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059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绝缘电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线。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的领域中,已知具有将多根导体线材绞合而形成的绞线导体和包覆于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体的绝缘电线。

作为绞线导体,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不锈钢线材和绞合在不锈钢线材的外周的多根裸铜线材的绞线导体。另外,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如下技术:将裸铜线材绞合并进行圆形压缩后,为了改善由于加工硬化而降低的伸长率,利用热处理使铜软化。另一方面,作为绝缘体的材料,例如四氟乙烯树脂(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等氟树脂、聚丙烯(pp)等是公知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94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即,上述现有的绝缘电线在与高温的at液、cvt液接触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构成绞线导体的裸铜线材会因油中含有的硫、磷等成分而发生腐蚀。

为了防止上述腐蚀,考虑在裸铜线材的表面形成sn镀层。但是,sn镀层的熔点比较低。因此,由于用于铜的软化而实施的热处理时的热而导致sn镀层熔融,容易发生剥离。另外,由于在绞线导体的外周包覆绝缘体时的热,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此,现有的绝缘电线存在由于高温的上述油所导致的铜线材的腐蚀而使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减少、耐冲击性降低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对于汽车用电线等绝缘电线,为了在狭窄的空间内高效地配设绝缘电线,要求电线直径的细径化。为了使电线直径细径化,不仅对绞线导体进行圆形压缩是有效的,使绝缘体薄壁化也是有效的。但是,全氟系的氟树脂难以交联,因此强度低。因此,现有的绝缘电线存在如下问题:若使绝缘体薄壁化,则绝缘体的耐磨损性容易降低。

另外,汽车用电线等绝缘电线还需要能够耐受配设时的折弯。但是,现有的绝缘电线存在如下问题: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容易破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情况,可以列举例如将暂时组装好的线束进行重新组装的情况等作为典型例。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要提供一种绝缘电线,该绝缘电线能够抑制由于由高温的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所导致的铜系线材的腐蚀而使耐冲击性降低的现象,绝缘体的耐磨损性良好,即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也不易破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绝缘电线,其为具有绞线导体和包覆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体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电线在与由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接触的状态下使用,

上述绞线导体是将至少多根铜系线材绞合而形成的,并且在圆形压缩后实施了热处理,

上述铜系线材在表面具有ni系镀层,

该ni系镀层通过上述圆形压缩而被压缩,

上述绝缘体由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

发明效果

上述绝缘电线具有至少将多根铜系线材绞合而形成、并且在圆形压缩后实施热处理而形成的绞线导体。而且,绞线导体中,铜系线材在表面具有ni系镀层,ni系镀层通过上述圆形压缩而被压缩。ni系镀层与sn镀层相比,ni系镀层的熔点高。另外,ni系镀层的熔点高于构成铜系线材的铜材的软化温度、在绞线导体的外周包覆绝缘体时的包覆温度。因此,上述绝缘电线不易由于用于铜材的软化而实施的热处理时的热或在绞线导体的外周包覆绝缘体时的热而使ni系镀层熔融,也不易产生ni系镀层的剥离。因此,上述绝缘电线不易由于由高温的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所导致的铜系线材的腐蚀而使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减少,能够抑制耐冲击性的降低。

另外,上述绝缘电线具有由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的绝缘体。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的强度高,因此耐磨损性良好。因此,上述绝缘电线的绝缘体的耐磨损性良好。

另外,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即使在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的情况下也不易劣化。因此,上述绝缘电线即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也不易破裂。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绝缘电线,其能够抑制由于由高温的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所导致的铜系线材的腐蚀而使耐冲击性降低的现象,绝缘体的耐磨损性良好,即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也不易破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绝缘电线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验例中进行的绝缘电线的耐冲击性评价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验例中进行的绝缘体的耐破裂性评价的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绝缘电线在与由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接触的状态下使用。上述“在与油接触的状态下使用”包括在油中使用的情况。更具体而言,上述“在油中使用”不仅包括在浸渍于油中的状态下使用上述绝缘电线的情况,也包括在包含油的挥发成分或雾状的油等油成分的气氛中使用上述绝缘电线的情况。

上述绝缘电线中,绞线导体是将至少多根铜系线材绞合而形成的,并且在圆形压缩后实施了热处理。上述绝缘电线的绞线导体在绞线径向上进行了圆形压缩,因此有利于电线直径的细径化。另外,上述绝缘电线的绞线导体进行了热处理,因此,由绞线导体的加工硬化导致的耐冲击性的降低得到抑制。因此,上述绝缘电线能够同时抑制由高温的上述油所导致的铜系线材的腐蚀引起的耐冲击性的降低和由绞线导体的加工硬化导致的耐冲击性的降低这两者。因此,上述绝缘电线有利于抑制耐冲击性的降低。

具体而言,上述圆形压缩例如可以在铜系线材的绞合时或绞合后进行。绞线导体是否进行了圆形压缩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导体截面而确认在构成最外层的铜系线材的外形上是否出现了由圆形压缩引起的形状来判断。另外,绞线导体是否实施了热处理可以通过考察构成铜系线材的铜材的化学成分组成、伸长率特性等来判断。这是因为,在圆形压缩后铜材未被软化的情况下,得到伸长率特性差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绞线导体的热处理,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例如通电加热等。

上述绝缘电线中,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优选为0.25mm2以下。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绞线导体是细径的,因此在圆形压缩后的热处理中容易被加热。因此,以往,在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绞线导体中使用在表面形成有sn镀层的铜系线材是特别困难的,不得不使用裸铜线材。其结果,具有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绞线导体的绝缘电线在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的情况下,特别难以抑制腐蚀。但是,上述绝缘电线具有上述构成的绞线导体。因此,上述绝缘电线即使是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细径,也不易由于高温的上述油所导致的铜系线材的腐蚀而使导体截面积减少,能够可靠地抑制耐冲击性的降低。此外,在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情况下,将上述绝缘电线以折弯的状态持续保持时,因折弯而施加于绝缘体的负荷减小。因此,即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也更加不易破裂。

从细径化、轻量化、绝缘体的耐破裂性提高等观点考虑,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可以优选设定为0.2mm2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18mm2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15mm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从制造的容易度、强度、导电率等观点考虑,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可以设定为0.1mm2以上。

上述绝缘电线中,绞线导体的铜系线材的形成线材的母材由铜或铜合金构成。而且,铜系线材在表面具有ni系镀层,ni系镀层通过上述圆形压缩而被压缩。具体而言,ni系镀层可以由ni镀层或ni合金镀层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镀层可以为电镀层,也可以为化学镀层。从容易抑制由高温的上述油导致的铜系线材的腐蚀所引起的耐冲击性的降低等观点考虑,ni系镀层的厚度可以优选设定为0.1~5.0μm、更优选设定为0.3~3.0μm、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5~1.5μm、进一步更优选设定为0.8~1.3μm。

铜系线材的外径在进行圆形压缩之前的状态下可以优选设定为0.1~0.15mm、更优选设定为0.12~0.145mm、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13~0.14m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称的铜系线材的外径不包括ni系镀层的厚度。

上述绝缘电线中,绞线导体具体而言可以设定为例如在导体中心具有用于对抗拉伸力的受拉构件的构成。更具体而言,绞线导体可以设定为具有配置在导体中心且用于对抗拉伸力的受拉构件、和绞合在受拉构件的外周的由多根上述铜系线材构成的最外层的构成。

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由于拉伸力作用于绝缘电线而使拉伸力作用于绞线导体的情况下,也会由于受拉构件对抗该拉伸力而使施加于铜系线材的拉伸力得到缓和。因此,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耐冲击性提高、不易因冲击而产生铜系线材的断线的绝缘电线。另外,如上所述,由铜系线材的腐蚀引起的断线也得到抑制,因此可以得到抑制断线的效果强的绝缘电线。绞线导体具有受拉构件的构成对于具有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细径的绞线导体的绝缘电线特别有用。

作为受拉构件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铁、不锈钢、镍等。受拉构件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这是因为,有利于提高对高温的上述油的耐腐蚀性。另外,受拉构件的外径在进行圆形压缩之前的状态下优选比铜系线材的外径大。具体而言,受拉构件的外径在进行圆形压缩之前的状态下可以优选设定为0.2~0.3mm、更优选设定为0.22~0.23mm。

上述绝缘电线中,绞线导体除此之外也可以设定为例如具有配置在导体中心的铜系中心线材和绞合在铜系中心线材的外周的由上述铜系线材构成的最外层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铜系中心线材在表面具有上述ni系镀层。铜系中心线材的外径在进行圆形压缩之前的状态下可以与构成最外层的铜系线材设定为相同的直径,也可以设定为不同的直径。另外,铜系中心线材可以由与铜系线材相同的铜材构成,也可以由合金元素的种类、比例等不同的铜材构成。

上述绝缘电线中,绞线导体具体而言优选具有由7根或8根铜系线材构成的最外层。这种情况下,容易实现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具有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细径的绞线导体的绝缘电线。

上述绝缘电线中,绝缘体由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除了包含乙烯单元、四氟乙烯单元以外,还可以包含由可与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的成分构成的其他单元。作为其他单元,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例如丙烯单元、丁烯单元、偏二氟乙烯单元、六氟丙烯单元等。其他单元在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中可以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绝缘体可以由一种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也可以由两种以上的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作为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从获得容易性等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由乙烯单元和四氟乙烯单元构成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作为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例如在绞线导体的外周包覆非交联的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后进行电子射线照射的方法;在绞线导体的外周包覆配合有有机过氧化物的非交联的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后进行加热的方法;等。优选为前者。这是因为,该方法具有容易通过电子射线的照射量来调节交联的进行程度、生产效率良好等优点。

上述绝缘电线的绝缘体的加热变形率优选为65%以上。这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容易得到提高绝缘体的耐磨损性的效果、改善上述绝缘体的破裂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体的加热变形率是依据iso6722以利用下述式1得到的载荷将0.7mm厚的刀刃按压于绝缘体的表面并在220℃气氛下保持4小时后、利用下式(2)算出的值。绝缘体的加热变形率的值越大,表示绝缘体的交联度越大。

其中,式1中,d:绝缘电线的成品外径[mm]、i:绝缘体的厚度[mm]

加热变形率(%)=100×(加热变形后的最小电线外径[mm]-绞线导体的外径[mm])/(加热变形前的电线外径[mm]-绞线导体的外径[mm])…(式2)

绝缘体的加热变形率可以优选设定为68%以上、更优选设定为69%以上、进一步优选设定为7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从抑制柔软性的降低等观点考虑,绝缘体的加热变形率可以设定为90%以下。

上述绝缘电线中,绝缘体的厚度具体而言可以优选设定为0.1mm以上、更优选设定为0.12mm以上、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15mm以上。这种情况下,容易确保耐磨损性。另外,绝缘体的厚度具体而言可以优选设定为0.4mm以下、更优选设定为0.38mm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0.35mm以下。这种情况下,容易实现绝缘体的薄壁化,有利于电线直径的细径化。另外,通过绝缘体的薄壁化,在将绝缘电线折弯时,施加于绝缘体的负荷容易减小。因此,即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上述高温的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也更加不易破裂。

上述绝缘电线优选通过折弯形成弯曲部来使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表现上述的作用效果。更具体而言,上述弯曲部可以包含通过180°折弯而形成的180°弯曲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具有上述的作用效果、能够高效地配设于狭窄的空间内的绝缘电线。弯曲部可以形成一个或两个以上。

上述绝缘电线中,绝缘体具体而言优选为通过挤出成形在绞线导体的外周挤出包覆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后进行交联而得到的绝缘体。作为绝缘体的材料的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在挤出成形时需要超过200℃这样的温度。即使在暴露于这样的温度的情况下,上述绝缘电线的ni系镀层也不易熔融,也不易产生ni系镀层的剥离。因此,这种情况下,不易由于高温的上述油所导致的铜系线材的腐蚀而使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减少,能够可靠地抑制耐冲击性的降低。

上述绝缘电线中,绝缘体中可以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通常配合在电线中的各种添加剂。作为上述添加剂,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例如填充剂、阻燃剂、抗氧化剂、抗老化剂、润滑剂、增塑剂、防铜害剂、颜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构成可以为了得到上述的各作用效果等而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例的绝缘电线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构件,使用同一标号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使用图1对实施例1的绝缘电线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例的绝缘电线1具有绞线导体2和包覆在绞线导体2的外周的绝缘体3。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绝缘电线1在与由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接触的状态下使用。绞线导体2是将至少多根铜系线材21绞合而形成的,并且在圆形压缩后实施了热处理。铜系线材21在表面具有ni系镀层(未图示),ni系镀层通过上述圆形压缩而被压缩。绝缘体3由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

本例中,铜系线材21的母材由铜或铜合金构成。形成在铜系线材21的表面的ni系镀层由ni镀层或ni合金镀层构成。本例中,ni系镀层的厚度为0.1~5.0μm。铜系线材21的外径在进行圆形压缩之前的状态下为0.1~0.15mm。

本例中,绞线导体2在导体中心配置有用于对抗拉伸力的受拉构件22。具体而言,绞线导体2具有配置在导体中心的受拉构件22和绞合在受拉构件22的外周的由多根铜系线材21构成的最外层20。受拉构件22具体而言为不锈钢线。受拉构件22的外径在进行圆形压缩之前的状态下形成得比铜系线材21的外径大,具体而言为0.2~0.3mm。最外层20具体而言由均在表面形成有ni系镀层的8根铜系线材21构成。通过上述圆形压缩,使绞线导体2的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

本例中,绝缘体3由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交联体构成。绝缘体的厚度在0.1mm以上且0.4mm以下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方法算出的绝缘体3的加热变形率为65%以上。

绝缘电线1例如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制造。

在截面为圆形的受拉构件3的外周绞合在表面形成有ni系镀层的截面为圆形的8根铜系线材21。该绞合时,在绞线径向上进行圆形压缩。通过该圆形压缩,ni系镀层被压缩。该圆形压缩后,为了使构成铜系线材21的铜或铜合金软化,在适合于铜或铜合金的软化温度的温度条件下实施热处理。但是,上述热处理温度设定得比ni镀层或ni合金镀层的熔点低。作为上述热处理的方法,可以采用通电加热法等。由此,可以准备绞线导体2。

接着,在所得到的绞线导体2的外周挤出包覆非交联的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此时,挤出成形温度可以选择能够挤出包覆非交联的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最佳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挤出成形温度为超过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熔点的温度,并且为高于sn镀层的熔点的温度。

接着,对包覆绞线导体2的包覆层照射电子射线,使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交联。由此,形成由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的绝缘体。通过以上操作,能够得到绝缘电线1。

接着,对本例的绝缘电线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例的绝缘电线1具有将至少多根铜系线材21绞合而形成、并且在圆形压缩后实施热处理而形成的绞线导体2。而且,绞线导体2中,铜系线材21在表面具有ni系镀层,ni系镀层通过上述圆形压缩而被压缩。ni系镀层与sn镀层相比,熔点高。另外,ni系镀层的熔点高于构成铜系线材21的铜材的软化温度、在绞线导体2的外周包覆绝缘体3时的包覆温度。因此,本例的绝缘电线1不易由于用于铜材的软化而实施的热处理时的热或在绞线导体2的外周包覆绝缘体3时的热而使ni系镀层熔融,也不易产生ni系镀层的剥离。因此,本例的绝缘电线1不易由于由高温的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所导致的铜系线材21的腐蚀而使绞线导体2的导体截面积减少,能够抑制耐冲击性的降低。

另外,本例的绝缘电线1具有由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的绝缘体3。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的强度高,因此耐磨损性良好。因此,本例的绝缘电线的绝缘体3的耐磨损性良好。

另外,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即使在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的情况下,也不易劣化。因此,本例的绝缘电线1即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3也不易破裂。

以下,制作多个构成不同的绝缘电线的试样,进行评价。对该实验例进行说明。

(实验例)

<绝缘体材料的准备>

作为绝缘体材料,准备以下的树脂。

·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旭硝子公司制造,“fluon(注册商标)etfec-55ap”)

·ptfe(四氟乙烯树脂)(旭硝子公司制造,“fluon(注册商标)ptfecd097e”)

·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大金工业公司制造,“ネオフロン(注册商标)pfaap230”)

·fep(四氟乙烯-四氟丙烯共聚物)(大金工业公司制造,“ネオフロン(注册商标)fepap230”)

·pp(聚丙烯)(日本聚丙烯公司制造,“ノバテックppea9”)

<试样1~试样5、试样7~试样10的绝缘电线的制作>

如表1所示,在作为具有规定外径的受拉构件的不锈钢线的外周绞合8根在表面具有由ni镀层构成的ni系镀层的规定外径的铜系线材,制成绞线材。需要说明的是,在绞线材的形成时,如表1所示,对绞线材进行圆形压缩以达到规定的导体截面积。接着,在以电压20v、电流20a通电1秒的条件下对圆形压缩后的绞线材进行通电加热,由此使铜系线材软化。由此,得到用于制作试样1~试样5、试样7~试样10的绝缘电线的各绞线导体。

接着,在绞线导体的外周挤出包覆作为绝缘体材料的etfe,形成包覆层。接着,对包覆层照射电子射线,由此使etfe交联,形成绝缘体。需要说明的是,挤出成形时的温度为超过所使用的绝缘体材料的熔点的温度,设定为适合于形成具有表1所示的规定厚度的绝缘体的温度。另外,通过改变电子射线的照射量来调节etfe的交联程度。通过以上操作,得到试样1~试样5、试样7~试样10的绝缘电线。

<试样6的绝缘电线的制作>

如表1所示,不使用受拉构件,将7根在表面具有由ni镀层构成的ni系镀层的规定外径的铜系线材绞合而制成绞线材,除此以外,与试样1~试样5、试样7~试样10的绝缘电线的制作同样地进行,得到试样6的绝缘电线。

<试样11的绝缘电线的制作>

如表1所示,不使用受拉构件,将7根在表面具有由ni镀层构成的ni系镀层的规定外径的铜系线材绞合而制成绞线材,除此以外,与试样1~试样5、试样7~试样10的绝缘电线的制作同样地进行,得到试样11的绝缘电线。

<试样1c~试样9c的绝缘电线的制作>

在试样1~试样5、试样7~试样10的绝缘电线的制作中,将绝缘电线的制作条件分别如表2所示进行变更,由此得到试样1c~试样9c的绝缘电线。

<绝缘电线的耐冲击性评价>

将所得到的绝缘电线保持直线状态,在150℃下在at液(ケンドール公司制造,“dexiron-vi”)中浸渍2000小时。然后,实施以下的耐冲击试验,算出耐冲击能量。即,如图2所示,将绝缘电线1的第一端部1a固定(固定点f),在与第一端部1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部1b安装具有规定重量的砝码w。接着,使第二端部1b的砝码w沿垂直方向(箭头g)自由落下。在逐渐地增加砝码w的重量的同时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绝缘电线1断裂为止。然后,将绝缘电线1断裂时的砝码w的重量作为最大载荷m,利用以下的计算式算出耐冲击能量。

耐冲击能量[j]=最大载荷m[kg]×重力加速度g[m/s2]×落下距离l[m]

将耐冲击能量为10[j]以上的情况作为合格并记作“a”。将耐冲击能量为5[j]以上且小于10[j]的情况作为合格并记作“b”。将耐冲击能量小于5[j]的情况作为不合格并记作“c”。

<绝缘电线中的绝缘体的耐磨损性评价>

依据iso6722,利用刮刀往复法对所得到的绝缘电线中的绝缘体的耐磨损性进行评价。即,从绝缘电线上裁取长度600mm的试验片。接着,在23℃的环境下使刮刀沿轴向以15mm以上的长度、每分钟60次的速度在试验片的绝缘体表面上往复。此时,施加于刮刀的载荷设定为7n。然后,测定直至刮刀与绞线导体接触为止的往复次数。每个试验片的试验次数为4次。将以试验次数4次测定的刮刀的往复次数的最小值为150次以上的情况作为合格并记作“a”。将上述最小值为100次以上且小于150次的情况作为合格并记作“b”。将上述最小值小于100次的情况作为不合格并记作“c”。

<绝缘电线中的绝缘体的耐破裂性评价>

如图3(a)所示,将所得到的绝缘电线1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折弯180°,形成弯曲部11。弯曲部11为通过180°折弯而形成的180°弯曲部。接着,保持180°折弯的状态,将绝缘电线1在150℃下在at液(ケンドール公司制造,“dexiron-vi”)中浸渍100小时。接着,从at液中取出绝缘电线1,先将折弯的状态恢复至直线状后,如图3(b)所示,对于相同的部位,将绝缘电线1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折弯180°。之后,重复进行该180°折弯的动作。

将即使重复180°折弯的动作10次以上也没有目视确认到绝缘体的破裂的情况作为合格“a+”。将即使重复180°折弯的动作3次以上也没有目视确认到绝缘体的破裂的情况作为合格“a”。将实施1次180°折弯的动作时没有目视确认到绝缘体的破裂的情况作为合格“b”。将实施1次180°折弯的动作时目视确认到绝缘体的破裂的情况作为不合格“c”。

在表1和表2中示出各绝缘电线的详细构成、评价结果。

根据表1和表2,可知下述内容。即,试样1c的绝缘电线在铜系线材的表面具有sn镀层。因此,由于用于铜材的软化而实施的热处理时的热或在绞线导体的外周挤出包覆绝缘体时的热而使sn镀层熔融,产生sn系镀层的剥离。因此,试样1c的绝缘电线由于与高温的at液的接触而使铜系线材的腐蚀发展,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减少,耐冲击性大幅降低。

试样2c的绝缘电线使用了在圆形压缩后未实施热处理的绞线导体。因此,试样2c的绝缘电线由于加工硬化而使绞线导体的伸长率不足。因此,试样2c的绝缘电线的耐冲击性差。

试样3c~试样5c的绝缘电线使用了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以外的氟树脂作为绝缘材料,各氟树脂未进行交联。因此,试样3c~试样5c的绝缘电线的绝缘体的耐磨损性差。另外,试样3c~试样5c的绝缘电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at液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容易破裂。

试样6c的绝缘电线使用了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作为绝缘材料。但是,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未进行交联。因此,试样6c的绝缘电线与试样3c~试样5c的绝缘电线同样,绝缘体的耐磨损性差。另外,与试样3c~试样5c的绝缘电线同样,试样6c的绝缘电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at液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容易破裂。

试样7c的绝缘电线在构成绞线导体的铜系线材的表面不具有镀层。因此,试样7c的绝缘电线由于与高温的at液的接触而使铜系线材的腐蚀发展,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减少,耐冲击性大幅降低。

试样8c的绝缘电线使用了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以外的氟树脂fep作为绝缘材料,fep未进行交联。因此,试样8c的绝缘电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at液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容易破裂。需要说明的是,试样8c的绝缘电线中,绝缘体的耐磨损性合格的理由是因为,绝缘体的厚度形成得比其他试样厚。

试样9c的绝缘电线在铜系线材的表面具有sn镀层,并使用了挤出成形温度低的pp作为绝缘材料。因此,试样9c的绝缘电线能够避免由于在绞线导体的外周挤出包覆绝缘体时的热而使sn镀层熔融或者产生sn系镀层的剥离的情况。但是,试样9c的绝缘电线由于用于铜材的软化而实施的热处理时的热而导致sn镀层熔融,产生sn系镀层的剥离。因此,试样9c的绝缘电线由于与高温的at液的接触而使铜系线材的腐蚀发展,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减少,耐冲击性大幅降低。另外,pp因高温的at液而大幅劣化。因此,试样9c的绝缘电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at液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容易破裂。

与此相对,试样1~试样11的绝缘电线具有上述构成。因此,试样1~试样11的绝缘电线能够抑制由于高温的at液所引起的铜系线材的腐蚀而使耐冲击性降低的情况。另外,试样1~试样11的绝缘电线的绝缘体的耐磨损性良好。另外,试样1~试样11的绝缘电线即使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暂时解除折弯、再进一步折弯的情况下,绝缘体也不易破裂。

此外,将试样1~试样11的绝缘电线之间进行比较,可知下述内容。即,由试样1~试样3的绝缘电线和试样7的绝缘电线的结果等可知,通过使绝缘体的厚度的上限值为0.4mm以下,容易确保绝缘体的耐破裂性。这是因为,通过绝缘体的薄壁化,在绝缘电线被折弯时,施加于绝缘体的负荷容易减小。

另外,由试样2的绝缘电线和试样8的绝缘电线的结果等可知,通过使绝缘体的厚度的下限值为0.1mm以上,容易确保绝缘体的耐磨损性。

另外,由试样1~试样3的绝缘电线和试样9、试样10的绝缘电线的结果等可知,通过使绝缘体的加热变形率为65%以上,容易得到提高绝缘体的耐磨损性的效果、改善绝缘体的耐破裂性的效果。这是因为,通过绝缘体的薄壁化,在绝缘电线被折弯时,施加于绝缘体的负荷容易减小。

另外,由试样1~试样5的绝缘电线和试样6的绝缘电线的结果等可知,通过使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对于在以折弯的状态暴露于高温的上述油中后的反复的折弯动作,绝缘体更不易破裂。这是因为,在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的情况下,通过折弯而施加于绝缘体的负荷减小。

另外,由试样1~试样3的绝缘电线和试样11的绝缘电线的结果等可知,在绞线导体具有受拉构件的情况下,容易提高绝缘电线的耐冲击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绝缘电线,其为具有绞线导体和包覆于该绞线导体的外周的绝缘体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电线在与由at液或cvt液构成的油接触的状态下使用,

所述绞线导体是将至少多根铜系线材绞合而形成的,并且在圆形压缩后实施了热处理,

所述铜系线材在表面具有ni系镀层,

该ni系镀层通过所述圆形压缩而被压缩,

所述绝缘体由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物的交联体构成,

依据iso6722以利用下述式1得到的载荷将0.7mm厚的刀刃按压于所述绝缘体的表面并在220℃气氛下保持4小时后的、利用下述式2得到的所述绝缘体的加热变形率为65%以上,

其中,所述式1中,d:绝缘电线的成品外径[mm]、i:绝缘体的厚度[mm],

加热变形率(%)=100×(加热变形后的最小电线外径[mm]-绞线导体的外径[mm])/(加热变形前的电线外径[mm]-绞线导体的外径[mm])…(式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的厚度在0.1mm以上且0.4mm以下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的厚度在0.15mm以上且0.35mm以下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导体的导体截面积为0.25mm2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导体在导体中心具有用于对抗拉伸力的受拉构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电线,其特征在于,通过折弯形成弯曲部来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