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围栏绝缘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0686发布日期:2018-06-08 21:4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电围栏绝缘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围栏的绝缘体。

对应申请的声明

本申请以关于新西兰专利申请第710566号的说明书为基础,该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电围栏众所周知地用于诸如安全的应用场合中,不管是配置为对围栏线施加电流以将电冲击递至与其接触的物体,或响应于检测到入侵企图而触发警报。

通常,电围栏包括多个柱,围栏导线的一个或多个围栏线沿着柱通过。此导线使用支架和张紧器固定到端柱以保持围栏线张紧,中间绝缘体在端部之间定位在柱上,以保持导线隔开。

需要这种中间绝缘体防止通过柱的导线的短路。如此,这些绝缘体需要在与导线和围栏柱连接的点之间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以防止电弧放电。然而,这应通过保持绝缘体的整体尺寸紧凑来平衡,以在沿着柱隔开的相邻绝缘体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隙,例如以减小在潮湿条件中由水滴引起的桥接的可能性。

除了电性能以外,在安全应用中,这种中间绝缘体也需要抵抗对攻破围栏的尝试。特别地,这种绝缘体的设计应避免产生这样的点:在从绝缘体的预期安装点拆卸之后导线可放置于其上或钩在其上。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以上问题或至少对公众提供有用的选择。

所有参考文献(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任何专利或专利申请)通过引证的方式结合于此。并不是承认任何参考文献构成现有技术。参考文献的讨论声明其作者所声称的内容,并且申请人保留挑战所引用的文献的精确性和相关性的权利。将清楚地理解,虽然本文中提到许多现有技术公开文献,但是该提到并不是承认这些文献中的任何文献形成在新西兰或在任何其他国家中本领域公共一般知识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将理解词语“包括(comprise)”或者诸如“包含(comprises)”或“含有(comprising)”的其变型意味着包括所提到的元件、整数或步骤,或者元件、整数或步骤的组合,但是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整数或步骤,或者元件、整数或步骤的组合。

从仅通过实例给出的后续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的电围栏的绝缘体。绝缘体可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主体。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一端可包括柱连接器部分,用于使绝缘体连接到围栏柱。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二端可包括导线附接部分。绝缘体可包括在远离连接器部分的位置包围主体并从主体朝向第二端向外地延伸的至少一个护罩,护罩包括在主体的每一侧上的侧向部分。护罩的侧向部分可成一角度远离主体的第二端并朝向主体的第一端,使得当安装时,在不接触围栏柱的情况下导线的直段无法同时抵靠两个侧向部分的相应边缘,而是沿着这两个侧向部分的整个长度通过。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的电围栏的绝缘体。绝缘体可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纵向轴线。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一端可包括柱连接器部分,包括背对主体的第二端的柱支承面。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二端可包括导线附接部分。绝缘体可包括在远离连接器部分的位置包围主体并从主体朝向第二端向外地延伸的至少一个护罩,护罩包括在主体的每一侧上的侧向部分。护罩的侧向部分可成一角度远离第二端,并且与纵向轴线相交并与柱支承面的最接近主体的第二端的一部分相交的横向平面之间的距离至少在小于电围栏的导线的直径的范围内。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围栏的绝缘体。绝缘体可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纵向轴线。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一端可包括柱连接器部分,包括背对主体的第二端的柱支承面。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二端可包括导线附接部分。绝缘体可包括在远离连接器部分的位置包围主体并从主体朝向第二端向外地延伸的至少一个护罩,护罩包括在主体的每一侧上的侧向部分。护罩的侧向部分可成一角度远离第二端,并且与位于纵向轴线上的横向平面相交并与柱支承面的最接近主体的第二端的一部分相交。

在电围栏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提供足够导电性的围栏柱,使得围栏导线和围栏柱之间的电连接表现为对地面的连接。可将这看作是报警状态,结果发出入侵企图的警报。

提到护罩,应理解为表示从主体向外延伸的脊部,从而增加沿着绝缘体的表面从导线附接部分到柱连接器部分的跟踪距离。在电围栏的领域中,具有这种功能的特征也可叫做跟踪鳍、漏电法兰,或者防弧器。

应认识到,提到主体周围的护罩的目的是,包含护罩从主体的第二端处的位置向外延伸的实施例——即,护罩本身形成主体的第二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体可包括沿着纵向轴线隔开的多个护罩。可以预想的是,这可帮助增加导线附接部分和绝缘体对围栏柱的连接点之间的爬电距离。这可用来在就绝缘而言仍实现预期性能的同时减小绝缘体的物理覆盖范围。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的电围栏的绝缘体。绝缘体可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主体。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一端可包括柱连接器部分,用于使绝缘体连接到围栏柱。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二端可包括导线附接部分。绝缘体可包括包围主体并从主体向外延伸的多个护罩,其沿着主体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隔开。每个护罩可包括在主体的任一侧上的侧向部分,其成一角度远离主体的第二端并朝向主体的第一端。

在绝缘体包括多个护罩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预想的是,每个护罩的径向距离可小于更接近第二端的下一护罩的径向距离。应将径向距离理解为表示从纵向轴线到护罩的最外点的沿着垂直于纵向轴线的线测量的距离。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从第二端看时,将仅看见最接近第二端的第一护罩。这减小了相邻护罩之间的空间使导线陷入并保持在使得检测不到报警状态的位置的可能性。

提到护罩的侧向部分,应理解为表示相对于绝缘体所固定到的柱的方向,护罩的延伸到主体的侧面的部分。例如,在柱相对于地面是直立的情况下,主体的侧面将位于纵向轴线的左侧和右侧。另选地,在柱相对于地面斜向一边延伸时,主体的侧面将位于纵向轴线的上方和下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护罩的边缘可以是弯曲的。可以预想的是,这可帮助减小将张紧的导线放在护罩上的可能性,并且不用将其拉向围栏柱而保持护罩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护罩的边缘可以是朝向与沿着其长度的纵向轴线相交的侧向平面弯曲的。在这个实施例中,当沿着中心纵向轴线看时,护罩的边缘朝向侧向平面向外倾斜。向下拉或者向上拉以抵靠护罩的张紧的导线,将通过朝向柱向后延伸的护罩,及通过边缘朝向侧向平面的倾斜,而沿着其边缘朝向柱滑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护罩可以是基本上带有圆角的圆柱抛物面的形状。

提到横向平面,应理解为表示穿过主体的侧面切开纵向轴线的平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横向平面可基本上与纵向轴线垂直。这个横向平面,当与最接近主体的第二端的柱支承面的部分相交时,与以下的线对齐,在该线处,沿着护罩的侧向部分的边缘延伸的导线可接触绝缘体可所连接的柱。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横向平面可仅在一个维度中基本上与纵向轴线垂直。例如,横向平面可相对于主体的法向轴线基本上与纵向轴线垂直,但是相对于主体的与纵向轴线垂直的侧向轴线不垂直。在这个实施例中,护罩的一个侧向部分可延伸得比另一侧向部分远,但是仍防止在不接触围栏柱的情况下导线的直段同时抵靠两个侧向部分的相应边缘,而是沿着其整个长度通过(即,到达导线将与法向轴线相交的点,该法向轴线将与最接近主体的第二端的柱支承面的部分相交)。

应认识到,在护罩的侧向部分和横向平面之间具有间隙的实施例中,穿过此间隙的距离的最大值可小于围栏的导线的直径,以确保接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距离的最大值可小于4mm。应认识到,这可取决于在围栏中计划使用的导线规格。通过实例,常用导线包括1.6mm(铝)和2.5mm(镀锌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护罩的侧向部分可延伸越过横向平面。这种布置可使得在确保与围栏柱接触的同时能够使用任何尺寸直径的导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柱连接器部分可包括在之间带有桥接部分的相对的臂。在这个实施例中,连接器部分可接收臂之间的柱的至少一部分,以抵靠桥接部分的内表面——即,背对主体的第二端的柱支承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柱连接器部分在每个臂中可包括孔。这种孔可构造为接收紧固件,其通过臂的孔和围栏柱中的对应孔以将绝缘体相对于柱固定。

导线附接部分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合适的用于保持导线在绝缘体处的位置的装置——例如一个或多个钩或者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至少主体和该一个或多个护罩制造为整体部件。其他诸如柱连接器部分和/或导线附接部分的特征也可与主体和护罩制造为整体部件。然而,应认识到,绝缘体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制造为单独的部件并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附接到剩余特征。

绝缘体、至少主体和至少一个护罩,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合适的任何电绝缘材料而制成。例如,绝缘材料可以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但是并非旨在是限制性的,其他示例性材料可包括尼龙、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或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

应认识到,可基于所使用的材料和预期应用来选择该一个或多个护罩的尺寸。通过实例的方式,在绝缘体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并具有两个护罩,且旨在与携带超过基本上15000伏特的电压的电围栏一起使用的实施例中,爬电距离可以是大约80mm。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导线的电围栏的绝缘体。绝缘体可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主体。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一端可包括柱连接器部分,用于使绝缘体连接到围栏柱。绝缘体在主体的第二端可包括导线附接部分。绝缘体可包括在远离连接器部分的位置包围主体并从主体朝向第二端向外地延伸的至少一个护罩,护罩在主体的每一侧上包括侧向部分,侧向部分成一角度远离主体的第二端朝向主体的第一端。主体的在护罩和柱连接器部分之间的部分可包括从护罩向柱连接器部分的外边缘向内倾斜的引导面。

在这个实施例中,护罩的边缘可以不完全向后延伸到柱连接器部分,但是抵靠引导面的张紧导线仍可沿着其滑动,与柱接触以实现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相同的结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体可包括沿着主体在护罩和柱连接器部分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脊部,其中,引导面沿着脊部定位。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体可包括围绕主体隔开的多个脊部。例如,在绝缘体的纵向轴线在与直立柱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地方,可将脊部定位在主体的上侧和下侧上;在没有导线中的张力沿着护罩和脊部的引导面将导线拉入柱中的情况下,绝缘体上方和下方的导线可未钩在绝缘体上,。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体的护罩和柱连接器部分之间的部分可沿着其长度朝向护罩向外张开。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围栏系统。该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围栏柱。该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如本文描述的绝缘体,以将通过绝缘体的柱连接器部分固定到围栏柱。该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围栏线,以将由绝缘体的导线附接部分支撑。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安装电围栏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使用绝缘体的柱连接器部分将至少一个基本上如本文描述的绝缘体固定到围栏柱。该方法可包括,在绝缘体的导线附接部分支撑至少一个导线。

附图说明

从参考附图仅通过实例给出的后续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A是一个示例性绝缘体的等距视图;

图1B是该示例性绝缘体的顶视图;

图1C是该示例性绝缘体的侧视图;

图1D是该示例性绝缘体的前视图;

图2A是另一示例性绝缘体的顶视图;

图2B是该另一示例性绝缘体的侧视图;

图3A是再一示例性绝缘体的顶视图;

图3B是该再一示例性绝缘体的侧视图,以及

图4是一个示例性围栏系统的截面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示了用于电围栏的绝缘体10。绝缘体包括主体12,其具有第一端14和第二端16。

导线附接部分18位于第二端16处,包括第一爪20a和第二爪20b,可在其之间放置导线以将导线相对于绝缘体10固定。应认识到,容易使用其他用于固定导线的装置代替导线附接部分18。

柱连接器部分22位于主体12的第一端14,具有两个相对的臂24a和24b。紧固件孔26a和26b分别通过臂24a和24b。在臂24a和臂24b之间,在由箭头14指示的相同位置,是背对主体12的第二端16的柱支承面。

绝缘体10包括主护罩28,其位于第二端16,包围主体12并从主体12向外延伸。辅护罩30位于第一护罩28和第一端14之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护罩30具有比主护罩28小的尺寸,使得当从侧面或者第二端16看时辅护罩不伸出越过主护罩——如分别在图1C和图1D中看到的。应认识到,此并非旨在是限制性的,在辅护罩30可伸出越过主护罩28的实施例中,特别是在朝向第一端14伸出越过主护罩28的实施例中,同时仍实现在下面进一步详细地描述的功能。

参考图1B,主体12包括纵向轴线32,第一护罩28和第二护罩30位沿着纵向轴线32定位。主护罩28在主体12的每一侧上包括第一主侧向部分34a和第二主侧向部分34b。辅护罩30具有类似的构造,包括第一辅侧向部分36a和第二辅侧向部分36b。侧向部分34a、34b、36a、36b中的每个都成一角度远离第二端16朝向第一端14。

绝缘体10可连接到围栏柱38,通过插入紧固件(例如,铆钉,或者螺栓40或销)使其通过臂24a和24b的孔26a和26b(在图1A中更清楚地图示了孔26a和26b)及柱38中的对应的孔(未图示)。柱38抵靠主体12的第一端14,并且臂24a和24b的内部共同提供柱支承面以保持绝缘体10相对于柱38的定向。

与纵向轴线32基本上垂直的第一横向平面42,将纵向轴线32切开并与主体12的最接近第二端16的柱支承面的部分相交。护罩28和30的侧向部分34a、34b、36a、36b与第一横向平面42相交。这样做时,在不接触围栏柱38的情况下,导线的直段无法同时在纵向轴线32的两侧上抵靠侧向部分34a、34b、36a、36b,而是沿着侧向部分整个长度通过(如将参考图1C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

将第二横向平面44示出为展示绝缘体10可采用的另一构造。使第二横向平面44从第一横向平面42朝向第二端16纵向地移动。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侧向部分34a、34b、36a、36b可构造为到达第二横向平面44,但是不延伸穿过第一横向平面42和第二横向平面44之间的间隙——其中该间隙小于将在围栏中使用的导线的直径。

图1C示出了当从侧面看时主护罩28与柱38的重叠。使主护罩28的外边缘46沿着其长度朝向纵向轴线32弯曲,使得位于边缘46上的导线48将通过其张力和/或通过该方向上的重力而被拉出,并接触柱38。

参考图1D,也使边缘46的上部46a和下部46b弯曲以帮助这样做。当护罩28的边缘在从导线支撑爪20a和20b朝向柱(柱未在图1D中图示,但是在图1B中看到柱38)的方向上弯曲时,也使护罩28的边缘朝向侧向平面通过纵向轴线32倾斜。这意味着位于护罩边缘46a的顶部上的导线48将从边缘向下滑动,直到与柱接触为止。这将对柱产生短路,可通过本领域众所周知的传感装置将短路的感测记录为报警状态,并且这会导致发出警报。

再次参考图1A,辅护罩30具有类似的形状。主护罩28和辅护罩30的产生的形状基本上是带有圆角的圆柱抛物面的形状——提供具有横跨其表面的长爬电距离的形状,同时避免产生导线可定位为帮助尝试突破围栏的点。可以看到,如果从爪20a和20b之间移除导线,该导线由于护罩的弯曲形状和与主护罩28相比更小的辅护罩30的尺寸的原因,不会静止或保持在护罩28和30之间。

参考图1C,面向上的爪20b包括槽口50的形式的结构性缺陷(weakness,弱点)。如果尝试通过攀爬来攻破围栏,那么爪20b将由于由导线施加的产生的力的原因而失效——导线随后非常可能接触柱38,或者相邻导线,以触发警报。

使面向下的爪20a的上表面52朝向纵向轴线32向下倾斜,以避免提供可保持导线以帮助入侵企图的点。

图2A和图2B图示了另一绝缘体200,绝缘体200具有主体202,主体202在第一端带有柱连接器部分204,在第二段带有导线附接部分206,并且带有位于其之间的主护罩208和辅护罩210。绝缘体200的这些特征通常以以上参考绝缘体10描述的方式配置,除了护罩208和210不向后延伸得远到柱连接器部分204以外。

绝缘体200包括多个在辅护罩210和柱连接器部分204之间延伸的脊部,该脊部从辅护罩210向内倾斜:竖直脊部212a和212b,以及水平脊部214a和214b。抵靠护罩208或208的张紧的导线将沿着护罩的边缘骑在脊部212a、212b、214a、214b上,并且向前到固定在柱连接器部分204中的柱上。

图3A和图3B图示了具有与绝缘体200类似的构造的另一绝缘体300——通过使主体302成形为从辅护罩304向柱连接器部分306倾斜来代替脊部212a、212b、214a、214b。

应认识到,虽然在图2A、图2B、图3A和图3B中图示的实施例将引导面描绘为延伸到辅护罩的外围,但是这并非旨在是限制性的。在另选的实施例中,引导面上的最外面的点可以比护罩的外围更靠近主体的纵向轴线。

而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面,或者至少朝向柱连接器部分向内倾斜的部分,可以未延伸从柱连接器部分到护罩的整个距离。相反,引导面可以仅延伸得远到护罩的范围——即,桥接护罩终止的点和柱连接器部分之间的间隙。在图3A中的虚线浮雕(dashed relief)308中图示了这种布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4图示了围栏系统400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绝缘体402a和第二绝缘体402b(通常以如之前描述的绝缘体10的方式构造)以隔开的关系固定到柱404。通过第一绝缘体402a固定第一导线406a,并且通过第二绝缘体402b固定第二导线406b。

绝缘体402a和402b(参考图1A至图1D的绝缘体10更详细地讨论)的构造考虑一系列这样的情况,其中可释放导线406a和/或406b中的任一个并尝试使用绝缘体402a或402b将其保持在适当位置,例如:将第一导线406a向下拉以钩在第一绝缘体402a下方,或者进一步钩至第二绝缘体402b;将第一导线406a向上拉以钩在第一绝缘体402a上方;将第二导线406b向上拉以钩在第二绝缘体402b上方,或者进一步钩至第一绝缘体402a;或者将第二导线406b向下拉以钩在第二绝缘体402b下方。

在这些情况中的每个情况中,相应导线406a和406b中的张力将导致其沿着绝缘体402a和402b滑动,与柱404接触。

所有以上和以下引用的申请、专利和公开的全部公开内容(如果有的话),通过引证的方式结合于此。

对本说明书中的任何现有技术的参考并不作为、也不应作为,承认现有技术形成世界上任何国家中的努力领域中的公共一般知识的一部分或者任何形式的建议。

本发明也可宽泛地说是由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提到或指示的部件、元件和特征分别地或共同地组成,以两个或更多个所述部件、元件或特征的任意组合或者所有组合组成。

在以上描述已经参考具有其已知等价物的整体或部件,那些整体结合于此,如已分别阐述的一样。

应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文描述的本优选实施例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且不减少其伴随优点的情况下,可进行这种变化和修改。因此目的是这种变化和修改包含在本发明内。

已经仅通过实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方面,并且应认识到,在不背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其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修改和增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