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装置以及该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67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装置以及该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该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在汽车等车辆和房屋等方面,智能钥匙系统(smartkeysystem)的实用化越来越多。

此智能钥匙系统中,在通过电磁波发送及接收无线id密码等信息,并且此id密码通过了核查的情况下,持有者不需使用机械式钥匙就可以,例如对车辆和房屋等的门进行上锁及开锁,或者对发动机进行启动或者停止的操作。此智能钥匙系统中,使用了具有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线圈天线的天线装置。

对于此种天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就公开了相关的技术内容。被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装置具有第1磁性体磁芯、第1线圈、第2磁性体磁芯以及第2线圈。

第1磁性体磁芯呈扁平的棒状,此第1磁性体磁芯的外周侧配置着第1线圈,此第1线圈的一个端部与第1端子相连接。另外,第2磁性体磁芯是成环状的闭合磁路构造,在发送信号电波时为磁饱和状态,而在接收电波信号时为非磁饱和状态。另外,第2线圈被卷绕在第2磁性体磁芯上。此第2线圈的一个端部与第1线圈的另一个端部相连接,该第2线圈的另一个端部与第2端子相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授权公报专利第5050223号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组成中,由于使用了所谓第2磁性体磁芯的特殊磁性体磁芯,同时,使用了卷绕在第2磁性体磁芯上的第2线圈来调整谐振频率。因此,这种组成具有构造变得复杂的问题。

另外,因为在lc调谐电路中,谐振频率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所以lc的乘积也同样地只能在狭窄的范围内变化。另一方面,关于第1线圈,其中存在着紧密地卷绕的部分,而在此紧密卷绕部分中,每1匝的电感值l的变化为,例如约10μh。另外,在调谐电路中所用的电容器在制造方面一般存在着特性上的标准差(作为一个例子,例如±5%)。为此,根据上述要求,本来需要第1线圈的电感值l能够以1μh为单位进行调整,不过,实际上此类调整非常困难。因此,很难把电感值l与电容值c的乘积的标准差控制在谐振范围内。这个时候的电感值l为通过吸收电容值c的标准差来得到所需的谐振频率等的时候所必需的电感值。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个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简单构造的同时,在狭窄的公差范围内也能较容易地调整电感值的天线装置及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天线设备的一个方面是,其特征为具有磁芯,该磁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绕线骨架体,该绕线骨架体被配置在磁芯的外周侧,同时,在其纵向方向的中间存在着分区部,以及线圈,该线圈是把导线卷绕在绕线骨架体上而成的,线圈上设置着紧密绕线部以及稀疏绕线部,紧密绕线部是从绕线骨架体的一端到分区部把导线卷绕成卷绕密度较密的状态的部分,稀疏绕线部是从分区部到绕线骨架体的另一端把导线卷绕成卷绕密度较稀疏的状态的部分,稀疏绕线部设置着第1层以及第2层,第1层和第2层的绕线方向不同,并且构成第1层的导线和构成第2层的导线以交叉的状态重叠,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其他另一方面是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绕线骨架体的一侧上设置着安装端子部件的端子安装部,紧密绕线部设置得比稀疏绕线部更加靠近端子安装部侧。

并且,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其他另一方面是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稀疏绕线部中,位于该绕线骨架体的侧壁部上构成第1层的导线与构成第2层的导线被配置在同一层内。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其他另一方面是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构成第1层的导线与构成第2层的导线,相对于与绕线骨架体的纵向方向垂直相交的幅宽方向,以3度~177度的范围内的夹角交叉。

并且,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其他另一方面是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稀疏绕线部的长度在紧密绕线部的长度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其他另一方面是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稀疏绕线部的长度与紧密绕线部的长度相同。

并且,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其他另一方面是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在绕线骨架体的纵向方向,位于最靠近另一端的相邻的导线间的距离,与位于最靠近一端的相邻的导线间的距离有所不同。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其他另一方面是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在绕线骨架体的纵向方向,位于最靠近另一端的相邻的导线间的距离被设置得比与位于最靠近一端的相邻的导线间的距离短。

并且,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面是,其特征为具有磁芯插入步骤以及线圈成型步骤,在磁芯插入步骤中把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插入在纵向方向的中间存在着分区部的绕线骨架体的磁芯插入部中,而在线圈成型步骤中,把导线卷绕在上述绕线骨架体上来形成线圈,在线圈成型步骤中,通过绕线骨架体的一端到分区部把导线卷绕成的卷绕密度较密的状态来形成紧密绕线部,并通过从分区部到绕线骨架体的另一端把导线卷绕成卷绕密度较稀疏的状态来形成稀疏绕线部,在稀疏绕线部中,在卷绕第1层后,使绕线方向异于第1层来卷绕第2层,从而使构成第1层的导线与构成第2层的导线交叉。

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就可以提供一种构造更加简单的同时,也能较容易地调整电感值的天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装置的整部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所表示的天线装置中除去线圈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表示的天线装置的组成的侧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表示的天线装置的绕线骨架体组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表示的天线装置的绕线骨架部中,卷绕有线圈的部分的顶视图。

图6是表示扩大涉及本实施形态的天线装置的下层导线和上层导线的卷绕状态的顶视图。

图7是表示扩大比较例子的天线装置的下层导线和上层导线的卷绕状态的顶视图。

图8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天线装置的组成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表示的天线装置的绕线骨架体及接线端子的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所表示的天线装置所具备的3个接线端子的形状的顶视图。

符号说明:

10a,10b…天线装置,20a,20b…磁芯,30a,30b…绕线骨架体,31a,31b…绕线骨架部,32a,32b…绕线部,32a1,32a2…侧壁部,32a2,32b2…顶面,32a3,32b3…底面,32a4,32b4…镂空部,32a5,32b5…缝隙部,32a6,32b6…磁芯保持凸出,33a,33b…分区部,34a,34b…磁芯插入部,35a,35b…端子安装部,35a1,35b1…开口部,35a2…隔离壁,35b3…底壁,40a,40b…接线器连接部,41a…分割壁部,42a…端子细孔,43b…凸缘部,44b…台阶部,50a,50b…线圈,51a,51b…导线,53a,53b…紧密绕线部,54a,54b…稀疏绕线部,60a,60a1,60a2,60b,60b1,60b2,60b3…连接端子,61a,61b…插入片部,62a,62b…捆扎部,63b…上下延伸部,64b…片式元件支护片部,90a…壳体,100b…电容,s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以下,对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装置10a,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叙述中有时会采用xyz直角座标系进行说明。其中,x方向为天线装置10a的纵向方向,x1侧为后述的接线器连接部40a所处的一侧,x2为其相反侧。另外,z方向为天线装置10a的厚度方向,z1侧为图2中的上侧,z2侧为图2的下侧。另外,y方向为与xz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幅宽方向),y1侧为图1的右手前侧,y2侧为相反的左里侧。

天线装置10a的整体组成: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天线装置10a的整部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图1所表示的天线装置10a中除去线圈50a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所表示的天线装置10a的组成的侧截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天线装置10a的主要构成要素为磁芯20a、绕线骨架体30a、线圈50a、接线端子60a、以及壳体90a。

如图2及图3所示,磁芯20a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同时,被形成为沿着x方向的长条状(棒状)。另外,磁芯20a从正面看时,其截面为长方形状。另外,磁芯20a,其材质为磁性材料,作为磁性材料,例如,可以是镍系的铁氧体或锰系的铁氧体等各种铁氧体,坡莫合金,铁铝硅合金等各种磁性材料及各种磁性材料的混合物。

另外,如图2所示,在磁芯20a的外周侧安装着绕线骨架体30a的绕线骨架部31a。此绕线骨架体30a优选在绝缘性出色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为其材质。另外,作为构成绕线骨架体30a的材质,能举出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的例子,不过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树脂作为材质。另外,鉴于由于焊锡焊和焊接加工等,绕线骨架体30a会受到热损伤的情况,所以优选耐热树脂作为其材质。

图4是表示绕线骨架体30a的组成的立体图。如图1至图4所示,绕线骨架体30a中设置了绕线骨架部31a、端子安装部35a以及接线器连接部40a。绕线骨架部31a上设置了绕线骨架部32a、分区部33a以及磁芯插入部34a。

绕线骨架部32a也可以被形成为筒形,另外,在本实施例,其被适宜地设置成贯通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其中侧壁部32a1被留下,而在上表面32a2侧(上表面;z1侧)及底面32a3侧(下表面;z2侧)上具有设置了一部分镂空部32a4以及缝隙部32a5的组成。特别是,缝隙32a5被设置在纵向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侧(x2侧)。另外,缝隙32a5的另一端侧(x2侧)呈开放状态。因此,通过给予导线51a以规定的拉力,使其呈缠绕在绕线骨架部32a上的状态,就可以使被插入磁芯20a的磁芯插入部34a被其卷绕紧固住,从而可以部分性地固定住磁芯20a。

另外,在绕线骨架部31a设置了分区部33a。分区部33a是为了分开线圈50a的紧密绕线部53a与稀疏绕线部54a的部分。在图4所表示的组成中,分区部33a呈例如从侧壁部32a1的凸出去的突起状的部分,不过也可以使其从绕线骨架部32a的顶面32a2和底面32a3侧凸出去。

另外,磁芯插入部34a是沿纵向方向(x方向)贯穿绕线骨架部31a的孔状的部分,也是插入磁芯20a的部分。另外,在面向磁芯插入部34a的侧壁32a1的内壁侧上还设置有与磁芯20a相接触的磁芯保持凸出32a6。磁芯保持凸出32a6的个数,可以被设置成任意数目,而在如图4所表示的组成中,被设置在偏向磁芯插入部34a的纵向方向(x方向)的一侧的部分(x1侧)上。通过磁芯保持凸出32a6,以及另一端侧(x2侧)的被导线卷绕紧固的绕线骨架部31a的内壁,从而使磁芯20a呈被固定保持在磁芯插入部34a里面的状态。

另外,端子安装部35a是安装接线端子60a(参照图1及图2)的部分。端子安装部35a上还设置着贯通上下方向的开口部35a1,一对接线端子60a的捆扎部62a露出于此开口部35a1内。线圈50a的导线51a的末端被分别捆扎在捆扎部62a上,在捆扎好之后,通过焊锡焊等,把线圈50a和接线端子60a电连接在一起。

另外,为了分开端子安装部35a和磁芯插入部34a,在端子安装部35a的另一端侧(x2侧)还设置着隔离壁35a2。通过磁芯20a与此隔离壁35a2抵接,从而把磁芯20a定位在磁芯插入部34a里面。

在这里,在端子安装部35a上还可以被设置成安装有,例如实装有电容器或电阻等的基板的组成。安装基板的时候,捆扎部62a等接线端子60a的一部分贯穿基板,并通过该贯穿的部分进行焊锡焊等,使基板的导体图案与接线端子60a呈电连接的状态。另外,把基板安装在端子安装部35a的时候,优选使端子安装部35a与基板嵌合的组成。

另外,端子安装部35a上还连续地设置着接线器连接部40a。在本实施例中,接线器连接部40a被设置在沿着与纵向方向(x方向)垂直相交的幅宽方向(y方向)上。此接线器连接部40a具有有底的接线器孔(省略图示),此接线器孔的一端侧(y1侧)被分割壁部41a所隔开。

在这里,如图4所示,在分割壁部41a上还设置有沿着幅宽方向(y方向)延伸的端子细孔42a,接线端子60a被插入在端子细孔42a内。因此,被插入到端子细孔42a内的接线端子60a,可以突出在接线器孔内。另外,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60a被设置成一对,所以也就存在着一对端子细孔42a。然而,端子细孔42a的个数可以根据接线端子60a的个数,加以适宜地变更。

另外,被突出于接线器孔内的接线端子60a与插入此接线器孔的外部接线器为电连接。由此,就可以对于后述的线圈50a等导通电流。

其次,关于线圈50a加以说明。图5是表示绕线骨架部31a里面,由线圈50a卷绕的部分的顶视图。如图5所示,线圈50a中设置了紧密绕线部53a以及稀疏绕线部54a。紧密绕线部53a是线圈50a中沿着绕线骨架部32a的纵向方向(x方向)的一侧(x1侧;端子安装部35a侧)上卷绕的部分。另一方面,稀疏绕线部54a是以分区部33a作为边界,横亘此分区部33a至绕线骨架部32a的纵向方向(x方向)另一侧(x2侧)的部分。

如图5所表现的组成中,紧密绕线部53a以及稀疏绕线部54a是由导线51a经过2层卷绕所组成的形态,例如从绕线骨架部32a的纵向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x1侧)开始卷绕,到达绕线骨架部32a的另一端侧(x2侧)之后,再次卷绕到达一端侧(x1侧)。因此,下层(第1层)的导线51a和上层(第2层)的导线51a呈交叉(cross)的状态。然而,紧密绕线部53a与稀疏绕线部54a并不限于2层卷绕,还可以是如4层或6层那样卷绕几层都可以。

另外,在绕线骨架部32a另一端侧(x2侧)上,还可以设有为了防止导线51a的位置错移以及固定保持其的固定手段。通过此固定手段,可以在绕线骨架部32a的另一端侧(x2侧)固定住导线51a,从而实现下层(第1层)的导线51a与上层(第2层)的导线51a之间呈良好地交叉(cross)状态。另外,下层(第1层)的导线51a和上层(第2层)的导线51a,相对于与绕线骨架体30a的纵向方向(x方向)垂直相交的幅宽方向(y方向),呈3度~177度的范围内的夹角交叉。在此夹角范围内,上层(第2层)的导线51a就不会呈现下沉至相邻的下层(第1层)的导线51a之间的凹部中的状态,从而呈可以较容易地进行电感值调整的状态。

如图5所明示的那样,稀疏绕线部54a与紧密绕线部53a相比较,是绕组密度较低的部分。即,在稀疏绕线部54a中,单位长度上卷绕的导线51a的匝数,与紧密绕线部53a相比较数量比较少。因此,在稀疏绕线部54a的相邻的导线51a和导线51a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空隙s1。

这里,把绕线骨架部32a的宽幅面(xy面)中的、相邻的导线51a和导线51a之间的空隙节距定义与p1、p2…pn。节距p1是最靠近绕线骨架部32a另一端侧(x2侧)导线51a、51a之间的距离。同样,从绕线骨架部32a另一端侧(x2侧)开始到一端侧(x1侧),把导线51a之间的距离依次称之为节距p2、p3…pn。另外,把最靠近绕线骨架部32a的一端侧(x1侧)的导线51a、51a之间的距离作为pn。当然节距p1~pn是上层导线51a之间的距离,或下层导线51a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相邻的上层导线51a和下层导线51a之间的距离。这一点毋庸赘言。

并且,把绕线骨架部32a的窄幅面(xz面)中的,相邻的导线51a与导线51a之间的空隙定义为节距sp1、sp2…spm。节距sp1是最靠近绕线骨架部32a另一端侧(x2侧)的导线51a、51a之间的距离。同样,从绕线骨架部32a另一端侧(x2侧)到一端侧(x1侧),依次把导线51a之间的距离称呼为节距sp2、sp3…spm。另外,把最靠近绕线骨架部32a的一端侧(x1侧)的导线51a、51a之间的距离作为spm。这里,如后所述,绕线骨架部32a的侧面(窄幅面,也称之为xz面),上层导线51a和下层导线51a以在同一面内,即1层内交替排列。这里,节距sp1~spm不是指上层导线51a之间的距离,也不是指下层导线51a之间的距离,而是指相邻的上层导线51a与下层导线51a之间的距离。

这里,在稀疏绕线部54a中,在已经存在的下层的导线51a的外侧,存在着以间隔空隙s1的状态排列的上层的导线51a。因此,通过移动导线51a来使得稀疏绕线部54a中的空隙s1的间隔(即所谓的节距p1~pn,或sp1~spm中的任意一个)变窄或变宽,就可以进行电感值的调整。

特别是,调节节距p1或sp1最为有效。其理由在于,夹隔着节距p1或sp1的导线51a离磁芯20a的端部最近,因此对于从此磁芯20a的端部发生的磁通的分布影响最大。同样,夹隔着节距p2或sp2的导线51a的影响力次之。另一方面,夹隔着节距pn或spm的导线51a对磁通分布的影响最小,一般不使之移动,也不变更节距长。因而,节距p1长度与节距pn的长度有所不同。

另外,对于电感值的微小调整,也可以移动最靠近绕线骨架部32a的另一端侧(x2侧)的第一根导线51a,这时,节距sp1发生变化,而其他的节距sp1~spm或节距p1~pn不变化。换句话说,在此情况下,节距sp1长度与节距spm不同,但是节距p1长度与节距pn相同。

并且,如上所述,为了调整电感值,可以伸长或者缩短节距p1~pn或sp1~spm的长度,优选缩短各节距的长度的方式。即,节距p1长度比节距pn的长度短,或者节距sp1长度比节距spm的长度短。

另外,下层的导线51a和上层的导线51a是以交叉的(cross)的状态来卷绕的,所以上层的导线51a,相对于下层的导线51a而言,呈易于移动的状态。图6及图7表示了此种情况。图6是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a的下层导线51a和上层导线51a的卷绕状态的顶视放大图。图7是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下层导线和上层导线的卷绕状态的顶视放大图。

如图6所示,下层导线51a与上层导线51a呈交叉的(cross)状态的时候,上层导线51a很少会下沉至相邻的下层的导线51a之间的凹处,而只会被下层的导线51a所载置着进行滑动。这时,上层导线51a在与下层的导线51a接触面积较少的状态下进行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下层导线51a与上层的导线51a呈不交叉,同时向着同一方向卷绕的情况,上层导线51a很容易呈下沉至相邻的下层导线51a之间的凹处的状态。并且,相邻的上层导线51a同样呈下沉至凹处的状态。因此,如果使上层导线51a相对于下层导线51a滑动的话,需要把对象的上层导线51a,以及包含相邻部位的周围的上层导线51a,从凹处抬升至下层导线51a的顶部,由此可见这是一种非常难以滑动的状态。

其次,就接线端子60a进行说明。从图1至图3所示的接线端子60a是把金属制的端子进行压力成型,被形成为大体上呈l字形。此接线端子60a被设置成外形为大体呈l字形。为了形成略呈l字形状,接线端子60a的中间部分大体上呈直角弯折。在此略呈l字形的接线端子60a上设置有插入片部61a以及捆扎部62a。其中,插入片部61a是沿着接线端子60a的幅宽方向(y方向)延伸的部分,也是向着上述接线器连接部40a的接线器孔突出的部分。另外,捆扎部62a是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的部分。此捆扎部62a为捆扎导线51a末端的部分。

另外,壳体90a覆盖天线装置10a整体的部分,被设置成覆盖上述线圈50a以及绕线骨架体30a的筒状。另外,壳体90a上存在着安装外部仪器用的安装部位。

关于天线装置10a的制造方法:

制造如上组成的天线装置10a的时候,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绕线骨架体30a,再另行通过压力成型来形成接线端子60a。另外,在绕线骨架体30a成型之后,把接线端子60a安装在端子安装部35a,插入接线器连接部40a,使其向着接线器孔突出(与接线端子插入步骤相对应)。

在进行此安装之前或之后,把磁芯20a安装到磁芯插入部34a内(与磁芯插入步骤相对应)。在此安装步骤之后,把导线51a卷绕到绕线骨架部32a,形成线圈50a(与线圈成型步骤相对应)。在此线圈成型步骤中,在卷绕下层导线51a的时候,直至分区部33a为止,把相邻的导线51a卷绕成紧密相接的状态。由此,就形成了下层侧的紧密绕线部53a。

在与下层侧的紧密绕线部53a呈连续连接的状态下,把导线51a卷到从绕线骨架部32a中的分区部33a到纵向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x2侧),形成下层侧的稀疏绕线部54a。在形成下层侧的稀疏绕线部54a的时候,在导线51a和导线51a之间,被卷绕成存在比较大的空隙s1的状态。

并且,在到达绕线骨架部32a的纵向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侧(x2侧)的端部之后,接着把导线51a以与下层导线51a成逆方向的卷绕方向的状态,向着分区部33a进行卷绕。因此,上层导线51a与下层的导线51a被卷绕成交叉(cross)的状态。

在形成上述的线圈50a之前或之后,把导线51a的一个末端捆扎到一侧的接线端子60a1的捆扎部62a的前端上。另外,导线51a的另一个末端,在线圈50a的成型之后,被捆扎在另一个接线端子60a2的捆扎部62a。在完成捆扎之后,例如通过浸渍方式的焊锡焊等来固定上述捆扎部分。

这里,在制造天线装置10a之后,就产生有时需要调整电感值l的情况。此电感值l,根据下述公式来求得。

l=k×μ0×π×a2×n2/b…(1)

在上述公式(1),k是长冈常数,μ0是磁导率,a线圈的半径,n表示匝数,b表示线圈长度。

这里,在调整电感值l的时候,使用夹具等移动稀疏绕线部54a的导线51a,使线圈长度b缩短(即,缩小节距p1~pn、节距sp1~spm)。即,在稀疏绕线部54a中,使导线51a向着使规定部位的空隙s1变窄的方向滑动。由此,电感值l就能变得大一些。另外,用夹具等的时候,优选把稀疏绕线部54a设置在天线装置10a的端部侧。换句话说,紧密绕线部53a设置在天线装置10a的端部侧,而稀疏绕线部54a被配置在紧密绕线部53a以及端子安装部35a、接线器连接部40a之间的时候,隔离壁35a2、端子安装部35a以及接线器连接部40a的框壁,就可能干扰元器件等的作业,使作业难以进行。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优选把稀疏绕线部54a设置在天线装置10a的端部侧。

并且,为了进行微小的调整,在稀疏绕线部54a,优选相邻的导线51a呈其间尽量保持规定的间距的状态。因而,在x方向,优选稀疏绕线部54a的长度在紧密绕线部53a长度之上(包括两者相等)。进一步优选稀疏绕线部54a的长度与紧密绕线部的长度相等。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组成的天线装置10a,其具有磁芯20a、绕线骨架体30a以及线圈50a。绕线骨架体30a被配置在磁芯20a的外周侧,同时,在纵向方向的还存在分区部33a。线圈50a是通过把导线51a卷绕在绕线骨架体30a上形成的。另外,线圈50a中设置了紧密绕线部53a以及稀疏绕线部54a。紧密绕线部53a是从绕线骨架体30a的一侧(x1侧)到分区部33a,导线51a的卷绕密度为很紧密的状态来卷绕形成的。稀疏绕线部54a是从分区部33a到绕线骨架体30a的另一端(x2侧),导线51a的卷绕密度为很稀疏的状态卷绕形成的。并且,稀疏绕线部54a设置有第1层(下层)和第2层(上层),第1层和第2层绕线方向不相同,构成第1层的导线51a与构成第2层的导线51a呈交叉重叠的状态。

这样,在稀疏绕线部54a中,构成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和构成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呈交叉(cross)重叠状态。因此,相对于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就能很容易地滑动。因此,在简化结构的同时,也能较容易地调整电感值。

另外,天线装置10a中,没有必要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组成那样的第2磁性体的磁芯。并且也没有必要使用在第2磁性体的磁芯上卷绕的第2线圈。因此,就可以简化调整电感值的构造。

另外,本实施例中,绕线骨架体30a的一侧(x1侧)设置着安装有另一个接线端子60a的端子安装部35a,紧密绕线部53a设置得比稀疏绕线部54a更靠近端子安装部35a侧。因此,该组成就能很容易地使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滑动。

即,在把稀疏绕线部54a设置到比紧密绕线部53a更靠近端子安装部35a侧的时候,由于稀疏绕线部54a夹在端子安装部35a与紧密绕线部53a之间,因此在稀疏绕线部54a上,线圈50a就没有存在自由状态的端部。因此,难以滑动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相对于此,紧密绕线部53a被设置在比稀疏绕线部54a更靠近端子安装部35a侧的时候,在稀疏绕线部54a上,线圈50a存在着自由状态的端部,由此就可以更容易地滑动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因此,能更容易地进行电感值的调整。

并且,本实施例的稀疏绕线部54a中,位于绕线骨架体30a的侧壁部32a1的、构成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以及构成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被配置于同一层内。即,构成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与构成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呈不重叠而同时位于同一层内。因此,在绕线骨架部32a的顶面32a2侧以及底面32a3侧,能确保比较大的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的空隙,以及比较大的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的空隙。因此,就可以实现较容易地进行电感值的调整的组成。

另外,侧壁部32a1中,在滑动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时,当滑动超过了空隙s1的时候,也能同时滑动相邻的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由此,例如只通过滑动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就可以防止线圈50a的卷绕崩溃。进一步,对于线圈50a而言,滑动之后的要求固定其位置。这里,由于第2层及第1层导线51a接触侧壁部32a1,通过线圈50a的卷绕紧固力,以及导线51a与侧壁部32a1之间的摩擦力就能简单地固定住滑动之后的导线51a的位置,而不需要其他的固定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以及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相对于与绕线骨架体30a的纵向方向(x方向)垂直相交的幅宽方向以3度~177度范围内的夹角交叉。在如此构成中,相对于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以6度~174度的范围内的夹角交叉。因此,也就较容易地实现第2层(上层)的导线51a就架在(易于交叉)第1层(下层)的导线51a的上层侧的组成。

另外,本实施例中,稀疏绕线部54a的长度被设置得比紧密绕线部53a的长度更长。在此情况下,就可以在稀疏绕线部54a的导线51a中间设置具有规定以上距离的空隙,由此就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电感值l的微小调整。

另外,本实施例中,稀疏绕线部54a的长度也可以被设置为与紧密绕线部53a的长度相等。在此情况下,以紧密绕线部53a来确保规定以上的电感值l,并以稀疏绕线部54a进行电感值l的微小的调整。

并且,本实施例中,在绕线骨架体30a的纵向方向(x方向)上,位于最靠近另一侧(x2侧)的相邻的导线51a之间的距离,与位于最靠近一侧(x1侧)的相邻的导线51a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可以调动位于最靠近另一侧(x2侧)的导线51a,而不调动位于最靠近一侧(x1侧)的导线51a。在这种情况下,只通过调动最靠近磁芯20a的另一端侧(x2侧)的另一侧(x2侧)导线51a就能扩大对磁通的分布的影响。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绕线骨架体30a的纵向方向(x方向),位于最靠近另一侧(x2侧)的相邻导线51a之间的距离被设置得比位于最靠近一侧(x1侧)的相邻导线51a之间的距离更短。在此情况下,调动位于最靠近另一侧(x2侧)的导线51a就可以实现电感值l的微小的调整。

第2实施例:

以下,就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b,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a相同的组成,省略其说明,在其符号的末尾付加英文字母“b”来代替代表第1实施例的英文字母“a”。另外,字母“b”表示涉及第2实施例的组成。因此,即使在第2实施例的说明中没有加以叙述或图示,但是与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a同样的组成,有时也直接付加英文字母“b”来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涉及第2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b的组成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10b的绕线骨架体30b及接线端子60b的组成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10b的端子安装部35b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a的端子安装部35a附近组成有所不同。另外,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b的接线器连接部40b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a的接线器连接部40a的组成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在端子安装部35b上设置的接线端子60b不是一对,而是合计3个。更具体而言,存在着接线端子60b1、60b2、以及60b3。图10是表示3个接线端子60b1、60b2、60b3形状的顶视图。如图10所示,在3个接线端子60b里面,接线端子60b1是位于幅宽方向(y方向)的靠近前方侧(y1侧)的接线端子60b。另外,接线端子60b2,相对于接线端子60b1而言,位于幅宽方向(y方向)里侧(y2侧)。并且,接线端子60b3,比接线端子60b1及接线端子60b2更加靠近位于纵向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x2侧)。

这里,接线端子60b1上设置有插入片部61b、捆扎部62b、以及上下延伸部63b。插入片部61b是向纵向方向(x方向)延伸的部分,是与上述的插入片部61a同样的部分。由此,插入片部61b的一侧(x1侧)突出到接线器连接部40b的接线器孔内部,可以与被插入接线器孔的外部接线器电连接。

另外,捆扎部62b,与上述的捆扎部62a同样,是捆扎了导线51b的一个末端的部分。另外,上下延伸部63b是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因此,插入片部61b与捆扎部62b在高度方向(z方向)的位置有所不同。

另外,接线端子60b2上设置着插入片部61b以及片式元件支护片部64b。插入片部61b是具有与接线端子60b1中的插入片部61b相同的组成。另外,片式元件支护片部64b是在幅宽方向(y方向)的尺寸比插入片部61b设置得更大的部分。此片式元件支护片部64b的两端侧虽然进入绕线骨架体30a的树脂部分中,但是两端之间的部分露出于开口部35b1。片式电容器100b的一侧以电连接的状态安装在此片式元件支护片部64b上。

另外,接线端子60b3上还设置着捆扎部62b与片式元件支护片部64b。捆扎部62b上捆扎着导线51b的另一个末端。另外,电容器100b的另一侧被以电连接的状态安装在此片式元件支护片部64b上。

另外,在端子安装部35b中,接线端子60b被设置成不突出于绕线骨架部31b底面32b3上方侧(z1侧)的形态。为了形成如此组成,端子安装部35b的底壁35b3被设置得比底面32b3更厚。并且,上述的接线端子60b1~60b3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例如嵌件成型来成型,呈被埋入此底壁35b3的状态。

这里,在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a的绕线骨架体30a中设置隔离壁35a2,以分开端子安装部35a与磁芯插入部34a。然而,在本实施例的绕线骨架体30b中却没有设置相当于此隔离壁的组成。另外,如图9所示,接线端子60b没有比底面32b3更加突出到上方侧(z1侧)。因此,磁芯20b可以向端子安装部35b侧移动。

另外,磁芯20b与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的磁芯20a同样,通过磁芯保持凸出32b6以及被另一端侧(x2侧)的导线的卷绕紧固的绕线骨架部31b的内壁,呈被保持在磁芯插入部34b内的状态。

另外,接线器连接部40b与在第1实施例中的接线器连接部40a有所差异,被沿着纵向方向(x方向)设置。并且,设置凸缘部43b来分开端子安装部35b和接线器连接部40b的部分。凸缘部43b在本实施例中被设置成长方形的板状,在此凸缘部43b的外周缘部设置有台阶部44b。此台阶部44b是与壳体90a的开口边缘部嵌合的组成。

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b可以发挥与涉及上述第1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a同样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绕线骨架体30b上没有相当于隔离壁35a2的组成,而且连接端子60b没有比底面32b3更加向上方侧(z1侧)突出。因此,就可以在磁芯插入部34b内部使磁芯向着端子安装部35b侧滑动。由此,在稀疏绕线部54b中,除了可以使第1层(上层)的导线51b的滑动来调整电感值以外,还可以滑动磁芯20b以便增减电感值(在稀疏绕线部54b不进行滑动的情况下,特别使电感值减少)来进行调整。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也可以在此以外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以下,将对此进行说明。

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在一对的接线端子60a之间没有安装电子元件,不过也可以安装电子元件。另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例中,对把电容器100b作为电子元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安装如电阻等其他的电子元件。另外,作为电子元件,可以是表面安装类型或针型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在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中,对稀疏绕线部54a、54b位于纵向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x2侧),紧密绕线部53a、53b位于纵向方向(x方向)的一侧(x1侧)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种组成,也可以形成使稀疏绕线部54a、54b位于纵向方向(x方向)的一侧(x1侧),紧密绕线部53a、53b位于纵向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x2侧)的组成。

另外,还可以采用设置多个稀疏绕线部54a、54b,使紧密绕线部53a、53b位于稀疏绕线部54a、54b之间的组成。另外,还可以采用设置多个紧密绕线部53a、53b,使稀疏绕线部54a、54b位于紧密绕线部53a、53b之间的组成。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对只存在1个磁芯20a或20b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可以存在多个磁芯。另外,作为绕线骨架体,只要能形成紧密绕线部以及稀疏绕线部,无论怎样的组成都行。另外,接线端子的数量也是几个都行,而接线端子的组成也是怎样都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