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体以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4146发布日期:2019-03-05 19:2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框体以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体以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具有各种形式。依据外壳类型,二次电池可以分为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壳由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罐型二次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壳和金属顶盖片构成。

电池模组通常将多个二次电池排列并通过相应的框体来固定。

采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通常是排列的多个罐型二次电池和前后两个端板压紧在一起之后再焊接固定两个侧板于两个端板,最后在多个罐型二次电池的底部外设水冷系统(甚至导热硅胶垫)。

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通常是将袋型二次电池粘贴于金属板(通常采用铝板)上组装成电池单元之后再将电池单元排列固定,最后与采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一样,多个电池单元的底部外设水冷系统(甚至导热硅胶垫),通过金属板实现袋型二次电池到水冷系统的热传导。

但是无论是采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还是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均需要在电池模组的组装上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并提高电池模组的整体刚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体以及电池模组,其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和整体刚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体,其具有:周壁;由周壁围成的沿框体的轴向两端开口的收容腔;至少一个加强筋板,布置于收容腔内并将收容腔划分为至少两个收容空间,各加强筋板的面对周壁的至少一端连接于周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二次电池。电池模组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框体,各收容空间对应地收容至少一个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框体应用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时,二次电池能够直接插入到预先形成的框体内,框体以及加强筋板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模组组装效率,增强了电池模组的整体刚度,提高了电池模组受到外部冲击和/或震动时的抵抗能力,框体中的加强筋板也增强了对收容在一个收容空间中的二次电池的定位,还能进一步束缚多个二次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中的膨胀力作用下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框体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简化立体图,其中去除加强筋板。

图2是图1a的剖开的立体图。

图3是类似于图2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部分组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的隔离板的本体部的立体图。

图8是图5中的隔离板的立体图。

图9是图4的组装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沿图9中的a-a线剖开的截面图,其中一个收容空间收容一个二次电池。

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截面图,其中一个收容空间收容多个二次电池。

图13是类似于图11的未填充粘接胶时的截面图,其中框体的至少一个加强筋板仅在下端连接于周壁而在上端与周壁间隔开,至少一个加强筋板仅在上端连接于周壁而在下端与周壁间隔开。

图14是图13的填充粘接胶后的示意图。

图15示出多个二次电池,其中各对二次电池之间设置有一个弹性缓冲垫,弹性缓冲垫完全覆盖一个二次电池的右侧面和另一个二次电池的左侧面。

图16是一截面图,示出图15的多个二次电池和弹性缓冲垫收容于框体且框体内填充有粘接胶。

图17示出多个二次电池,其中相邻两个二次电池之间设置有一个弹性缓冲垫,弹性缓冲垫完全覆盖一个二次电池的右侧面和另一个二次电池的左侧面。

图18是一截面图,示出图17的多个二次电池和弹性缓冲垫收容于框体且框体内填充有粘接胶。

图19示出多个二次电池,其中各对二次电池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缓冲垫,各弹性缓冲垫未完全覆盖一个二次电池的右侧面和另一个二次电池的左侧面。

图20是示出图19的多个二次电池和弹性缓冲垫收容于框体且框体内填充有粘接胶的从缓冲垫处作出的一截面图。

图21是与图20对应的但未从缓冲垫处作出的一截面图。

图22示出多个二次电池,其中相邻两个二次电池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弹性缓冲垫,各弹性缓冲垫未完全覆盖一个二次电池的右侧面和另一个二次电池的左侧面。

图23是示出图22的多个二次电池和弹性缓冲垫收容于框体且框体内填充有粘接胶的从缓冲垫处作出的一截面图。

图24是与图23对应的但未从缓冲垫处作出的一截面图。

图25是一截面图,示出各收容空间收容一个二次电池、两个弹性缓冲垫收容于框体且框体内填充有粘接胶,各弹性缓冲垫完全覆盖二次电池的右侧面或左侧面。

图26是一截面图,示出各收容空间收容一个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各部分被至少一个弹性缓冲垫覆盖,框体内填充有粘接胶,且截面图是从弹性缓冲垫处作出的。

图27是与图26对应的但未从缓冲垫处作出的一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池模组135中间胶

11框体136上互连胶

111周壁137下互连胶

wt顶壁14隔离板

wb底壁141本体部

ws侧壁1411贯通槽

1111注胶孔142导电连接片组件

1112凸部1421第一导电连接片

112收容腔v1第一立部

113加强筋板l1第一水平部

s收容空间1422第二导电连接片

12二次电池v2第二立部

121右侧面l2第二水平部

122左侧面15端板

123第一极耳151板体

124第二极耳152嵌件

13粘接胶1521台阶部

131右侧胶f1第一面

132左侧胶f2第二面

133下侧胶16弹性缓冲垫

134上侧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框体以及电池模组。

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框体。

如图1a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框体11具有:周壁111;由围成沿框体11的轴向两端开口的收容腔112;至少一个加强筋板113,布置于收容腔112内将收容腔112划分为至少两个收容空间s,各加强筋板113的面对周壁111的至少一端连接于周壁111。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框体11中,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框体11应用于下文的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模组1时,二次电池12能够直接插入到预先形成的框体11内,框体11以及加强筋板113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组装效率,增强了电池模组1的整体刚度,提高了电池模组1受到外部冲击和/或震动时的抵抗能力,框体11中的加强筋板113也增强了对收容在一个收容空间s中的二次电池12的定位,还能进一步束缚多个二次电池12在充放电循环中的膨胀力作用下的变形。

周壁111由顶壁wt、底壁wb以及两个侧壁ws构成,两个侧壁ws为左侧壁和右侧壁

加强筋板113的至少一端连接于周壁111,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参照图1a,各加强筋板113的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顶壁wt与底壁wb并与两个侧壁ws平行。各加强筋板113从框体11的轴向的一端延伸至框体11的轴向的另一端。

框体11可通过挤出、压铸工艺一体成型。框体11的材质为铝。挤出工艺可以实现一体成型而形成周向封闭的框体11。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框体11中,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顶壁wt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注胶孔1111。

其次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4至图27并结合图1a至图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1包括:多个二次电池12;电池模组1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框体11,各收容空间s对应地收容至少一个二次电池12。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1中,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框体11的各收容空间s对应地收容至少一个二次电池12,二次电池12能够直接插入到预先形成的框体11内,框体11以及加强筋板113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组装效率,增强了电池模组1的整体刚度,提高了电池模组1受到外部冲击和/或震动时的抵抗能力,同时框体11中的加强筋板113也增强了对收容在一个收容空间s中的二次电池12的定位,还能进一步束缚多个二次电池12在充放电循环中的膨胀力作用下的变形。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27并结合图1a至图3,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各收容空间s内、将各二次电池12固定并将各二次电池12与周壁111以及加强筋板113粘接。进一步地,为了散热,框体11的周壁111是导热性的,粘接胶13是导热性的。更优选地,粘接胶3为导热性的结构胶,从而不仅能够利用结构胶的强粘接性来保证二次电池2的位置固定性和抗冲击性能,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散热路径的稳定性。但无论如何,粘接胶3必须具有液态固化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a至图4以及图15至图27,各收容空间s内的各二次电池12在该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中的至少一个上覆盖有弹性缓冲垫16。进一步地,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各收容空间s内、将各二次电池12固定并将各二次电池12、各弹性缓冲垫16与周壁111以及加强筋板113粘接。更进一步地,为了散热,框体11的周壁111是导热性的,粘接胶13是导热性的,加强筋板113是导热性的。更优选地,粘接胶3为导热性的结构胶,从而不仅能够利用结构胶的强粘接性来保证二次电池2的位置固定性和抗冲击性能,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散热路径的稳定性。但无论如何,粘接胶3必须具有液态固化的性能。

弹性缓冲垫16的尺寸不受限制,可以是弹性缓冲垫16能够完全覆盖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或左侧面122,也可以部分覆盖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或左侧面122。当弹性缓冲垫16部分覆盖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或左侧面122时,可以依据弹性缓冲垫16的尺寸,在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或左侧面122设置一条、两条或更多条弹性缓冲垫16。弹性缓冲垫16可以设置在一对二次电池12之间、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之间或各二次电池12的左右两侧面。

在电池模组1的组装过程中,粘接胶3以液态注入框体11内,当液态的粘接胶3固化后,粘接胶3将各二次电池12固定并将各二次电池12连接于上周壁111以及加强筋板113,实现了对各二次电池12的有效约束固定,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组装效率和整体刚度,提高了电池模组1受到冲击和/或震动时的抗变形能力。此外,由于粘接胶3本身的抗压强度通常会低于二次电池12内的电极组件(未示出,电极组件通常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的抗压强度,所以在二次电池12充放电循环膨胀时,粘接胶3容易变形,从而能够缓冲二次电池12的膨胀。另外,粘接胶3降低了对二次电池12的表面的平面度的要求以及对收容腔s内存在的间隙的均匀性的要求,提高了与二次电池12的表面的平面度以及收容腔s内存在的间隙的适应性。

弹性缓冲垫16的设置有助于保证供液态的粘接胶3流动的间隙;提供用于二次电池12充放电循环中产生膨胀的缓冲空间;在电池模组1组装时,基于弹性缓冲垫16的弹性压缩性能而容易将排列好的二次电池12以及弹性缓冲垫16装入框体11的收容空间s中。此外,弹性缓冲垫16基于弹性恢复性能使收容空间s内的二次电池12在结构上保持稳定性,从而在电池模组1受到外部冲击和/或震动时,收容空间s内的二次电池12不会发生大的结构变化且不会松散,且外部冲击和/或震动经过收容空间s的一侧传递到弹性缓冲垫16而被缓冲消减、同时再返回收容空间s的相对的另一侧并进一步缓冲消减。各弹性缓冲垫16可为泡棉。

粘接胶13和弹性缓冲垫16可以独立地设置于框体11内或者二者可以均设置在框体11内。下面举例说明框体11内设置粘接胶13和/或弹性缓冲垫16的几种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框体11内未设置弹性缓冲垫16,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一个二次电池12;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右侧胶131,将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例如周壁111的右侧壁面或加强筋板113的右侧壁面)粘接在一起;左侧胶132,将二次电池12的左侧面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例如周壁111的左侧壁面或加强筋板113的左侧壁面)粘接在一起;下侧胶133,将右侧胶131的下侧和左侧胶132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在注胶充足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粘接胶13还包括:上侧胶134,将右侧胶131的上侧和左侧胶132的上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5并结合图1至图4,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一个二次电池12,该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各完全被一个弹性缓冲垫16覆盖。进一步地,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该收容空间s内;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下侧胶133,将所有弹性缓冲垫16的下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的下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的下侧、周壁111的下侧以及二次电池12的下侧粘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在注胶充足的情况下,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还包括:上侧胶134,将所有弹性缓冲垫16的上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的上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的上侧、周壁111的上侧以及二次电池12的上侧粘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6和图27并结合图1至图4,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一个二次电池12,该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各部分被至少一个弹性缓冲垫16覆盖。进一步地,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各收容空间s内。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右侧胶131,粘接二次电池12右侧的弹性缓冲垫16并将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粘接在一起;左侧胶132,粘接二次电池12左侧的弹性缓冲垫16并将二次电池12的左侧面122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粘接在一起;下侧胶133,将右侧胶131的下侧和左侧胶132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在注胶充足的情况下,上侧胶134,将右侧胶131的上侧和左侧胶132的上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框体11内未设置弹性缓冲垫16,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多个二次电池12;各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右侧胶131,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右侧的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与对应的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粘接在一起;左侧胶132,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左侧的二次电池12的左侧面122与对应的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粘接在一起;下侧胶133,将右侧胶131的下侧和左侧胶132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中间胶135,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粘接在一起,中间胶135的下侧与下侧胶133连接在一起以将中间胶135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在注胶充足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粘接胶13还包括:上侧胶134,将右侧胶131的上侧、左侧胶132的上侧和中间胶135的上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5和图16并结合图1至图4,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多个二次电池12,该收容空间s内的仅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之间具有一个弹性缓冲垫16,两个二次电池12的相邻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各完全被该弹性缓冲垫16覆盖。进一步地,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各收容空间s内。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下侧胶133,将所有弹性缓冲垫16的下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的下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的下侧、周壁111的下侧以及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2的下侧粘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还包括:上侧胶134,将所有弹性缓冲垫16的上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的上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的上侧、周壁111的上侧以及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2的上侧粘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7和图18,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多个二次电池12,该收容空间s内的各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各完全被一个弹性缓冲垫16覆盖。进一步地,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各收容空间s内。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下侧胶133,将所有弹性缓冲垫16的下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的下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的下侧、周壁111的下侧以及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2的下侧粘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还包括:上侧胶134,将所有弹性缓冲垫16的上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的上侧、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的上侧、周壁111的上侧以及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2的上侧粘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9、图20、图21并结合图1至图4,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多个二次电池12,该收容空间s内的仅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缓冲垫16,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的相邻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未完全被所述至少一个弹性缓冲垫16覆盖。进一步地,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该收容空间s内。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右侧胶131,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右侧的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粘接在一起;左侧胶132,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左侧的二次电池12的左侧面122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粘接在一起;下侧胶133,将右侧胶131的下侧和左侧胶132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中间胶135,粘接该收容空间s内的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之间的弹性缓冲垫16并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的相邻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粘接在一起,中间胶135的下侧与下侧胶133连接在一起以将中间胶135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还包括:上侧胶134,将右侧胶131的上侧、左侧胶132的上侧和中间胶135的上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2、图23、图24并结合图1至图4,至少一个收容空间s收容多个二次电池12,该收容空间s内的各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各未完全被至少一个弹性缓冲垫16覆盖。进一步地,框体11的周壁111设有至少一个贯通的且连通收容腔112的注胶孔1111,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位于该收容空间s内。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包括:右侧胶131,粘接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右侧的弹性缓冲垫16并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右侧的二次电池12的右侧面121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右侧壁面粘接在一起;左侧胶132,粘接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左侧的弹性缓冲垫16并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处于并排方向的最外左侧的二次电池12的左侧面122与形成该收容空间s的左侧壁面粘接在一起;下侧胶133,将右侧胶131的下侧和左侧胶132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中间胶135,粘接该收容空间s内的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之间的弹性缓冲垫16并将该收容空间s内的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2的相邻的右侧面121和左侧面122粘接在一起,中间胶135的下侧与下侧胶133连接在一起以将中间胶135的下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更进一步地,该收容空间s内的粘接胶13还包括:上侧胶134,将右侧胶131的上侧、左侧胶132的上侧和中间胶135的上侧与周壁111粘接在一起。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加强筋板113的上下方向的两端连接于周壁111。

下面说明至少一个加强筋板113的一端连接于周壁111。

参照图13和图14,至少一个加强筋板113仅在下端连接于周壁111而在上端与周壁111间隔开,电池模组1还包括:上互连胶136,位于在上端与周壁111间隔开的加强筋板113的上方并将相邻的两个收容空间s的上侧胶134连接在一起;或者至少一个加强筋板113仅在上端连接于周壁111而在下端与周壁111间隔开,电池模组1还包括:下互连胶137,位于在下端与周壁111间隔开的加强筋113的下方并将相邻的两个收容空间s的下侧胶133连接在一起。

在以上所述的多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1采用框体11与粘接胶13的组装设计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组装效率和整体强度;且各二次电池12的左右两侧以及上下两侧均与粘接胶13紧密接触,各二次电池12各个位置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粘接胶13以最短的路径将热量传递给框体11的加强筋板113和周壁111,进而传递给外部的冷却系统(未示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铝板与二次电池12间贴合的平面度无法保证的问题,极大地增大了电池模组1的散热面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散热效率。同时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1中,如图4至图8所示,电池模组1还包括:两个隔离板14,分别设置于框体11的轴向两端;各隔离板14包括:本体部141;多个导电连接片组件142,间隔布置于本体部141的表面。隔离板14为绝缘材料。绝缘材料的选择不受限制,优选地,各隔离板14为塑胶。

具体地,参照图5和图6,各导电连接片组件142包括:第一导电连接片1421,具有第一立部v1以及连接于第一立部v1的第一水平部l1;第二导电连接片1422,具有第二立部v2以及连接于第二立部v2的第二水平部l2;其中,第一导电连接片1421的第一立部v1和第二导电连接片1422的第二立部v2相对并间隔开且固定于隔离板14的本体部141,第一导电连接片1421的第一水平部l1搭接并焊接于第二导电连接片1422的第二水平部l2。

二次电池2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依据外壳类型,可以是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壳由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罐型二次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壳和金属顶盖片构成。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11的各收容空间s对应地收容一个二次电池12;本体部141的相邻第一导电连接片1421的第一立部v1的两侧各设有贯通槽1411;本体部141的相邻第二导电连接片1422的第二立部v2的两侧各设有贯通槽1411;各二次电池12为袋型二次电池、具有极性相反并分别朝框体11轴向两端延伸的第一极耳123和第二极耳124,每相邻的两个二次电池12的两个第一极耳123穿过位于对应的第一导电连接片1421的第一立部v1的两侧的贯通槽1411并弯折在第一导电连接片1421上,而两个第二极耳124穿过位于对应的第二导电连接片1422的第二立部v2的两侧的贯通槽1411并弯折在对应的第二导电连接片1422上。各二次电池12的第一极耳123和第二极耳124穿过对应的贯通槽1411,能够起到对多个二次电池12进行限位的作用,同时保证各二次电池12与框体11的周壁111和加强筋板113之间存在有供液态的粘接胶13填充的间隙。在替代实施例中,各二次电池12的第一极耳123和第二极耳124可位于轴向一端。

第一导电连接片1421的材质为铜,对应地二次电池12的第一极耳123的材质为铜;第二导电连接片1422的材质为铝,对应地二次电池12的第二极耳124的材质为铝。

如图4、图9和图10所示,电池模组1还包括:两个端板15,分别固定连接于框体11的轴向两端,以将框体11的收容腔112分别在轴向两端封闭。

各端板15包括:板体151;两个嵌件152,分别固定设置于板体151的左右两侧,各嵌件152部分嵌入板体151并固定连接于框体11的周壁111。

板体151材质为塑胶,嵌件152材质为铝。板体151与两个嵌件152一体注塑成型。

框体11的周壁111在轴向两端设有沿轴向向外突出的凸部1112;各嵌件152具有台阶部1521,台阶部1521具有第一面f1以及与第一面f1相交的第二面f2,框体11的凸部1112贴靠在第一面f1上,且框体11的凸部1112的周边与第一面f1的边缘和第二面f2的边缘焊接在一起。优选地,采用侧缝搭接焊,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池模组1的焊接质量,提高电池模组1的成品率。

下面简单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池模组1的组装步骤。

首先,将各二次电池12装入框体11的对应一个收容空间s内;其次,将各隔离板14安装在并排布置的多个二次电池12的轴向的两端;通过框体11的注胶孔1111注入液态的粘接胶13,通过液态的粘接胶13有效流动性填充框体11的收容空间s与多个二次电池12以及其它部件之间的间隙,液态的粘接胶13固化后将框体11与多个二次电池12融合为一个整体;最后,将各端板15的嵌件152对应地焊接连接于框体11的轴向一端的凸部1112(框体11与端板15的板体151的四周采用激光焊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