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744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使触点与对象侧的插头连接部的导电焊盘接触而电连接的插座,更详细地来说,涉及将导电焊盘与触点的接触部从外部密闭的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插座,其使在收纳凹部内露出的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与在收纳于收纳凹部内的对象侧的插头连接部的一面露出的插头侧触点接触而与插头连接部电连接,假设暴露在尘埃、风雨中的室外、附着水滴的澡堂、厨房等恶劣的环境中使用该插座的情况下,从外部将接触空间密闭,以使得水滴、尘埃等不会从外部侵入插头侧触点和插座侧触点接触的接触空间而产生接触不良(专利文献1)。

以下,使用图24、图25,对该从外部将接触空间密闭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插座100进行说明。插座100由绝缘外壳101和与绝缘外壳101互相绝缘地固定的多个插座侧触点102、102…构成,绝缘外壳101包括:方管状的外壳主体101a;分隔方管状的外壳主体101a的方管孔的分隔板101c;以及从分隔板101c向朝向插入的对象侧的插头连接部的前方在水平方向上突出设置的舌片部101b。

各插座侧触点102以如下方式固定于外壳101,即、在由绝缘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舌片部101b和分隔板101c时嵌入成形并以贯通分隔板101c的状态一体成形,一端侧的接触部102a在舌片部101b的平面侧露出,钎焊在印制电路板的图案上的脚部102c在分隔板101c的底面侧呈曲柄状突出。

长方形状的分隔板101c为与外壳主体101a的方管孔嵌合的轮廓的形状,通过使在分隔板101c的平面突出设置的卡定突起103向在外壳主体101a的平面的后方贯穿设置的卡定孔104卡定,从而分隔板101c覆盖外壳主体101a的后方的开口并固定于外壳主体101a。另外如图24所示,在长方形状的分隔板101的外周面整周设置o型环105,o型环105紧贴地介于外壳主体101a的方管孔的内壁面与在其内侧固定的分隔板101c之间,从而外壳主体101a和分隔板101c的外周面不存在间隙地被密闭。

用分隔板101c覆盖外壳主体101a的方管孔的后方的开口,从而,如图25所示,在绝缘外壳101形成将对象侧的插头连接部从前方插入而收纳的收纳凹部106,在收纳凹部106内沿着水平面突出在平面上面向各插座侧触点102的接触部102a的舌片部101b。

各插座侧触点102的接触部102a面向的收纳凹部106除了前方的开口106a外,与外部无间隙地被密闭,因此,在从开口106a将对象侧的插头连接部插入而收纳于收纳凹部106内的状态下,插头连接部的插头侧触点(未图示)和插座侧触点102的接触部102a接触的接触空间从外部被密闭,水滴、尘埃无法进入接触空间。

但是,若要向完全被密闭的收纳凹部106插入在周围没有间隙的插头连接部,则收纳凹部106内的空气不能向外部逃脱而变成高的内压,进而妨碍插头连接部的插入。因此,需要设置在插入插头连接部时向外部逃脱收纳凹部106的空气的间隙,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插座中,具有在使插头连接部插入至收纳凹部的最深的状态下夹插有覆盖插头连接部的外周面与收纳凹部的内壁面彼此的间隙的密封部件,将接触空间密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84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80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就上述的专利文献1、2记载的现有的插座而言,将除了开口以外的收纳凹部整体形成为密闭构造,再在插入收纳凹部的插头连接部与收纳凹部的内壁面之间产生间隙,该情况下需要在其间配置密封部件,导致对接触空间进行密闭的构造规模大且复杂。

而且,为了将插头连接部定位在收纳凹部内的连接位置,需要在收纳凹部贯穿设置与插头连接部的卡合突起卡合的卡合孔,为了在设有卡合孔的状态下使收纳凹部的内部密闭,需要耗费封闭卡合孔的额外工时。

而且,在将收纳凹部除了开口外而完全密闭的构造中,不能将在未收纳插头连接部的状态下从外部通过开口而侵入收纳凹部的水滴、尘埃排出,而在收纳插头连接部时残留于接触空间,这成为插头侧触点与插座侧触点间的连接不良的原因。

而且,在向完全密闭的收纳凹部插入插头连接部的情况下,在插头连接部与收纳凹部之间预先形成将收纳凹部向外部连通的通路,因此需要设置使水滴、尘埃无法通过该通路而侵入的另外的密封部件。

本发明鉴于这种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小规模且简单的构造来密闭接触空间的插座。

另外,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收纳凹部残留有水滴、尘埃,也不介于插头侧触点与插座侧触点之间而能够得到接触可靠性的插座。

为了实现目的,第一方面的插座具备:外壳,其在一面凹陷设置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对露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头侧触点的对象侧的插头连接部以沿着插头侧触点的露出面滑行自如的方式进行收纳;以及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座侧触点,其插通在收纳凹部内与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对置的收纳凹部的内表面的连接区域,并固定于外壳,在收纳凹部内,滑行至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的在露出面露出的插头侧触点与从连接区域向收纳凹部内突出的对应的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插座的特征在于,具备弹性密封部件,其包围固定于连接区域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座侧触点,并固定于收纳凹部的内表面,且与收纳于收纳凹部的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弹性接触,将供在收纳凹部内供滑行至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的插头侧触点和对应的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弹性接触的接触空间通过收纳凹部的内表面、弹性密封部件以及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而包围,并密闭。

插头连接部的插头侧触点沿着其露出面而在收纳凹部内滑行而与从与露出面对置的收纳凹部的内表面的连接区域突出的对应的插座侧触点滑动接触。当插头连接部滑行至连接位置时,插头侧触点和对应的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该接触空间被收纳凹部的内表面、弹性密封部件以及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包围而从外部密闭。

第二方案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弹性密封部件层叠分别对固定于连接区域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座侧触点进行包围的多个环形框部材而形成,任一环形框部件均在被环形框部件包围的内侧一体地具有覆盖连接区域的绝缘板,在绝缘板贯穿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引导孔,该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引导孔使从连接区域向收纳凹部内突出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座侧触点分别插通。

固定于连接区域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座侧触点分别插通绝缘板的引导孔而向收纳凹部内突出,因此,即使与在收纳凹部内滑行的插头连接凹部的露出面滑动接触,插座侧触点间也不互相接触,接触部面向对应的插头侧触点的移动轨迹。

第三方案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利用封闭件封闭从收纳凹部的内表面的连接区域向外壳的外表面贯通而固定于外壳的插座侧触点的脚部与外壳的间隙。

供插座侧触点的脚部贯通的外壳与脚部的间隙被封闭件封闭,因此将接触空间从外部更完全地密闭。

第四方案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将沿着向收纳凹部的插入方向呈板状所形成的插头连接部的平面和底面的任一面作为露出面,收纳凹部将沿着插入方向插入的插头连接部与露出面平行地引导至连接位置并收纳,将收纳凹部内的供插入至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的插头侧触点和对应的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空间通过收纳凹部的内表面、弹性密封部件以及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而包围并密闭。

插头连接部的插头侧触点沿着形成为板状的插头连接部的平面或底面而插入收纳凹部内,一边压缩一边跨越与插头连接部的平面或底面对置的固定于收纳凹部的内顶面或内底面的弹性密封部件,并与从连接区域突出的对应的插座侧触点滑动接触。当插头连接部插入至连接位置时,插头侧触点和对应的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弹性接触,该接触空间被收纳凹部的内顶面或内底面、弹性密封部件以及插头连接部的平面或底面包围,并从外部密闭。

第五方案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面向插入收纳凹部的插头连接部的弹性密封部件的前面形成有沿着插头连接部的插入方向而向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侧倾斜的倾斜面。

沿着收纳凹部的内表面插入的插头连接部的前端与倾斜面抵接,向内侧面按入弹性密封部件的同时,跨越弹性密封部件而插入收纳凹部内。

第六方案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收纳凹部内与内表面对置的对置面为将导电性金属板折弯而成的金属罩。

收纳凹部的对置面由金属罩形成,因此,在形成收纳凹部的外壳得到规定的强度,通过将金属罩接地,能够从外部遮蔽触点间在被金属罩覆盖的收纳凹部的对置面接触的接触空间。

第七方案的插座的特征在于,插头连接部由在圆筒形的外侧面突出设置凸缘部且将底面作为露出面的圆筒体形成,在外壳形成圆筒收纳凹部和罩,其中,圆筒收纳凹部包括将内底面作为与露出面对置的内表面的圆形底面部和在圆形底面部的周围立起的圆筒状的周壁部,并将插头连接部以绕其中心轴旋转自如地方式引导并收纳,罩则在圆筒收纳凹部内旋转至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的凸缘部的平面侧向圆筒收纳凹部内突出,通过圆筒收纳凹部的内底面、弹性密封部件以及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将旋转至圆筒收纳凹部内的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的插头侧触点与对应的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空间包围并密闭。

在圆筒体的插头连接部的底面露出的插头侧触点沿着圆筒收纳凹部的内底面绕中心轴滑行而与从连接区域突出的对应的插座侧触点滑动接触。当将插头连接部旋转至连接位置时,通过向凸缘部的平面突出的罩限制插头连接部向上面侧的移动,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与在插头连接部的底面露出的插头侧触点弹性接触。圆筒收纳凹部的内底面、弹性密封部件以及插头连接部的底面包围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和插头侧触点弹性接触的接触空间并从外部密闭。

第八方案的插座的特征在于,罩是将导电性金属板折弯而成的金属罩。

覆盖凸缘部的平面侧的罩由金属罩形成,因此,在从圆筒状的周壁部的绕中心轴的一部分向圆筒收纳凹部内突出的罩能够得到规定的强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利用收纳于收纳凹部的插头连接部的露出面将供插头侧触点和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空间密闭,因此能够仅通过在收纳凹部的内表面设置弹性密封部件的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水滴、尘埃向接触空间的侵入,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将插头连接部与插座连接,也不会加速触点的接触面的腐蚀,不易产生接触不良。

另外,并非将收纳凹部的整体密闭,而是在一部分设置与插头连接部卡合的卡合孔等贯通孔、间隙,即使在收纳凹部内使插头连接部滑行自如,也能够从外壁密闭插头侧触点和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空间。

而且,不将收纳凹部形成为密闭构造,而是形成间隙,从而能够从间隙排出在未收纳插头连接部的期间侵入的水滴、尘埃,绝缘物不会介于插头侧触点与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之间而产生连接不良。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插座侧触点即使与在收纳凹部内滑行的插头连接凹部的露出面滑动接触,也被定位于引导孔内而不会彼此接触,在接触位置,各接触部与对应的插头侧触点可靠地弹性接触。

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未在外壳嵌入成形将插座侧触点,而用封闭件封闭插座侧触点的脚部与外壳的脚部的间隙,因此能够从外部更完全地将接触空间密闭。

根据第四方案的发明,利用收纳于收纳凹部的插头连接部的平面或底面将插头侧触点和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空间密闭,因此,能够仅通过在收纳凹部的内底面或内顶面设置弹性密封部件的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水滴、尘埃向接触空间的侵入。

另外,未将收纳凹部整体密闭,因此,能够在收纳凹部的一部分设置与插头连接部卡合的卡合孔等贯通孔、间隙而使插头连接部在收纳凹部插拔自如。

而且,能够形成将没有将插头连接部收纳于收纳凹部的期间侵入的水滴、尘埃排出的间隙,这些绝缘物不会介于插头侧触点与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之间而产生连接不良。

根据第五方案的发明,在插头连接部跨越弹性密封部件而插入收纳凹部时,对弹性密封部件作用向固定弹性密封部件的底面侧按压的力,因此弹性密封部件不脱离底面。

根据第六方案的发明,外壳得到规定的强度,通过将金属罩接地,能够遮蔽从收纳凹部的对置面侧侵入接触空间的干扰。

根据第七方案的发明,利用收纳于圆筒收纳凹部的插头连接部的底面将插头侧触点和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的接触空间密闭,因此,能够仅通过在圆筒收纳凹部的内底面设置弹性密封部件的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水滴、尘埃向接触空间的侵入。

另外,未将圆筒收纳凹部整体密闭,因此,能够在圆筒收纳凹部的一部分设置与插头连接部卡合的卡合孔等贯通孔、间隙而使插头连接部在圆筒收纳凹部插拔自如。

而且,能够形成对在未将插头连接部收纳于圆筒收纳凹部的期间侵入的水滴、尘埃进行排出的间隙,这些绝缘物不会介于插头侧触点与插座侧触点的接触部之间而产生连接不良。

根据第八方案的发明,从圆筒状的周壁部的绕中心轴的一部分向圆筒收纳凹部内突出的罩得到规定的强度,通过将金属罩接地,能够遮蔽从被金属找覆盖的方向向圆筒收纳凹部内侵入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1连接的对象侧的光学电子器件2的立体图。

图2是光学电子器件2的仰视图。

图3是插座1的俯视图。

图4是插座1的立体图。

图5是拆除了金属罩11的插座1的立体图。

图6是拆除了金属罩11、矩形密封环14以及上弹性环形框部12的插座1的立体图。

图7是插座1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8是沿着插头连接部6的插入方向的被图3的a-a线切开的竖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光学电子器件2从上方载置于元件收置区域16a的状态的、插座1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着插头连接部6的插入方向将图9切开的竖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光学电子器件2的插头连接部6插入至连接位置的状态的插座1的立体图。

图12是沿着插头连接部6的插入方向将图11切开的竖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放大竖剖视图。

图14是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座40连接的对象侧的光学电子器件30的立体图。

图15是省略了内部构造的光学电子器件30的俯视图。

图16是光学电子器件30的仰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座40的立体图。

图18是沿着图19的c-c线切开的插座40的横剖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8的b-b线切开的插座40的竖剖视图。

图20是拆除了一体的绝缘环49及绝缘板51和圆形密封环42的插座40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将光学电子器件30从上方收纳于圆筒收纳凹部43的状态的插座40的立体图。

图22是沿着图18的b-b线将图21的状态切开的竖剖视图。

图23是表示使光学电子器件30的插头连接部32旋转至连接位置的状态的插座40的立体图。

图24(a)是与光学电子器件连接的现有的插座100的分隔板101c的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4(b)是与光学电子器件连接的现有的插座100的分隔板101c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5是插座100的竖剖视图。

图中:1—插座,2—电子器件(对象侧元件),6—插头连接部(凸缘部),7—导电焊盘(插头侧触点),8—弹性密封部件,9—绝缘板,9a—引导狭缝(引导孔),10—外壳,12—上弹性环形框部,12a—倾斜面,13—下弹性环形框部,14—矩形密封环,16b—连接区域,17—触点(插座侧触点),17a—接触部,19—收纳凹部,26—密闭密封件(封闭件),31—插头连接部,35—导电焊盘(插头侧触点),40—插座,41—圆筒弹性密封件,42—圆形密封环,43—圆筒收纳凹部,45—圆形底面板,45a—连接区域,46—金属壳体,46a—圆筒周壁部,46b—扇形罩片,47—触点(插座侧触点),47a—接触脚,48—密闭密封件,49—绝缘环,50—外壳,51—绝缘板,51a—引导孔,52—弹性密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1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就插座1而言,向形成于外壳10的收纳凹部19插入光学电子器件2的插头连接部6,使向收纳凹部19内突出的插座侧触点(以下,称为触点)17向面向插头连接部6的底面的插头侧触点(以下,称为导电焊盘)7接触,进而与光学电子器件2电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12中,将左方向设为后方,将作为插入方向的右方向设为前方,将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与图示的纸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

与插座1连接的光学电子器件2是在绝缘壳体3内内置有ccd、cmos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和配设于其受光光路的过滤器、透镜等光学器件的模块,如图1、图2所示,绝缘壳体3为在圆筒体的底面一体的形成长方形的板的形状,长方形的板的前方的凸缘部为插入收纳凹部19内的插头连接部6。

如图2所示,在插头连接部6的底面,与光电转换元件连接的多个导电焊盘7、7··分别在前后方向上露出,其中,左右两侧的导电焊盘7为前端比其它导电焊盘7稍微向前方露出的连接检测用导电焊盘7a、7a。另外,在长方形的板的左右侧面凹陷设置有卡合凹部6a、6a,其在插头连接部6插入至插座1的收纳凹部19内的连接位置时,与插座1侧的后述的一组卡合片15、15卡合。

插座1具备: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底壳16;覆盖底壳16的前方的上方的金属罩11;以及插通底壳16而固定的多个触点17、17··,由底壳16和金属罩11构成装配于印制电路板120的插座1的外壳10。如图6所示,底壳16形成为扁平的矩形板状,且沿着左右侧边竖立设置有在其间对光学电子器件2的插头连接部6以沿着前后方向滑行自如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导向壁18、18。在底壳16的前方,由该两侧的导向壁18、18和覆盖该平面的上方的金属罩11形成沿着前后方向插拔自如地收纳插头连接部6的收纳凹部19。

在收纳凹部19中以露出多个导电焊盘7、7··的露出面为底面的姿势在前后方向上插拔自如地收纳插头连接部6,并将在把插头连接部6插入至收纳凹部19内的图12所示的连接位置的状态下与插头连接部6的底面(露出面)对置的收纳凹部19的内底面设为供上述多个触点17插通的连接区域16b。另外,与连接区域16b连续的底壳16的后方的平面为从上方载置光学电子器件2的插头连接部6的元件收置区域16a,进而使插头连接部6在与收纳凹部19之间连续且在前后方向上滑行自如。

如图7所示,底壳16的连接区域16b形成为比其后方的元件收置区域16a薄,在其中央,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而向上方突出设置有支撑多个触点17的突条20,从而其周围变成矩形状的密封安装凹部21。

在密封安装凹部21配置有弹性密封部件8,其从下方分别层叠下弹性环形框部13、上弹性环形框部12以及矩形密封环14各环形框部材而成。弹性密封部件8的各环形框部件均由合成橡胶形成,其中,上弹性环形框部12的后方的平面为朝向前方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12a。在向收纳凹部19插入插头连接部6时,沿着插入方向而向前方滑行的插头连接部6的前端与该倾斜面12a抵接,上弹性框部12一边压缩下弹性环形框部13,一边被向下方按压。

另外,被上弹性环形框部12的环形框包围的内侧被与上弹性环形框部12一体成形的绝缘板9覆盖。绝缘板9与使多个触点17向收纳凹部19内突出的连接区域16b的突条20对置,且在与多个触点17突出的部位分别对应的部位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有细长的多个引导狭缝9a。由此,多个各触点17插通各自对应的引导狭缝9a,以互相不接触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定位,同时引导其自由端侧的接触部17a使得沿着插头连接部6的对应的导电焊盘7的移动轨迹而在前后方向上摆动。

在上弹性环形框部12的平面凹陷设置包围绝缘板9的所有的引导狭缝9a的细长的长方形的方槽12b,如图13所示,向该方槽12b压入形成为同形状的环状的矩形密封环14的下部而固定矩形密封环14。矩形密封环14的横长长方形的下部埋设于上弹性环形框部12,半圆形的截面的上部从上弹性环形框部12的平面向上方露出,所有的触点17的接触部17a均从被矩形密封环14包围的内侧向收纳凹部19内突出。

在收纳凹部19内,铅垂方向上的矩形密封环14与金属罩11的内顶面的间隔比插头连接部6的厚度稍短,因此,插头连接部6一边压缩下弹性环形框部13、上弹性环形框部12以及矩形密封环14,一边向收纳凹部19的前方插入。另外,在底壳16的前端,从左右导向壁18、18的前端朝向内侧,连续设置有一组限位壁24、24,以使得从前方插入收纳凹部19的插头连接部6不跨越连接位置而从收纳凹部19突出。

在构成收纳凹部19的上表面的金属罩11朝向后方一体地连续设置有分别从上方覆盖左右导向壁18、18的一组腕部11a、11a。一组腕部11a、11a以使宽度窄的导向壁18、18不容易变形的方式进行加强,而且将在其前后的位置沿着底壳16的底面向外侧折弯的而成的接地脚部11b、11b向印制电路板120的未图示的接地图案焊接而将框插座1牢固地固定在印制电路板120的平面上。而且,在各腕部11a、11a的后方的内侧朝向上方一体地单侧支撑有一组卡合片15、15。一组卡合片15、15在将插头连接部6插入至收纳凹部19内的连接位置时,向陷入该卡合凹部6a的位置突出而与卡合凹部6a卡合,从而将插头连接部6定位在与和插头连接部6的导电焊盘7对应的触点17的接触部17a接触的连接位置。

如图8所示,多个触点17在左右方向上隔开固定的绝缘间隔地固定于底壳16的突条20,从突条20的平面向斜前上方折回的接触部17a如上所述地插通绝缘板9的引导狭缝9a和矩形密封环14而面向收纳凹部19内。多个触点17的各接触部17a分别在收纳凹部19内突出随着插头连接部6在前后方向上滑行的对应的导电焊盘7的移动轨迹而与在定位在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6的底面露出的对应的导电焊盘7弹性接触。

如图8所示,该插座1使在底壳16的底面垂直设置的凸起25插通印制电路板120的定位孔而在印制电路板120的平面上定位,在定位后的状态下,各触点17的从突条20向下方突出的脚部17b插通印制电路板120的通孔而焊接于在其周围所形成的未图示的对应的信号图案,而且上述的金属罩11的各接地脚部11b焊接于接地图案。另外,在底壳16的底面的各触点17的脚部17b突出的部位弹性安装有在触点17的脚部17b的周围与底壳16之间紧贴的密闭密封件26而将突条20与脚部17b之间的间隙密闭。

如图9、图10所示,在向装配于印制电路板120上的插座1连接光学电子器件2时,在以底面露出导电焊盘7的插头连接部6侧作为前方的姿势下,将光学电子器件2从上方载置于插座1的元件收置区域16a上,然后,沿着左右两侧的导向壁18向前方滑行插头连接部6而向收纳凹部19插入。

当使插头连接部6在收纳凹部19内向前方滑行时,插头连接部6的前端与倾斜面12a抵接而将上弹性环形框部12按下,而且,在跨越矩形密封环14而插入至图11至图13所示的连接位置时,一对卡合片15、15与插头连接部6的卡合凹部6a卡合而将插头连接部6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此,所有的触点17的接触部17a面向收纳凹部19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因此,在使插头连接部6滑行至连接位置之前,两侧的一对连接检测用导电焊盘7a、7a先与对应的触点17的接触部17a电连接,然后对应的触点17的接触部17a从下方与剩余所有的导电焊盘7弹性接触而相互电连接。因此,根据一对连接检测用导电焊盘7a、7a和对应的触点17的接触部17a电连接,能够检测向插座1装卸光学电子器件2的时刻。

在该插头连接部6的连接位置,通过上弹性环形框部12、下弹性环形框部13以及矩形密封环14压缩变形而将插入收纳凹部19的插头连接部6夹持在矩形密封环14与金属罩11之间,矩形密封环14与插头连接部6的底面弹性接触而紧贴。其结果,所有的导电焊盘7与对应的触点17的接触部17a接触的接触空间被插头连接部6的底面(露出面)、弹性密封部件8以及底壳16的平面包围而从外部密闭,弹性密封部件8由上弹性环形框部12、下弹性环形框部13以及矩形密封环14构成。

另外,触点17的脚部17b与底壳16的间隙也被密闭密封件26封闭,因此水、尘埃也不会从外壳10的底面侧侵入收纳凹部19内。

在从收纳凹部19拔出与插座1连接的光学电子器件2的插头连接部6的情况下,抵抗与卡合凹部6a卡合的卡合片15的弹性而将处于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6向后方抽出,解除卡合凹部6a与卡合片15的卡合,在使插头连接部6向后方移动至元件收置区域16a后,向上方提起而拔出。

因此,能够将光学电子器件2容易地装卸于插座1,根据用途,能够更换各种不同的光学电子器件2。另外,在插头连接部6未与插座1连接的期间,弹性密封部件8的上方未被插头连接部6覆盖,因此,即使水、尘埃侵入到上述的接触空间,也能够从弹性密封部件8的开口排出。

就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座1而言,插头连接部6沿直线的前后方向在收纳凹部19滑行,但是,在插头连接部31绕插座40的圆筒收纳凹部43的中心轴旋转地滑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以下,使用图14至图23,对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座40进行说明。

与插座40连接的光学电子器件30为在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有底圆筒体的绝缘壳体的插头连接部31内收纳有光电转换元件、光学元件(均省略图示)的模块,如图16所示,在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与上述光电转换元件等连接的作为插头侧触点的十二个导电焊盘35呈两列平行地相对。

在插头连接部31的圆筒形的外侧面的下端,绕圆筒的中心轴以180度间隔在水平方向上突出设置有一对凸缘部34、34。凸缘部34的外侧面由与后述的插座40的圆筒周壁部46a的弯曲的内壁面大致相同的曲率的弯曲面形成,从而,引导插头连接部31绕圆筒周壁部46a的中心轴转动自如。在各凸缘部34的弯曲的外侧面的中央凹陷设置有用于与在圆筒周壁部46a的内壁面所突出设置的卡合突起44(参照图18)卡合的卡合凹部34a。通过卡合突起44与卡合凹部34a卡合,从而将上述能够绕中心轴转动的插头连接部31的旋转定位在规定的旋转位置,即连接位置。

如图20所示,插座40具备:由合成树脂制的圆板状的圆形底面板45和从圆形底面板45的圆形的周围向上方立起的圆筒状的金属壳体46构成的外壳50;以及插通圆形底面板45而固定的多个插座侧触点(以下,称为触点)47,在由圆形底面板45和金属壳体46构成的外壳50的内侧形成圆筒收纳凹部43,其从上方旋转自如地收纳光学电子器件30的插头连接部31。

圆筒收纳凹部43内的圆形底面板45的平面为在铅垂方向上与露出导电焊盘35的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对置的连接区域45a,在插头连接部31处于连接位置的旋转位置,在与十二个导电焊盘35、35··分别对置的连接区域45a的各位置,以隔开固定的绝缘间隔的方式贯通圆形底面板45而固定有十二根触点47。如图19所示,在圆形底面板45的平面上,以将植入设置于该连接区域45a的多个触点47包围的方式配置有弹性密封部件52,该弹性密封部件52从下方层叠圆筒弹性密封件41、绝缘环49以及圆形密封环42各环形框部件而成。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环49由绝缘合成树脂与覆盖环的内侧的开口的绝缘板51一体地形成,不进行弹性变形。绝缘板51与使多个触点47向圆筒收纳凹部43内突出的连接区域45a对置,且在供多个触点47分别突出的部位贯穿设置有圆形的引导孔51a。由此,多个各触点47插通分别对应的引导孔51a,以互相不接触的方式沿着铅垂方向立起,当绝缘环49被收纳于圆筒收纳凹部43内的插头连接部31向下方按下时,触点47的后述的接触角47a相对地从贯通孔49a向上方突出。

在绝缘环49的平面凹陷设置有包围所有的引导孔51a的圆形的方槽,将圆形密封环42的下部压入该方槽而固定圆形密封环42。圆形密封环42将横长长方形截面的下部埋设于绝缘环49,将半圆形截面的上部从绝缘环49的平面向上方露出,而且在被圆形密封环42包围的内侧,所有的触点47的接触角47a向圆筒收纳凹部43内突出。

如图19所示,各触点47由贯通圆形底面板45而固定的触点主体47b和在向上方偏置且相对于触点主体47b向上方止脱的状态下上下移动自如地安装的接触脚47a构成,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接触脚47a贯通绝缘板51的引导孔51a而面向圆筒收纳凹部43内。由此,所有的触点47的各接触脚47a分别向在圆筒收纳凹部43内绕插头连接部31的中心轴旋转的导电焊盘35的移动轨迹突出,从下方与在旋转至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露出的对应的导电焊盘35弹性接触。

贯通圆形底面板45而向下方突出的触点主体47b的部位为与印制电路板120的对应的信号图案焊接的脚部,在其周围与圆形底面板45之间弹性安装有密闭密封件48而将供脚部贯通的圆形底面板45的间隙密闭。

如图17所示,在金属壳体46的圆筒周壁部46a的上端,绕圆筒周壁部46a的中心轴隔开90度的间隔并朝向圆筒收纳凹部43的内方地突出设置有一对扇形罩片46b、46b。一对扇形罩片46b、46b间的内径比插头连接部31的一对凸缘部34、34间的外径短,另外,自由状态下的圆形密封环42与扇形罩片46b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间隔比从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到凸缘部34的平面的高度短,由此,由一对扇形罩片46b、46b、圆筒周壁部46a以及弹性密封部件52而构成将光学电子器件30的插头连接部31向插座40的圆筒收纳凹部43连结的卡销连结机构。

即,一旦使插头连接部31在一对扇形罩片46b、46b与凸缘部34不干涉的旋转位置下降至圆筒收纳凹部43内,则在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使接触脚47a下降后,向下方按压圆形密封环42,从而弹性密封部件52的圆筒弹性密封件41和圆形密封环42压缩变形。在该状态下,当使插头连接部31绕中心轴旋转至凸缘部34变成扇形罩片46b的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时,由于弹性密封部件52的弹性而向上方偏置的凸缘部34与扇形罩片46b的下面抵接,插头连接部31在其底面与圆形密封环42弹性接触的状态下与圆筒收纳凹部43连结。

与凸缘部34的卡合凹部34a卡合的一对卡合突起44、44分别如图17、图18所示地、在绕中心轴为扇形罩片46b的中间位置的圆筒周壁部46a的部位向内方捶打金属板而形成,由此,将凸缘部34与扇形罩片46b的底面的中央抵接的旋转位置作为将插头连接部31定位于旋转方向上的连接位置。在该连接位置,向圆筒收纳凹部43内突出的各触点47的接触脚47a与在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露出的对应的导电焊盘7弹性接触。

如图19所示,该插座40如下装配于印制电路板120,即、使从圆形底面板45向下方突出的各触点47的脚部插通印制电路板120的通孔而钎焊于在其周围所形成的未图示的对应的信号图案,同时将从金属壳体46的圆筒周壁部46a的下端的四个位置沿水平面向外侧折弯而成的接地脚部46c、46c向印制电路板120的未图示的接地图案焊接。

如图21、图22所示,在向插座40连接光学电子器件30时,用形成为凸缘部34与扇形罩片46b不重叠的旋转位置的姿势的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将接触脚47a和弹性密封部材52按下并使其压缩,同时,绕圆筒收纳凹部43的中心轴旋转至卡合突起44和卡合凹部34a卡合的连接位置。

在插头连接部31的连接位置,在从圆筒收纳凹部43向上方止脱的状态下,绕中心轴的旋转也受限制,在底面露出的十二个导电焊盘35、35··分别与从引导孔51a向上方突出的十二根触点47的接触脚47a弹性接触,经由触点47,光学电子器件30与印制电路板120电连接。在该连接位置,压缩变形的圆形密封环42与包围露出导电焊盘35的部位的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弹性接触而紧贴,供导电焊盘35和触点47的接触脚47a接触的接触空间被插头连接部31的底面、弹性密封部件52以及圆形底面板45的平面包围而从外部密闭,弹性密封部件52由圆形密封环42、绝缘环49以及圆筒弹性密封件41构成。

在将与插座40连接的插头连接部31从圆筒收纳凹部43拔出的情况下,抵抗与卡合凹部34a卡合的卡合突起44的弹性,将处于连接位置的插头连接部31旋转至凸缘部34与扇形罩片46b不重叠的位置,从圆筒收纳凹部43提起插头连接部31。从而,能够将光学电子器件30容易地装卸于插座40,根据用途,能够容易地更换各种不同的光学电子器件30。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弹性密封部件8、52以重叠多个环形框部材的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由弹性体构成的环形框部材构成。

另外,弹性密封部件如果整体具有弹性,则也可以如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绝缘环52那样地,用刚性体形成多个环形框部材中的一部分。

另外,凹陷设置收纳凹部的外壳只要多个插座侧触点间部短路,也可以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来作为外壳的一部分。

另外,触点嵌入形成于外壳,若在触点和外壳之间不产生间隙,则无需通过封闭件来将它们之间封闭。

生产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在恶劣的环境下插座侧触点与插头连接部的插头侧触点连接的插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