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845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防雷电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雷电缆。



背景技术:

当今的世界,正向着清洁的绿色能源方向在发展。太阳能、风能及其再生能源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能源,特别是风能,其巨大的储量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们知道,风力发电机大都建在广阔的田野或浩瀚无际的大海上,风力越大,发电效率也越高。同时也给风机带来一个问题,它需要承受最严酷恶劣的气候条件。由于它所安装的地域比较偏远,且往往成为附近最高建筑物,显著增大了其遭到雷击的可能性,通常风力发电机不是“如果”,而是“何时”被雷电击中。

纵观整个电线电缆生产史,铜或铝材料生产的电缆,从小截面35mm2到大截面2000mm2,其导体结构均采用同心式正规绞合,其排列方式为1+6+12+18+24,也就是中心层7根铜(或铝)线,外层12根,再外层18根,最外层24根,加起来正规绞合导体根数一共61根。这种正规绞合结构的电缆,作为通电的载体是无可厚非的,而一旦受到雷击,电缆将出现“集肤效应”,这意味着导体表面附近的电流密度较大,而导体中心的电流密度较小,这将导致电缆被击穿,附件被损坏,机组将停止发电。

因此,对于风力发电机组,亟需一种具有优异阻燃性能的风力防雷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防雷电缆,所述电缆的铝合金导体结构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6根铝合金单丝,所述中层为4根疏绕线,所述外层为11对对绞单丝绞合。其中,所述内层的6根铝合金单丝排列为呈圆形;所述中层的4根疏绕线缠绕在所述内层上,疏绕节距为75mm,疏绕方向为右向;所述外层的每对单丝的对绞节距为25.5mm,绞合方向为右向,11对对绞单丝在所述中层上的绞合节距为112mm,绞合方向为左向。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导体规格为70mm2,单丝直径为1.63mm。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导体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含有0.45~0.60%的铁,0.03~0.08%的硅,0.05~0.10%的锌,以及2~3%的稀土。

优选地,所述电缆还具有设于所述铝合金导体外表面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材料以重量百分比含有:55%的硅烷交联聚乙烯,45%的阻燃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可以在雷击条件下显著降低集肤效应的影响,从而保证风机系统的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电缆的铝合金材料比重小,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背离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考虑到高频短暂事件(例如雷击)出现的“集肤效应”,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导体结构包括内层1,中层2和外层3。其中,所述内层1的6根铝合金单丝排列为呈圆形,即6根铝合金单丝导体的圆心连接起来形成正六边形;所述中层2的4根疏绕线缠绕在所述内层上,疏绕节距为75mm,疏绕方向为右向;所述外层3的每对单丝的对绞节距为25.5mm,绞合方向为右向,11对对绞单丝在所述中层上的绞合节距为112mm,绞合方向为左向。导体规格(导体总截面积)为70mm2,导体材料为铝合金,导体根数为32根,单丝直径为1.63mm。

这种结构打破了原有传统的电缆导体结构,采用的是6根平行线外加4根疏绕线作为中心线,外层再加上11对(每对为两根单丝对绞)绞合导体。这种结构我们称之为“蚕丝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原电缆导体的集肤效应,保证了整根电缆的安全运行。

常规条件下,圆导体集肤效应的粗略计算如下:

<mrow> <msub> <mi>Y</mi> <mi>CS</mi> </msub> <mo>=</mo> <mfrac> <mn>11.18</mn> <mrow> <msup> <msub> <mi>R</mi> <mrow> <mi>D</mi> <mi>C</mi> </mrow> </msub> <mn>2</mn> </msup> <mo>+</mo> <mn>8.8</mn>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其中,YCS:集肤效应值;RDC:导体直流电阻。

计算1m长绞线中各层展开的长度,按并联电阻计算公式,计算绞线的直流电阻R的公式如下:

其中,材料的电阻率;S:组成单丝的截面积;L:展开单丝的长度。

传统70mm2电缆导体结构为1+6+12(如图1所示),共19根单丝,每根单丝直径为2.14mm。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新结构导体,如图2~3所示,为6根平行线+4根疏绕+11对对绞单丝,一共32根单丝,每根单丝直径为1.63mm。

传统电缆与本实用新型电缆的两种不同结构的绞入系数见表1:

表1

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公式(2)计算,就可知“蚕丝结构”直流电阻较常规绞合导体大。按公式1计算YCS值显著减小,从而降低集肤效应,保证了整个风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当雷击现象发生时,常规绞合导体的电流绝大多数集中在导体表面,而通过导体中心的电流极小,如图1所示。而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蚕丝结构”导体,电流分别分布在6根中心线附近、4根疏绕线附近以及11对对绞绞线附近,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类似于大截面电缆中分割导体的原理(如2000mm2导体采用五分割模式),将通过导体的电流分散,有效减少了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即缓解了集肤效应),避免电缆在雷击过程中被击穿,从而保证整个风机机组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电缆采用的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成分含有0.45~0.60%的铁,0.03~0.08%的硅,0.05~0.10%的锌,以及2~3%的稀土。

传统电缆的导体有两种,纯铜和纯铝。纯铜性能好,但其价格高,且比重大,比一般纯铝电缆重3倍。因此风机的设计要求的承重量随之增大,纯铝电缆虽比重小,价格低,但性能较差,易腐蚀不易弯曲,抗拉强度低。所以长期以来除钢芯铝绞线外,所有与通电相关的电缆导体采用的都是铜。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铝合金材料,不但性能可以与铜相媲美,而且比重小,且价格较铜低约50%。

铝合金导线的的工艺流程包括:铸锭——连铸连轧——拉丝——退火——绞制。

其中,铝锭:含铝量不低于99.7%;熔解温度:680±5℃;浇铸温度:720±5℃;精炼:加精炼剂,氮气搅拌,静止20分钟;退火:采用半退火;退火温度:300℃±10℃;保温时间:5小时。

传统的铝线电缆存在如下问题:

铝线的性能问题。原铝线的机械强度差,易于折断,长期使用铝线会脆化,不利于维修,而且铜线与铝线拧在一起,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造成接触电阻大,久而久之发生短路等现象,易发生火灾。另外铝线在机械式连接中,在压力作用下,长期运行后会发生不可回复的形变,即所谓的“蠕变”。“蠕变”发生后,原来的压紧力不够,接触点的压力减少使接触电阻迅速增大,电流流过后造成接头处过热,出现事故的风险增加,不安全系数大。

连接性能问题。过去的经验积累和认知中,铜铝连接一直是最为关键的问题。铜和铝是两种不同的金属,存在电位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增加接触电阻,使接头处发热,是系统安全运行的隐患。

上述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所以铝线电缆也迟迟未能实现,没有得到社会更广泛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铝合金导体的电缆,彻底改变了原纯铝的性能,各项技术指标都接近或超过铜,见表2(铜、铝、铝合金的金属特性对比)。同时对铝合金电缆的终端处理施用了多种方法,如镀层、过渡垫片、涂抹抗氧化剂,解决了铜和铝的连接问题。

表2

如表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电缆具有以下特性:

表3

以铝合金电缆代替铜电缆,能节约宝贵的铜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表4中的几个方面:

表4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具有设于所述铝合金导体外表面的绝缘层4,所述绝缘层4的材料的配比为:硅烷交联聚乙烯55%,阻燃料45%。从而本实用新型的防雷电缆的阻燃性可以提高至FT-4。

一般电缆的结构为导体+绝缘+护套。防雷电缆因为仅起到防雷击的作用,且考虑到电缆的经济性,防雷电缆就省略了电缆护套,即导体外面直接是绝缘。因此,防雷电缆对绝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绝缘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电性能,而且要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普通材料很难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往往电性能达标的材料,物理性能不能达标,或者相反。特别是一般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通常只能达到UL标准的VW-1或FT-2等级。在设计风机时,考虑到风机将会频繁遭受“雷击”的现实性,需要把电缆的阻燃性能提高至FT-4。本实用新型经过反复试验,提出国电缆的绝缘材料的配比为硅烷交联聚乙烯55%,阻燃料45%,从而将电缆的阻燃性提高至FT-4。

显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