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26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其传输高频信号。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95702a1号公开了一种双向插接的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具有插接头,该插接头具有相对的上、下表面,若干导电端子设置在上、下表面。裸露于上、下表面的导电端子彼此对称地间隔开,连接头的形状大致呈180度对称,使得其可以正反方向插入对应的插座连接器。

但是插座连接器或者电子设备内侧需要设置切换电路,以侦测出插头连接器是正向插入,还是反向插入,从而启动相应的后续程序。在连接器的端子越多时,切换电路越复杂,如此,不符合趋势。同时,插头连接器为外露型插头,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存在插接破坏的可能性。

本公司持续开发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插头连接器能够正反两个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同时传输高速信号,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信号干扰问题。本公司在持续改良的同时,开发出一种能够改善信号干扰的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具有良好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同时也能保证遮蔽壳体稳定地固定在插座绝缘本体上。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绝缘本体、插座端子、遮蔽板及插座遮蔽壳体,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所述插座端子设有裸露在对接舌板的平板状接触部及接脚;所述遮蔽板的两侧具有锁扣缺口;所述插座遮蔽壳体包括包围对接舌板而形成一对接腔的前舌板功能区、中固定区及后固定区,所述中固定区在竖直方向及左右横向方向固定在基部,所述后固定区则限制所述基部向后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插座遮蔽壳体的三段式结构及后阻挡部可以有效的保证插座绝缘本体与插座遮蔽壳体之间的稳定固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在对接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合对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插座连接器去除插座遮蔽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中插座接地件安装过程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插座接地件进一步安装的立体图。

图8为与图3插座连接器对接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为图3插座连接器与图8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一种插头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插头连接器中的内部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图14中的端子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17为图14沿虚线a-a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5中插座遮蔽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9为图14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第一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a与插头连接器200a彼此对接时的过程剖面示意图,插座连接器100a包括插座绝缘本体11,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111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12,对接舌板的后部设有台阶部113。一个一片式的插座接地件12(图面仅显示侧面结构)自前向后组装于基部111,如此,插座接地件12覆盖在基部的上下表面及前端面(即插座接地件的竖直部分),复数弹性臂121自插座接地件的竖直部分撕裂并弯折,从而形成位于台阶部113相对上、下表面的上、下弹性臂121。当对接的插头连接器200a插入插座连接器100a时,插头连接器的插头遮蔽壳体22的牛鼻状前端221与插座连接器的弹性臂121彼此接触,从而起到防止电磁干扰、射频干扰的保护作用,该插座接地件亦可称为防信号干扰件。从图面可以看出,前端221呈向内倾斜弯折的弧形结构,即牛鼻状。

图2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00b与插头连接器200b对接后的剖面示意图,该插座连接器100b包括一对插座接地件16,每一插座接地件为u型结构,该u型结构从侧面组装并固定至插座绝缘本体,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自前向后组装方法。弹性臂161可以为整片式,而不需要像第一实施例一样分成上下两排。插座接地件的后部结构162则可以固定在插座绝缘本体并且被夹持在插座绝缘本体与插座遮蔽壳体15之间。在对接的插头连接器200b插入后,弹性臂161跟插头连接器的插头遮蔽壳体的牛鼻状前端261接触。

图3-7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300,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p上。所述插座连接器300包括插座绝缘本体31、插座遮蔽壳体33及复数插座端子34,插座绝缘本体包括基部311及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312,对接舌板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3122(本实施例中为上表面)及第二表面(未标号,本实施例中为下表面),对接舌板的根部设有台阶部313,台阶部为对接舌板312的根部厚度加厚,横向尺寸加宽而形成,即台阶部相对对接舌板加厚加宽。复数插座端子34设置在插座绝缘本体而形成端子座,插座端子34包括裸露在对接舌板第一表面的一排接触部及裸露在第二表面的另一排接触部。如图4-5所示,一个插座接地件32固定在基部311,其包括框部323、固定板321及弹性臂322。固定板321固定在基部的上表面,固定板还设有凸点3211,跟包围在插座绝缘本体31外侧的插座遮蔽壳体33接触,从而形成接地回路。弹性臂322自框部323向前延伸而围绕在台阶部313上。如图8-9所示,在对接的插头连接器400插入时,弹性臂322跟插头连接器400的插头遮蔽壳体41的前端411的内表面接触,从而起到避免电磁干扰、射频干扰的保护作用;插头遮蔽壳体41较其插头绝缘本体415向前延伸,插头遮蔽壳体的前端411被夹持在插座接地件32与插座遮蔽壳体33之间。插座接地件32还包括勾部324,该勾部固定在基部的固定缝314内,如图6所示。从图5-7显示的插座接地件32组装过程可以看出,插座接地件32沿前后方向组装入插座绝缘本体31,对接舌板312自框部323中间穿过,首先勾部324先插入并固定在固定缝314内,固定板321越过基部311的上表面,然后将框部323继续向后推,直至框部323紧贴在基部的前端面,此时固定板321也完全贴附在基部的上表面,固定板后端的内勾边缘3212则勾在基部311的后端面(图9清楚显示),从而将固定板321稳定地固定在基部311。

图10-11是一种插头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插头连接器400a内的内部电路板42具有接地片421,接地片裸露于内部电路板42的前端面,其可以跟锁扣件43的后边缘接触,完成电性连接。在对接过程中,锁扣件43的头部勾状结构与图6中的插座连接器的遮蔽板37的侧边缘锁扣缺口相扣持,遮蔽板具有电路板接脚372,从而形成接地回路。

图12-13显示了第四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400b结构,该插头连接器400b包括插头绝缘本体44、插头接地件45及插头遮蔽壳体46。插头绝缘本体设有对接槽,插头端子排列在对接槽内。插头接地件45为环状结构,其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的前端的外侧,插头接地件45设置有复数向内弯折的弹性臂451,弹性臂自插头接地件的前边缘向前延伸再向内向后弯折,插头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对应的缺口441,弹性臂451穿过缺口441而进入对接槽。插头遮蔽壳体46包围插头绝缘本体44而将插头接地件45夹持在插头遮蔽壳体46与插头绝缘本体44之间。两个绝缘薄片47则贴覆在插座绝缘本体的两个外侧,可以避免插头端子接触插头遮蔽壳体46。如此,在对接过程中,向内弯折的弹性臂451则接触插座连接器位于台阶部上的插座接地件,该插座接地件为简单的平板状结构,即不设置成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弹性臂结构。从上面四个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时,为了防止电磁干扰或者辐射干扰对两个连接器的端子信号传输时干扰,在遮蔽壳体的基础上再设置接地件,形成良好的接地效果,可以将接地件设置在插座连接器,比如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所示,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插头、插座连接器,如第四实施例所示;可以看出,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插座接地件结构比较复杂,插头连接器则相对简单,尤其第三实施例中,因插头连接器前端的内表面搭接,所以插头连接器需要特别设置。而在第四实施例中,插座接地件相对简单,而插头连接器的接地件则相对复杂。

图14-19显示了第五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700,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p的缺口p1内。插座连接器700包括上注塑件71及主注塑件72,上注塑件包括端子73及注塑在端子上而形成上注塑件的绝缘体711,主注塑件72包括遮蔽板74及注塑在遮蔽板74的绝缘体721,主注塑件72包括基部722及完整的对接舌板723。上注塑件71向下组装而坐落在主注塑件72上,从而形成完整的端子座,上注塑件的绝缘体711与主注塑件的基部722相互固定在一起,形成端子座的基部,端子73的接触部则容纳在对接舌板的上表面的端子槽内,端子座外侧包围有插座遮蔽壳体75,然后安装在电路板p上,端子座的绝缘体部分为插座绝缘本体。如图16所示,端子73的中间部埋设在绝缘体711的底部,接触部则延伸出绝缘体,该结构的注塑成型过程相对较简单。遮蔽板74的前边缘的中央处向前继续延伸出前凸出部741,该前凸出部凸出对接舌板723对应的前边缘。在本实施例中,主注塑件72没有端子,从图17可以看出,当然也可以设置端子结构。跟本申请人先前的发明一样,本实施例的遮蔽板74的两侧具有锁扣缺口,用来跟插头连接器的锁扣件相扣持,在此不再赘述。

参图17,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插座遮蔽壳体75包括前舌板功能区75a、中固定区75b及后固定区75c,中固定区在竖直方向及左右横向方向固定端子座(即插座绝缘本体),后固定区则在前后方向固定端子座(即插座绝缘本体)。另一方面来讲,参图18-19,插座遮蔽壳体包括相对的上壁761、下壁762。插座遮蔽壳体的后部设有一对缺口755,将插座绝缘本体的一对凸出部722收容固定在其内,插座遮蔽壳体缺口形成的前阻挡部756限制凸出部向前移位,后阻挡部757限制凸出部向后移位。所述缺口755设置在下壁762上,所述后阻挡部757设置在下壁762的后端,其倾斜凸伸入基部对应设置的缺口部763内,后阻挡部757向前抵压在缺口的前内壁7631上,从而实现限制凸出部722(保护整个基部)向后移位的功能。插座遮蔽壳体75还包围有一对前安装脚7581及一对后安装脚7582,每一个安装脚具有垫高部7583及安装脚7584,用来将插座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安装脚焊接在电路板对应的孔洞内。插座绝缘本体与插座遮蔽壳体之间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保证两者之间稳定的固持。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