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661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领域,基站天线的信号覆盖区域及距离受天线的波束方向影响,而调节波束方向通常可采用调整天线的机械下倾角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人工手动调节,维护不便;而近年来采用电调调节方式的操作便利性受到技术人员的青睐,天线安装电调下倾角装置为装置维护等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目前,这种装置通常被称为RET单元,即“远程电调”装置。现有的电调天线控制系统中,多频段/波束的传动系统一般是每个频段对应用一个电机来单独驱动,这类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外置式RET电调方式,但其缺点主要有天线的每个频段/波束都需要配置一个独立的RET装置,成本高且占用天线端面空间大,不利于多个频段/波束天线的应用;另一种电调控制方式是采用内置的RET装置,由于RET有源器件出现故障的概率远高于无源的天线本体,且内置RET在不打开天线外罩情况下无法进行维护或更换,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一种嵌入式结构的RET装置克服了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应用。现有的嵌入式RET装置通常采用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一体化结构,其缺点是当控制模块或驱动模块出现故障或损坏时,维修需一体更换,使得未损坏的部件也一并更换掉,导致更换成本过高,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避免当控制模块或驱动模块出现故障或损坏时,维修需一体更换,从而降低天线的维护成本,提高天线的可维护性,节省资源。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装设在天线端盖上,包括: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相互联接的驱动模块安装板和驱动模块外壳,所述驱动模块外壳设有装配容腔,当所述驱动模块外壳嵌设于天线内时,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压设于天线盖板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及与所述模块主体连接的控制模块安装板,所述模块主体嵌套入所述装配容腔内,此时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覆盖并压设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上;及

连接机构,所述驱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分布插拔地固定于天线盖板上。

上述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安装使用时,首先将所述驱动模块嵌设于天线内并通过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压设于天线盖板上,之后将所述控制模块的模块主体嵌套入所述驱动模块外壳的装配容腔内,此时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覆盖并压设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上,之后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将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可拆卸地固定于天线盖板上。如此可当因长期工作后导致控制模块或驱动模块出现故障或损坏时,需要通过连接机构首先将控制模块从驱动模块上抽拔出,之后再将驱动模块从天线内抽拔出的顺序进行拆卸,从而针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如此通过上述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配合形成的分级插拔式装配结构,可以避免出现部分部件损坏而整体更换的问题发生,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天线的维护成本,提高天线的可维护性,从而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锁紧件、开设于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上的第一装配孔、及开设于天线盖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装配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孔,当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安设于天线上时,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因而通过将连接机构设计成在控制模块安装板上开设的第一装配孔,以及在天线盖板上开设的第二装配孔,之后将锁紧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内,如此不仅可以使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与天线的装配更加牢固和紧凑,同时有力与简化连接机构的结构复杂性,使得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与天线进行装拆时的操作更加简捷和便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上的第三装配孔,且所述第三装配孔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和所述第三装配孔内。因而通过在驱动模块安装板上开设第三装配孔,之后使锁紧件同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和第三装配孔内,可以进一步提高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与天线的装配牢固性和紧凑性,确保电调控制装置具有较佳的工作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块主体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联接的控制模块外壳,所述控制模块外壳的外壁与所述驱动模块外壳的内壁间隙配合。因而通过控制模块外壳与驱动模块外壳的内壁间隙配合,可以使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的插拔操作更加省力,同时还可以避免两个壳体之间发生摩擦磨损,从而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使用体验感和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的尺寸。如此可以确保控制模块安装板可靠压设于驱动模块安装板上,以提升两者的装配紧凑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模块外壳设有相互连通的中空腔和第一开口,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封装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因而通过第一开口便于对控制面板进行装拆,同时当控制模块安装板封装于第一开口时,可使中空腔形成密闭腔室,进而可以防止控制信号发生泄漏,避免对天线的互调性造成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外壳还设有用于使所述控制模块外壳插入所述装配容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装配容腔连通。因而通过第二开口与装配容腔连通,可以是控制模块外壳顺利插装入装配容腔内,实现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的插接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外壳背离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连接插头,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连接板,所述驱动模块外壳还设有与所述装配容腔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连接板上安设有驱动面板,所述驱动面板设有用于获取控制信号的连接插口;当所述连接板封装于所述第三开口,以及所述控制模块外壳套接入所述装配容腔内时,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连接插口插接配合。因而当驱动模块安装板罩设于第三开口,及控制模块外壳套接入装配容腔时,连接插头恰好与连接插口插接配合,便于实现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的通信连接,且该装配方式连接可靠,信号传输稳定逼真,可以避免出现使用线缆插拔连接的方式存在的信号泄露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驱动面板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调节天线下倾角。因而通过驱动电机可以有效进行天线下倾角的电调调节,提高下倾角调节的便利性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外壳的侧面向内凹设有装配缺口,所述模块主体与所述装配缺口匹配安装。因而在减小驱动模块外壳与控制模块外壳的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减小驱动模块外壳的限制作用,提高模块主体与驱动模块的装配便利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与所述驱动模块相对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向内凹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限位配合。因而使控制模块安装板与驱动模块安装板的贴合更加紧凑,同时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和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的爆炸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驱动模块,120、驱动模块安装板,122、限位凹槽,124、第三装配孔,140、驱动模块外壳,142、装配容腔,144、第二开口,146、第三开口,148、装配缺口,160、连接板,200、控制模块,220、模块主体,222、控制模块外壳,222a、第一开口,222b、连接插头,240、控制模块安装板,241、第一装配孔,242、限位凸起,243、电缆接头,300、锁紧件,400、驱动面板,420、连接插口,500、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装设在天线端盖上,包括:驱动模块100,所述驱动模块100包括相互联接的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和驱动模块外壳140,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设有装配容腔142,当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嵌设于天线内时,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可拆卸固定于天线盖板上;控制模块200,所述控制模块200包括模块主体220、及与所述模块主体220连接的控制模块安装板240,所述模块主体220嵌套入所述装配容腔142内,此时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覆盖并压设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上;及连接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模块100、所述控制模块200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分布插拔地固定于天线盖板上。上述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安装使用时,首先将所述驱动模块100嵌设于天线内并通过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固定于天线盖板上,之后将所述控制模块200嵌套入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的装配容腔142内,此时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覆盖并压设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上。而当长期工作后控制模块200或驱动模块100出现故障或损坏时,需要首先通过控制模块安装板240抽拔出控制模块200,之后才能插拔出驱动模块100,

上述分级插拔电调控制装置安装使用时,首先将所述驱动模块100嵌设于天线内并通过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压设于天线盖板上,之后将所述控制模块200的模块主体220嵌套入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的装配容腔142内,此时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覆盖并压设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上,之后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将控制模块200和驱动模块100可拆卸地固定于天线盖板上。如此可当因长期工作后导致控制模块200或驱动模块100出现故障或损坏时,需要通过连接机构首先将控制模块200从驱动模块100上抽拔出,之后再将驱动模块100从天线内抽拔出的顺序进行拆卸,从而针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如此通过上述控制模块200与驱动模块100配合形成的分级插拔式装配结构,可以避免出现部分部件损坏而整体更换的问题发生,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天线的维护成本,提高天线的可维护性,从而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的插拔方式是:安装时,首先将驱动模块100可拆卸地安设于所述天线上,之后再将控制模块200嵌套入驱动模块外壳140的装配容腔142内并插接良好,此时控制模块200完全将驱动模块100遮盖并压紧固定。出现部件损坏而需要拆卸时,需要操作连接机构也先将控制模块200从驱动模块100内抽拔出,再将驱动模块100从天线内抽拔出的顺序进行损坏模块的维护更换。另一种插拔方式也可以是首先通过连接机构将控制模块200和驱动模块100插装为一个整体模块、之后在一同装入天线的安装腔室内;出现部件损坏时,可通过操作连接机构将控制模块200和驱动模块100两者从天线上一同拔出,之后再将控制模块200与驱动模块100分离,将损坏模块更换之后与未损坏模块重新组装并一同使用。如此可以提高装置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安装与维护需要。

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锁紧件300、开设于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上的第一装配孔241、及开设于天线盖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装配孔,当所述驱动模块100和所述控制模块200安设于天线上时,所述锁紧件300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因而通过将连接机构设计成在控制模块安装板上开设的第一装配孔241,以及在天线盖板上开设的第二装配孔,之后将锁紧件300穿设于第一装配孔241和第二装配孔内,如此不仅可以使驱动模块100、控制模块200与天线的装配更加牢固和紧凑,同时有力与简化连接机构的结构复杂性,使得驱动模块100和控制模块200与天线进行装拆时的操作更加简捷和便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锁紧件300可以是螺钉、螺栓、销钉等,第一装配孔241和第二装配孔可以是螺纹孔或通孔。具体的,第一装配孔241可以仅开设于控制模块安装板240的一端或两端,且此时控制模块安装板240的长度大于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的长度,第二装配孔开设于天线盖板上,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直接压设在天线盖板上,之后控制模块安装板240压设在驱动模块安装板120上并通过螺钉与第一、第二两个装配孔螺纹锁固,如此当取下控制模块200之后可以直接抽出驱动模块100,操作便利。

或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上的第三装配孔124,且所述第三装配孔124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锁紧件300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241、所述第二装配孔和所述第三装配孔124内。因而通过在驱动模块安装板120上开设第三装配孔124,之后使锁紧件300同时穿设于第一装配孔241、第二装配孔和第三装配孔124内,可以进一步提高驱动模块100、控制模块200与天线的装配牢固性和紧凑性,确保电调控制装置具有较佳的工作性能。其中,第三装配孔124仅开设于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的一端或两端,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压设于天线盖板上此时第二装配孔与第三装配孔124、第一装配孔241对齐。通过将螺钉穿过第一装配孔241、第二装配孔及第三装配孔124锁固,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模块200和驱动模块100与天线的装配牢固性。

此外,控制模块安装板240与控制模块外壳22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可装拆的装配式结构;同理,驱动模块外壳140与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同样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或者可以是可装拆的装配式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的尺寸。本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安装板240和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均为矩形板,控制模块安装板240的长度和宽度不小于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的长度和宽度,如此可以确保控制模块安装板240可靠压设于驱动模块安装板120上,以提升两者的装配紧凑性。

此外,所述模块主体220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联接的控制模块外壳222,所述控制模块外壳222与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的内壁间隙配合。因而通过控制模块外壳222与驱动模块外壳140的内壁间隙配合,可以使控制模块200与驱动模块100的插拔操作更加省力,同时还可以避免两个壳体之间发生摩擦磨损,从而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使用体验感和寿命。进一步的,控制模块外壳222与驱动模块外壳140相互嵌套形成双层屏蔽结构,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屏蔽效果,避免控制信号发生泄漏,影响天线的互调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外壳222的长度应当与驱动模块外壳140的长度适配,从而确保驱动模块外壳140能够完全将驱动模块外壳140包覆而形成密闭性更好的包覆结构,避免存在装配间隙而发生信号泄露,提升屏蔽可靠性。进一步的,天线盖板上设有凹口,凹口与控制模块安装板240和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的形状和尺寸适配,装配时控制模块安装板240和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全部或部分内嵌于凹口内,因而可以提高驱动模块100和控制模块200与天线的装配紧凑性。

如图2所示,此外,所述驱动模块100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模块外壳222设有相互连通的中空腔和第一开口222a,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封装于所述第一开口222a处。因而通过第一开口222a便于对控制面板进行装拆,同时当控制模块安装板240封装于第一开口222a时,可使中空腔形成密闭腔室,进而可以防止控制信号发生泄漏,避免对天线的互调性造成影响。

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还设有用于使所述控制模块外壳222插入所述装配容腔142的第二开口144,所述第二开口144与所述装配容腔142连通。因而通过第二开口144与装配容腔142连通,可以使控制模块外壳222顺利插装入装配容腔142内,实现控制模块200与驱动模块100的插接装配。

此外,所述控制模块外壳222背离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的端面上设有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连接插头222b,所述驱动模块100还包括连接板160,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还设有与所述装配容腔142连通的第三开口146,所述连接板160上安设有驱动面板400,所述驱动面板400设有用于获取控制信号的连接插口420;当所述连接板160封装于所述第三开口146,以及所述控制模块外壳222套接入所述装配容腔142内时,所述连接插头222b与所述连接插口420插接配合。因而当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罩设于第三开口146,及控制模块外壳222套接入装配容腔142时,连接插头222b恰好与连接插口420插接配合,便于实现驱动模块100与控制模块200的通信连接,且该装配方式连接可靠,信号传输稳定逼真,可以避免出现使用线缆插拔连接的方式存在的信号泄露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插头222b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将控制信号实现传输;连接插头222b和连接插口420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或以上,分别间隔设置,进而可以提高连接及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连接插头222b和连接插口420可以是各种常用类型,例如USB型插头插口、lightning型插头插口、HDMI型插头插口等其中的任意一种组合。

其中,控制模块200中至少包括驱动电路(图中未有标示),所述驱动电路与设置在控制模块安装板240上的电缆接头243连接,用于与外部之间传输数据,所述驱动电路同时还与连接插头222b连接,用于向驱动模块100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用于驱动该驱动模块100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160上还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驱动面板400电性连接的驱动电机500,所述驱动电机500用于调节天线下倾角。因而通过驱动电机500可以有效进行天线下倾角的电调调节,提高下倾角调节的便利性、调节精度和效率。优选的,驱动电机500的数量为间隔设置的两个,驱动面板400位于两个驱动电机500之间,如此当控制模块200与驱动模块100插接时不会发生干涉碰撞;此外,两个以上的驱动电机500可以用于分别控制不同频段/波束天线的下倾角进行调节,大大提升装置的使用性能。根据所需控制频段/波束的数量与驱动电机500数量一一对应,驱动电机500的数量增加,驱动件屏蔽壳所围成的容腔大小也可以做出适应性的改进,相应地,驱动模块外壳140的大小也可以做出适应性的改进,如此可以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

如图2和图4所示,另外,所述驱动模块外壳140的侧面向内凹设有装配缺口148,所述模块主体220与所述装配缺口148匹配安装。因而在减小驱动模块外壳140与控制模块外壳222的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减小驱动模块外壳140的限制作用,提高模块主体220与驱动模块100的装配便利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散热效果。此时,驱动模块外壳140的中切面为L型结构,装配时,驱动电机500和驱动面板400仍位于装配容腔142内,而控制模块外壳222嵌于缺口内且两者形状和尺寸适配,如此控制模块200与驱动模块100相互不产生影响,可以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所述控制模块安装板240与所述驱动模块100相对的侧面上设有限位凸起242,所述驱动模块安装板120向内凹设有限位凹槽122,所述限位凸起242与所述限位凹槽122限位配合。因而使控制模块安装板240与驱动模块安装板120的贴合更加紧凑,同时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和稳固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