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5922发布日期:2019-05-15 22:00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属于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n型阴头连接器的内导体都是开槽收口式的,导致了在不同无源器件的使用中,由于内导体是和其他部件进行焊接,装接等不同方式的配合,随着阳头端的旋转,会使阴内导体随之旋转,造成产品电性能越来越差,产品的使用寿命短等不良后果。现有n型阴头内导体的结构是开槽收口式,如附图1所示。现有n型阴头内导体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是⑴在电缆接头连接器使用中,连接器内导体会焊接在电缆内导体上,使它们成为一体,这就造成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阳头的旋转,会给阴头一个反作用力,导致连接器内导体与电缆内导体接触不稳,最后造成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⑵在现阶段无源器件中,如滤波器,衰减器等n型连接器,连接器内导体都是与其它部件进行各种方式的装配,其基本原则就是将内导体后端与其部件连接,由于阳头的旋转,导致内导体与内部接触部位不同程度的松动,以至于最后的产品指标一致性差,使用寿命短;⑶现阶段n型阴头内导体都是开槽式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信号泄露,导致驻波在高频段较差,电性能一致性较差;⑷现阶段n型阴头内导体容易出现收口部位损伤阳头内导体,导致电性能指标变差等不良因素,若阳头损坏在精密仪器中,则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采用弹性内衬转接件结构的阴头内导体受限于其尺寸较小,装配难度较大,效率较低,尤其是在批量生产中低效率问题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分体式压配工装大幅提高了弹性内衬转接件安装在阴头内导体内的装配效率,解决了小尺寸弹性部件安装在阴头内导体内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包括工装组件,工装组件内设有阴头内导体,阴头内导体包括连成一体的柱状内导体插接段、柱状内导体连接段,柱状内导体插接段的连接端上设有插接盲孔,插接盲孔包括平头孔段、插接内腔,平头孔段的内径小于插接内腔的内径,工装组件包括压配工装下模、压配工装中模、压配工装上模,压配工装下模的装配端面上开设有阴头内导体安装腔,阴头内导体安装腔内设有阴头内导体,压配工装中模设在压配工装下模的装配端面上,压配工装中模内部设有压配通道,压配工装上模将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通过压配通道压入阴头内导体的插接内腔形成内衬结构,外部阳头连接器经平头孔段插入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形成弹性卡紧套接,外部阳头连接器通过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与柱状内导体插接段连接。

进一步,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上述多个弹性条状曲板形成开槽收口式结构。

进一步,本方案的弹性条状曲板沿外部阳头连接器插入方向依次包括压紧弧段、平直段,压紧弧段包括外翘的开口弧端、内凸的压紧弧端,外翘的开口弧端与上方的平头孔段的出口端弹性压紧连接,内凸的压紧弧端与插入的外部阳头连接器弹性压紧连接。

进一步,本方案的弹性条状曲板沿外部阳头连接器插入方向依次包括阳头压紧弧段、阴头压紧弧段,阳头压紧弧段包括外翘的开口弧端、内凸的压紧弧端,外翘的开口弧端与上方的平头孔段的出口端弹性压紧连接,内凸的压紧弧端与插入的外部阳头连接器弹性压紧连接,阴头压紧弧段包括外凸的压紧弧端,外凸的压紧弧端与插接盲孔的插接内腔的内侧壁弹性压紧连接。

进一步,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2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

进一步,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3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

进一步,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4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

进一步,本方案的压配工装中模内的压配通道包括沿压配方向依次设置的进口段、压配段,进口段是圆柱状通道,压配段是内径沿压配方向渐缩的锥台状通道。

本发明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采用分体式压配工装大幅提高了弹性内衬转接件安装在阴头内导体内的装配效率,具有装配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的示意图。

图2是工装组件的装配的示意图。

图3是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是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是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6是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10是平头孔段,120是插接内腔,200是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211是外翘的开口弧端,212是内凸的压紧弧端,221是外凸的压紧弧端,310是压配工装上模,320是压配工装中模,322是压配段,330是压配工装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包括工装组件,工装组件内设有阴头内导体,阴头内导体包括连成一体的柱状内导体插接段、柱状内导体连接段,柱状内导体插接段的连接端上设有插接盲孔,插接盲孔包括平头孔段、插接内腔,平头孔段的内径小于插接内腔的内径,工装组件包括压配工装下模、压配工装中模、压配工装上模,压配工装下模的装配端面上开设有阴头内导体安装腔,阴头内导体安装腔内设有阴头内导体,压配工装中模设在压配工装下模的装配端面上,压配工装中模内部设有压配通道,压配工装上模将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通过压配通道压入阴头内导体的插接内腔形成内衬结构,外部阳头连接器经平头孔段插入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形成弹性卡紧套接,外部阳头连接器通过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与柱状内导体插接段连接。上述方案采用分体式压配工装大幅提高了弹性内衬转接件安装在阴头内导体内的装配效率,尤其适用于小尺寸零件的装配工艺。采用衬设在阴头内导体内部的弹性转接件与阳头内导体连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阴头与匹配的器件发生联动旋转,导致整个器件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基于这种内衬的结构,阳头插针只能带动弹性转接件转动,不能联动阴头本身,保证了连接器的性能稳定,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的功能,并且实现可装配的目的,本方案采用了开槽收口结构的转接件,如图5、6、7所示,具体是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多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上述多个弹性条状曲板形成开槽收口式结构。上述结构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案中。

实施例一

如图3、5所示,为了实现卡紧导电连接,本方案的弹性条状曲板沿外部阳头连接器插入方向依次包括压紧弧段、平直段,压紧弧段包括外翘的开口弧端、内凸的压紧弧端,外翘的开口弧端与上方的平头孔段的出口端弹性压紧连接,内凸的压紧弧端与插入的外部阳头连接器弹性压紧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4、6、7所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使得转接件在内腔内更加稳定,不易活动,本方案的弹性条状曲板沿外部阳头连接器插入方向依次包括阳头压紧弧段、阴头压紧弧段,阳头压紧弧段包括外翘的开口弧端、内凸的压紧弧端,外翘的开口弧端与上方的平头孔段的出口端弹性压紧连接,内凸的压紧弧端与插入的外部阳头连接器弹性压紧连接,阴头压紧弧段包括外凸的压紧弧端,外凸的压紧弧端与插接盲孔的插接内腔的内侧壁弹性压紧连接。

如图7所示,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采用了开槽收口的结构,通过调节开口的数量,即调节弹性条状曲板的数量来改变弹性屈服变形的能力,具体可以是以下形式,但不限于以下方案。

实施例三

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2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

实施例四

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3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

实施例五

本方案的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包括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沿圆形导体转接件底板边缘周向等距环设有4个向上延伸的弹性条状曲板。

为了使得经过压配通道的部件能够实现无障碍装配,本方案采用了与装配尺寸配合的压配通道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是压配工装中模内的压配通道包括沿压配方向依次设置的进口段、压配段,进口段是圆柱状通道,压配段是内径沿压配方向渐缩的锥台状通道。图1是装配完成的工装结构示意图。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由于阴内导体以及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的尺寸很小,不适合人工装配,所以必须要设计工装进行压配,因此装配工装包括压配工装的上模、压配工装的中模、压配工装的下模。压配过程中,先将内导体放在下模工装中,将中模放在下模上,筒状弹性导体转接件放在中模中,用上模压入即可。本方案阴头内导体内部弹性件的设计,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与匹配的器件发生旋转,导致整个器件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等后果。现有的n型阴头内导体的结构图大都采用开槽收口式结构。本方案的弹性件内导体包括内衬弹性件的内导体,此弹性件是一个弹性很强的零件,在装配过程中只需要放入阴头内导体的孔内即可,这个孔不用钻孔工艺,改用平头孔,也是方便弹性件在内部稳定,弹性件放入阴导体后,弹性件的上部分与内导体的台阶处抵紧连接,用于固定弹性件,弹性件放入内导体后在内部张口。本方案的弹性件的弹性端可根据实际需求更改,本方案使用的是4片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方案的阴内导体与匹配的阳内导体匹配稳定,接触良好,驻波比等各方面性能比现有的开槽收口结构优良。基于以上特点,本方案的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相比现有产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方案n型阴头内导体连接器装配工装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