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模塑部的电线以及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830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模塑部的电线以及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制造方法,所述带模塑部的电线具备模塑部和带端子的电线。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一种带模塑部的电线,所述带模塑部的电线具备带端子的电线和模塑部,带端子的电线形成为在具备导体和绝缘包覆部的绝缘电线的端部连接有端子,模塑部将绝缘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部覆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70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例子中,当制造带模塑部的电线时,需要进行去除绝缘电线的端部的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需要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的带模塑部的电线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1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具备:线状的导体部;端子,其连接于所述导体部的端部;模塑部,其以所述端子从所述模塑部的一端侧突出且所述导体部从所述模塑部的另一端侧突出的方式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分覆盖;以及绝缘性的包覆部,其将所述模塑部与所述导体部的周围覆盖,且由热收缩管收缩而成,在所述模塑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沿所述模塑部的圆周方向延伸,并以所述另一端侧的部分比所述一端侧的部分位于所述外周面侧的方式突出,所述包覆部的端部钩挂于所述第一台阶部。

第2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一个方式。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中,在所述模塑部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沿所述模塑部的圆周方向形成,并从所述模塑部的外周面侧向内侧凹陷,所述凹部的所述另一端侧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台阶部。

第3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是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一个方式。第3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进一步具备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设置于所述模塑部与所述包覆部之间,并将所述包覆部与所述模塑部之间填埋。

第4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是第3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一个方式。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中,在所述模塑部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位于比所述包覆部所钩挂的所述第一台阶部靠所述另一端侧,所述接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部。

第5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是从第1方式至第4方式的任意一个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一个方式。在第5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中,在所述导体部与所述包覆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第6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备:将端子连接于线状的导体部的端部的工序;成形模塑部的工序,所述模塑部形成为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之间的连接部分以所述端子从所述模塑部的一端侧突出且所述导体部从所述模塑部的另一端侧突出的方式覆盖,在所述模塑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沿所述模塑部的圆周方向延伸且以所述另一端侧的部分比所述一端侧的部分位于所述外周面侧的方式突出;获得包覆部的工序,通过使所述热收缩管收缩以使得收缩后的所述热收缩管的端部钩挂于所述第一台阶部而形成包覆部,所述包覆部将所述模塑部和所述导体部的周围覆盖;以及设置接合部的工序,所述接合部将所述包覆部与所述模塑部之间的间隙填埋。

发明效果

在上述各个方式中,通过在将模塑部以及导体部穿通热收缩管的状态下加热热收缩管,从而形成将模塑部与导体部的周围覆盖的包覆部。在这种情况下,导体部被包覆部绝缘。在此,包覆部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因此,通过包覆部能够确实地将导体部绝缘。如上所述,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无需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部的带模塑部的电线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另外,在第2方式中,在模塑部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从外周面侧向内侧凹陷。接着,凹部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构成第一台阶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模塑部的外形变大。

另外,在第3方式中,能够通过具备接合部而确实地在模塑部与包覆部之间进行止水。

另外,在第4方式中,通过热收缩管的收缩,从而接合部向模塑部的另一个端部侧移动被第二台阶部限制。因此,能够在模塑部与包覆部之间进一步确实地止水。

另外,在第5方式中,由于在导体部与包覆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能够容易弯曲导体部。

另外,在第6方式中,由于包覆部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所以能够通过包覆部进一步确实地对导体部进行绝缘。如上所述,在带模塑部的电线制造方法中,可以不需要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对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非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事例。

<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进行说明。在此,带模塑部的电线100具备导体部1、端子2、模塑部3、包覆部4以及接合部5。接着,在模塑部3形成有第一台阶部311,包覆部4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311。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例如包含于在汽车等车辆上搭载的线束。

图1是带模塑部的电线100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带模塑部的电线100的剖视图,且是将图1的局部(包覆部4的端部以及第一台阶部311附近)放大的图。图3是对带模塑部的电线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首先,对带模塑部的电线100的导体部1进行说明。导体部1是线状的金属部件。例如,导体部1是以铜或者铝等金属为主要成分的线状的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体部1是能够弯曲的柔软部件。导体部1例如可以是通过多个线材捻合而成的绞合线,也可以是通过多个线材编织而成的编织线,等等。另外,导体部1可以是单芯线等,也可以是被维持为直线状的部件。

导体部1在制造带模塑部的电线100时是裸露状态。在此,在裸露状态的导体部1的端部连接后述的端子2,然后,导体部1的周围被后述的包覆部4覆盖。具体见后面详细描述。

接着,对端子2进行说明。端子2连接于导体部1的端部。由此,导体部1与端子2被电气连接。端子2例如是以铜等金属为主要成分的部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2具备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与导体部1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22能够与端子2的连接对象、即对方侧部件连接。

在此,第一连接部21包含能够压接于导体部1的端部的压接片。在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中,第一连接部21的压接片以将导体部1的端部的周围覆盖的状态被敛紧。另外,第一连接部21也可以通过热焊接或者超声波焊接等焊接与导体部1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部21例如可以形成为能够将导体部1的端部焊接的平板状。

另外,在此,在第二连接部22形成有紧固孔220,通过螺栓穿过紧固孔220从而与对方侧部件紧固。另外,作为端子2的连接对象的对方侧部件,例如可以是端子板等。

接着,对模塑部3进行说明。模塑部3以端子2从模塑部3的一端侧突出且导体部1从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突出的方式将导体部1与端子2之间的连接部分覆盖。更加具体地讲,模塑部3将导体部1的端部与端子2的第一连接部21覆盖。另外,也能够将模塑部3的一端侧称为模塑部3的顶端侧。另外,也能够将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称为模塑部3的后端侧。

模塑部3例如以将导体部1与端子2之间的连接部分覆盖的方式将导体部1和端子2作为插入部件嵌件成型。作为构成模塑部3的树脂,例如可以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ps(聚苯硫醚)树脂、ppa(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lcp树脂(液晶聚合物)、苯酚类、聚酯类、聚酰胺类或者环氧树脂类树脂等。

在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中,端子2从模塑部3的一端侧突出。更加具体地讲,端子2的第二连接部22从模塑部3的一端侧突出。另一方面,导体部1从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突出。更加具体地讲,导体部1的除了端部之外的部分从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突出。

在此,如图1所示,模塑部3具备第一部分35和第二部分36,第一部分35构成为将导体部1与端子2之间的连接部分覆盖的一端侧的部分,第二部分36从第一部分35向导体部1侧突出而构成另一端侧的部分。如图1所示,第二部分36也是将只有导体部1的周围覆盖的部分。

接着,如图1所示,在模塑部3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台阶部311,第一台阶部311沿模塑部3的圆周方向延伸。第一台阶部311以另一端侧的部分比一端侧的部分位于模塑部3的外周面侧的方式突出而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塑部3的第二部分36形成有第一台阶部31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塑部3进一步形成有第二台阶部312。第二台阶部312形成于比第一台阶部311靠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另外,在此,如图1所示,第一台阶部311以及第二台阶部312均形成于模塑部3的第二部分3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后述的包覆部4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311。优选为第一台阶部311包含与模塑部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这是因为包覆部4的端部容易被钩挂住。另外,第二台阶部312限制后述的接合部5向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移动。另外,在此,模塑部3的延伸方向与导体部1的延伸方向一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塑部3形成有凹部(以下称为第一凹部391),第一凹部391沿模塑部3的圆周方向形成,并从模塑部3的外周面侧向内侧凹陷。接着,第一凹部391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构成第一台阶部311。另外,在此,在模塑部3,除了第一凹部391之外还形成有另一个凹部(以下称为第二凹部392)。第二凹部392形成于第一凹部391的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接着,在此,第二凹部392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构成第二台阶部312。

首先,边参照图1、2,边对第一凹部391以及第一台阶部311进行说明。第一凹部391形成于比第二凹部392靠模塑部3的一端侧。接着,在此,如图1所示,第一凹部391以比第二凹部392向内侧深陷的方式而形成。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391包含:底面90,其构成第一凹部391的底部并沿着模塑部3的圆周方向延伸;第一壁面91,其在模塑部3的一端侧与底面90相连;以及第二壁面92,其在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与底面90相连。在此,底面90沿模塑部3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形成。接着,第一壁面91以及第二壁面92以与底面90正交的方式构成。即,在此,第二壁面92与模塑部3的延伸方向正交。接着,第一台阶部311是第一凹部391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即,第一凹部391的包含第二壁面92的部分构成第一台阶部311。

另外,作为第一凹部391的其他例子,也可以第一壁面91及第二壁面92与底面90所成的角度为90度以外的情况。即,也可以是第一壁面91以及第二壁面92以相对于底面90倾斜的方式构成的情况。另外,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是第一凹部391包含凹状的弯曲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壁面91及第二壁面92与底面90通过弯曲面相连的情况等等。另外,也可以是第一壁面91与第二壁面92不通过底面90而相连的情况,即第一凹部391形成为沿模塑部3的圆周方向延伸的v字状的凹部的情况。

另外,在此,与第一凹部391一样,第二凹部392也包含:底面,其构成第二凹部392的底部并沿着模塑部3的圆周方向延伸;第一壁面,其在模塑部3的一端侧与所述底面相连;以及第二壁面,其在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底面相连。接着,第二凹部392的包含第二壁面的部分构成第二台阶部312。

另外,对第一台阶部311以及第二台阶部312的作用进行后述。

接着,对包覆部4以及接合部5进行说明。在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中,包覆部4将模塑部3与导体部1的周围覆盖。更加具体地讲,在此,包覆部4将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第二部分36)与从第二部分36延伸出的导体部1的周围覆盖。

接着,包覆部4是绝缘性的部件,其通过热收缩管40收缩而成。热收缩管40例如是由聚烯烃类、尼龙类、硅树脂类、氟树脂类或者聚酯弹性体类等合成树脂构成的筒状的部件。热收缩管40是通过由挤压成形而成形为极细的筒状的树脂部件在被加热的状态下被拉伸为粗的筒状之后被冷却而获得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而获得的热收缩管40具有在被加热的情况下收缩到被拉伸之前的细筒状为止的形状记忆特性。

在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中,接合部5设置于包覆部4与模塑部3之间,并将包覆部4与模塑部3之间填埋。由此,能够抑制水等液体顺着模塑部3的外周面而侵入到包覆部4的导体部1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5设置于模塑部3与包覆部4之间,更加具体地讲,在模塑部3的第二凹部392内设置有接合部5。例如,接合部5通过沿第二凹部392被涂布而设置于模塑部3的第二凹部392内。另外,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是固体形状或半固体形状且管状的接合部5设置于第二凹部392内的情况。作为接合部5,例如也可以采用聚酰胺类、改性烯烃类或聚酯类的粘合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5在热收缩管40被加热之前设置于模塑部3的第二凹部392。接着,若在接合部5设置于第二凹部392的状态下,热收缩管40被加热,则热收缩管40收缩,进而热收缩管40的内周面与接合部5接合。由此,通过接合部5介于热收缩管40收缩而成的部件、即包覆部4与模塑部3之间,从而能够对带模塑部的电线100进行止水。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覆部4与导体部1之间没有设置接合部5。即,接合部5只设置于模塑部3与包覆部4之间。由此,在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中,包覆部4以相对于导体部1能够沿导体部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状态将导体部1覆盖。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接合部5来抑制导体部1的柔软性受到阻碍。

另外,在此,在包覆部4与导体部1之间形成有间隙。即,包覆部4没有与导体部1密合。因此,导体部1的柔软性更加不会受到阻碍。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包覆部4与导体部1之间的间隙例如遍布在导体部1的两侧设置的模塑部3之间的整个部分而形成。

为了形成上述的状态,在此,例如作为包覆部4,也可以采用热收缩管40,热收缩管40形成为在最收缩的状态下其内径比导体部1的外径大。另外,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通过对热收缩管40的加热时间以及温度进行调节,从而在包覆部4与导体部1之间形成间隙。

接着,参照图1~3,对带模塑部的电线100的制造方法以及模塑部3的第一台阶部311以及第二台阶部312的作用进行说明。带模塑部的电线制造方法具备:连接工序、塑模成形工序、包覆部形成工序以及接合部配设工序。

连接工序是将端子2与线状的导体部1的端部连接的工序。在此,进行将端子2的第一连接部21与导体部1的端部压接的压接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着,进行塑模成形工序。塑模成形工序是成形模塑部3的工序,模塑部3形成为将导体部1与端子2之间的连接部分以端子2从模塑部3的一端侧突出且导体部1从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突出的方式覆盖,在模塑部3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台阶部311,第一台阶部311沿模塑部3的圆周方向延伸且以另一端侧的部分位于比一端侧的部分靠外周面侧的方式突出。在此,在预定的模具内设置了端子2与导体部1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状态下,树脂被注入到模具内。接着,通过模具内的树脂固化,从而将端子2与导体部1之间的连接部分覆盖的模塑部3成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着,进行接合部配设工序。接合部配设工序是设置接合部5的工序,接合部5将包覆部4与模塑部3之间的间隙填埋。在此,如图3所示,接合部5设置于模塑部3的第二凹部392。例如可以是接合部5以从第二凹部392朝外周面侧突出的方式、即以第二凹部392朝外周面侧隆起的方式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包覆部4与接合部5被进一步确实地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着,进行包覆部形成工序。包覆部形成工序是获得包覆部4的工序,包覆部4是通过使热收缩管40收缩以使得收缩后的热收缩管40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311而形成,包覆部4将模塑部3与导体部1之间的周围覆盖。在此,在第二凹部392设置有接合部5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的部分以及导体部1穿通热收缩管40。此时,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的部分以及导体部1以热收缩管40的模塑部3侧的端部处于与模塑部3的第一凹部391重叠的位置的方式穿通热收缩管40。

进一步具体地讲,模塑部3以及导体部1以热收缩管40的模塑部3侧的端部位于比模塑部3的第一凹部391的第二壁面92靠模塑部3的一端侧的方式穿通热收缩管40。接着,在该状态下,热收缩管40被加热。被加热的热收缩管40收缩而与模塑部3的外周面密合。

在此,被加热的热收缩管40在径向收缩并沿延伸方向收缩。此时,若热收缩管40在延伸方向过量收缩,则有可能出现想要包覆的一部分露出等不良。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热收缩管40的模塑部3侧的端部与第一凹部391重叠的位置,热收缩管40被加热,所以能够抑制上述不良。即,如图2所示,热收缩管40在径向收缩从而与和第二壁面92的另一端侧相连的突出面99及第一凹部391的底面90密合。在此,若热收缩管40想要沿延伸方向收缩,则热收缩管40的一部分将接触并钩挂于第二壁面92。由此限制热收缩管40的模塑部3侧的端部超越包含第二壁面92的第一台阶部311而向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移动。另外,在热收缩管40的加热作业中,优选为首先加热热收缩管40的端部,然后加热热收缩管40的中间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形成为进一步确实地将热收缩管40的端部钩挂于模塑部3的第一台阶部311的状态。

另外,在此,若当热收缩管40收缩时,接合部5想要向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移动,则与包含第二凹部392的第二壁面的第二台阶部312接触。由此,抑制接合部5向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移动。即,第二台阶部312实现接合部5的定位。其结果,能够在第二凹部392的第二台阶部312的部位,进一步确实地对模塑部3与包覆部4之间进行止水。

通过在热收缩管40的端部钩挂于模塑部3的第一台阶部311的状态下,热收缩管40的收缩作业完成,从而能够形成将模塑部3与导体部1的周围覆盖的包覆部4而获得带模塑部的电线100。另外,由此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中包覆部4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311的情况意味着处于包覆部4的端部至少包括与第一凹部391的第二壁面92密合的部分的状态。另外,优选为包覆部4的端部与隔着第一台阶部311而存在的模塑部3的外周面密合,在此,与第一凹部391的底面90及突出面99密合。在这种情况下,包覆部4的端部进一步确实地钩挂于第一台阶部311。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将模塑部3以及导体部1穿通热收缩管40的状态下加热热收缩管40,从而形成将模塑部3与导体部1之间的周围覆盖的包覆部4。在这种情况下,导体部1被包覆部4绝缘。在此,包覆部4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台阶部311。因此,能够抑制热收缩管40在延伸方向过量收缩,并通过包覆部4确实地对导体部1进行绝缘。由此可见,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不需要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部1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塑部3形成有第一凹部391,第一凹部391从外周面侧向内侧凹陷,第一凹部391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构成第一台阶部31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模塑部3的外形变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接合部5而能够进一步确实地对模塑部3与包覆部4之间进行止水。另外,在此,由于只在模塑部3与包覆部4之间设置接合部5,所以与接合部5和包覆部4及导体部1接合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导体部1的柔软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对带模塑部的电线100进行止水所需要的接合部5的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包含第二凹部392的第二壁面的第二台阶部312,从而当热收缩管40收缩时,接合部5向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的移动被第二台阶部312限制。因此,能够进一步确实地对模塑部3与包覆部4之间进行止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导体部1与包覆部4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能够容易弯曲导体部1。

<第1变形例>

接着,边参照图4,边对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a进行说明。图4是带模塑部的电线100a的俯视图。另外,在图4中,对与图1~3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4所示,本例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a具备多个(在此为3个)导体部1以及多个(在此为3个)端子2。接着,3个导体部1与3个端子2之间的各自的连接部分被一个模塑部3a覆盖。

本例的模塑部3a具备1个第一部分35和3个第二部分36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3个第二部分36以从1个第一部分35分别将3个导体部1的周围覆盖的方式突出而形成。另外,在3个第二部分36分别形成有第一台阶部311及第一凹部391和第二台阶部312及第二凹部392。

接着,带模塑部的电线100a具备3个包覆部4。如图4所示,3个包覆部4分别将3个第二部分36以及从第二部分36延伸出的导体部1覆盖。

在本例中,也可以不需要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部1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a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另外,在本例中,3个第二部分36从1个第一部分35以并列的状态突出。接着,在第二部分36形成有第一凹部391,第一凹部391从外周面侧向内侧凹陷,第一凹部391的另一端侧的部分构成台阶部311。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二部分36的外径变大,也能够减小相邻的第二部分36之间的距离。

<第2变形例>

接着,边参照图5,边对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b进行说明。图5是带模塑部的电线100b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在图5中,对与图1~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5所示,在本例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b中,在模塑部3b的外周面形成有凸部38,凸部38从内侧向外周面侧突出。凸部38沿模塑部3b的圆周方向形成。接着,在本例中,凸部38的位于模塑部3b的一端侧的部分构成第一台阶部311。

如图4所示,在本例中,包覆部4与凸部38的顶端的面(突出面99)和第二部分36的、存在于凸部38的模塑部3b一端侧的外周面99b密合。包覆部4通过在热收缩管40的端部钩挂于凸部38的位于模塑部3b的一端侧的部分、即第一台阶部311的状态下收缩而形成。由此可见,在本例中,也能够抑制热收缩管40在延伸方向过量收缩,而不需要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部1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b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第3变形例>

接着,边参照图6、7,边对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进行说明。图6是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对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另外,在图6、7中,对与图1~5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6所示,在本例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中,在包覆部4与导体部1之间也存在接合部5。即,在包覆部4的内侧遍及包覆部4全长设置有接合部5。

另外,在本例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中,随着在包覆部4与导体部1之间也隔着接合部5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构成为在模塑部3c中省略第二凹部392。即,起到接合部5的定位作用的第二台阶部312被省略。

如图7所示,在本例中,例如包覆部4以及接合部5通过热收缩管40收缩而形成,在热收缩管40的内侧形成有粘合剂52的层。进一步具体地讲,包覆部4以及接合部5是通过具有双层结构的止水管40c被加热收缩而形成,止水管40c具有热收缩管40和形成于热收缩管40的内侧面的热塑性的粘合剂52的层。热收缩管40的内侧的粘合剂52例如是聚酰胺类、改性烯烃类或聚酯类的热熔粘合剂等。在这种情况下,在本例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同时进行包覆部形成工序和接合部配设工序。

在本例中,模塑部3的第二部分36以及从第二部分36延伸出的导体部1在穿通止水管40c的状态下被加热。另外,止水管40c被加热的温度是止水管40c收缩且形成于止水管40c的内侧的粘合剂52熔融的温度。

通过止水管40c被加热收缩,从而形成包覆部4以及接合部5。在这种情况下,包覆部4借由接合部5与导体部1以及模塑部3密合。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的止水性能。

另外,在本例中,包覆部4通过在止水管40c的端部钩挂于第一凹部391的台阶部311的状态下收缩而形成。通过这种结构,在本例中也可以抑制止水管40c在延伸方向过量收缩,而不需要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部1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c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第4变形例>

接着,边参照图8,边对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d进行说明。图8是带模塑部的电线100d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在图8中,对与图1~7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8所示,在本例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d中,在导体部1与包覆部4之间形成有间隙。但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模塑部3形成有1个凹部39。即,本例的模塑部与第3变形例的模塑部3c具有相同的结构。接着,1个凹部39的位于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兼具第一台阶部311和第二台阶部312。

即,在本例中,在一个凹部39内设置有接合部5,在设置有接合部5的所述凹部39与热收缩管40的位于模塑部3c侧的端部重叠的状态下,热收缩管40被加热。接着,热收缩管40的位于模塑部3c侧的端部在钩挂于凹部39的另一端侧的部分的状态下收缩,此外,接合部5被凹部39的另一端侧的部分限制朝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热收缩管40在延伸方向过量收缩以及接合部5向模塑部3c的另一端侧移动,由此,无需在包含被绝缘的导体部1的带模塑部的电线100d中去除绝缘包覆部的工序。

<应用例>

也可以第一台阶部311是从模塑部3的外周面侧向内侧凹陷的第一凹部391的位于模塑部3的另一端侧的部分,第二台阶部312是在模塑部3的外周面上从内侧向外周面侧突出的凸部38的位于模塑部3的一端侧的部分。

在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第一台阶部311是1个,但第一台阶部31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同样,第二台阶部312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在第4变形例中,接合部5不仅设置于一个凹部39内,也可以设置于凹部39的模塑部3另一端侧。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模塑部的电线在各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能够通过将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各个变形例以及应用例自由组合,或者对实施方式、各个变形例以及应用例进行适宜地变形或者省略一部分而构成。

附图标记说明

1导体部

100带模塑部的电线

2端子

3模塑部

311第一台阶部

312第二台阶部

391第一凹部

4包覆部

40热收缩管

5接合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