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41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电源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供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源设备通过带有输送接头的输送线输送电能,其中,输送线与电源设备的电源设备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输送线与电源设备主体插接。

与电源设备主体为一体式结构的输送线通常较短,导致使用电源设备的电器设备与电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受限,导致电源设备的使用较不方便,使得电源设备的使用性能较差;与电源设备主体插接的输送线,通常与电源设备主体分离放置,导致携带较不方便,使得电源设备的携带性能较差。

因此,如何设计电源设备,以提高电源设备使用性能和携带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设备,以提高电源设备使用性能和携带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设备,包括:壳体,电源本体,能够与所述电源本体电连接的插头装置,与所述电源本体电连接的输送线,和能够卷取和释放所述输送线的卷线装置;

其中,所述卷线装置、所述电源本体和所述插头装置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输送线伸出的第一出口、供所述插头装置的插片伸出的第二出口;

所述插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当所述插片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插片自所述第二出口伸出所述壳体,当所述插片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插片位于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插头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转轴,所述插片,与所述转轴相连且能够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组件;其中,所述插片固定于所述转轴。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弹簧,限位件,和外露于所述壳体的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电源本体;

当所述插片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弹簧具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预紧力且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转轴转动;或者,当所述插片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弹簧具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预紧力且所述限位件限制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限位件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的朝向相同,所述凹槽具有倾斜侧壁,且所述倾斜侧壁自所述凹槽的槽底至所述凹槽的槽口向远离所述转轴的方向倾斜;

所述开关用于解除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转轴的限制,所述开关包括:第二弹簧、和能够沿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滑动的按钮开关;

所述按钮开关具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凹槽的倾斜侧壁抵接;

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抵接;

所述壳体具有沿所述第二弹簧的轴向限位所述按钮开关的第一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源本体;

所述插片与所述转轴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本体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片与所述转轴电连接,所述转轴设有第一电连接结构,所述电源本体设有第二电连接结构;当所述插片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电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结构通过抵接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头装置能够与所述电源本体的一侧电连接,所述输送线与所述电源本体的另一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卷线装置包括:卷线器结构和导电片,其中,所述卷线器结构的一侧具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和所述电源本体均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所述输送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输送线的另一端能够伸出所述第一出口。

优选地,所述导电片通过弹性导电片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其中,所述弹性导电片与所述导电片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导电片与所述导电层抵接,所述导电层呈环形,所述导电片为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输送线包括输送线本体和插接头;其中,所述插接头包括:与所述输送线本体相连的第一插接头,与所述第一插接头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一插接头与所述第二插接头的接口不同,所述第一出口能够供所述插接头伸出。

优选地,所述输送线还包括辅助连接线,所述辅助连接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插接头串接于所述辅助连接线,且所述辅助连接线的第二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二插接头脱离所述辅助连接线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辅助连接线的第二端外露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电源设备为移动电源设备或者电源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设备,通过设置能够卷取和释放输送线的卷线装置,则能够增大输送线的长度,当需要较长的输送线时,拉出较长的输送线,当需要较短的输送线时,拉出较短的输送线,与现有技术中较短的输送线相比,提高了电源设备的使用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使用更为方便;又由于卷线装置位于壳体内,则避免了输送线单独放置,提高了电源设备的携带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携带更为方便。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设备,增设插头装置,则该电源设备可通过插头装置直接与待使用设备插接,提高了电源设备的使用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使用更为方便;而且,插头装置的插片可转动地设于壳体,能够实现插片外伸于壳体以及插片位于壳体内,则提高了电源设备的携带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携带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源设备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部分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电源设备的爆炸图;

图7为图5中部分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插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插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B-B向剖视图;

图11为图8中插头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插头装置在另一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插头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卷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卷线装置的卷线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卷线器结构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卷线装置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导电片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部分的放大图;

图21为图19中另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插片位于壳体内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限位件的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按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按钮开关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卷线器结构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中上盖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中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包括:壳体1,电源本体3,插头装置2,输送线5,和卷线装置4。其中,卷线装置4、电源本体3和插头装置2均设于壳体1内;插头装置2能够与电源本体3电连接,输送线5与电源本体3电连接,卷线装置4能够卷取和释放输送线5;壳体1具有:供输送线5伸出的第一出口、供插头装置2的插片23伸出的第二出口;

上述插头装置2的插片23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当插片23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插片23自第二出口伸出壳体1,当插片23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插片23位于壳体1内。

当需要使用上述电源设备的插头装置2电连接时,转动插片23,使得插片23自第二出口伸出壳体1,以使插片23与待使用设备的插孔插接;当不需要使用插头装置2时,反向转动插片23,使得插片23位于壳体1内。

当需要使用上述电源设备的输送线5电连接时,将输送线5拉出壳体1,并根据实际距离拉出所需长度的输送线5,当不需要使用输送线5时,拉动输送线5,使得卷线装置4将输送线5卷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通过设置能够卷取和释放输送线5的卷线装置4,则能够增大输送线5的长度,当需要较长的输送线5时,拉出较长的输送线5,当需要较短的输送线5时,拉出较短的输送线5,与现有技术中较短的输送线相比,提高了电源设备的使用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使用更为方便;又由于卷线装置4位于壳体1内,则避免了输送线5单独放置提高了电源设备的携带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携带更为方便。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设备,增设插头装置2,则该电源设备可通过插头装置2直接与待使用设备(用电设备、供电设备)插接,提高了电源设备的使用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使用更为方便;而且,插片23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能够实现插片23外伸于壳体1以及插片23位于壳体1内,则提高了电源设备的携带性能,使得电源设备的携带更为方便。

上述电源设备中,插片23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存在多种结构。为了方便设置,优先选择插头装置2包括:插片23,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的转轴24,与转轴24相连且能够驱动转轴24转动的驱动组件;其中,插片23固定于转轴24。

可以理解的是,插片23通过转轴24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具体地,插片23为两个,且均固定于同一转轴24上,实现了两个插片23的同时转动,方便了插片23的转动。当然,也可选择插片23直接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弹簧21,限位件25,和外露于壳体1的开关;其中,第一弹簧21的一端固定于转轴24,第一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1或者电源本体3。

上述驱动组件中,当插片23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弹簧21具有驱动转轴24转动的预紧力且限位件25限制转轴24转动,开关用于解除限位件25对转轴24的限制,则当需要插片23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需要启动开关,解除限位件25对转轴24的限制,使得转轴24能够转动;

或者,上述驱动组件中,当插片2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弹簧21具有驱动转轴24转动的预紧力且限位件25限制转轴24转动,开关用于解除限位件25对转轴24的限制,则当需要插片23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需要启动开关,利用开关解除限位件25对转轴24的限制,使得转轴24能够转动。

当然,上述驱动部件还可为驱动部件,利用驱动部件驱动转轴24转动,例如驱动部件为电机等,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为了便于驱动开关解除限位件25对转轴24的限制,上述电源设备中,限位件25具有凹槽251,凹槽251的槽口与第二出口的朝向相同,凹槽251具有倾斜侧壁252,且倾斜侧壁252自凹槽251的槽底至凹槽251的槽口向远离转轴24的方向倾斜。

上述开关包括:第二弹簧26,和能够沿凹槽251的深度方向滑动的按钮开关22;上述按钮开关22具有位于凹槽251内的驱动板221,驱动板221与凹槽251的倾斜侧壁252抵接;第二弹簧26远离转轴24的一端与壳体1抵接,第二弹簧26靠近转轴24的一端与限位件25抵接;壳体1具有沿第二弹簧26的轴向限位按钮开关22的第一限位结构13。

上述电源装置中,沿凹槽251的深度方向向下按动按钮开关22,按钮开关22的驱动板221与凹槽251的倾斜侧壁252抵接,由于按钮开关22沿第二弹簧26的轴向被限位,则按钮开关22驱动限位件25向远离转轴24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限位件25对转轴24的限位,此时,转轴24在第一弹簧21的预紧力的驱动下转动,并自第二预设位置转至第一预设位置。当不需要插头装置2时,手动反向转动插片23,即可使得插片23自第一预设位置转至第二预设位置,限位件25在第二弹簧26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上述驱动板221的数目至少为一个。对于驱动板221的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保证驱动组件的可靠性,上述驱动板221的数目至少为两个。进一步地,驱动板221的数目为三个。可以理解的是,凹槽251的数目与驱动板221的数目相同,且凹槽251与驱动板221一一对应。

优选地,第一限位结构13为限位孔。当然,也可选择第一限位结构13为限位凸起。

上述电源设备中,插头装置2能够与电源本体3电连接,具体地,实现电连接存在多种结构。

优选地,第一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于电源本体3;插片23与转轴24电连接,第一弹簧21的一端与转轴24电连接,且第一弹簧21的另一端与电源本体3电连接。

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结构,例如插片23与转轴24电连接,转轴24设有第一电连接结构241,电源本体3设有第二电连接结构31;当插片2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电连接结构241与第二电连接结构31通过抵接实现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电连接结构241为导电凸起,第二电连接结构31为导电板。对于第一电连接结构241和第二电连接结构31的数目和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电源设备中,可同时采用上述两种电连接结构,也可仅采用其中一种电连接结构。

为了方便安装,上述电源设备中,插头装置2能够与电源本体3的一侧电连接,输送线5与电源本体3的另一侧电连接。这样,也便于减小整个电源设备的体积,利于满足小型化产品的需求。

上述卷线装置4能够卷取和释放输送线5,该卷线装置4的卷线原理和放线原理与现有卷线设备的原理相同,为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卷线装置4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减小卷线装置4的厚度,从而减小整个电源设备的厚度,上述卷线装置4包括:卷线器结构42和导电片41,其中,卷线器结构42的一侧具有导电层44,导电层44和电源本体3均与导电片41电连接,输送线5的一端与导电层44电连接,输送线5的另一端能够伸出第一出口。

为了提高导电层44与导电片41电连接的可靠性,上述导电片41通过弹性导电片43与导电层44电连接,其中,弹性导电片43与导电片41固定连接,弹性导电片43与导电层44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导电片43与导电片41通过固定连接实现电连接,弹性导电片43与导电层44通过抵接实现电连接。

为了方便生产,优先选择弹性导电片43与导电片41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插片23为两个,则导电层44为两个,导电片41为两个,且插片23、导电层44和导电片41一一对应。

为了便于电连接,上述导电层44呈环形,导电片41为环状结构。具体地,两个导电层44中,一个导电层44位于另一个导电层44的外围;两个导电片41分别为第一导电片411和第二导电片412,第一导电片411为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第二导电片412为具有伸出段的环状结构,该伸出段经上述第一导电片411的开口伸出。

上述电源设备中,输送线5包括输送线本体54和插接头51,插接头51与输送线本体5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插接头51具有插口。

上述插接头51可为一个,也可包括至少两个。为了提高通用性,上述插接头51包括:与输送线本体54相连的第一插接头511,与第一插接头511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二插接头512;第一插接头511与第二插接头512的接口不同,第一出口能够供插接头51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插接头511与第二插接头512的接口不同,是指,二者的接口结构不同,例如,一个为适用于苹果手机的插接接口,另一个为适用于安卓手机的插接接口。

为了避免第二插接头512丢失,上述输送线5还包括辅助连接线52,辅助连接线52的第一端与第一插接头511连接,第二插接头512串接于辅助连接线52,且辅助连接线52的第二端设有限制第二插接头512脱离辅助连接线52的第二限位结构53。

上述输送线5中,通过辅助连接线52连接第一插接头511与第二插接头512,利用第二限位结构53限位第二插接头512,则避免了第二插接头512丢失,提高了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上述辅助连接线52的第二端外露于壳体1。这样,方便了将插接头51拉出,提高了使用性能。

上述电源设备中,壳体1包括固定相连的上壳11和下壳12。第一出口

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上壳11和下壳1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出口可有上壳11和下壳12共同形成,可仅有上壳11或者下壳12形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上述转轴24可转动地设于下壳12,第一限位结构13设于下壳12,第二出口设于下壳12。

上述卷线装置4包括上盖421和下盖423,上盖421与下盖423同步转动,且上盖421和下盖423通过中心柱连接,上盖421靠近上壳11,下盖423靠近下壳12,上盖421靠近上壳11的一侧具有导向槽422,导电层44设于下盖423上,输送线5设于上盖421和下盖423之间。上盖421和下盖423转动过程中,导电片41是固定的,不发生转动,具体地,导电片41固定于电源本体3。

上述卷线装置4还包括:导向柱,该导向柱设于上壳11的定位槽中,同时,该导向柱也位于导向槽422内。输送线5与上盖421连接,拉动输送线5的过程中,上盖421转动。

优选地,上述电源设备为移动电源设备,此时,电源本体3为充电储电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插头装置2用于供电插座插接,以实现移动电源设备的储电;输送线5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以实现对用电设备充电。

当然,上述电源设备还可为电源适配器,此时,电源本体3即为电源适配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插头装置2用于供电插座插接,输送线5用于与用电设备连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