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凹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9989发布日期:2019-04-09 21:0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下凹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功率组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下凹组件。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担当解决能源问题重任,如何提高发电量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已知最初的双玻组件结构为玻璃+封装材料+电池片+封装材料+玻璃+铝制边框,安装此组件时,因铝制边框支撑,组件表面始终处于平面,但这并不能提高光利用率。若将铝制边框挤压,形成弧度,组装后可使组件直接形成凹面,组件形成凹面,实际户外发电量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下凹组件,针对传统双玻光伏组件未能有效利用光的问题,使用有弧度的边框,组装组件时使组件下凹形成凹面,增加到达电池片表面的光入射量,从而增加发电量。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下凹组件,由内部组件及铝制边框组成,所述内部组件为双波组件,由以下材料按顺序排列叠合构成:正面玻璃、封装材料、太阳能电池片、背板玻璃以及接线盒;所述铝制边框沿短边方向下凹形成β角,所述β角为铝制边框短边端点连线与铝制边框短边中点连线的夹角,所述β角为2-0.3°,铝制边框长边方向保持平直;使用组框机组框,将内部组件与铝制边框组合,使得下凹组件沿短边方向下凹形成α角,所述α角为下凹组件短边端点连线与下凹组件短边中点连线的夹角,所述α角为2-0.3°,组件长边方向保持平直。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组件替换为单玻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正面玻璃为镀减反膜透光玻璃,厚度为0.2~5mm。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玻璃厚度为0.2~5mm,背板玻璃通过镀反射材料以增加组件功率,所述反射材料厚度为5~200μm;背板玻璃为透明背板。

进一步的,所述下凹组件厚度为5mm±3mm。

进一步的,所述封装材料为eva、poe、pvb或有机硅胶。

3、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新型下凹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下凹组件组框方式,使用带弧度的边框,利用组件自有韧性,使组件凹形成凹面,组件下凹形成弧形反射面,使组件表面形成多次反射,增加二次反射光入射量,提高电站发电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下凹组件下凹角度示意图。

图2是组件a短边视图。

图3是组件b短边视图。

图4是组件c短边视图。

图中:1-下凹组件,2-α角,3-下凹组件短边中点,4-下凹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依照这些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并能够实施本发明。在不违背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各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获得新的实施方式,或者替代某些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获得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构成的一种新型下凹组件1。如图所示一种新型下凹组件1,由内部组件及铝制边框组成,所述内部组件为双波组件,由以下材料按顺序排列叠合构成:正面玻璃、封装材料、太阳能电池片、背板玻璃以及接线盒;所述铝制边框沿短边方向下凹形成β角,所述β角为铝制边框短边端点连线与铝制边框短边中点连线的夹角,所述β角为2-0.3°,铝制边框长边方向保持平直;使用组框机组框,将内部组件与铝制边框组合,使得下凹组件1沿短边方向下凹形成α角2,所述α角2为下凹组件短边端点连线与下凹组件短边中点3连线的夹角,所述α角2为2-0.3°,组件长边方向保持平直。

进一步的优选地,所述内部组件替换为单玻组件。

进一步的优选地,所述正面玻璃为镀减反膜透光玻璃,厚度为0.2~5mm。

进一步的优选地,所述背板玻璃厚度为0.2~5mm,背板玻璃通过镀反射材料以增加组件功率,所述反射材料厚度为5~200μm;背板玻璃为透明背板。其中,透明背板包括tpt、kpk、kpf、tpe和kpe等透明的塑料背板。

进一步的优选地,所述下凹组件1厚度为5mm±3mm。

进一步的优选地,所述封装材料为eva、poe、pvb或有机硅胶。

具体实施例1:

新型下凹光伏组件,其结构为前板透光钢化玻璃、封装材料、太阳能电池片、背板玻璃、接线盒以及铝制边框。

本技术方案的组合步骤如下:

1.前板透光钢化玻璃采用压花镀膜的钢化玻璃,尺寸为1968*986mm,厚度为2mm,钢化后表面应力在40mpa以上;

2.封装材料采用0.57mm的poe,采用1+1层叠方式;

3.电池片采用高效率电池片,尺寸为156*156mm,每串12片,共6串,片间距为3mm,串间距为4mm;

4.背板透光钢化玻璃采用压花镀膜的钢化玻璃,尺寸为1968*986mm,厚度为2mm,钢化后表面应力在40mpa以上;

5.接线采用分体式接线盒;

6.将组件安装放置在组框机上,挤压组件形成下凹,安装上边框,使组件保持下凹。

7.户外安装时,采用传统夹具式安装。

8.采集实际发电数据

实验设置:

1.实验地点为江苏常州,取三块相同的双玻组件与微型逆变器,电表相连,朝南安装,倾角为25°,搭建微型并网系统,电表用来记录发电量。

2.实验组件介绍:

●组件数量3片

●组件a:平直,边框不弯曲

●组件b:弯曲深度5mm,角度0.58°

●组件c:弯曲深度10mm,角度1.15°

3.避免微型逆变器对实验的影响,间隔一个月更换三块组件位置。实验结果如下:

注:每天每千瓦发电量=t天发电量/装机量/t天,该数据是评判组件发电量效益的重要指标。由上表看出,方式b较方式a发电增益为1.2%,下凹组件有明显趋势增加实际发电量。

其中,下凹5mm=0.58°,下凹10mm=1.15°

尽管在上文中参考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和范围内,可以针对本发明公开的配置和细节做出许多修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并且权利要求意在涵盖权利要求中技术特征的等同物文字意义或范围所包含的全部修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下凹组件,由内部组件及铝制边框组成,所述内部组件为双波组件,由以下材料按顺序排列叠合构成:正面玻璃、封装材料、太阳能电池片、背板玻璃以及接线盒;使用组框机组框,将内部组件与铝制边框组合,使得下凹组件沿短边方向下凹形成α角,所述α角为下凹组件短边端点连线与下凹组件短边中点连线的夹角,所述α角为2‑0.3°,组件长边方向保持平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下凹组件组框方式,使用带弧度的边框,利用组件自有韧性,使组件凹形成凹面,组件下凹形成弧形反射面,使组件表面形成多次反射,增加二次反射光入射量,提高电站发电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郑友伟;林俊良;郭奇志;林金锡;林金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9
技术公布日:2019.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