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结构及无源腔体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7481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射频微波通信的滤波器,具体涉及耦合结构及无源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无源腔体滤波器的设计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交叉耦合形成的传输零点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各谐振腔之间不同极性耦合结构的组合可以在通带外的不同位置形成传输零点,传统方案中,两个谐振腔之间实现负极性耦合一般以用一个绝缘介质支撑一个不与两端谐振杆以及地相接触的金属飞杆来实现。

然而,因为金属飞杆与谐振杆的距离决定了负极性耦合的强度,其要求设计与装配时都需要相当高的精度,而这种金属飞杆装配好之后尺寸固定,耦合强度固定,形成的传输零点位置不可调。由于这些特性,导致现有无源腔体滤波器装配难度大,批量一致性差,装配好之后不易修改,返工率高。

为此,期望需求一种技术方案,以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两谐振腔的耦合正极性转变为负极性并能实现该负极性耦合可调的耦合结构及无源腔体滤波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耦合结构,包括:

两个谐振腔;

耦合窗口,其连通该两个谐振腔;

第一谐振杆,其设置于该耦合窗口内;

第一调谐件,其伸入该耦合窗口内那端与该第一谐振杆相对应。

所述第一谐振杆为圆筒型、方型或圆柱型,或者为带谐振盘的谐振杆。

所述两个谐振腔内分别设置一谐振杆。

一种无源腔体滤波器,包括:

若干谐振腔;

耦合窗口,其连通其中两个该谐振腔;

第一谐振杆,其设置于该耦合窗口内;

第一调谐件,其伸入该耦合窗口内那端与该第一谐振杆相对应。

所述第一谐振杆为圆筒型、方型或圆柱型,或者为带谐振盘的谐振杆。

所述第一调谐件为调谐螺钉。

所述若干谐振腔内分别设置一谐振杆。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连通两个谐振腔之间的耦合窗口内设置第一谐振杆,第一谐振杆能将该两个谐振腔之间的耦合正极性转变为负极性,代替现有无源腔体滤波器内的绝缘介质与飞杆,然后通过其伸入该耦合窗口内那端与该第一谐振杆相对应的第一调谐件调谐该两个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强度,从而实现负极性耦合可调。

附图说明书

图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不代表顺序,也不代表与之搭配的术语的重要性。

图1示例性示出本发明涉及的众多无源腔体滤波器中的一种无源腔体滤波器的实施例。该无源腔体滤波器包括腔体1、3个谐振腔、盖板2、耦合窗口3、第一谐振杆4、第一调谐件5、第二谐振杆6、第三谐振杆7、第四谐振杆8。

腔体1呈长方体结构。3个谐振腔设置于腔体1,分别为第一谐振腔1-1、第二谐振腔1-2、第三谐振腔1-3。

盖板2盖合于腔体1以实现密封,防止信号泄漏。比如盖板2焊接或压接于腔体1。

第二谐振杆6设置于第一谐振腔1-1内,第三谐振杆7设置于第二谐振腔1-2内,第四谐振杆8设置于第三谐振腔1-3内,实现这3个谐振腔内分别设置一谐振杆。在盖板2与第二谐振杆6、第三谐振杆7、第四谐振杆8位置相对应部位设置有调谐螺钉9,以调谐滤波器电性能指标。图1所呈现的实施例中,第二谐振杆6、第三谐振杆7、第四谐振杆8均呈圆筒型,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谐振杆6、第三谐振杆7、第四谐振杆8不限于圆筒型,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方型、圆柱型或带谐振盘的谐振杆等等。

图1所呈现的实施例中,耦合窗口3为交叉耦合窗口,其设置于连通的两不相邻的谐振腔之间并将该两不相邻的谐振腔连通。具体的,耦合窗口3设置于第一谐振腔1-1、第三谐振腔1-3之间并将第一谐振腔1-1、第三谐振腔1-3连通。

第一谐振杆4设置于耦合窗口3内。图1所呈现的实施例中,第一谐振杆4呈圆筒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谐振杆4不限于圆筒型,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方型、圆柱型或带谐振盘的谐振杆等等。

第一调谐件5,该第一调谐件5设置于无源腔体滤波器的盖板2,其伸入耦合窗口3内那端与第一谐振杆4相对应,通过调谐第一调谐件5来调谐负极性耦合强度。为方便调谐,第一调谐件5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螺钉。

参见图1,图1之中,呈现了本发明的一种耦合结构,其包括两个谐振腔、耦合窗口3、第一谐振杆4、第一调谐件5。

两个谐振腔分别为第一谐振腔1-1、第三谐振腔1-3。

耦合窗口3连通该两个谐振腔,即第一谐振腔1-1、第三谐振腔1-3由耦合窗口3连通。图1所呈现的实施例中,耦合窗口3为交叉耦合窗口。

第一谐振杆4设置于该耦合窗口3内。

第一调谐件5设置于无源腔体滤波器的盖板2,其伸入耦合窗口3内那端与第一谐振杆4相对应,通过调谐第一调谐件5来调谐负极性耦合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耦合窗口3不限于交叉耦合窗口,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是主耦合窗口,比如,依次连通第一谐振腔1-1、第二谐振腔1-2的耦合窗口即为主耦合窗口。第一谐振杆4也可以设置在主耦合窗口内。

本发明装配简单,耦合强度可调范围大,生产过程中可有效降低返工率,提高生产效率;腔体内部无需增加绝缘介质与飞杆,整体性好,可有效降低滤波器的无源互调。在批量生产中,可以将所述谐振杆压铸于腔体上,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谐振腔的个数不是特定值,根据需要还可以是其他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谐振腔可以是任意两个可连通的谐振腔,以实现现有技术中金属飞杆所实现的功能,上述方案也可在由无源腔体滤波器组成的双工器,合路器中实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进行描述。

上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耦合结构及无源腔体滤波器,包括:两个谐振腔;耦合窗口,其连通该两个谐振腔;第一谐振杆,其设置于该耦合窗口内;第一调谐件,其伸入该耦合窗口内那端与该第一谐振杆相对应。其能将两个谐振腔之间的耦合极性转变为负极性并能实现该负极性可调。

技术研发人员:付海波;贾宝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付海波
技术研发日:2017.09.20
技术公布日:2017.1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