿过一一对应的引线槽后与对应的pin脚连接,通过引线槽来对电感线圈的引线进行限位固定,使得缠绕效率提高,且断线率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络变压器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座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全剖视图。图中标记:10-模组,11-基座,12-pin脚,120-绕线部B,13-公共接线端,130-绕线部A,14-引线槽A,15-电感线圈,16-引线槽B,17-放置槽,19-定位控制柱,20-外壳。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络变压器,包括外壳20,以及设置在外壳20中的若干个模组10,本实施例中模组10设置有四个,外壳20底部设置有两排对称布置的插孔,通过该插孔,可将模组10快速安装在外壳20中。所述的模组10包括基座11,基座1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pin脚12,基座1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感线圈15的放置槽17,基座11两侧的侧壁外侧设有与pin脚12相对应的引线槽A14,基座11两侧的侧壁上部沿侧壁厚度方向设有连接引线槽A14与放置槽17的引线槽B16,放置槽17中放置有若干个电感线圈15,电感线圈15的引线依次通过引线槽B16、引线槽A14后与pin脚12连接。为了方便控制模组10在外壳20内的安装高度,所述的基座11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控制柱19。本实施例中,每个模组10的基座11底部设置有两排对称分布的所述pin脚12,每排设置有九个。组装模组10时,首先将电感线圈15缠绕完毕,然后放置于基座11中的放置槽17内,然后将电感线圈15的引线依次绕过引线槽B16、引线槽A14,然后与相对应的pin脚12缠绕连接,当完成了所有的电感线圈15的放置与引线缠绕后,即完成对整个模组10的组装。将组装好的模组10通过将基座11底部的pin脚12一一插入外壳20内的插孔中,最后封装,即完成对整个网络变压器的组装固定。基座11顶部一端还设置有两个公共接线端13,用于缠绕电感线圈15的公共引线端,为了绕线方便,公共接线端13靠近基座11顶部处设有扁平结构的绕线部A130。为了使得绕线容易固定,pin脚12靠近基座11底部处设有扁平结构的绕线部B1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