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连接线的防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128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按摩椅连接线的防脱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脱落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摩椅连接线的防脱结构。



背景技术:

按摩椅是一种利用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进行按摩的设备。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通过按摩椅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肌肉、关节,改善腰酸背痛,以消除疲劳感,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由此按摩椅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亲睐。

目前,按摩椅内部的机械结构较为复杂,需通过不同类型的连接插头来确保控制机械运动的电信号有效的传输,因此要求连接插头必须能够正常工作。现有的按摩椅多是通过旋转、摇摆、震动等机械动作来达到按摩目的,而按摩椅连接插头在按摩椅的旋转机械运动作用下容易松动或脱落,就导致按摩椅内部的电信号接触不良,甚至停止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是提出一种按摩椅连接线的防脱结构,其目的在于使得按摩椅连接线的连接更加稳定,防止连接线的连接插头与连接母座在按摩椅工作时产生松动或脱落,确保按摩椅良好的电信号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椅连接线的防脱结构,其防脱结构包括:扣件,分设于连接插头的两侧的第一凸起部,以及分设于连接母座的两侧的第二凸起部。扣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用于连接两侧壁的连接板。两侧壁上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以及倒置的U型槽。连接插头两侧的第一凸起部分别与扣件的两通孔相对。两第一凸起部穿过两通孔,扣件可以两第一凸起部的中心轴为定点作旋转运动。当连接插头与连接母座连接时,可旋转扣件使得两第二凸起部分别卡在与其对应的U型槽内。

优选地,两U型槽的第一槽壁均设有弧形凸起。

优选地,两U型槽的相对第一槽壁的第二槽壁均呈弧形,该弧形的弧度与扣件绕第一凸起部的旋转的轨迹的弧度相同。

优选地,两U型槽的槽底一侧均设有垂直于扣件的侧壁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相比现有的按摩椅的连接线,可以有效防止连接插头与连接母座在按摩椅工作时容易松动、脱落,而导致的按摩椅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其防脱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便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扣件未扣压在第二凸起部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扣件扣压在第二凸起部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4为扣件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摩椅连接线的防脱结构。

参照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扣件未扣压在第二凸起部时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扣件扣压在第二凸起部时的立体图。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按摩椅连接线的防脱结构用于防止按摩椅的连接插头1与连接母座2松脱,其包括:扣件3,分设于连接插头1两侧的第一凸起部11,以及分设于连接母座2两侧的第二凸起部21。扣件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以及用于连接两侧壁的连接板。两侧壁上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31以及倒置的U型槽32。两侧壁的一端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凸起,该凸起上设有通孔31。两侧壁另一端的壁面上分别设有倒置的U型槽32。在本实施例中,两侧壁与连接板为一体连接,扣件3采用高弹性的塑胶材料制成。两第一凸起部11分别穿过两通孔31,扣件3可以两第一凸起部11的中心轴为定点作旋转运动。当连接插头1与连接母座2连接时,可旋转扣件3使得两第二凸起部21分别卡入与其对应的U型槽32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按摩椅的连接插头1设置两第一凸起部11,在与其匹配的连接母座2上设置两第二凸起部21,再设置一与两第一凸起部11活动配合的扣件3,该扣件3可绕两第一凸起部11中心轴旋转,通过转动扣件3使得两第二凸起部21被卡在扣件3的U型槽32内。由第一凸起部11、第二凸起部21以及扣件3形成相对牢固的连接结构,从而使得连接插头1与连接母座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松脱。本实用新型的相比现有的按摩椅的连接线,可以有效防止连接插头1与连接母座2在按摩椅工作中产生松动、脱落,从而减少按摩椅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防脱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便于广泛推广应用。

为使得扣件3的U型槽32能够更好地卡住两第二凸起部21,优选地,U型槽32的第一槽壁向槽内凸,并形成弧形凸起,由此减小两槽壁之间的最短间距。第一槽壁为与通孔31的中心相距较远的槽壁。当第二凸起部21被卡在U型槽32内,U型槽32的槽底和弧形凸起形成半包围圈,将第二凸起部21卡在槽底,同时卡紧第二凸起部21,强化了连接插头1与连接母座2之间的防脱强度。进一步地,为避免U型槽32在卡紧第二凸起部21的过程中,与第二凸起部21之间产生过多的摩擦。将两U型槽32的相对第一槽壁的第二槽壁均设置为弧形,该弧形的弧度与扣件3绕第一凸起部11的旋转的轨迹的弧度相同。由此,第二凸起部21可沿第二槽壁的弧形轨迹顺畅地滑入槽底,避免U型槽32与第二凸起部21之间发生过多的磨损,保证了扣件3与第二凸起部21连接结构的稳固性。

为便于将扣件3与连接母座2分离,优选地,两U型槽32的槽底一侧均设有垂直于扣件3的侧壁的把手33。由于第二凸起部21是紧卡在U型槽32内来保证防脱效果。故,在U型槽32的槽底设置把手33,用户可通过用手拿捏住两把手33,可以很便利地将扣件3从两第二凸起部21上翻转出来,进而方便连接插头1与连接母座2分离,增加扣件3使用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