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9933发布日期:2018-10-09 21:59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键盘按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键盘按键通常是采用单独点结构来实现过程的,这种结构手感和声音的稳定性都比较差,而且触点不耐磨,寿命差,且模具加工难度大;因此给使用和加工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性。

专利申请200810176171.4公开了一种双触点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可以包括多个键以及一键盘控制器。多个键中的每个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触点和多个感测触点。每个驱动触点可以连接至键盘解码器的输出(驱动)线,而每个感测触点可以连接至键盘解码器的输入(感测)线,使得每个键都与唯一的感测线组合相连接。按键可以通过所触发的唯一感测线组合来标识。触发的感测线组合可用作指示各键功能的查找表的地址。驱动信号的属性变化,例如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变化,可用于对键输入进一步加以区别和/或提供更多数量的键和/或相应功能。然而,该申请的技术方案需要另外加一个键盘解码器,而且需要对应的检测软件时间,大大怎加了键盘的制作成本,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声音及手感稳定性好、触点耐磨及易加工的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能够快速、准确地感知按键的触发,有利于提高输入准确性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包括键帽、活动轴体、中板本体、硅胶、导电膜和背光板;所述背光板与导电膜相层叠,所述硅胶的顶端向内延伸形成一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与导电膜之间进行可接触连接;所述硅胶的顶端与活动轴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体的上部固定在键帽内,且活动轴体的下部活动安装在中板本体内且可进行上下移动;所述键帽活动套设在中板本体的上部外,所述中板本体的底端与导电膜固定连接,且三者围合成一容纳活动轴体和硅胶的腔体;所述中板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一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上设置有两个触点,所述活动轴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可容纳对应触点的触点槽;每个触点与对应的触点槽可接触连接。

其中,所述金属弹片包括固定部、沿着固定部的两侧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沿着每个延伸部进行倾斜延伸的倾斜部,每个触点均沿着每个倾斜部的末端进行折弯设置;固定部的上部连接有延伸部,延伸部的上部开始分叉,并向下弯折形成倾斜部,倾斜部连接有触点;故,每个金属弹片具有两个倾斜部,每个倾斜部则固定连接有一个触点。

所述固定部、延伸部、倾斜部和触点四者一体成型,且固定部的底端固定在中板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延伸部和倾斜部在中板本体内进行悬空放置。

进一步,所述触点呈之字形结构,侧部具有突出的侧接触点,下部具有底接触面。

其中,所述活动轴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卡接部,所述两个触点槽设置在该卡接部的两侧上;该键帽在未按压状态下,每个触点均落在对应的触点槽内;所述键帽往下完全按压后,每个触点均离开对应的触点槽。

其中,该结构还包括铁板,所述铁板固定在背光板的底端,且背光板位于铁板与导电膜之间。

其中,所述活动轴体内设置有呈十字型分布的两个支撑架,两个支撑架的相邻端部之间均形成一插槽,所述键帽的内部相下延伸有多个插脚,每个插脚卡入对应的插槽内后,键帽与活动轴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在中板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一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上设置有两个触点,活动轴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可容纳对应触点的触点槽;每个触点与对应的触点槽可接触连接;键帽开始往下按压时,金属弹片开始变形,硅胶也开始往下按压;继续往下按压时,金属弹片变形到极限位置,且双触点被推出触点槽外,金属弹片回弹时会产生机械轴的手感和声音,硅胶进一步受压后与导电膜导通,由此该按键结构导通工作;键帽回弹后,金属弹片恢复到原始状态,由受压变为自由状态,同样会常胜机械轴的手感与声音,上述结构实现了该键盘按键的双触点设计,该设计使得按键的声音和手感性能的稳定性都好,触点耐磨且不容易影响声音手感,寿命长且模具加工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图1组装后未固定键帽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未按压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未完全按压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完全按压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实施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键帽11、活动轴体

12、中板本体13、硅胶

14、导电膜15、背光板

16、金属弹片17、铁板

101、插脚111、卡接部

112、触点槽113、支撑架

114、插槽131、导电部

161、触点162、固定部

163、延伸164、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的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包括键帽10、活动轴体11、中板本体12、硅胶13、导电膜14和背光板15;背光板15与导电膜14相层叠,硅胶13的顶端向内延伸形成一导电部131,导电部131与导电膜14之间进行可接触连接,且两者接触后导电膜导通工作;硅胶13的顶端与活动轴体11的底端固定连接;活动轴体11的上部固定在键帽10内,且活动轴体11的下部活动安装在中板本体12内且可进行上下移动;键帽10活动套设在中板本体12的上部外,中板本体12的底端与导电膜14固定连接,且三者围合成一容纳活动轴体11和硅胶13的腔体;中板本体12的内壁上固定有一金属弹片16,金属弹片16上设置有两个触点161,活动轴体11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可容纳对应触点161的触点槽112;每个触点161与对应的触点槽112可接触连接。

结合图6所示,触点161呈之字形结构,侧部具有突出的侧接触点1611,下部具有底接触面1612,由此触点161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积,在触发按键时,能够准确、可靠实现触发,提高输入的准确性和输入效率。

该结构还包括铁板17,铁板固定在背光板的底端,且背光板位于铁板与导电膜之间。

该按键结构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如图3所示,键帽处于未按压状态;如图4所示,此状态为键帽处于开始往下按压,活动轴体压迫金属弹片,此时金属弹片开始产生变形,而此时的导电膜也开始处于按压状态;如图5所示,此状态为键帽处于继续开始往下按压,活动轴体进一步压迫金属弹片,此时金属弹片产生变形到极限位置时,金属弹片的触点被推到活动轴体以外,而金属弹片回弹时会产生类机械轴的手感与声音,而此时的硅胶的导电部进一步受压与导电膜进行接触,导电膜因受压而将电路导通。当键帽处于松开回弹状态时,其图如图3所示,键帽与活动轴体回到一定程度,金属弹片的触点位置因回复到原有状态,由受压变成自由状态,此时同样会产生机械轴的手感与声音,硅胶也成恢复到原有自由状态。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在中板本体的内壁上固定有一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上设置有两个触点,活动轴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两个可容纳对应触点的触点槽;每个触点与对应的触点槽可接触连接;键帽开始往下按压时,金属弹片开始变形,硅胶也开始往下按压;继续往下按压时,金属弹片变形到极限位置,且双触点被推出触点槽外,金属弹片回弹时会产生机械轴的手感和声音,硅胶进一步受压后与导电膜导通,由此该按键结构导通工作;键帽回弹后,金属弹片恢复到原始状态,由受压变为自由状态,同样会常胜机械轴的手感与声音,上述结构实现了该键盘按键的双触点设计,该设计使得按键的声音和手感性能的稳定性都好,触点耐磨且不容易影响声音手感,寿命长且模具加工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16包括固定部162、沿着固定部162的两侧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63和沿着每个延伸部进行倾斜延伸的倾斜部164,每个金属弹片16具有两个触点161,每个触点161均沿着每个倾斜部的末端进行折弯设置(形成之字形结构);固定部162的上部连接有延伸部163,延伸部163的上部开始分叉,并向下弯折形成倾斜部,故,每个金属弹片16具有两个倾斜部164,倾斜部164则固定连接有触点161;在制作时,通常将固定部、延伸部、倾斜部和触点四者一体成型,且固定部的底端固定在中板本体的内壁上,延伸部和倾斜部在中板本体内进行悬空放置。该金属弹片结构的设计,使得其与中板本体连接时结构的稳定性,也能保证金属弹片在中板本体内随活动轴体的运动而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轴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卡接部111,两个触点槽112设置在该卡接部111的两侧上;该键帽在未按压状态下,每个触点均落在对应的触点槽内;键帽往下完全按压后,每个触点均离开对应的触点槽。该结构的设计,通过双触点与活动轴体接触,进而加大了接触面积,保证了接触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轴体11内设置有呈十字型分布的两个支撑架113,两个支撑架113的相邻端部之间均形成一插槽114,键帽10的内部相下延伸有多个插脚101,每个插脚卡入对应的插槽内后,键帽与活动轴体固定连接。当然,本案中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这两者的连接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