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火插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2135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防火插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防火插排。



背景技术:

插排在生活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近年来也多次出现插排漏电等原因导致的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有技术中,当插排出现故障时,为了能够及时地杜绝火灾的发生,往往是直接通过设置于插排内部的继电器切断插排的导电线,防止火灾的发生。专利公告号为CN204517052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安全插排,其通过在插排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等检测器件,当这些传感器检测到高温时便控制继电器切断电流,防止火灾的发生,专利公告为CN202888534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网络电源插座,除了上述专利中所设置的继电器等模块,还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将插排内的高温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等设备报警。上述两个技术方案均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插排往往是由塑料制成的,当插排内的温度急剧升高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化掉与漏电出相邻的壳体,而继电器受到高温影响往往也会失效,当此之时,已经不能轻易地切断插排插接口一端的电流。为了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防火插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防火插排,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防火插排,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插头、导线、插排壳体,所述插排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电器插接口、温度检测单元以及第一控制模块,所述导线上串联设置有用于控制导线通断的继电器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插排壳体内还设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值并将其以无线的方式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响应于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模块的动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检测单元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到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将上述温度信号经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第二控制模块,再由设于导线上的第二控制模块控制导线的通断,当插排壳体内的温度过高时,串接于导线上的继电器断开,切断整个插排的电流,防止插排进一步升温导致的火灾,也避免了将继电器设于插排壳体内部而导致的继电器高温失灵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一设于壳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壳体内的温度信号并输出一温度检测值传输到第一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设于插排壳体上的射频信号发射模块以及内置于第二控制模块中的射频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射频信号发射模块控制连接,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与第二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输出一控制信号。

通过设置射频信号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使得设于插排壳体内的第一控制模块可以无线间接控制设于插排壳体外部的继电器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以及继电器本体,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接收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放大后输出到继电器本体的线圈,所述继电器的触电开关串联接入到导线回路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经放大后直接用于驱动继电器内的衔铁吸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电源模块均采用干电池组作为电源供电核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独立的电源设置使得插排内外的各个用电模块工作得更加可靠,不会因为导线上的电流波动而影响各个模块的工作,提高本智能防火插排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插排壳体设有隔热室,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均设于所述隔热室内部,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温度检测端头伸出到隔热室外部检测插排壳体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室的内壁上设有石棉纤维层和/或气凝胶毡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隔绝插排自身发热对第一控制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影响,避免上述功能模块因为高温而失效,提高本智能防火插排的工作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火插排通过将控制电流通断的继电器设于插排的外部,并通过无线的方式受到设于插排内部的控制模块控制,避免了继电器因为插排内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工作失灵不能切断电流的情况,提高了防火插排的工作可靠性,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模块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志:1、插头,2、导线,3、插排壳体,4、第一电源模块,5、电器插接口,6、温度检测单元,7、第一控制模块,8、继电器模块,9、第二电源模块,10、第二控制模块,11、无线通信模块,12、温度传感器,13、射频信号发射模块,14、射频信号接收模块,15、隔热室,16、石棉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智能防火插排,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插头1、导线2、插排壳体3,插排壳体3上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4、电器插接口5、温度检测单元6以及第一控制模块7,导线2上串联设置有用于控制导线2通断的继电器模块8、第二电源模块9以及第二控制模块10;插排壳体3内还设有无线通信模块11,无线通信模块11接收温度检测单元6的检测值并将其以无线的方式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10;第二控制模块10响应于无线通信模块11的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模块8的动作。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检测单元6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到第一控制模块7,第一控制模块7将上述温度信号经无线通信模块11发送到第二控制模块10,再由设于导线2上的第二控制模块10控制导线2的通断,当插排壳体3内的温度过高时,串接于导线2上的继电器断开,切断整个插排的电流,防止插排进一步升温导致的火灾,也避免了将继电器设于插排壳体3内部而导致的继电器高温失灵的情况发生。

详述的,温度检测单元6包括一设于壳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采集壳体内的温度信号并输出一温度检测值传输到第一控制电路,温度传感器12的检测端伸入到插排壳体3内部检测插排壳体3内部的温度,由于温度传感器12的检测输出量较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可以在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设置一放大电路用于放大上述温度检测值信号。

进一步详述的,无线通信模块11包括设于插排壳体3上的射频信号发射模块13以及内置于第二控制模块10中的射频信号接收模块14,第一控制模块7与射频信号发射模块13控制连接,射频信号接收模块14与第二控制模块10通信连接,第二控制模块10响应于射频信号接收模块14接收到的信号输出一控制信号,通过设置射频信号发射模块13与接收模块,使得设于插排壳体3内的第一控制模块7可以无线间接控制设于插排壳体3外部的继电器模块8。在本实施例中,射频收发模块可以采用CC1101无线模块,其将MCU与射频芯片集成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控制与射频收发单元,且体积功耗较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继电器模块8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以及继电器本体,信号放大电路接收第二控制模块10的控制信号放大后输出到继电器本体的线圈,继电器的触电开关串联接入到导线2回路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控制模块10输出控制信号经放大后直接用于驱动继电器内的衔铁吸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对于第二控制模块,其控制核心也可以采用单片机,单片机的接口与射频信号接收模块通信连接并根据射频信号输出高低电平形式的控制信号。

为了提高各个模块的工作稳定性,避免因为导线2断电而导致的防火功能失效,提高防火插排工作的稳定可靠性,第一、第二电源模块9均采用干电池组作为电源供电核心。

为了有效地隔绝插排自身发热对第一控制模块7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1的影响,避免上述功能模块因为高温而失效,提高本智能防火插排的工作可靠性,优化的,插排壳体3设有隔热室15,第一电源模块4、第一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11均设于隔热室15内部,温度检测单元6的温度检测端头伸出到隔热室15外部检测插排壳体3内的温度。

为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隔热室15的内壁上设有石棉纤维层16和/或气凝胶毡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