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转换部件、光源以及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812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波长转换部件、光源以及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具备将来自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光波长转换为长波长的光的荧光体的波长转换部件、具备该波长转换部件的光源以及具备该光源的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车辆用灯具,其是产生光的灯具,其具备:半导体发光器件,该半导体发光器件产生光;荧光体,该荧光体以与半导体发光器件相隔的方式设置而成;第一光学部件,该第一光学部件将半导体发光器件所产生的光聚光到荧光体;第二光学部件,该第二光学部件在设置了荧光体的位置具有光学中心,并且根据被第一光学部件聚光的光将荧光体所产生的光照射到灯具的外部(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使由半导体发光器件照射的激发光在荧光体面上的光点面积比该荧光体面的面积小来提高发光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928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抑制发光效率降低的波长转换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一个方案的波长转换部件具备基板、第一波长转换层和第二波长转换层。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包含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第一基体材料。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相对的第一主面和来自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激发光射入的第二主面,并且包含第二荧光体材料、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和第二基体材料。所述第一荧光体材料和所述第二荧光体材料将由所述第二主面射入的所述激发光转换为具有比所述激发光长的波长的荧光,所述荧光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主面放射。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比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高。

发明效果

通过本申请的波长转换部件,能够抑制发光效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构成的截面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构成的截面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示意构成的构成图。

图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示意构成的构成图。

符号说明

10、40光源

11、41半导体发光器件

12、42入射光学系统

20、50波长转换部件

201、501第一波长转换层

202、502第二波长转换层

203、503反射层

21、51基板

22、52第一基体材料

23、53第二基体材料

24、54第三基体材料

25、55第一荧光体材料

26、56第二荧光体材料

27、57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

28、58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

32基体材料

120车辆用前照灯

121波长截止滤光片

122出射光学系统

130车辆

131供电源

132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现有技术,需要在提高发光效率的同时对于为了满足作为车辆用灯具的法规而提高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和制造来说易于对发光色进行调整的方法。因此,本申请的发明者们为了提供在不牺牲发光效率的情况下使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提高并且易于实现稳定的发光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本申请,由激发光向荧光的主要波长转换发生在第一波长转换层,因此能够将波长转换时所产生的热高效地排放到基板侧,能够抑制发光效率降低。另外,通过在第二波长转换层的周围设置反射层,对第二波长转换层的厚度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在提高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的同时易于调整发光色。

本申请的一个方案的波长转换部件具备基板、第一波长转换层和第二波长转换层。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包含第一荧光体材料和第一基体材料。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具有与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相对的第一主面和来自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激发光射入的第二主面,并且包含第二荧光体材料、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和第二基体材料。所述第一荧光体材料和所述第二荧光体材料将由所述第二主面射入的所述激发光转换为具有比所述激发光长的波长的荧光,所述荧光从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的所述第二主面放射。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比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高。

所述波长转换部件还可以具备反射层,该反射层配置在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的至少一个侧面,并且包含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和第三基体材料。所述第一波长转换层中的所述第一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可以为30%以上且80%以下。所述第二波长转换层中的所述第二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可以为0.1%以上且20%以下。所述第一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可以比所述第二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高。所述第一基体材料可以为氧化锌。所述第二基体材料可以为具有硅氧烷键的材料。

本申请的一个方案的光源具备:射出峰值波长为42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所述激发光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以及所述波长转换部件。本申请的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前照灯具备:所述光源;以及出射光学系统,该出射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导向外部。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10的示意构成。光源10至少具备半导体发光器件11和波长转换部件20。半导体发光器件11射出激发光31,波长转换部件20接收激发光31,并且放射波长比激发光31长的荧光32和激发光31的漫反射光33。半导体发光器件1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或激光二极管(ld)等。本实施方式是例如半导体发光器件11为激光二极管。半导体发光器件11可以为一个激光二极管;另外,也可以是将多个激光二极管光耦合而成的。半导体发光器件11例如射出蓝色光。本申请中,蓝色光是指峰值波长为42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光。光源10还可以具备入射光学系统12,入射光学系统12位于半导体发光器件11所射出的激发光31的光程上。入射光学系统12例如具备透镜、反射镜、光纤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如上所述,波长转换部件20具有来自半导体发光器件11的激发光射入的面,由该面放射波长比激发光31长的荧光32和波长与未进行波长转换的激发光31相同的漫反射光33。波长转换部件20至少具备形成在基板21上的第一波长转换层201和形成在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上的第二波长转换层202。波长转换部件20还具备形成在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上并且形成在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周围的反射层203。

第一波长转换层201具有第一主面201a和第二主面201b。第一主面201a与基板21相对。第二主面201b位于第一主面201a的相反侧。第一波长转换层201至少包含第一荧光体材料25和第一基体材料22。第一荧光体材料25具有将激发光31转换为荧光32的一部分的主要功能。第一荧光体材料25对材料组成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荧光体材料25为(y1-ygdy)3(al1-zgaz)5o12:ce3+[0≤y<1、0≤z<1]荧光体。第一基体材料22例如可以为玻璃、硅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或者al2o3或zno等透明无机材料。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基体材料22为zno。

在使用zno作为第一基体材料22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密封第一荧光体材料25。即,(1)在以真空蒸镀将zno籽晶成膜而成的基板21上例如以流延法形成仅为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层,(2)将该基板21浸渍于例如含有六亚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c6h12n4)的硝酸锌(zincniterate)(zn(no3)2)的水溶液,(3)使该水溶液的温度为80℃。由此,能够以包围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周围的方式使zno进行液相生长。由该方法制得的作为第一基体材料22的zno的导热系数为10w/m·k。

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优选为30%以上且80%以下。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为60%。通过使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为30%以上,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颗粒彼此的接触面积增大,易于发生颗粒之间的导热。由此,能够将波长转换时所产生的热充分散热到基板21,能够抑制波长转换部件20的温度上升,抑制发光效率降低。通过使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为80%以下,能够降低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颗粒破碎等。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破碎而产生的缺陷而使发光效率降低。

作为波长转换层中的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的测定法,由于荧光体材料无规则性且均匀地存在于波长转换层,因此利用与波长转换层的一个截面中的荧光体材料截面相对于波长转换层整体截面积的比率含义相同这一点。例如,对于使用截面抛光加工(以下称为cp加工)形成的波长转换层的截面,以扫描型显微镜(以下称为sem)进行观察,由此计算出荧光体材料的截面面积相对于波长转换部件整体的截面面积的比率。由此,将所述截面面积的比率作为波长转换层中的荧光体材料的体积比率。

对于第一波长转换层201来说,除了第一荧光体材料25和第一基体材料22以外,还可以按照比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少的量包含sio2、al2o3、mgo等的颗粒状无机颗粒。由此,能够控制激发光31和荧光32的散射。

第二波长转换层202具有第一主面202a和第二主面202b。第一主面202a与第一波长转换层201的第二主面201b相对。第二主面202b位于第一主面202a的相反侧。另外,第二主面202b为波长转换部件20中的激发光31的入射面,并且为荧光32和漫反射光33的放射面。对于第二波长转换层202来说,第一主面202a为基板21侧的表面,第二主面202b为与基板21相反侧的表面。第二波长转换层202至少包含第二荧光体材料26、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和第二基体材料23。第二荧光体材料26将激发光31转换为荧光32的一部分。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具有产生波长与激发光31相同的漫反射光33的功能。

第二荧光体材料26对材料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第一荧光体材料25相同。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二荧光体材料26为(y1-ygdy)3(al1-zgaz)5o12:ce3+[0≤y<1、0≤z<1]荧光体。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优选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少的透明材料。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例如可以为sio2、al2o3、mgo、zno、tio2、zro、ta2o5、nb2o5、bn、aln、baso4等。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为sio2。第二基体材料23例如可以为玻璃、硅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或者al2o3或zno等透明无机材料。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二基体材料23为作为具有硅氧烷键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聚倍半硅氧烷。

在使用聚倍半硅氧烷作为第二基体材料23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密封第二荧光体材料26和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即,(1)将溶解在苯甲醇溶剂中的聚倍半硅氧烷、第二荧光体材料26和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混合,并制成糊状,(2)将该制成糊状的材料例如以丝网印刷法涂布到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上并使其热固化。由此,能够形成密封了荧光体材料26和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的第二基体材料23。由该方法制得的作为第二基体材料23的聚倍半硅氧烷的导热系数为1w/m·k。

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26的体积比率优选比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低。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26的体积比率更优选为0.1%以上且20%以下。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26的体积比率例如可以为1%。

第一波长转换层201将激发光31转换为波长比激发光31长的荧光,并放射该荧光。第二波长转换层202将激发光31转换为波长比激发光31长的荧光,并放射该荧光。由波长转换部件20放射的荧光32包含来自第一波长转换层201的荧光和来自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荧光。第二波长转换层202进一步射出波长与激发光31相同的漫反射光33。因此,通过改变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厚度,能够改变荧光32与漫反射光33的混合比率,调整由波长转换部件20射出的光的光色。

此时,在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26的体积比率比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高的情况下,激发光31首先被照射到第二波长转换层202,因此基于第二荧光体材料26的荧光的量依赖于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厚度而大幅发生变化。由此,由波长转换部件20射出的光的光色容易因为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微小厚度差异而发生变化。对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中的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的体积比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将荧光32和激发光31的漫反射光33合在一起的光的光色来进行调整。

反射层203至少包含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28和第三基体材料24,并且配置在位于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第一主面202a与第二主面202b之间的至少一个侧面202c。本实施方式是反射层203与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侧面202c接触,并且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层201的第二主面201b上。第二波长转换层202在俯视时(即,从与第二主面202b垂直的方向观察)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状,也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矩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对于第二波长转换层202来说,在俯视时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状的情况下,侧面为一个;在具有三角形形状、矩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侧面为两个以上。

反射层203具有抑制荧光32从照射激发光31的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面以外的面放出的功能,提高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这里,对比度是指作为发光部的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与作为非发光部的反射层203的亮度之比(发光部的亮度÷非发光部的亮度)。

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28优选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少的透明材料。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28可以为sio2、al2o3、mgo、zno、tio2、zro、ta2o5、nb2o5、bn、aln、baso4等。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28为tio2。第三基体材料24可以为玻璃、硅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或者al2o3或zno等透明无机材料。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三基体材料24为具有硅氧烷键的硅树脂。

在使用聚倍半硅氧烷作为第三基体材料24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密封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28。即,(1)将溶解在苯甲醇溶剂中的聚倍半硅氧烷和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28混合,并制成糊状,(2)将该糊状的材料例如以丝网印刷法涂布到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上并使其热固化。由此,能够形成密封了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28的第三基体材料24。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比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26的体积比率高。由此,对于波长转换部件20来说,波长转换时所产生的热的主要产生源为第一波长转换层201。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与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相比,第一荧光体材料25彼此的接触面积大,而且还与基板21接触。由此,能够高效地排放波长转换时所产生的热,能够抑制发光效率降低。另外,第二波长转换层2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26的体积比率比第一波长转换层2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25的体积比率低,并且第二波长转换层202含有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27。由此,根据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厚度的不同,荧光32与激发光31的漫反射光33的比率发生变化,能够调整发光色。反射层203抑制荧光32从照射激发光31的第二波长转换层202的面以外的面放出。由此,能够提高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

(第二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40的示意构成。光源40至少具备半导体发光器件41和波长转换部件50。半导体发光器件41射出激发光61,波长转换部件50接收激发光61,并且放射波长比激发光61长的荧光62。半导体发光器件4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或激光二极管(ld)等。本实施方式是例如半导体发光器件41为激光二极管。半导体发光器件41可以为一个激光二极管;另外,也可以是将多个激光二极管光耦合而成的。半导体发光器件41例如射出蓝色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光源40还可以具备入射光学系统42,入射光学系统42位于半导体发光器件41所射出的激发光61的光程上。入射光学系统42例如具备透镜、镜光纤(mirroropticalfiber)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波长转换部件50具有来自半导体发光器件41的激发光射入的面,由该面放射波长比激发光61长的荧光62和波长与未进行波长转换的激发光61相同的漫反射光63。波长转换部件50至少具备形成在基板51上的第一波长转换层501和形成在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上的第二波长转换层502。波长转换部件50还具备配置在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的侧面和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侧面的反射层503。

第一波长转换层501具有第一主面501a、第二主面501b和位于第一主面501a与第二主面501b之间的至少一个侧面501c。第一主面501a与基板51相对。第二主面501b位于第一主面501a的相反侧。第一波长转换层501至少包含第一荧光体材料55和第一基体材料52。第一波长转换层501具有将激发光61转换为荧光62的主要功能。第一荧光体材料55对材料组成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荧光体材料55为(y1-ygdy)3(al1-zgaz)5o12:ce3+[0≤y<1、0≤z<1]荧光体。第一基体材料52例如可以为玻璃、硅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或者al2o3或zno等透明无机材料。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基体材料52为zno。

在使用zno作为第一基体材料52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密封第一荧光体材料55。即,(1)以真空蒸镀将zno籽晶成膜在基板51上形成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的位置,并且在zno籽晶上例如以流延法形成仅为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层,(2)将该基板51浸渍于例如含有六亚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c6h12n4)的硝酸锌(zincniterate)(zn(no3)2)的水溶液,(3)使该水溶液的温度为80℃。由此,能够在基板51上的特定位置以包围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使zno进行了液相生长的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由该方法制得的作为第一基体材料52的zno的导热系数为10w/m·k。

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优选为30%以上且80%以下。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为50%。通过使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为30%以上,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颗粒彼此的接触面积增大,易于发生颗粒间的导热。由此,能够将波长转换时所产生的热充分散热到基板51,能够抑制波长转换部件50的温度上升,抑制发光效率降低。通过使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为80%以下,能够降低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颗粒破碎等。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破碎而产生的缺陷而使发光效率降低。

对于第一波长转换层501来说,除了第一荧光体材料55和第一基体材料52以外,还可以按照比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少的量包含sio2、al2o3、mgo等的颗粒状无机颗粒。由此,能够控制激发光61和荧光62的散射。

第二波长转换层502具有第一主面502a、第二主面502b和位于第一主面502a与第二主面502b之间的至少一个侧面502c。第一主面502a与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的第二主面501b相对。第二主面502b位于第一主面502a的相反侧。第二波长转换层502至少包含第二荧光体材料56、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和第二基体材料53。第二荧光体材料56将激发光61转换为荧光62的一部分。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具有产生波长与激发光61相同的漫反射光63的功能。

第二荧光体材料56对材料组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组成与第一荧光体材料55不同的荧光体材料。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二荧光体材料56为(srs,cat)alsin:eu2+[0≤s<1、0≤t<1]荧光体。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优选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少的透明材料。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例如可以为sio2、al2o3、mgo、zno、tio2、zro、ta2o5、nb2o5、bn、aln、baso4等。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为sio2。第二基体材料53例如可以为玻璃、硅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或者al2o3或zno等透明无机材料。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二基体材料53为作为具有硅氧烷键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聚倍半硅氧烷。

在使用聚倍半硅氧烷作为第二基体材料53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密封第二荧光体材料56和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即,(1)将溶解在苯甲醇溶剂中的聚倍半硅氧烷、第二荧光体材料56和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混合,并制成糊状,(2)将该糊状的材料例如以丝网印刷法涂布到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上并使其热固化。由此,能够形成密封了第二荧光体颗粒56和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的第二基体材料53。由该方法制得的作为第二基体材料53的聚倍半硅氧烷的导热系数为1w/m·k。

第二波长转换层5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56的体积比率优选比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低。第二波长转换层5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56的体积比率更优选为0.1%以上且20%以下。第二波长转换层5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56的体积比率例如可以为10%。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波长转换层501将激发光61转换为波长比激发光61长的荧光,并放射该荧光。第二波长转换层502将激发光61转换为波长比激发光61长的荧光,并放射该荧光。由波长转换部件50放射的荧光62包括来自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的荧光和来自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荧光。第二波长转换层502进一步射出波长与激发光61相同的漫反射光63。因此,通过改变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厚度,能够改变荧光62与漫反射光63的混合比率,调整由波长转换部件50射出的光的光色。

此时,在第二波长转换层5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56的体积比率比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高的情况下,激发光61首先照射到第二波长转换层502,因此基于第二荧光体材料56的荧光62的量依赖于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厚度而大幅发生变化。由此,由波长转换部件50射出的光的光色容易因为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微小厚度差异而发生变化。对第二波长转换层502中的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的体积比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将荧光62和激发光61的漫反射光63合在一起的光的光色来进行调整。

反射层503至少包含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58和第三基体材料54,并且配置在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的侧面501c和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侧面502c。本实施方式是反射层503与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的侧面501c和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侧面502c接触,并且位于基板51上。第一波长转换层501和第二波长转换层502在俯视时(即,从与第二主面502b垂直的方向观察)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状,也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矩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对于第一波长转换层501和第二波长转换层502来说,在俯视时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状的情况下,侧面为一个;在具有三角形形状、矩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侧面为两个以上。第一波长转换层501和第二波长转换层502在俯视时的形状可以相互不同,也可以相同。

反射层503具有抑制荧光62从照射激发光61的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面以外的面放出的功能,提高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58优选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少的透明材料。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58可以为sio2、al2o3、mgo、zno、tio2、zro、ta2o5、nb2o5、bn、aln、baso4等。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58为tio2。第三基体材料54可以为玻璃、硅树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或者al2o3或zno等透明无机材料。本实施方式是例如第三基体材料54为具有硅氧烷键的硅树脂。

在使用硅树脂作为第三基体材料54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密封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58。即,(1)将未固化的硅树脂和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58混合,并制成糊状,(2)将该糊状的材料例如以丝网印刷法仅涂布到基板51上并使其热固化。由此,能够形成密封了第二颗粒状无机材料58的第三基体材料54。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比第二波长转换层5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56的体积比率高。由此,对于波长转换部件50来说,波长转换时所产生的热的主要产生源为第一波长转换层501。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与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相比,荧光体材料55彼此的接触面积大,而且还与基板51接触。由此,能够高效地排放波长转换时所产生的热,能够抑制发光效率降低。另外,第二波长转换层502中的第二荧光体材料56的体积比率比第一波长转换层501中的第一荧光体材料55的体积比率低,并且第二波长转换层502含有第一颗粒状无机材料57。由此,根据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厚度的不同,荧光62与激发光61的漫反射光63的比率发生变化,能够易于调整发光色。特别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荧光体材料55与第二荧光体材料56为不同的材料组成。由此,发光色不同,能够适当地调整由激发光61的漫反射光63的光色、第一荧光体材料的发光的光色和第二荧光体材料的发光的光色这至少三种光色合成的混合色。反射层503抑制荧光62从照射激发光61的第二波长转换层502的面以外的面放出,能够提高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

(第三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20的示意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20具备: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源10或40中的任一种;以及将来自该光源的光导向前方的出射光学系统122。为了调整所射出的光的光色,可以设置吸收或反射光源的一部分光的波长截止滤光片121。出射光学系统122将来自光源10或40的光导向外部。出射光学系统122例如为投影透镜。车辆用前照灯120可以为所谓的投影型;另外,也可以为反射型。本申请中,车辆包括汽车、两轮车和特殊车辆。

通过第三实施方式,在车辆用前照灯中能够得到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特别是,由于光源10或40中的发光部与非发光部的对比度得到了提高,因此就算在以投影透镜来调整由光源10或40射出的光的聚光状态的情况下,车辆用前照灯120也能够射出对比度高的束状光。

(第四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130的示意构成。车辆130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20和供电源131。车辆130也可以具有由发动机等驱动源旋转驱动并产生电力的发电机132。发电机132所产生的电力被储存于供电源131。供电源131例如为能够充放电的二次电池。车辆用前照灯120通过来自供电源131的电力来点灯。车辆130例如为汽车、两轮车或特殊车辆。进而,车辆130也可以为发动机车、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

通过第四实施方式,在车辆中能够得到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申请的波长转换部件例如可以用于特殊照明、平视显示器、投影机和车辆用前照灯等的光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