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309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升级,人们对插座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插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量从海外购买的电子产品因为插头形状的限制而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全球文化的交流,出国旅游已成了一种新时尚,但不同地域和国家会有不同的插口形状对此给人们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老款插座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插座也应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更新换代。

目前市场上的插座种类单一,在使用过程插座孔无法同时使用,与其他国家的插头不兼容,降低了插头的使用效率,还会出现插座与插头配合不牢固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插座使用单一,兼容性差的缺陷。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插座,包括基座和与基座连接的电源线,基座的侧面设置有电源线插口,

还包括旋转座,旋转座的一个端面与基座的一个端面连接,旋转座与基座相对能够转动,旋转座的侧面设置有地线插口;

基座与旋转座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型凹陷,旋转座与基座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型凸起;

旋转座与基座横截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中插装有与通孔形状相同的地线杆,地线杆的底端与基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基座与旋转座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圆柱型凹陷的截面半径大于所述圆柱型凸起的截面半径。

作为优选,所述圆柱型凹陷的侧壁沿轴向圆周均匀分布有数量与基座上的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的贯通凹槽,贯通凹槽位于基座上的正多边形边线的中心线位置;

所述圆柱型凸起的侧壁圆周分布有数量不多于所述贯通凹槽的数量的盲孔,盲孔位于旋转座上的正多边形边线的中心线位置,盲孔内插装有顶端为半球型的小圆柱,小圆柱的底端与盲孔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

作为优选,地线杆位于旋转座的一端连接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伸出部,伸出部的数量与旋转座上的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伸出部的最外端向下弯折,伸出部的方向与基座上的正多边形边线的中心线方向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座的内部设置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数量与旋转座上的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的连接器,连接器垂直连接于旋转座的侧面。

作为优选,连接器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末端的互相平行的连接片,连接片平行于连接器连接的侧面,连接片垂直于连接杆且方向竖直向上。

作为优选,旋转座的顶端盖装有顶盖,顶盖的形状与旋转座的端面的形状相同。

作为优选,基座内部设置有分线器,分线器与电源线连接,分线器与电源线插口通过电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插座,通过所述旋转座在所述基座上转动,使基座上的电源线插口与旋转座上的地线插口形成不同的配合结构,使插座适应不同型号标准的插头,基座的侧面的电源线插口使插座同时兼容多种不同规格的插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插座使用单一,兼容性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座的仰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地线杆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地线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座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插座,包括基座10和与基座10连接的电源线11,基座10的侧面设置有电源线插口,还包括旋转座20,旋转座20的一个端面与基座10的一个端面连接,旋转座20与基座10相对能够转动,旋转座20的侧面设置有地线插口;基座10与旋转座20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型凹陷12,旋转座20与基座10连接的一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型凸起21,圆柱型凸起21插入圆柱型凹陷12中,使旋转座20和基座10可相互转动,旋转座20在基座10上转动,使基座10上的电源线插口与旋转座20上的地线插口形成不同的配合结构,例如“倒八字”的电源线插口与“竖长条”的地线插口的结构,或者“倒八字”的电源线插口与“圆孔形”的地线插口的结构,再比如两段“一字型”的电源线插口与一段“一字型”的地线插口的结构,或者两端“一字型”的电源线插口与“竖长条”的地线插口的机构等,使插座适应不同型号标准的插头;旋转座20与基座10横截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14,通孔中插装有与通孔形状相同的地线杆30,地线杆30的底端与基座10固定连接,地线杆30接地。基座10与旋转座20的横截面为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正多边形,所述圆柱型凹陷的截面半径大于所述圆柱型凸起的截面半径。旋转座20的顶端盖装有顶盖24,顶盖24的形状与旋转座20的端面的形状相同,顶盖24用于隔离旋转座20的内部电路结构,保护内部电路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圆柱型凹陷12的侧壁沿轴向圆周均匀分布有数量与基座10上的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的贯通凹槽,贯通凹槽位于基座10上的正多边形边线的中心线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圆柱型凸起21的侧壁圆周分布有数量不多于所述贯通凹槽的数量的盲孔,盲孔位于旋转座上的正多边形边线的中心线位置,盲孔内插装有顶端为半球型的小圆柱22,小圆柱22的截面半径小于盲孔的截面半径,圆柱22的底端与盲孔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圆柱22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伸出盲孔,与贯通凹槽配合,当转动旋转座20时,圆柱22受到圆柱型凹陷12的侧壁的挤压,被压入盲孔内部,当圆柱22再次转动到贯通凹槽内时,圆柱22弹出,对旋转座20和基座10起到固定作用。

如图5和图6所示,地线杆30位于旋转座20的一端连接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伸出部31,伸出部31的数量与旋转座上的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伸出部31的最外端向下弯折,伸出部31的方向与基座10上的正多边形边线的中心线方向相同。伸出部31与地线杆30连接,作为地线使用。

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座20的内部设置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数量与旋转座上的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的连接器23,连接器23垂直连接于旋转座20的侧面。连接器23在旋转座20转动时,随着旋转座20一起转动。

如图8所示,连接器23包括连接杆231和设置在连接杆231末端的互相平行的连接片232,连接片232平行于连接器23连接的侧面,连接片232垂直于连接杆231且方向竖直向上。连接片232的间隙略小于伸出部31向下折弯的部分的厚度,旋转器23在旋转的过程中,伸出部31向下折弯的部分会从连接片232的间隙中穿过,当旋转座20转动到端面与基座10的端面对齐时,伸出部31向下折弯的部分插入连接片232的间隙中,实现连接器23与地线杆30连接。

如图9所示,基座10内部设置有分线器13,分线器13与电源线11连接,分线器13与电源线插口通过电线连接,分线器13将电源线11进行分线,与电源线插口连接。分线器13为汇流排,汇流排在现有技术中已成熟运用,故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