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方法、其制造装置以及贴纸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5126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方法、其制造装置以及贴纸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特别是涉及适合于无缺陷地以高品质以及良好的生产率而制造在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图案、且具有特殊的光学效果的压花薄膜等薄膜状的基材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方法和装置、以及贴纸。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面向显示器、照明之类的光学装置的用途,使用具有防止反射效果的压花薄膜、柱状透镜或复眼透镜等平板状透镜薄膜、光扩散薄膜、提高亮度薄膜、薄膜状光波导、棱镜片之类的各种薄膜。作为这种薄膜,已知在表面形成有规则的微细凹凸图案的结构。作为形成这种规则的微细凹凸图案的方法,已知各种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2等)。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内容,即,将树脂涂敷于在表面形成有规则的凹凸图案的印版滚筒表面,利用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对连续行进的薄膜进行夹持,在使印版滚筒的树脂与薄膜接触的状态下,对树脂照射电离辐射线而使其硬化,然后将薄膜绕挂于剥离辊而使其从印版滚筒剥离。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内容,即,预先将树脂涂敷于连续行进的薄膜的表面,利用形成有规则的凹凸图案的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对该薄膜进行夹持,在将印版滚筒的凹凸图案转印于树脂的状态下,对树脂照射电离辐射线而使其硬化,然后将薄膜绕挂于剥离辊而使其从印版滚筒剥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0768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28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工艺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增大输送速度,则空气会被卷入薄膜表面的硬化树脂膜与印版滚筒之间,在薄膜表面会因气泡而产生缺陷,因此无法提高生产率。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即,树脂滞留于印版滚筒中并形成在宽度方向上被按压而扩展的滞留部,有可能使膜的形成变得不稳定,另外,越提高速度,越难以设定条件。

并且,作为当前工艺中的决定性的问题,存在如下问题,即,具有透镜等构造的构造层形成于薄膜的整个表面,因此在原本不需要构造的部分也设置有构造层。因构造层形成于整个表面而导致设计方面的制约增加,在此基础上,在冲压、裁断之类的加工时因构造层而产生断裂、缺损之类的问题的风险也增大。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形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适合于进一步抑制缺陷地以高品质以及良好的生产率而制造在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图案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方法以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预先设定的位置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第一基材的具有所述凹凸构造图案的表面侧,使用含有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的印刷墨水、且与所述凹凸构造图案对位而对转印图案进行印刷,对所述印刷后的转印图案进行干燥,在所述干燥之后,将第二基材层叠于所述第一基材的所述转印图案的印刷面侧,在所述层叠之后,通过照射电离辐射线而使所述印刷后的转印图案硬化,在所述硬化之后,在所述转印图案和所述第一基材的所述凹凸构造图案侧的表面之间的界面进行剥离,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材上具有所述凹凸构造图案的翻转构造的所述转印图案。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导出装置,其将卷取为卷状、且在一个面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第一基材送出;印刷处理部,其在所述第一基材的具有所述凹凸构造图案的表面与所述凹凸构造图案对位而对转印图案进行印刷,设置转印图案印刷层;干燥处理部,其利用热风将所述转印图案印刷层的溶剂成分除去;层叠处理部,其利用2个辊对所述第一基材的所述转印图案印刷层侧的表面和第二基材进行夹压并使它们贴合;硬化处理部,其在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贴合的状态下对所述转印图案印刷层进行电离辐射线的照射;分离处理部,其利用2个辊对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进行夹压并使它们剥离;以及卷取装置,其对分离的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分别进行卷取。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贴纸,其以包含所述转印图案的方式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具有所述转印图案的所述第二基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第二基材上,能够进一步抑制缺陷地以高品质、且良好的生产率而制造由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翻转构造的转印图案形成的凹凸图案形成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装置的其他结构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基材的凹凸构造图案印刷有转印图案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层叠处理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分离处理后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纸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第7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第8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第9变形例所涉及的贴纸的分层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这里,附图是示意性的图,厚度和平面尺寸的关系、各层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有所不同。

另外,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举例示出了用于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结构,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言,结构部件的材质、形状、构造等并不限定于下述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所规定的技术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装置10具有导出装置11、印刷处理部12、干燥处理部13、层叠处理部14、硬化处理部15、分离处理部16以及卷取装置1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中,对通过辊对辊的制造方法,一边利用辊进行输送、一边连续地进行各处理工序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此,还包含基于单张方式的制造。

导出装置11是将相对于导出轴而卷取为卷状的第一基材21送出的装置。在第一基材21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预先设定的凹凸构造图案。第一基材21例如由带状的薄膜构成。

印刷处理部12是将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液印刷于连续地输送而来的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侧的表面的装置。印刷处理部12由供给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液的液体供给源、液体供给装置(送液泵)、印刷单元等构成。即,形成转印图案的印刷墨水中含有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

作为印刷单元的印刷方式,可以采用作为能够印刷图案的方式的、凹版印刷、丝网印刷、苯胺印刷、喷墨等方式。利用印刷处理部12使印刷部分干燥后的膜厚根据印刷方式而不同,但处于大于或等于0.5μm小于或等于50μm的范围,优选大于或等于2μm小于或等于20μm。

另外,印刷处理部12中包含:用于以对位的方式对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进行转印图案的印刷的标记传感器12a;以及第一基材21的位置控制机构(未图示)。为了实现对位,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基材21上也设置能够利用标记传感器12a读取的对位标记。对位标记只要能够由标记传感器12a读取即可,可以是凹凸构造图案,也可以是另外通过其他印刷而设置的结构。第一基材21的位置控制机构可以采用在通常的凹版印刷的追加印刷中使用的结构。

如图3所示,通过该印刷处理部12的处理而在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上形成转印图案印刷层22。

干燥处理部13是使印刷于连续地输送而来的第一基材21的涂敷液连续地干燥的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隧道状的干燥装置那样,如果干燥处理部13能够使印刷于第一基材21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涂敷液均匀地干燥,则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方式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基于加热器的辐射加热方式的结构、热风循环方式的结构、远红外线方式的结构等。

层叠处理部14是利用2个辊对连续地输送的第一基材21的印刷有转印图案的印刷面、和薄膜状的第二基材23进行夹压并使它们贴合的装置。作为进行夹压的辊,采用金属、树脂、橡胶等的层叠辊。层叠辊的周面状态对贴合后的2个基材的表面性、紧贴性造成影响,因此优选纯圆度较高且表面的平滑性较高的结构。

如图4所示,通过层叠处理部14的处理而在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上使第二基材23与转印图案印刷层22紧贴。

由印刷于凹凸构造图案上的转印图案构成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表面的平滑性较低,因此还能够在层叠时进行加热而提高表面的流动性,能够提高转印图案印刷层22和第二基材23的紧贴性。但是,如果过度提高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流动性,则会导致图案形状的破坏,因此加热温度通常设定于例如大于或等于60℃小于或等于150℃的范围,优选根据材料的特性而适当地设定。层叠时的加热,可以通过对层叠辊本身进行加热而实现,也可以直接利用加热器等对贴合部进行加热而实现。

这里,成为产品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有时还会变得不连续。在该情况下,有时因层叠时贴合的基材彼此的错动而产生褶皱。出于防止该问题的目的,还可以在第一基材21的两端部附近等产品区域外预先使第2转印图案印刷层形成为线状,即,预先沿输送方向连续地设置第2转印图案印刷层。

硬化处理部15是对层叠且被第一基材21和第二基材23夹持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照射电离辐射线的装置。通过照射电离辐射线而使转印图案印刷层22中含有的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硬化。硬化处理部15例如由紫外线灯构成。

这里,硬化处理部15需要采用与转印图案印刷层22中使用的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硬化的特性相应的结构。另外,电离辐射线对基材造成使其变脆等影响,因此根据需要而选择进行照射的面。即,在想要减弱对成为产品的一部分的第二基材23的影响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一基材21侧进行照射,在想要延长反复使用的第一基材21的寿命的情况下,优选从第二基材23侧进行照射。

另外,由于硬化前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和第二基材23的紧贴程度较弱、或者硬化前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凝聚力较低等理由,有可能在输送中产生剥离,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还可以以朝向照射方向的方式将硬化处理部15设置于层叠辊上。

分离处理部16是对粘贴后的第一基材21和第二基材23进行剥离的装置。分离处理部16利用一对辊而对粘贴后的第一基材21和第二基材23进行夹压,利用不同的卷取装置17分别对从该一对辊导出的第一基材21和第二基材23进行卷取,由此对第一基材21和第二基材23进行剥离。为了稳定地进行剥离的动作,优选将驱动单元设置于构成分离处理部16的一对辊中的一者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的表面与转印图案印刷层22之间的界面进行剥离。关于未设置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区域,使投入的第一基材21和第二基材23保持原样地分离。通过上述一系列工序,在成为产品的第二基材23上进行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转印而形成转印图案。

这里,在层叠时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的热、照射电离辐射线的热蓄积而使得构成分离处理部的辊的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可以将冷却单元设置于该辊的一者或二者。作为冷却方法,存在使冷却水等制冷剂在辊内部循环的方法、从辊外部进行空冷的方法等。

另一方面,在较高温度时显示出转印图案印刷层22和第二基材23的紧贴性的情况下,出于降低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的表面和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剥离阻力的目的,可以在剥离时利用加热单元进行加热。作为加热方法,存在使温水、热介质油在辊内部循环的方法、使用电磁加热辊的方法、在辊外部设置加热器的方法等。分离处理部16的加热温度通常设定为60℃~150℃左右,优选根据材料的特性而适当地设定。

此外,图1中并未示出,但在将第二基材23剥离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硬化,还可以再次进行电离辐射线的照射。

卷取装置17将剥离后的第一基材21以及第二基材23卷取为卷状,由对各基材进行卷取的卷取轴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设置于局部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厚度最大为50μm左右,因此在卷取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将边缘胶带(edgetape)插入。

在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装置10中,可以适当地将形成基材的输送路的引导辊等设置于各处理部之间,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用于提高各基材的输送稳定性的张紧辊等。

下面,对应用于本发明的各材料进行说明。

第一基材21采用在进行印刷的表面形成有预先设定的微细的凹凸构造图案的结构。该微细的凹凸构造图案需要预先形成为使得作为产品的凹凸图案形成体表面的微细凹凸图案翻转后的形状。第一基材21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构成。

作为经由转印图案而将凹凸构造图案转印于第二基材23的作为产品的凹凸图案形成体,能够举例示出排列有微细的凹凸图案的柱状透镜、棱镜、微透镜阵列、菲涅耳透镜,以及作为更微细的构造的衍射光栅、无反射构造等。而且,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形成有该凹凸图案的翻转形状。

凹凸构造图案的构造的深度可以设为例如大于或等于0.01μm小于或等于50μm的范围,但并不限定于此。但是,如果利用印刷处理部12而设置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膜厚相对于构造的深度而不足,则在层叠时空气会残留于转印图案印刷层22与第二基材23之间,由此使得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的硬化受到阻碍而产生转印不良。因此,需要适当地设定凹凸构造图案的构造和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膜厚。基于该理由,更优选将构造的深度设为0.1μm~10μm左右。

另一方面,可以将凹凸构造图案的构造的间距设为大于或等于0.01μm小于或等于100μm的范围,但并不限定于此。这里所说的间距是指在通过柱状透镜、棱镜、微透镜阵列、以及更微细的构造这样的单一构造的重复而构成的构造的间隔。在如菲涅耳透镜那样由多个槽构成的构造中,间距是指该槽的间隔。另外,层叠时的转印适性受到凹凸构造图案的构造的纵横比(由间距除深度所得的值)的影响,纵横比越大,转印适性越低。因此,优选将凹凸构造图案的构造的纵横比设为小于或等于1,更优选设为小于或等于0.5。

作为凹凸构造图案在第一基材21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透镜成型方法、浮雕方法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当前的方法相比,作为从第一基材21进一步进行转印的方法的优点,能举出下面的优点。

第一,上述方法是能够在局部设置凹凸构造的方法,由此能够仅在功能方面所需的部分设置转印图案印刷层22。因此,产品设计的幅度增大,还能够削减材料。另外,作为当前的问题,凹凸构造层形成至产品端部,因此有时会因凹凸构造层而产生产品端部的断裂、缺损之类的问题,但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避免该问题。

第二,在当前的方法中,生产率较低,但作为第一基材21能够反复使用,能够期待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在当前的方法中,作为基材、构造形成层而能够使用的材料受到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与当前的方法相比,能够扩大材料选择的范围。

作为第一基材21的材质,可以使用各种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酯、聚烯烃、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了双轴延伸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亚胺、聚酰亚胺、芳香族聚酰胺、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二醋酸纤维素等公知的树脂。

第一基材21并不局限于1层结构,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2层的结构。但是,在从第一基材21侧利用电离辐射线进行硬化的情况下,需要是能够使照射的电离辐射线透过的材质。

另外,在第一基材21由多层构成的结构中,在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层中还可以使用脱模性的材料。由此,在分离处理部16中,能够降低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剥离阻力,能够减少转印不良的情况。作为脱模性的材料,优选采用能够期待向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转印较少且微细形状的再现性较高的效果的氟系脱模材料。

通常采用如下尺寸的第一基材21,即,宽度大于或等于0.1m小于或等于1.5m,长度大于或等于100m小于或等于100000m,厚度大于或等于12μm小于或等于250μm,但并不限定于此。

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液在未照射电离辐射线的未硬化状态下含有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在利用干燥处理部13将涂敷液的挥发成分除去之后,在室温下为固体、或者几乎不具有流动性的高粘度液体。这是为了在作为后续工序的层叠时抑制图案印刷的形状遭到破坏。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的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可以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环氧基等反应性基化合物、含有产生能通过照射紫外线等电离辐射线而使该含有反应性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自由基、阳离子等活性物质的化合物的物质。

特别是根据硬化的速度,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基的含有反应性基化合物(单体)、和利用光而产生自由基的光自由基聚合开始剂的组合。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

作为该含有(甲基)丙烯酰基化合物,可以使用含有1个或大于或等于2个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另外,上述的含有丙烯酰基、乙烯基等不饱和基的含有反应性基化合物(单体),可以根据需要而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多种。

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开始剂,可以使用各种市场售卖品。在整个组成物中,优选配合有大于或等于0.01质量%而小于或等于10质量%的光自由基聚合开始剂,特别优选大于或等于0.5质量%而小于或等于7质量%的范围。根据组成物的硬化特性、硬化物的力学特性以及光学特性、处理性等观点,配合量的上限优选该范围,根据防止硬化速度降低的观点,配合量的下限优选该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离辐射线硬化树脂液中,作为各种添加剂,可以根据需要而配合例如防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硅烷偶联剂、涂敷面改良剂、热聚合禁止剂、均化剂、界面活性剂、着色剂、保存稳定剂、可塑剂、润滑剂、溶剂、填充剂、防老化剂、润湿性改良剂、脱模剂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调整树脂液的粘度的有机溶剂,在与树脂液混合时,只要是析出物、相分离、白浊等能够无不均地混合的物质即可,例如能举出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醇、丙醇、丁醇、2-甲氧乙醇、环乙醇、环乙烷、环乙酮、甲苯等,可以根据需要而混合使用上述多种物质。

通过层叠处理部14、硬化处理部15、分离处理部16的一系列的处理工序,在第二基材23的一侧的表面形成转印图案印刷层22。因此,在形成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那一侧,要求与转印图案印刷层22之间的充分的紧贴性。

另外,第二基材23是作为产品而使用的基材,需要满足作为产品所要求的特性,但通常可以使用与第一基材21同样的材料。但是,在从第二基材23侧利用电离辐射线进行硬化的情况下,需要是能够使照射的电离辐射线透过的材质。

第二基材23并不局限于1层结构,可以是大于或等于2层的结构,也可以使用预先设置粘接层、粘着层等基底层并使其干燥硬化的结构、在背面预先形成有其他功能层的结构等。通过在第二基材23的形成有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表面设置粘接层、粘着层等基底层,能够提高第二基材23和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紧贴性而期待转印品质的提高。作为粘接层,例如可以使用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橡胶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系树脂、氯乙烯醋酸共聚树脂等热可塑性树脂。

并且,作为其他处理,可以预先对第二基材23进行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易粘接处理、热处理、除尘处理等。

第二基材23与第一基材21相同,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尺寸的结构,即,宽度大于或等于0.1m而小于或等于1.5m,长度大于或等于100m而小于或等于100000m,厚度大于或等于12μm而小于或等于250μm,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实现下面的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中,按顺序依次进行如下工序:在规定的位置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第一基材21的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表面侧,与凹凸构造图案对位而进行转印图案的印刷的工序;对转印图案印刷层22进行加热干燥的工序;对第一基材21的转印图案印刷面和第二基材23进行层叠的工序;通过照射电离辐射线而使转印图案印刷层22硬化的工序;以及在转印图案印刷层22和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侧的表面之间的界面进行剥离的工序,由此形成在第二基材23上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翻转构造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

根据该结构,能够无缺陷地以高品质、且以良好的生产率而制造出形成有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凹凸图案形成体,其中,该转印图案印刷层22在第二基材23上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翻转构造。

(2)一边加热一般进行层叠的工序。

一边加热一边进行层叠的工序,从而使得印刷图案和第二基材23的紧贴性进一步提高。

(3)一边加热一边进行剥离的工序。

一边加热一边进行剥离的工序,从而使得印刷图案和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的脱模性变得良好,能够制造出图案缺陷较少、且品质较高的凹凸图案形成体。

(4)第一基材21由多层构成,第一基材21的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层含有氟系脱模材料。

将具有凹凸构造图案的层设为含有氟系脱模材料的层,从而使得印刷图案和第一基材21的凹凸构造图案的脱模性变得良好,能够制造出图案缺陷较少、且品质较高的凹凸图案形成体。

(5)第二基材23由多层构成,将与转印图案印刷层22层叠的表面设为粘接层或者粘着层。

通过设置粘接层或者粘着层,能够制造出印刷图案和第二基材23的紧贴性更高的凹凸图案形成体。

(6)从第一基材21侧进行电离辐射线的照射。

通过从第一基材21侧进行电离辐射线的照射,能够制造出电离辐射线的照射对第二基材23的影响较小的凹凸图案形成体。另外,即使第二基材23是不会使电离辐射线透过的材料,也能够利用电离辐射线而使转印图案印刷层22硬化。

(7)第一基材21以及第二基材23均由辊供给、且被卷取。

利用辊而供给第一基材21以及第二基材23、且对它们进行卷取,从而能提供生产率较高的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贴纸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俯视观察、即从表面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贴纸30至少划分为具有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内包部32、以及位于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外周的周缘部31这2个区域。如图7所示,贴纸30至少具有第二基材23、转印图案印刷层22、粘着材料24的分层结构。如图7所示,贴纸30在向被粘贴物粘贴前的状态下保持于隔离件25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贴纸30中,在上述分层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另外设置用于增强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凹凸构造的光学效果的透明反射层或不透明反射层、用于提高层间的紧贴性的锚固层等。后文中对该贴纸30的变形例进行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的贴纸中,周缘部31不含有转印图案印刷层22,在向被转印物粘贴之后,经由粘着材料而将第二基材23直接贴合于被粘贴物。

如前所述,第二基材23使用紧贴性较高的材料,因此实现了如下效果,即,贴纸30能够形成为周缘部31在粘贴时紧贴性较高的结构。即,为了提高转印图案的成型性、剥离性,转印图案印刷层22通常采用脱模性良好的材料,因此特别是难以提高转印图案印刷层22和粘着材料的界面的紧贴性,向被转印物粘贴后的紧贴性下降。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贴纸30的周缘部31设为紧贴性较高的结构,能够提高粘贴后的耐久性。

这里,转印图案印刷层22与外周部之间的距离、即周缘部31的宽度(俯视时比转印图案印刷层22更靠外侧的宽度)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5mm,更优选为大于或等于1mm。

另外,粘着材料24用于将贴纸30粘贴于被粘贴物,可以采用不会使第二基材23、转印图案印刷层22以及被粘贴物变质、或不会对它们造成侵害的通常的粘着材料而形成。具体而言,作为粘着材料24,例如可以使用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酯系聚酰胺、丙烯系、丁基橡胶系、天然橡胶系、硅系、聚异丁烯系的粘着材料等,可以根据需要而对这些粘着材料添加聚合开始剂、可塑剂、硬化剂、硬化促进剂、防氧化剂等。对于粘着材料24的形成,可以使用公知的凹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印刷方法、条形码、凹版涂敷、滚涂、模头涂敷、唇板涂敷(lipcoat)等的涂敷方法。

下面,对贴纸3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说明的变形例的附图中,以剥离的状态而示出了隔离件25。

如图8所示,第1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上述分层结构(参照图7)的基础上,在第二基材23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侧的表面设置有锚固层26。

在对第二基材23进行层叠之前,将构成锚固层26的涂敷液涂敷于第二基材23的表面,由此能够设置锚固层26。

通过这样设置锚固层26,能够提高第二基材23、与转印图案印刷层22以及粘着材料24的紧贴性。

这种第1变形例的贴纸30例如能够根据每种基材而在粘贴于产品的粘接类型的贴纸中应用。

如图9所示,第2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的分层结构(参照图7)的基础上,仅在第二基材23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侧的表面的、周缘部31的区域设置有锚固层26。即,第2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在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外周配置有锚固层26的结构。

在转印图案的印刷时进行对位而将锚固层26印刷于未印刷有转印图案的部分,由此能够设置上述锚固层26。

在这种分层结构的第2变形例的贴纸30中,周缘部31的层间紧贴性较高,只要不是故意要进行剥离,则难以剥离。另一方面,在要故意进行剥离的情况下,在内包部32且在转印图案印刷层22与第二基材23之间产生剥离(脆性破坏)而无法再利用。

这种第2变形例的贴纸30例如根据每种第二基材23而粘贴于产品,可以在如果要进行剥离则能够期待转印图案印刷层22从第二基材23剥离并残留于被粘贴物侧的、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中应用。

第3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10所示,在第2变形例的贴纸30的分层结构的基础上,在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表面也设置有锚固层26。

通过将锚固层26印刷于转印图案剥离后的表面的整个面而能够设置上述锚固层26。

在这种分层结构的第3变形例的贴纸30中,周缘部31的层间紧贴性较高,只要不是故意要进行剥离,则难以剥离。另一方面,在要故意进行剥离的情况下,在内包部32且在转印图案印刷层22与第二基材23之间产生剥离(脆性破坏)而无法再利用。另外,第3变形例的贴纸30与第2变形例的贴纸30相比,转印图案印刷层22和粘着材料24的紧贴性得到了提高。

这种第3变形例的贴纸30例如根据每种第二基材23而粘贴于产品,可以在如果要进行剥离则能够期待转印图案印刷层22从第二基材23剥离并残留于被粘贴物侧的、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中应用。

第4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11所示,相对于第3变形例的贴纸30的分层结构,代替锚固层26而设置有反射层27。

反射层27只要设置于转印图案剥离后的表面的整个面即可。作为反射层27,可以通过铝等金属薄膜的蒸镀、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高折射率透明薄膜的蒸镀等而设置。

在这种分层结构的第4变形例的贴纸30中,能够通过反射层27而实现凹凸图案的视觉效果的增强。

这种第4变形例的贴纸30例如可以在上述的粘接类型的贴纸、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中应用。

第5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12所示,相对于第4变形例的贴纸30的分层结构,仅在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表面设置有反射层27。

该反射层27只要在转印图案剥离时设置于转印图案印刷层22即可。作为反射层27,可以通过铝等金属薄膜的蒸镀、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高折射率透明薄膜的蒸镀等而设置。

在这种分层结构的第5变形例的贴纸30中,能够通过反射层27而实现凹凸图案的视觉效果的增强。另外,第5变形例的贴纸30与第4变形例的贴纸30的结构相比,使得反射层27实现了图案化,因此能够实现更特殊的视觉效果。

这种第5变形例的贴纸30例如可以在上述的粘接类型的贴纸、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中应用。

第6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13所示,相对于第5变形例的贴纸30的分层结构,仅在周缘部31的区域、即转印图案印刷层22的外周配置有锚固层26。

在转印图案的印刷时进行对位而将锚固层26印刷于未印刷有转印图案的部分,由此能够设置锚固层26。

另外,该反射层27只要在转印图案剥离时设置于转印图案印刷层22即可。作为反射层27,可以通过铝等金属薄膜的蒸镀、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高折射率透明薄膜的蒸镀等而设置。

对于第6变形例的贴纸30而言,在第5变形例的贴纸30的效果的基础上,周缘部31的层间紧贴性较高,因此只要不是故意要进行剥离,则难以剥离。

这种第6变形例的贴纸30例如可以在上述的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中应用。

第7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14所示,在图7所示的上述的分层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二基材23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侧的表面设置有剥离保护层28。

在对第二基材23进行层叠之前,将构成剥离保护层28的液体涂料涂敷于第二基材23的表面,由此能够设置剥离保护层28。

对于第7变形例的贴纸30而言,能够在第二基材23和剥离保护层28的界面剥离,因此能够用于转印箔、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

第8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15所示,相对于第4变形例的贴纸30的分层结构,在第二基材23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侧的表面设置有剥离保护层28。

在对第二基材23进行层叠之前,将构成剥离保护层28的液体涂料涂敷于第二基材23的表面,由此能够设置剥离保护层28。

反射层27只要设置于转印图案剥离后的表面的整个面即可。作为反射层27,可以通过铝等金属薄膜的蒸镀、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高折射率透明薄膜的蒸镀等而设置。

根据该结构,第8变形例的贴纸30能够通过反射层27而实现凹凸图案的视觉效果的增强。并且,可以在第二基材23和剥离保护层28的界面剥离,因此能够用于转印箔、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

第9变形例的贴纸30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图16所示,相对于第5变形例的贴纸30的分层结构,在第二基材23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侧的表面设置有剥离保护层28。

在对第二基材23进行层叠之前,将构成剥离保护层28的液体涂料涂敷于第二基材23的表面,由此能够设置剥离保护层28。

该反射层27只要在转印图案剥离时设置于转印图案印刷层22即可。作为反射层27,可以通过铝等金属薄膜的蒸镀、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的高折射率透明薄膜的蒸镀等而设置。

根据该结构,第9变形例的贴纸30与第8变形例的贴纸30的结构相比,反射层27实现了图案化,因此能够带来更特殊的视觉效果。并且,可以在第二基材23和剥离保护层28的界面剥离,因此能够用于转印箔、脆性粘接类型的贴纸。

另外,通过使用与第二基材23相比而与反射层27的紧贴性更好的转印图案印刷层22,还实现了在对转印图案进行剥离时使得反射层27形成于转印图案印刷层22侧的效果。

通过参照而使得以上的作为本申请所主张的优先权的、日本特许申请2015-098019号(2015年5月13日申请)的全部内容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

这里,通过参照而对有限个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基于上述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即,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记载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对各实施方式实际设计变更等,这种施加了变更等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的说明

10凹凸图案形成体的制造装置

11导出装置

12印刷处理部

12a标记传感器

13干燥处理部

14层叠处理部

15硬化处理部

16分离处理部

17卷取装置

21第一基材

22转印图案印刷层

23第二基材

30贴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