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12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箱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稳定可靠性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与使用寿命。电连接器作为电动汽车配电系统的电连接,它的可靠和取卸方便使之成为电动汽车主控箱和电池箱必不可少的配件。因此,电连接器除了要满足一般的性能要求外,特别重要的要求是电连接器必须达到接触良好,工作可靠,维护方便,其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电路的正常工作,涉及到整个电动汽车的安危。现有的电连接器在带高压电取卸过程中经常出现拉弧烧线现象,虽然有部分电连接器有增加高压互锁功能,通过断开低压控制断开高压,防止拉弧烧线现象。但是现有的电连接器没有分断缓冲的功能,没有给断开低压控制断开高压的动作足够的反应时间,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鉴于以上所述,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又安全高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又安全高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座、与所述插座连接的插头及一个滑扣,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一端开设有第一收容腔及环绕所述第一收容腔外围的收容壁,所述收容壁的外部延伸形成有凸块和位于凸块一侧的且远离所述插座本体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开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穿孔,所述收容壁外侧还延伸有一对位于插座本体与所述限位框之间的滑轨;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部延伸形成有一对安装部,所述一对安装部中间设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的一端开设有对应于所述凸块的卡孔及朝靠近所述一对滑轨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对卡持部;所述滑扣设置于所述一对滑轨上与所述收容壁之间形成一个滑孔,且所述滑扣的滑孔内还延伸形成一对对应于所述卡持部的限位部;所述插头的连接部插入所述插座的收容腔,所述卡合板开设有卡孔的一端穿过所述穿孔及所述滑孔,所述卡孔套合于所述凸块上,所述滑扣朝靠近所述插座本体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滑扣的限位部抵靠于所述卡合板的卡持部上,使插头的连接部插入所述插座的收容腔紧固地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框的中部朝靠近所述穿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凸块相间隔设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安装部呈条状,所述一对安装部相对间隔并排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插座收容壁的一端,且与所述一对滑轨平行,所述一对安装部靠近于所述插座收容壁的一端开设有一对相对的轴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板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卡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个施力部,所述卡合板还包括一个转轴,所述转轴对应于所述一对安装部的轴孔,且与所述轴孔同轴设置,所述卡合板通过转轴与所述一对安装部的轴孔转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本体与所述收容壁相背的一侧还延伸形成第一线缆收容部,所述第一线缆收容部为中空管状且内部收容有多根第一线缆连接端子;所述收容壁的收容腔还收容有一个第一接触件,所述第一接触件呈条状,所述第一接触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与收容于所述第一线缆收容部的第一线缆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收容腔开口的方向水平延伸。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本体与所述连接部相背的一侧还延伸形成第二线缆收容部,所述第二线缆收容部为中空管状且内部收容有多根第二线缆连接端子;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插头本体的一端还开设有一个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尺寸;所述第二收容腔还收容有一个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对应于所述第一接触件,所述第二接触件呈条状,所述第二接触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内壁与收容于所述第二线缆收容部的第二线缆连接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由远离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壁的方向朝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方向倾斜延伸且朝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底部弯折。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本体为矩形平板状且开设有多个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不仅能够解决因震动而导致电连接器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而且可以延缓拔插时间,从而使断开低压控制断开高压的动作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而彻底防止了拉弧烧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插座及插头即将分离的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的凸块、限位框的第一凸起及插头卡合板的卡孔组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插座的第一接触件与插头的第二连接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插座10、与所述插座10连接的插头20及一个滑扣30。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述插座1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插座本体101;所述插座本体101为矩形平板状且开设有多个螺孔1011,所述螺孔1011用于由螺栓穿过螺孔将所述插座10固定于电池箱(图未示)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螺孔的数量为4个。

所述插座本体101一端开设有第一收容腔102及环绕所述第一收容腔102外围的收容壁103,所述收容壁103的外部延伸形成有一个凸块11和一个位于凸块11一侧的且远离所述插座本体101的限位框12。所述凸块11的高度小于限位框12的高度。所述限位框12开设有一个与所述凸块11对应的穿孔121且限位框12的中部朝靠近所述穿孔12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个第一凸起122,所述第一凸起122与所述凸块11相间隔设置。所述收容壁103外侧还延伸有一对位于插座101本体与所述限位框12之间的滑轨123,所述一对滑轨123与所述限位框12相连接且相对间隔并排设置于所述凸块11及所述穿孔121的两侧。

所述插座本体101与所述收容壁103相背的一侧还延伸形成第一线缆收容部104,所述第一线缆收容部104为中空管状且内部收容有多根第一线缆连接端子1041。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及图6,所述收容壁103的收容腔102还收容有一个由金属制成的第一接触件105。所述第一接触件105呈条状,所述第一接触件10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02的内壁与收容于所述第一线缆收容部104的第一线缆连接端子1041电性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收容腔102开口的方向水平延伸。

再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述插头20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插头本体201,所述插头本体201的一侧设有一个形状与所述第一收容腔102对应的连接部202。所述连接部202的外部延伸形成有一对安装部21。所述一对安装部21呈条状,所述一对安装部21相对间隔并排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02靠近所述插座收容壁103的一端,且与所述一对滑轨123平行。所述一对安装部21靠近于所述插座10收容壁103的一端开设有一对相对的轴孔211。

所述一对安装部21中间设有一个卡合板22,所述卡合板22大致呈长方体状。所述卡合板22的宽度小于所述一对安装部21之间的间隙,且所述卡合板22可以穿过所述限位框12的穿孔121。所述卡合板22的一端开设有对应于所述凸块11的卡孔221,所述卡孔221的尺寸大于所述凸块11的尺寸。所述卡孔221可以套合于所述凸块11上。并且,所述卡合板22的设有卡孔221的一端的两侧分别朝靠近所述一对滑轨123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对卡持部222,所述卡持部222位于所述卡孔221的两侧。

所述卡合板22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卡孔22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个施力部223。所述卡合板22还包括一个转轴(图未示),所述转轴对应于所述一对安装部21的轴孔211,且与所述轴孔211同轴设置。所述卡合板22通过转轴与所述一对安装部21的轴孔211转动连接,所述卡合板22以所述转轴为基点一定角度上下翘动。

所述插头本体201与所述连接部202相背的一侧还延伸形成第二线缆收容部203。所述第二线缆收容部203为中空管状且内部收容有多根第二线缆连接端子2031。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及图6,所述连接部202远离所述插头本体201的一端还开设有一个第二收容腔204,所述第二收容腔204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02的尺寸。

所述第二收容腔204还收容有一个由金属制成的第二接触件205,所述第二接触件205对应于所述第一接触件105。所述第二接触件205呈条状,所述第二接触件20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04的内壁与收容于所述第二线缆收容部203的第二线缆连接端子2031电性连接,另一端由远离所述第二收容腔204内壁的方向朝所述第二收容腔204的开口方向倾斜延伸且朝所述第二收容腔204的底部弯折。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所述插头20插入所述插座10的时候,所述第一接触件105更好地与所述第二接触件205抵触。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所述滑扣30呈U型,所述滑扣30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框12的一对滑轨123上,且与所述收容壁103之间形成一个滑孔301,且通过与所述一对滑轨123相互配合使所述滑扣30能够在所述一对滑轨123上滑动。这样,所述滑扣30使所述卡孔221与所述第二凸起222更加牢固的锁扣在一起。并且,所述滑扣30的滑孔301内延伸形成一对对应于所述卡持部222的限位部302。

请参考图3、图5及图6,使用时,先将所述插座10由螺栓穿过所述插座本体101的螺孔1011将所述插座10固定于电池箱上并与电池箱内的电池组电连接;接着将所述插头20的连接部202插入所述插座10的收容腔102,所述第一接触件105与所述第二接触件205电性连接;再接着将所述卡合板22开设有卡孔221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框12的穿孔121及所述滑扣30的滑孔301,给所述卡合板22的施力部223施加一个远离所述连接部202方向的力,使所述卡孔221套合于所述凸块11上;再接着推动所述滑扣30朝靠近所述插座本体101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滑扣30的限位部302抵靠于所述卡合板22的卡持部222并带动所述插头20的连接部202进一步插入所述插座10的收容腔102,从而使所述插头20的连接部202插入所述插座10的收容腔102紧固地连接在一起。

请参考图4、图5及图6,拔出时,先推动所述滑扣30朝靠近所述限位框12的方向运动,使所述滑扣30的限位部302远离所述卡合板22的卡持部222,再接着按压施力部223使所述卡合板22的卡孔221脱离所述凸块11,再接着将所述插头20朝远离所述插座本体101的方向拔插头,所述插头10远离所述插座本体101的5-7mm距离的时候,所述第一凸起122与所述凸块11相互配合使所述卡位片22设有卡孔221的一端抵触于第一凸起121上来减缓所述插头10远离所述插座本体101的移动速度,使所述第一接触件105与所述第二接触件205低压断开后有至少25ms的反应时间来断开高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