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险丝美规插片的制备方法和自动铆压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813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保险丝美规插片的制备方法和自动铆压机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源插片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保险丝美规插片的制备方法和自动铆压机。



背景技术:

带保险丝的美规插片,由插片主体和位于插片主体末端的保险丝接头组成。现有的生产工艺中,插片主体和保险丝接头是一体结构的,其加工方法包括,先将铜片裁剪成长条片状,然后将其末端切削成大概铜片厚度一半的厚度,再将切削后的薄片弯折,形成保险丝接头。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插片是一体结构,保障了其完整性;但是,其不足在于,第一,必须要经过切削后才能使保险丝接头成型,生产效率较低;第二,切削会产生铜片边角料,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保险丝美规插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实现该制备方法的自动铆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带保险丝美规插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制备插片主体和保险丝接头,在插片主体末端平面上设计凸起,在保险丝接头上设计安装孔,将安装孔套入凸起中,并通过铆压机使保险丝接头铆压固定在插片主体上,制成美规插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关键在于,创造性将插片主体和保险丝接头分成两部分,分别加工,然后再铆压在一起;这样两部分在加工时不存在先后顺序,可以同时加工,最后只需要简单的铆压即可,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保险丝接头的弹片是单独加工的,可以直接采用薄铜片即可,避免了对铜片进行切削,避免了由此产生的边角料等材料浪费。

本申请的另一面公开了一种带保险丝美规插片制备的自动铆压机,包括第一料斗1、第二料斗2、铆压夹具3、铆压气缸4、铆压头5和推杆6;第一料斗1用于放置插片主体,并为铆压夹具3输送插片主体;第二料斗2用于放置弹片,并为铆压夹具3输送弹片,弹片用于形成保险丝接头;铆压夹具3的平面上设置有插片主体的输送通道31,和位于输送通道31旁边的插片主体输入口32和弹片输入口33,以及位于输送通道31末端的出料口34;插片主体输入口32与第一料斗1传送带连通,弹片输入口33与第二料斗2传送带连通;推杆6活动连接于输送通道31,推杆6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其在输送通道31上前后移动,以便将插片主体推送到指定位置。

优选的,本申请的自动铆压机,还包括插片感应装置,插片感应装置安装于铆压夹具3的上方或旁边,用于感应插片主体和弹片的位置,以便铆压。

优选的,本申请的自动铆压机,还包括控制显示系统7,控制显示系统7与第一料斗1、第二料斗2、铆压气缸4、插片感应装置和推杆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用于协调自动铆压机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显示系统7的主要作用就是协调各部件运行,例如,在运行时,控制第一料斗1、第二料斗2向铆压夹具3输送插片主体和弹片,在插片感应装置感应到插片主体进入铆压夹具3的输送通道31后,控制推杆驱动装置驱动推杆6将插片主体向前推移,直至插片感应装置感应到插片主体移动到于弹片对齐的位置,暂停推杆驱动装置,控制铆压气缸4向下压,将插片主体和弹片铆压在一起,铆压完成后,控制推杆驱动装置继续驱动推杆6向前,将铆压好的插片推送到出料口34。

因此,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和自动铆压机,将插片主体和保险丝接头的弹片分开加工,然后铆压在一起,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方面避免了切削产生的原材料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带保险丝美规插片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和高效的生产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铆压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铆压机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铆压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动铆压机另一视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自动铆压机中铆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为:1-第一料斗,2-第二料斗,3-铆压夹具,4-铆压气缸,5-铆压头,6-推杆,7-控制显示系统,31-输送通道,32-插片主体输入口,33-弹片输入口,34-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现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申请。

实施例

本例分别制备了插片主体和保险丝接头,在插片主体的末端平面上设计凸起,在保险丝接头上设计安装孔,组装时,将安装孔套入凸起中,并通过铆压机使保险丝接头铆压固定在插片主体上,制成美规插片。其中保险丝接头由比插片主体更薄的弹片制备。

本例的带保险丝美规插片制备的自动铆压机,如图1-图4所示,包括第一料斗1、第二料斗2、铆压夹具3、铆压气缸4、铆压头5、推杆6、插片感应装置和控制显示系统7;第一料斗1用于放置插片主体,并为铆压夹具3输送插片主体;第二料斗2用于放置弹片,并为铆压夹具3输送弹片,弹片用于形成保险丝接头;铆压夹具3,如图5所示,在其平面上设置有插片主体的输送通道31,和位于输送通道31旁边的插片主体输入口32和弹片输入口33,以及位于输送通道31末端的出料口34;插片主体输入口32与第一料斗1传送带连通,弹片输入口33与第二料斗2传送带连通;推杆6活动连接于输送通道31,推杆6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其在输送通道31上前后移动,以便将插片主体推送到指定位置;插片感应装置安装于铆压夹具3的上方或旁边,用于感应插片主体和弹片的位置,控制显示系统7与第一料斗1、第二料斗2、铆压气缸4、插片感应装置和推杆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用于协调自动铆压机运行。

使用时,控制显示系统7控制第一料斗1、第二料斗2向铆压夹具3输送插片主体和弹片,在插片感应装置感应到插片主体进入铆压夹具3的输送通道31后,控制推杆驱动装置驱动推杆6将插片主体向前推移,直至插片感应装置感应到插片主体移动到于弹片对齐的位置,暂停推杆驱动装置,控制铆压气缸4向下压,将插片主体和弹片铆压在一起,铆压完成后,控制推杆驱动装置继续驱动推杆6向前,将铆压好的插片推送到出料口34。在改进的方案中,还可以在出料口34的下方安装一个料斗,以方便接收铆压好的插片,或者在出料口34下方设计一个输送带,以方便将铆压好的插片输送到指定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