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20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供配电系统的控制和保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微型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目前广泛应用于居民家庭配电线路以及小功率电器设备的控制和保护。在供配电线路或小功率电器发生电流过载、短路等故障时,连接在电路中的小型断路器能自动切断电路,从而保护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

小型断路器均包括动静触头、操作机构和脱扣器三部分;正常状态下,操作机构中的锁扣锁合,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线路通电;当出现电流过载、漏电、短路、瞬时过电流等电路故障时,脱扣器触发锁扣打开,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从而将电路断开,待故障排除后,再扳动操作机构中的手柄将锁扣锁合,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再次接触,将电路接通。

市场上的大多数小型断路器仅具有单一的保护功能,或者仅漏电保护、或者仅过载保护、或者仅短路保护等等。同时集多种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小型断路器的对保护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更加可靠。公开(公告)号为cn201181682y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小型断路器,包括:固定于机壳内的操作机构;固定于机壳内阻抗传感器,所述阻抗传感器的中设有与被保护电路连接的导线;与阻抗传感器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的连接的电磁脱扣器;所述阻抗传感器用于采集被保护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阻抗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检测出过载、漏电、短路、过电压保护、欠电压及断相故障,控制电磁脱扣器使操作机构脱扣;电磁脱扣器用于根据控制电路的控制使操作机构脱扣。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流互感器以及零序电流互感器均需相线和中性线穿过,其安装工艺基本为将穿过电流互感器的导线两端焊接或螺接固定至电路板或接线端上,其导致分件生产的两功能独立的组件必须同步生产,其组装工艺复杂,工作效率低下;且为实现工艺的可行性,极大程度上牺牲了了电子元件排布优化效益,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工艺,以解决现有断路器安装工艺复杂、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困难以及电子排布结构性能较差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l极断路器部的步骤,提供两根捻线,两根该捻线分别接入该l极断路器部内需直接电连接的两接线端,且每一该捻线均具有一自由端;

s2,提供一电流互感器以及一套管件,其中一该捻线的自由端穿过该电流互感器,而后该两捻线均套设于该套管件内;

s3,铆压该套管件,使该两捻线的相互固定连接以及电连接,实现该两接线端通过两该捻线电连接,并使该电流互感器实现检测该l极断路器部内电路的功能。

进一步的,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1,提供一l极断路器部的第一主壳体以及两根该捻线,将该l极断路器部电路元件安装于该第一主壳体上,将两该捻线分别电连接于该第一主壳体内需直接电连接的两接线端;

s12,提供一l极断路器部的第一侧盖,该第一侧盖上开设有对应两该捻线的两个第一避位孔;将该第一侧盖安装于该第一主壳体上,且使两该捻线通过两该第一避位孔贯穿伸出该第一主壳体。

进一步的,步骤s1中,该l极断路器部上安装有第一接线座、第二接线座、第一静触头、热敏双金属片以及l极锁合机构,该l极锁合机构上设有第一动触头以控制该第一动触头接触或远离该第一静触头;该第二接线座与该第一静触头电连接,该热敏双金属片自由端与该第一动触头电连接;一捻线与该热敏双金属片固定端电连接,另一捻线与该第一接线座电连接。

进一步的,步骤s2中,该电流互感器为设于一n极漏电部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进而实现了该n极漏电部对该l极断路器部内漏电状态的检测;该套管件为铜管。

进一步的,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提供一n极漏电部的第二主壳体以及一零序电流互感器,该第二主壳体上开设有对应两该捻线的两个第二避位孔;将该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于该第二主壳体内;

s22,将该第二主壳体设于该第一主壳体捻线引出的一侧,两该捻线分别通过两该第二避位孔贯穿该第二主壳体;

s23,提供一套管件,其中一该捻线的自由端穿过该零序电流互感器,而后该两捻线均套设于该套管件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s4,提供一n极漏电部的第二侧盖,将该第二侧盖安装于该第二主壳体上,以对该n极漏电部内电路进行绝缘密封;

s5,由铆钉将该n极漏电部与该l极断路器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步骤s21中,该n极漏电部n极漏电部的第二主壳体上分别安装有第三、第四接线座、n极锁合机构、电磁脱扣器、电路板,该零序电流互感器也安装于该第二主壳体上;该n极锁合机构接入该第三、第四接线座之间以使该第三、第四接线座通过该n极锁合机构电连接,该电路板分别与该零序电流互感器以及电磁脱扣器电连接,该电磁脱扣器能作用于该n极锁合机构,以实现对该第一、第二接线座之间电路通断控制。

本发明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工艺安装过程中先完成l极断路器部的不完全安装,且将两捻线安装于n极漏电部上需直接电连接的两接线端即可;

而后使一该捻线穿过电流互感器,而后由套筒件实现第一捻线段、第二捻线段的固定以及电连接,大为简化了电流互感器的安装难度,实现了安装作业工艺难度,且有利于电子元件排布优化。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步骤s11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移除捻线后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步骤1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步骤s2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正视图;

图6示出了步骤s5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至图6,该实施例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工艺,包括如下s1至s5五个主要步骤:

s1,l极断路器安装的步骤:

结合图1至图3,该步骤s1具体是如下步骤:

步骤s11,提供一l极断路器部的第一主壳体11以及捻线2和捻线3:

该第一主壳体11包括有一侧端开口的安装腔,将第一接线座12和第二接线座14分别安装于第一主壳体11内安装腔的两侧,且将热敏双金属片13安装于该安装腔内,该安装腔内还固定安装有第一静触头以及l极锁合机构,该l极锁合机构上设有第一动触头以控制该第一动触头接触或远离该第一静触头。

该第二接线座14与该第一静触头电连接,该热敏双金属片的自由端与该第一动触头电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接线座12需与该热敏双金属片13的底端直接电连接,为实现该电连接,捻线3与该热敏双金属片13的固定端电连接,捻线2与该第一接线座12电连接。

步骤s12,再结合图2和图3,提供一l极断路器部第一侧盖11,将该第一侧盖11覆盖安装于该第一主壳体11的安装腔上:

第一侧盖11的壁面上开设有两个贯穿的通孔,其分别为第一避位孔102和第二避位孔103,将捻线2的一端穿过第一避位孔102,捻线3穿过第二避位孔103;以对该l极断路器部内电路进行绝缘密封;

即该步骤s1,使两根该捻线分别接入该l极断路器部内需直接电连接的两接线端,且每一该捻线均具有一设于该l极断路器部外侧的自由端,该步骤在将该l极断路器部的电路结构安装于该第一主壳体11上,而后两该捻线2和3分别安装于两需直接电连接的第一接线座12和热敏双金属片13的底端,并实现了该捻线2和3的自由端通过两该第一避位孔102和103贯穿伸出该第一主壳体11;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具体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捻线3固定于热敏双金属片13上、捻线2固定于第一接线座12上,而后,安装热敏双金属片13、第一接线座12之后,将捻线2和3穿过对应的第一避位孔。

s2,安装部分n极漏电部的步骤,结合图5和图6,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提供一n极漏电部的第二主壳体40以及一零序电流互感器46,该第二主壳体40也包括一安装腔,该安装腔的壁面上也对应开设有两个通孔,即两个第二避位孔(图中不可见);在该步骤中,零序电流互感器46作为一电流互感器,以实现对该l极断路器部内漏电状态的检测;

n极漏电部的第二主壳体40的安装腔上依次上安装有第三、第四接线座42、44、n极锁合机构43、电磁脱扣器47、电路板45,该零序电流互感器46也安装于该第二主壳体40的安装腔内;该n极锁合机构43接入该第三、第四接线座42、44之间以使该第三、第四接线座通过该n极锁合机构43电连接,该电路板45分别与该零序电流互感器46以及电磁脱扣器47电连接,该电磁脱扣器47能作用于该n极锁合机构43,以实现对该第三、第四接线座42、44之间电路通断控制。

步骤s22,将该第二主壳体40设于该第一主壳体11捻线2和捻线3引出的一侧,且第二主壳体40的底壁贴附于该第一主壳体11的底壁上,并将该捻线2和捻线3分别通过两该第二避位孔贯穿该第二主壳体40;

步骤s23,提供一套管件5,将捻线2的自由端穿过该零序电流互感器46,而后捻线2的自由端套设于该套管件5内且捻线3的自由端也套设于套管件5内,并使捻线2和捻线3抵触以实现电性连接。

再结合图5和图6所示:

s3,在该实施例中,该套管件5为铜管,铆压该套管件5,使该捻线2和捻线3的相互固定连接以及电连接,以使该零序电流互感器46实现检测该l极断路器部内电路的功能;

s4,提供一n极漏电部的第二侧盖41,将该第二侧盖41安装于该第二主壳体40上,以对该n极漏电部内电路进行绝缘密封;

s5,最后,由铆钉7将该n极漏电部与该l极断路器部固定连接。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