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828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线缆收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缆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的改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家电也越来越多。由于使用位置不确定,厂家通常都会提供一根较长的电源线以避免电源线无法延伸到插座位置。

因此,用户在实际使用时,也会经常面对电源线长于从插座到电气机身电源接口的情况,此时,电源线会显得混乱,容易影响家居美观。特别是在家用电器较多的情况下,各类电源线交错,容易造成使用者误拔电源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收纳装置,该线缆收纳装置能够解决家电在收纳和使用过程中电源线混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收纳装置,该线缆收纳装置具有多个线缆容纳部,所述多个线缆容纳部中至少有一个线缆卡入部和一个线缆收放部,所述线缆卡入部上设置有卡槽口,所述线缆收放部具有能够在放松相对位置和收紧相对位置之间变化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放松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线缆插入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收紧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接以使所述线缆插入口闭合。

优选地,所述线缆卡入部和线缆收放部成对设置,所述卡槽口和所述线缆插入口的开口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多个线缆容纳部成形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线缆卡入部具有周壁部和由所述周壁部围成的轴向贯通孔,所述卡槽口为设置在所述周壁部上的轴向开口。

优选地,所述线缆收纳装置用于容纳电源线,所述轴向贯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电源线的外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卡槽口的宽度为所述电源线的直径的1/3到1/2。

优选地,所述线缆插入口的开口宽度为所述电源线的直径的1/2到2/3。

优选地,所述线缆收放部具有第一周壁部、第二周壁部和由所述第一周壁部、第二周壁部围成的能够容纳线缆的轴向通孔,所述第一周壁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凸起部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周壁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扣凸起部配合的卡扣凹部而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周壁部和所述第二周壁部分别具有能够在围成所述轴向通孔时相互重合的第一重合部和第二重合部,所述卡扣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重合部的外周面上,所述卡扣凹部为贯穿第二重合部的卡扣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周壁部和所述第二周壁部中一者的外侧弧与所述线缆卡入部的外轮廓线相切,另一者的外侧弧与所述线缆卡入部的外轮廓线相交以使其能够重合在所述一者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能够将预定线缆的一部分容纳在线缆卡入部中,另一部分在进入到线缆收放部中后通过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而使线缆保持折叠状态,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预定线缆的长度,从而避免收纳和使用过程中电源线混乱的现象。另外,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处于放松相对位置时形成有线缆插入口,预定线缆能够通过该线缆插入口容易地设置,并在处于收紧相对位置时两者相互连接,有效地避免预定线缆从线缆收纳装置中脱离,更便于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收纳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收纳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源线 10 线缆卡入部

11 卡槽口 12 周壁部

13 轴向贯通孔 20 线缆收放部

21 第一周壁部 22 第二周壁部

23 轴向通孔 24 卡扣凸起部

25 卡扣凹部 26 第一重合部

27 第二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收纳装置,该线缆收纳装置具有多个线缆容纳部以收纳线缆,此处的线缆是指各种光缆、电缆等,特别适用于电源线。该多个线缆容纳部中至少有一个线缆卡入部10和一个线缆收放部20,线缆卡入部10上设置有卡槽口11,下述的电源线等线缆能够经过该卡槽口11进入到线缆卡入部10中,以使线缆收纳装置被设置在预定线缆的预定位置上。与线缆卡入部10相对位置固定的线缆收放部20具有能够在放松相对位置和收紧相对位置之间变化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放松相对位置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线缆插入口,此时预定线缆能够通过该线缆插入口容易地进入到线缆容纳部中,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在预定线缆进入到线缆收放部20后,能够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收紧相对位置,以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而使线缆插入口闭合,从而将线缆可靠地围在线缆容纳部中,不会从线缆收纳装置脱离。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收纳装置能够将预定线缆的一部分设置在线缆卡入部10上,另一部分进入到线缆收放部20并通过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而使线缆折叠,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预定线缆的长度,从而避免收纳和使用过程中电源线混乱的现象。

另外,多个线缆容纳部线能够为线缆卡入部10和线缆收放部20的各种组合,例如具有一个线缆卡入部10和多个线缆收放部20,或者一个线缆收放部20和一个线缆卡入部10,优选线缆卡入部10和线缆收放部20成对设置,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线缆容纳部包括一个线缆卡入部10和一个线缆收放部20,为了便于用户操作,卡槽口11和线缆插入口的开口方向相反。当然,出于人体工学设计或者加工设计上的需要,开口方向也能够为相同方向或者形成任意角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线缆容纳部成形为一体。形成为一体的线缆容纳部能够为各种材料,并通过各种方式制造。优选该线缆收纳装置中的多个线缆容纳部能够由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塑料等)通过射出成型等加工方式形成为一体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线缆容纳部也能够分别成形,并在出厂组装阶段或者客户使用阶段进行连接组装使线缆卡入部10和线缆收放部20具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线缆卡入部10具有周壁部12和由周壁部12围成的能够容纳预定线缆的轴向贯通孔13,卡槽口11为设置在周壁部12上的轴向开口。为了美观上需要,该周壁部12的外轮廓优选使用与预定线缆(电源线1)相应的形状。当然,也能够处于设计上的其他目的,将外轮廓设计成其他形状,例如矩形等。

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轴向贯通孔13为圆孔,而周壁部12也相应地形成有部分圆弧状轮廓,这样,不但能够使周壁部12的伸出部分的厚度维持一致,从而能够优化线缆卡入部10和预定线缆之间的受力状况。另外,为了使周壁部12能够维持足够的强度,优选周壁部12的厚度不小于预定线缆(电源线1)直径的1/10。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缆收纳装置特别适用具有一定直径大小的电源线1,并优选轴向贯通孔13的内径与电源线1的外径相同,从而能够使预定线缆在通过卡槽口11,夹紧在电源线的某一位置后,不容易发生相对位移,便于用户使用。另外,由于轴向贯通孔13是由周壁部12围成的,因此,在用户想要使预定电缆(电源线)在轴向贯通孔13中移动时,只要使拉动预定电缆的力大于周壁部12和预定电缆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够调整两者的相对位置。

另外,为了能够可靠地将预定线缆(电源线1)可靠地纳入到卡槽口11中,而不会受外力影响而从卡槽口11中滑出,卡槽口11宽度应小于电源线1的直径。考虑到材料的韧性等因素,优选卡槽口11的宽度为电源线1的直径的1/3到1/2。另外,由于线缆插入口是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放松相对位置,在线缆收纳装置的形成材料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时,该线缆插入口的实际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使用者的操作力度决定的。因此,为了防止用户操作时用力过度而掰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优选在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状态解除后,不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施力时,线缆插入口的开口宽度为电源线1的直径的1/2到2/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线缆收放部20具有第一周壁部21、第二周壁部22和由第一周壁部21、第二周壁部22围成的能够容纳线缆的轴向通孔23。该第一周壁部21和第二周壁部22上能够形成为各种配对使用的卡合结构以使线缆收放部20能够处于收紧相对位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周壁部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凸起部24而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周壁部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卡扣凸起部24配合的卡扣凹部25而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扣凸起部24和卡扣凹部25相互卡合形成收紧相对位置。另外,卡扣凸起部24和/或卡扣凹部25能够形成在第一周壁部21和/或第二周壁部22上的端部、内周面或者外周面上。

优选第一周壁部21和第二周壁部22分别具有能够在围成轴向通孔23时相互重合的第一重合部26和第二重合部27,卡扣凸起部24形成在第一重合部26的外周面上,卡扣凹部25为贯穿第二重合部27的卡扣孔。此时,卡扣凹部25能够在外周面或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卡扣凹部25之间的间隔位置能够为预定线缆的直径的2倍,此时,通过使卡扣凸起部24配合不同的卡扣凹部25上可以在线缆收放部20容纳多根预定线缆,即能够将电源线1多次折叠,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第一周壁部21和第二周壁部22中一者的外侧弧与线缆卡入部10的外轮廓线相切,另一者的外侧弧与线缆卡入部10的外轮廓线相交以使其能够重合在所述一者上。这样设置,外轮廓线相交部出形成了一处易受力的折线,从而便于其在放松相对位置和收紧相对位置之间变化。另外,也能够使得另一者形成地较长,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覆盖到一者上,形成轴向通孔23。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