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极柱的密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94314发布日期:2019-03-02 01:13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极柱的密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柱的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锂离子蓄电池、镍氢蓄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为代表的二次蓄电池由于可以充电多次循环使用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消费电子、电动车、电动工具、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蓄电池的形状根据应用场合被设计成圆柱形和方形,其中在方形蓄电池中具有连接蓄电池壳体内部和外部配置的极柱。

在蓄电池中都存在电解液,锂离子蓄电池使用的是有机电解液、镍氢蓄电池使用的是碱性电解液、铅酸蓄电池使用的是酸性电解液,这些电解液由于是液体,在电池壳体内会爬附在电池极柱表面。如果极柱所插入的壳盖贯通孔密封不完全,电池在长时间使用或储存过程中,爬附在电池极柱表面的电解液会沿电池极柱渗漏到电池外部而发生漏液,造成电气绝缘失效而发生事故。

目前蓄电池极柱与壳盖之间的密封一般是通过选用合适的密封胶充填至极柱与壳盖之间的间隙,而达到密封效果,但密封胶粘度大,其涂覆充填给生产过程带来不便,且电池长时间使用和高低温储存易发生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电解液沿极柱表面爬附漏出到电池外部的密封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极柱的密封方法,它是通过密封套管(04)将极柱(01)与壳盖(02)实现密封。蓄电池极柱(01)呈螺钉状,末端(09)横截面大于柱体横截面。电池壳盖的贯通孔与空心圆柱体(03)通过氩弧或激光密封焊接,空心圆柱体(03)孔径大于极柱外径而小于极柱末端(09)截面外径。极柱(01)插入到电池壳盖上的圆柱贯通孔内,然后依次在极柱装配压缩密封套管(04)、绝缘垫片(05)、绝缘垫圈(06)、金属垫圈(07),通过压缩锁紧螺母(08)压紧密封套管(04)密封极柱(01)与贯通孔,达到液密效果。

进一步的,压缩密封套管(图2)呈倒锥子形状,密封套管(04)内径小于极柱(01)柱体外径,材质为含有橡胶、聚四氟乙烯、尼龙、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极柱(01)及壳盖圆柱贯通孔的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为20μm或更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的极柱密封方法,与过去相比工艺更加简单,可以通过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协同作用效果大幅提高蓄电池极柱的液密性,防止漏液发生。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明显,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零部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根据实施例的极柱密封装配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根据实施例的密封套管截面图。

标号说明:

01极柱

02电池壳盖

03空心圆柱体

04密封套管

05绝缘垫片

06绝缘垫圈

07金属垫圈

08螺母

09极柱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参照作为锂离子蓄电池极柱封装说明本实施例。

a.正极片制作

将正极材料按比例(licoo2:superp:pvdf=93:4:3)混合,与nmp(nmp:固体物质重量=810:1500)进行混合搅拌,正极浆料粘度控制在6000cps。将正极浆料均匀的涂覆在铝箔表面,经烘干、碾压、裁剪到设计的工艺参数而制作成正极片。

b.负极片制作

将负极材料按比例(c:superp:sbr:cmc=94:1:2.5:2.5)混合,与h2o(h2o:固体物质重量=1600:1420)进行混合搅拌,负极浆料粘度控制在5000~6000cps。将负极浆料均匀的涂覆在铜箔表面,经烘干、碾压、裁剪到设计的工艺参数而制作成负极片。

c.电解液配置

将lipf6、ec(碳酸乙烯酯)、emc(碳酸甲乙酯)、eb(丁酸乙酯)及甲苯混合,制成lipf6的有机溶液,混合时,按照每升电解液含有溶质1.0mollipf6;溶剂ec体积百分比60%、emc体积百分比为40%。

d.锂离子电池的组装

将获得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按照隔膜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方式螺旋状地卷绕成极组,将极组利用超声焊接方法焊接在极柱上,极组装入方形电池壳体内,极柱方向插入到电池壳盖上的圆柱贯通孔内,然后依次在极柱装配压缩密封套管、绝缘垫圈、金属垫圈,通过压缩锁紧螺母压紧密封套管密封极柱与贯通孔,然后将方形10ah电池盖板与电池壳封口,然后向电池壳内注入配置好的电解液,即完成了锂离子电池的组装。

e.电池的化成及循环性能的测试

化成制度:

a)0.2c电流恒流充电至4.2v转4.2v恒压充电至电流0.01c

b)搁置30min

c)0.5c恒流放电至2.75v

d)0.2c电流恒流充电至4.2v转4.2v恒压充电至电流0.01c

e)搁置30min

f)1c恒流放电至2.75v

循环测试制度:

充电:将放电态电池在常温环境下以1c电流恒流充电至4.2v转4.2v恒压充电至电流0.01c。

放电:将电池以1c电流恒流放电至2.75v,记录放电容量,监测极柱漏液情况。

测试结果:

(实施例2):将参照作为镍氢蓄电池极柱封装说明本实施例。

a.正极片制作

将正极材料按比例(氢氧化镍:coo:ptfe:hpmc=50:5:2:9)进行混合搅拌,正极浆料粘度控制在10000cps~12000cps。将正极浆料均匀的涂覆在泡沫镍表面,经烘干、碾压、裁剪到设计的工艺参数而制作成正极片。

b.负极片制作

将负极材料按比例(mh:乙炔黑:ptfe:cmc=50:1:1:8)进行混合搅拌,负极浆料粘度控制在15000cps~16000cps。将负极浆料均匀的涂覆在穿孔镀镍钢带表面,经烘干、碾压、裁剪到设计的工艺参数而制作成负极片。

c.电解液配置

将电解液材料按比例(koh:naoh:lioh·h2o=300:39:20)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充分溶解冷却后过滤,电液比重为1.30~1.31g/cm3。d.镍氢蓄电池的组装

将获得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按照隔膜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方式叠片成极组,将极组利用电阻焊接方法焊接在极柱上,极组装入方形电池壳体内,极柱方向插入到电池壳盖上的圆柱贯通孔内,然后依次在极柱装配压缩密封套管、绝缘垫圈、金属垫圈,通过压缩锁紧螺母压紧密封套管密封极柱与贯通孔,然后将方形10ah电池盖板与电池壳封口,然后向电池壳内注入配置好的电解液,即完成了镍氢蓄电池的组装。

e.电池的化成及循环性能的测试

化成制度:

a)0.1c电流恒流充电13h

b)搁置30min

c)0.2c恒流放电至1.0v

d)0.2c电流恒流充电6h

e)搁置30min

f)1c恒流放电至1.0v

g)0.2c电流恒流充电6h

h)搁置30min

i)1c恒流放电至1.0v

循环测试制度:

充电:将放电态电池在常温环境下以1c电流恒流充电1.2h或-△v=5mv。

放电:将电池以1c电流恒流放电至1.0v,记录放电容量,监测极柱漏液情况。

测试结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也可以是铅酸蓄电池,电池的体系不做特别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