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0906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USB Type-C接口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USB Type-C接口的发布,其具有高频传输及支持正反插功能,采用USB Type-C接口的电子设备(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越来越多,但各厂家对USB Type-C接口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安装高度(offset)的要求各不同,导致连接器厂商因此会新开很多模具,产品种类繁多,直接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少产品种类及降低成本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用以连接母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金属中隔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舌板,所述中隔片位于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分别具有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上表面,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排布于舌板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及收容于绝缘座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座体设有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对接孔内的对接部及用以焊接于母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表面排布有与焊接脚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末端表面排布有与焊接部焊接在一起的第二焊接片,所述柔性电路设有连接第一焊接片与第二焊接片的连接线路,所述第二连接器为板对板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焊接脚分别沿左右方向排成一排,所述第二端子组的焊接脚位于第一端子组的焊接脚下方,所述第一末端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排布有一排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一末端被夹持在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焊接脚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接片位于柔性电路板上表面或下表面,第二焊接片排布为前后两排,其中一排焊接部以过孔的方式与连接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部位于绝缘座体底面,并且排布为前后两排,前排的焊接部有向前凸出于绝缘座体,后排的焊接部有向后凸出于绝缘座体。

进一步地,所述中隔片左右两端具有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所述尾部位于焊接脚的外侧,与第一端子组的焊接脚排成一排,所述尾部与第一焊接脚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收容绝缘本体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为前后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插接孔,所述舌板位于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一、第二外壳的前端面趋于对齐,第二外壳包括壳体部及凸出于壳体部左右两侧面的固定板,所述壳体部也设置为前后中空的筒状结构,套设于第一外壳上,所述壳体部与第一外壳通过胶水粘结固定,所述固定板设置为水平板状结构,高于壳体部的底面,所述固定板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舌板包括前后相连的前舌板与后舌板,所述前舌板的厚度与宽度小于后舌板,所述接触部排布于前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前舌板两侧设有锁扣凹槽,所述中隔片凸入于锁扣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注塑成型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上的第三本体,所述第一端子组插入成型于第一本体,所述第二端子组插入成型于第二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为USB Type-C母座,所述柔性电路板用柔性扁平线取代。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为板对板连接器,与母电路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器对接方便,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占用空间小、弯折性好等特点,可以很容易、方便的变更第一连接器在电子设备内的位置,满足各种不同安装高度(offset)的要求,无需新开模具,有利于减少产品种类,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第二外壳。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软性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软性电路板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用以与母电路板(未图示)连接,其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2及连接在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之间的柔性电路板3(FPC)。第一连接器1为USB Type-C母座,第二连接器2为板对板连接器,设置为母座或公座,用以跟母路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对接,实现第一连接器1与母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30、金属中隔片40、第一外壳50及第二外壳60。

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凸伸的舌板12,舌板12包括前后相连的前舌板121及后舌板122,前舌板121的厚度及宽度小于后舌板122,前舌板121的左右两侧设有锁扣凹部123。绝缘本体10同时由第一本体14、第二本体15及第三本体16组成,第一本体14位于第二本体15上方,第三本体16注塑成型于第一本体14和第二本体15上。

第一端子组20插入成型于第一本体14,第二端子组30插入成型于第二本体15。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组30分别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21、31及后端的焊接脚22、32。第一端子组20的接触部21排布于前舌板121上表面,焊接脚22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0,排成一排。第二端子组30的接触部32排布于前舌板121下表面,焊接脚32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0,也排成一排,同时位于第一端子组20的焊接脚22的下方。

中隔片40被夹持固定在第一本体14与第二本体15之间,同时位于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组30之间,中隔片40的左右两侧暴露于前舌板121的锁扣凹槽123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锁扣在一起,中隔片40左右两端设有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两尾部42,两尾部42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焊接脚22、32的外侧,与第一端子组20的焊接脚22排列成一排,第三本体16是在第一本体14、第二本体15与中隔片40组装在一起之后注塑成型的。

第一外壳50与第二外壳60为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两者的前端面趋于对齐,绝缘本体10收容于第一外壳50内,绝缘本体10部分向后凸出于第一外壳50及第二外壳60。第一外壳50设置为前后中空的筒状结构,其设有一插接孔52,舌板12位于插接孔52内。第二外壳60包括壳体部61及凸出于壳体部61左右两侧面的固定板62,壳体部61也设置为前后中空的筒状结构,套设于第一外壳50上,两者还通过胶水63粘结固定、密封。固定板62设置为水平板状结构,高于壳体部61的底面,固定板62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621,用以通过螺钉(未图示)将第一连接器1固定于母电路板或其他位置。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第二连接器2包括绝缘座体70及收容于绝缘座体7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72,绝缘座体70顶面凹设有对接孔71,导电端子72具有位于对接孔71内的对接部73及排布于绝缘座体70底面的水平焊接部74,焊接部74排列为前后两排,前排的焊接部74还向前凸出于绝缘座体70,后排的焊接部74还向后凸出于绝缘座体70。

请参阅图6至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3包括具有首尾相对的第一末端81及第二末端82,第一末端81的上下表面分别排布有一排第一焊接片811,第二末端82的上表面排布有前后间隔开的两排第二焊接片812,第一焊接片811与第二焊接片812通过柔性电路板2的连接线路813达成电性连通,后排焊接片74以过孔的方式与连接线路813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排第二焊接片812位于柔性电路板3下表面。

第一末端81夹持在第一端子组20的焊接脚22、中隔片40的尾部32与第二端子组30的焊接脚32之间,各焊接脚22、32、尾部32与第一焊接片811一一焊接在一起,第二连接器2位于第二末端82,焊接部72与第二焊接片812一一焊接在一起,如此,第一连接器1通过柔性电路板3与第二连接器2实现电性导通。

第二连接器2为板对板连接器,与母电路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器对接方便,柔性电路板3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占用空间小、弯折性好等特点,可以很容易、方便的变更第一连接器1在电子设备内的位置,满足各种不同安装高度(offset)的要求,无需新开模具,有利于减少产品种类,降低成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3可以用柔性扁平线取代,同样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