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27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信号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连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信号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信号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目前,电脑、相机等产品上一般都会设置有信号连接器,但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对连接器的结构要求变得更高。

信号连接器常见的连接结构为公头和母头对应连接,所谓公头是指具有至少一个针芯的接头,所谓母头是指相应具有至少一个插孔的接头,在使用时,将公头插入母头中,可以达到将两个孤立信号线连通的作用。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简单的将公头和母头通过插拔的方式进行信号线的连接,这种连接强度不高,连接处收到轴向背离接头的外力时,容易松动、甚至发生脱开,断裂等情况;在经常拆卸时,特别是对于多针芯接头,对应的母头具有多个插孔,导致每个插孔直径较小,如果没有完全对准插入,部分针芯将未能进入插孔,这时用力插入,将导致芯头弯曲,接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线连接结构,以解决传统信号线连接结构连接处收到轴向背离接头的外力时,容易松动、甚至发生脱开,断裂的问题;在经常拆卸时,特别是对于多针芯接头,对应的母头具有多个插孔,导致每个插孔直径较小,如果没有完全对准插入,部分针芯将未能进入插孔,这时用力插入,将导致芯头弯曲,接头损坏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号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导轨对应的滑动槽;所述滑动导轨和滑动槽具有相对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滑动导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时,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彼此背离的方向相对运动;

第一连接部的滑动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的第一导电体,第二连接部的滑动槽内设置有与第二信号线连接的第二导电体;

在所述滑动导轨位于滑动槽内时,所述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轨和对应的滑动槽在垂直于所述滑动导轨和滑动槽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边缘包括曲线或者至少两端不相平行的直线;

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沿趋近滑动槽所在侧的方向,至少在部分区间内,所述滑动槽的开口宽度递减;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沿趋近所述滑动导轨所在侧的方向,至少在部分区间内,所述滑动导轨的宽度递增。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轨为燕尾导轨,所述滑动槽为与所述燕尾导轨对应的燕尾槽。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轨和对应的滑动槽在垂直于所述滑动导轨和滑动槽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呈“T”形或“Y”形或“L”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体的数量为2-24个,所述第二导电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锁紧结构,用以将连接后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锁紧。

优选地,所述锁紧结构为锁紧螺丝。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的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体与第一电路板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体与第二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为铜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体为弹性铜片;第二导电体为扁平铜片。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轨和滑动槽上设置有对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定所述滑动导轨与滑动槽之间的最大滑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轨上的限位部为凹槽;所述滑动槽上的限位部为螺钉;或者所述滑动导轨上的限位部为凸部,所述滑动槽上的限位部为凹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线连接结构,其采用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滑动导轨和滑动槽,滑动导轨和滑动槽具有相对应的限位部,第一连接部的滑动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的第一导电体,第二连接部的滑动槽内设置有与第二信号线连接的第二导电体,在滑动导轨位于滑动槽内时,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连接,达到电路连通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带有限位部的滑动导轨和滑动槽结构,阻止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彼此背离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克服了连接结构使用时接头容易脱开或断裂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增强信号线连接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线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线连接结构第二连接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槽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燕尾槽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T”形槽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Y”形槽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形槽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部;

2:第二连接部;

3:滑动导轨;

4:滑动槽;

5:第一电路板;

6:第二电路板;

7:第一导电体;

8:第二导电体;

9:凹槽;

10:螺钉;

11:锁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信号线连接结构,并给出其实施方式。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信号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第一连接部1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二连接部2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用于彼此对接,以实现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朝向第二连接部2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导轨3,第二连接部2的朝向第一连接部1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导轨3对应的滑动槽4,所述滑动导轨3和滑动槽4具有相对应的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滑动导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时,防止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沿彼此背离的方向相对运动。

所述滑动导轨3和对应的滑动槽4在垂直于滑动导轨3和滑动槽4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边缘包括曲线和/或至少两段不相平行的直线;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上,沿趋近滑动槽4所在侧的方向,至少在部分区间内,滑动槽4的开口宽度递减;在第一连接部1上,沿趋近所述滑动导轨3所在侧的方向,至少在部分区间内,滑动导轨3的宽度递增。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槽4在垂直于滑动导轨3和滑动槽4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的边缘包括两段直线L1、L2和一段曲线L3。

除了图3所示结构外,具体地,所述滑动导轨3可以为燕尾结构,也可以是“T”形或者“Y”形或者“L”形结构,滑动槽4为与滑动导轨3结构对应的燕尾形或者“T”形或者”Y”形或者“L”形槽。

对于燕尾槽而言,如图4所示,其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梯形,所述限位部为所述梯形的腰部,即图4中a41和a42部分。当燕尾结构导轨在燕尾槽中时,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轴向方向由于作为限位部的a41、a42部分的存在而无法产生彼此背离的相对运动,这样就达到了连接结构稳定的目的。

对于“T”形结构而言,如图5所示,限位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T”形,所述限位部为图5中a51、a52部分,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上,沿趋近“T”形槽所在侧的方向,至少在部分区间内,“T”形槽的开口宽度递减。“T”形导轨在“T”形槽中时,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轴向方向受到彼此背离的外力时,作为限位部a51、a52部分的存在,进而使得“T”形结构导轨轴向限制在“T”形槽中,导致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无法产生彼此背离的相对运动,这样就达到了连接结构稳定的目的。

对于“Y”形结构而言,如图6所示,限位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Y”形,所述限位部为图6中a61、a62部分,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上,沿趋近“Y”形槽所在侧的方向,至少在部分区间内,“Y”形槽的开口宽度递减。“Y”形导轨在“Y”形槽中时,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轴向方向受到彼此背离的外力时,作为限位部a61、a62部分的存在,进而使得“Y”形结构导轨轴向限制在“Y”形槽中,导致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无法产生彼此背离的相对运动,这样就达到了连接结构稳定的目的。

对于“L”形结构而言,如图7所示,限位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L”形,所述限位部为图7中a71部分,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上,沿趋近“L”形槽所在侧的方向,至少在部分区间内,“L”形槽的开口宽度递减。“L”形导轨在“L”形槽中时,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轴向方向受到彼此背离的外力时,作为限位部a71部分的存在,进而使得“L”形结构导轨轴向限制在“L”形槽中,导致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无法产生彼此背离的相对运动,这样就达到了连接结构稳定的目的。

滑动导轨3从侧面完全滑入滑动槽4中,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轴向无法产生相对运动,但是在使用时,滑动导轨3可能会收到垂直于连接结构轴方向上的外力,从而滑动导轨3与滑动槽4会产生垂直于轴向的彼此相对运动,导致滑动导轨3滑出滑动槽4,使原本连通的电路断开,信号无法继续正常传输。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或第二连接部2上设置有锁紧结构,用以将连接后的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锁紧。

在第二连接部2侧面设置有锁紧结构,当滑动导轨3在滑动槽4内时,通过调整锁紧结构,可以将滑动导轨3固定在滑动槽4内,这样即使第一连接部1或者第二连接部2收到垂直于轴向的外力,滑动导轨3与滑动槽4也不容易在垂直于轴的方向上发生位移,进一步增加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锁紧结构为锁紧螺丝11。所述锁紧螺丝11位于第二连接部2的侧面,锁紧螺丝贯穿滑动槽4侧壁,滑动导轨3在滑动槽4内时,通过旋入或者旋出锁紧螺丝11,达到固定或者移动滑动导轨的目的,方便连接结构的组合和拆卸,锁紧螺丝的使用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更加稳定。

在第一连接部1侧面设置有锁紧结构,当滑动导轨3在滑动槽4内时,通过调整锁紧结构,可以将滑动导轨3固定在滑动槽4内,这样即使第一连接部1或者第二连接部2受到垂直于轴向的外力,滑动导轨3与滑动槽4也不容易在垂直于轴的方向上发生位移,进一步增加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锁紧结构为锁紧螺丝11。所述锁紧螺丝11位于第二连接部1的侧面,锁紧螺丝贯穿滑动槽4侧壁,滑动导轨3在滑动槽4内时,通过旋入或者旋出锁紧螺丝11,达到固定或者移动滑动导轨的目的,方便连接结构的组合和拆卸,锁紧螺丝的使用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更加稳定。

具体地,滑动导轨3和滑动槽4上设置有对应的止挡结构,用于限定滑动导轨3与滑动槽4之间的最大滑动距离。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连接时,所述滑动导轨3从无止挡结构端侧向滑入滑动槽4的过程中,滑动导轨3与滑动槽4对应位置的止挡结构相碰触且滑动导轨3无法沿导轨继续移动时,代表滑动导轨3完全进入滑动槽4。具体地,滑动导轨3上的止挡结构为凸部,滑动槽4上的止挡结构为凹部,或者滑动导轨上的止挡结构为凹槽9,所述滑动槽上的止挡结构为螺钉10,设置止挡结构的目的是,当滑动导轨3从侧面滑入滑动4槽过程中,防止所述滑动导轨3从进入端的另一侧滑出。

需要将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连接时,将上述滑动导轨3从上述滑动槽4的侧面滑入,位于滑动导轨3与滑动槽4上的止挡结构相碰触且滑动导轨3无法向前移动时,即完全滑入,拧紧锁紧螺丝11,第一连接部1上的滑动导轨3上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的第一导电体7,第二连接部2的滑动槽4内设置有与第二信号线连接的第二导电体8,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连接在一起之后,即所述滑动导轨3位于滑动槽4内时,所述第一导电体7和第二导电体8接触,从而电路连通,因为滑动导轨3与滑动槽4之间存在的限位部,使得连接结构在正常使用时不会产生轴向彼此背离的相对运动,从而达到增强电路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导电体7、第二导电体8为铜片。铜的电阻率小,传导过程中发热少,电能损耗低、导电性能优越,传递信号的能力强、干燥空气中不易氧化且价格便宜,所以选用铜片作为导电体,可以在节约能源、节省成本的前提下保证信号良好的传输。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导电体7为弹性铜片;第二导电体8为扁平铜片。所述弹性铜片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3上,当滑动导轨3从侧面滑入滑动槽4过程中,弹性铜片被压缩,当滑动导轨3完全滑入滑动槽4时,弹性铜片接触所述扁平铜片,受到压缩的弹性铜片要恢复原有形状而对其接触的扁平铜片产生压力的作用,使得弹性铜片和扁平铜片接触更充分,避免出现因接触不良造成的断路情况,所述铜片与针芯相比,在使用过程和中,不易变形,反复连接不会对器件本身造成损害,从而增加了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导电体7的数量为2-24个,所述第二导电体8的数量与第一导电体7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具体地,当第一信号线与不同电路连接需要传输不同信号时,第一导电体7、第二导电体8的数量是不同的,该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连接部1上设置有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的第一电路板5,第一导电体7与第一电路板5连接;第二连接部2上设置有与第二信号线连接的第二电路板6,第二导电体8与第二电路板6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