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式小型断路器的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724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塑壳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式小型断路器的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小型断路器一般采用标准卡轨安装方式,具体是把小型断路器的底部卡装在标准卡轨上。断路器上下各有接线框,与电源侧、负载侧通过导线连接螺钉压紧。当产品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时,首先要断开电源,然后拆除导线,把产品从卡轨上拆下,再安装上新的产品,再接线,再接通电源供电。这种卡装方式简便易行,已得到广泛使用,是当下的主流。但是这种安装过程中,线路供电不连续,断电时间较长,不适合数据中心、通讯电源等要求供电连续性的行业安装、拆除和维修。另外由于采用卡装,其稳固性虽然较好,但是在振动较为剧烈的环境下,还是容易发生移位或脱落。

现有的插拔式小型断路器,都是在底座的插口中内置接电插座,在插拔式断路器模块上设置外凸的接电插板,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当进行带电热插拔时,如果产生电弧火花则基本是发生在底座内部,容易烧损底座内的接电插座,又由于底座一般是固定设置的,其拆装更换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插拔时防电弧烧损的的插拔式小型断路器的底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拔式小型断路器的底座,包括设有插口的底座壳体和两个接线端子组件,各接线端子组件包括金属框架、接线螺钉、接电端子和接电插板;接电端子包括位于插口两侧的夹线板部和位于插口下方的接电板部;夹线板部和金属框架夹合形成夹线孔;接电插板的底部固定在接电板部上,接电插板的顶部伸出底座壳体并位于插口中。

上述方案中,金属框架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壳体中,金属框架的顶部设有和接线螺钉适配的螺孔,夹线板部穿过金属框架并和金属框架的底部夹合形成所述夹线孔;接线螺钉穿过螺孔后压接在夹线板部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接电插板设置在底座的插口中,改进了传统插拔式小型断路器的结构,热插拔时的电弧基本是在底座外部产生,不会烧损底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底座移除部分壳体后的一种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底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底座中接线端子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接线端子组件的一种正视图;

图6是采用图1所示底座制成的插拔式小型断路器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断路器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断路器的一种爆炸图;

图9是图8所示断路器移除模块外壳和底座的底座壳体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断路器中出电插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出电插座的一种爆炸图;

图12是图6所示断路器中进电插座的一种正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进电插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进电插座的一种爆炸图。

附图所示标记是:底座1,插口11,底座壳体12,插拔式断路器模块2,模块外壳21,接线端子组件3,金属框架31,接线螺钉32,接电端子33,夹线板部331,接电板部332,接电插板34,进电插座4,出电插座5,出电板51,电连接板部52,出电插槽53,出电槽板部54,出电夹片55,安装柱台56,定位板部57,分合闸操作机构6,动触头61,分合闸手柄63,短路瞬时脱扣机构64,热脱扣机构65,灭弧室66,静触头7,静触点71,支持板部72,进电插槽73,进电槽板部74,进电夹片741,凸台742,增强板部743,引弧板部75,卡簧8,套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底座)

本实施例是一种插拔式小型断路器的底座,见图1至图5所示,该底座1包括设有插口11的底座壳体12和两个接线端子组件3。

各接线端子组件3包括金属框架31、接线螺钉32、接电端子33和接电插板34;金属框架采用钢板制成矩形,金属框架的顶部设有和接线螺钉适配的螺孔;接电端子包括夹线板部331和接电板部332;接电端子嵌置固定在接电座的底座壳体的内壁上,金属框架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壳体中;接电端子的夹线板部穿过金属框架,且和金属框架底部的壁板平行设置;夹线板部和金属框架底部的壁板夹合形成一个夹线孔;接线螺钉的底端穿过螺孔压接在夹线板部上;当接线螺钉在金属框架的螺孔中往复转动时,由于金属框架在底座壳体的限制下不能转动,故金属框架将会沿着接线螺钉的设置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将插接在夹线孔中的外接导线夹紧,实现接电端子和外接电路的电连接。

各接电端子的夹线板部位于插口的两侧,各接电端子的接电板部位于插口的正下方。

接电插板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接电端子的接电板部上,接电插板的顶部伸出底座壳体并位于插口中。本实施例中,接电端子和接电插板采用铜板制成。

(应用例1、小型断路器)

本应用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成的一种小型断路器,见图6至图14所示,包括底座1和插拔式断路器模块2。

底座1包括设有插口11的底座壳体12和两个接线端子组件3,所述插拔式断路器模块可插拔的安装在所述插口中。

各接线端子组件3包括金属框架31、接线螺钉32、接电端子33和接电插板34;金属框架采用钢板制成矩形,金属框架的顶部设有和接线螺钉适配的螺孔;接电端子包括夹线板部331和接电板部332;接电端子嵌置固定在接电座的底座壳体的内壁上,金属框架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壳体中;接电端子的夹线板部穿过金属框架,且和金属框架底部的壁板平行设置;夹线板部和金属框架底部的壁板夹合形成一个夹线孔;接线螺钉的底端穿过螺孔压接在夹线板部上;当接线螺钉在金属框架的螺孔中往复转动时,由于金属框架在底座壳体的限制下不能转动,故金属框架将会沿着接线螺钉的设置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将插接在夹线孔中的外接导线夹紧,实现接电端子和外接电路的电连接。

各接电端子的夹线板部位于插口的两侧,各接电端子的接电板部位于插口的正下方,也即位于插拔式断路器模块的正下方。

接电插板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接电端子的接电板部上,接电插板的顶部伸出底座壳体并位于插口中。本应用例中,接电端子和接电插板采用铜板制成。

插拔式断路器模块2包括模块外壳21、进电插座4、出电插座5以及用于通断进电插座和出电插座之间电路的分合闸操作机构6。进电插座和出电插座均位于模块外壳的内部,进电插座和出电插座各自和一个所述接电插板适配。

分合闸操作机构6主要包括动触头61、分合闸手柄63、短路瞬时脱扣机构64、热脱扣机构65和灭弧室66;热脱扣机构和出电插座电连接。分合闸操作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公知常识,故不再对其详述。

进电插座4包括一个铜制静触头7和一个钢制卡簧8。

静触头7包括设有静触点71的支持板部72、设有进电插槽73的进电槽板部74以及通过冲压支持板部的部分板体形成的引弧板部75;进电槽板部垂直于支持板部,且向着接近灭弧室的方向延伸;引弧板部则和支持板部倾斜设置,且向着接近进电槽板部的方向延伸。

进电槽板部74设有两个夹合形成所述进电插槽73的进电夹片741,各进电夹片上设有一个凸台742;卡簧采用钢材制成,卡簧的形状为设有缺口的圆环状,缺口两端的簧体上各设有一个套孔81,各套孔套设在相应一个凸台上。两个凸台的距离优选为大于两个套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大于0.05至0.3毫米;装配时,卡簧需要略微撑开一点才能使两个套孔套设在两个凸台上,从而产生一个夹紧力,可保证长期使用也不会松动。进电槽板部74还设有位于两个进电夹片两侧的两个增强板部743,各增强板部和邻接一个进电夹片之间留有间隙,以免妨碍进电夹片的弹性形变。该增强板部固定在模块外壳21中。

出电插座5包括一个铜制出电板51和另一个钢制卡簧8,该钢制卡簧的大小形状和进电插座中的钢制卡簧相同。

出电板51包括电连接板部52和设有出电插槽53的出电槽板部54;出电槽板部54垂直于电连接板部,电连接板部和热脱扣机构电连接。

出电槽板部54设有两个夹合形成所述出电插槽53的出电夹片55,各出电夹片55上设有一个安装柱台56;卡簧的两个套孔套设在相应一个安装柱台上。两个安装柱台的距离优选为大于两个套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大于0.05至0.3毫米。出电槽板部54还设有位于两个出电夹片55两侧的两个定位板部57,各定位板部57和邻接一个出电夹片之间留有间隙,以免妨碍出电夹片的弹性形变。该定位板部固定在模块外壳21中。

本说明书未公开的技术均是公知技术,故不再详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