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全自动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5908发布日期:2019-05-15 22:0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柜全自动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产业的迅速成长,机械电子领域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密集型企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进程。特别是电子制造相关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解决企业的生产时,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使企业不得不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目前的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人工将插针插入连接端子内,这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插针过程对人员的双手磨损严重并且生产的效率低。而目前少数的插针设备都通过都过于简单,仅仅只是将插针插入连接端子内,没有检测和压针的装置,也无法将一个个插针区分开来,这样会造成插入的插针稳定性差以及插针重叠或卡断的情况,对整个生产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或者有些很复杂的插针设备多种定位设备、驱动装置制造和特定的物料带将插针一个个区分开再一个个插入,这样的设备过于繁琐,容易发生设备异常,并且设备的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稳定输送、通过移位装置和输送装置能够将连接端子一个个区分开防止出现重叠和卡死的情况、通过插针装置能够直接将插针一个个区分开并直接插入连接端子防止出现重叠和插断的情况、进行压针稳固、正反检测和回收处理的配电柜的全自动生产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配电柜全自动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配电柜连接端子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进料震动盘、输送装置、移位装置、插针装置、压针装置、检测装置、回收装置和载带装置;所述的进料震动盘、输送装置、移位装置、插针装置、压针装置、检测装置、回收装置和载带装置均设置在机架;进料震动盘设置在机架的进料端部,进料震动盘的出料端与输送装置的进料端连接;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连接端子,所述的移位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一侧,移位装置用于移动输送装置上的连接端子;所述的插针装置、压针装置和载带装置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的另一侧,插针装置位于压针装置的进料端侧,载带装置设置在插针装置与压针装置之间,且载带装置与插针装置的进料端相衔接;插针装置用于将插针插入连接端子内,压针装置用于将插针压紧在连接端子上;所述的检测装置和回收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出料端部,且检测装置位于回收装置的进料端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插针的安装情况;回收装置用于将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回收。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柱、输送前横板、输送后横板、输送移动板、输送滑轨和输送气缸,输送前横板和输送后横板分别固定在输送支柱上;所述的输送移动板设置在输送前横板和输送后横板之间,输送移动板通过输送滑轨与输送支柱滑动连接;输送移动板上设置多个规则排列的输送限位块,每块输送限位块上均设置有输送推块,输送推块位于连接端子的进料端,输送移动板通过输送固定连接块与输送气缸连接,输送气缸固定在机架上,输送气缸能带动输送移动板左右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移位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前侧,移位装置包括移位支架、移位电缸、移位气缸、移位滑轨和移位爪板,所述的移位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移位电缸固定设置在移位支架的顶部,移位电缸的移动块通过移位连接块与移位气缸固定连接,且移位电缸能带动移位气缸左右移动;移位气缸与所述的移位滑轨滑动连接,移位滑轨与移位爪板通过移位连接板固定连接,且移位气缸能够带动移位爪板前后移动;所述的输送前横板上设置有移位滑动槽,移位爪板能在移位滑动槽内前后左右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针装置包括插针支架、插针电机、插针转轴、插针机构、夹针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的插针电机设置插针支架的后部,插针电机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插针转轴连接,插针转轴上分别设置有插针凸轮和夹针凸轮,插针凸轮位于夹针凸轮的后方,插针凸轮与插针机构相配合能使插针机构前后移动并将插针插入接线端子;夹针凸轮与夹针机构配合能使夹针机构夹紧;定位机构用于将输送过来的插针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支柱的数量为3个,每个输送支柱均呈y形状,每个输送支柱的主臂固定在机架上,输送前横板和输送后横板分别固定在每个输送支柱的两个支臂上;输送前横板和输送后横板之间存在空隙;输送前横板高于输送后横板;所述的输送滑轨的轨道固定设置在输送支柱的一侧支臂的外壁上,输送滑轨的滑块与输送移动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针凸轮包括圆柱轮和曲线凸环,曲线凸环设置在圆柱轮的外壁上;所述的插针机构包括插针转动杆、两条插针滑轨、插针滑动块、插针顶杆和插针固定块;插针转动杆通过插针固定块与插针支架铰接,插针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一插针导向轮,第一插针导向轮与曲线凸环相配合;插针转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针导向轮,所述的插针滑动块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二插针导向轮的导向凹槽;第二插针导向轮设置在导向凹槽内;插针滑动块通过两条插针滑轨与插针支架的右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的插针顶杆设置在插针滑动块的前端;所述的夹针凸轮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上均设置有弧形凸块,且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相向设置,第一凸轮与夹针机构配合能使夹针机构向下压,第二凸轮与夹针机构配合能使夹针机构向上压;

所述的夹针机构包括上夹针模块和下夹针模块,上夹针模块包括上夹针配合杆、上夹针定位块、上夹针滑动块、上夹针滑轨和下压块,所述的上夹针配合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上夹针导轮,第一上夹针导轮与第一凸轮相配合,上夹针配合杆的中部通过销钉与上夹针定位块连接,上夹针定位块设置在插针支架的右侧内壁上部,上夹针配合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上夹针导轮,所述的上夹针滑动块上设有上夹针导轮凹槽,第二上夹针导轮设置在上夹针导轮凹槽内,上夹针滑动块通过上夹针滑轨与插针支架的右壁滑动连接,且上夹针滑动块通过上夹针滑轨能上下移动;上夹针滑动块的右壁下部与下压块固定连接;下压固定块前侧内设置有两个下压定位杆,下压块内位于下压定位杆的左侧设置有呈斜面状的切断杆,下压块内位于切断杆的后侧设置有呈叉子状的分离杆;

所述的下夹针模块包括下夹针配合杆、下夹针定位块、下夹针滑动块、下夹针滑轨和上压块,所述的下夹针配合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下夹针导轮,第一下夹针导轮与第二凸轮相配合,下夹针配合杆的中部通过销钉与下夹针定位块连接,下夹针定位块设置在插针支架的右侧内壁下部,下夹针配合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下夹针导轮,所述的下夹针滑动块上设有下夹针导轮凹槽,第二下夹针导轮设置在下夹针导轮凹槽内;下夹针滑动块通过下夹针滑轨与插针支架的右壁滑动连接,且下夹针滑动块通过下夹针滑轨能上下移动;下夹针滑动块的顶部与上压块固定连接;上压块前侧内设置有一个上压定位孔,上压块内位于上压定位孔的左侧设置有方形状的切断孔,上压块内位于切断孔的后侧设置有两个分离孔;上压块的右壁上设置有上压块导向杆;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支架、上定位板、下定位板、定位滑轨和定位连接块;所述的定位支架设置在插针支架上;所述的下定位板固定在定位支架的前壁上部,所述的上定位板固定设置在下定位板上,上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孔;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均设置有定位板凹槽;所述的定位连接块通过定位滑轨与下定位板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的定位连接块上设置有方形状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内设置有计数块固定块,计数块固定块的顶面端部设置有计数块,计数块的顶部设置在定位板凹槽内,定位连接块底部设置有定位导向杆,定位导向杆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导向轮;定位导向轮与所述的上压块导向杆相配合,上压块导向杆能带动下定位板左右移动;所述的载带装置包括物料支架、物料电机、物料导轮、物料盘和曲线料道;所述的物料电机设置在物料支架的顶部,物料电机与物料导轮连接,物料导轮通过物料与物料盘连接;所述的曲线料道设置在物料支架的下部且位于物料盘的下方,曲线料道的出料端与定位机构的进料端相衔接,且物料由曲线料道输送至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之间的间隔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针装置包括压针支架、压针滑轨和压针连接板;所述的压针支架设置在插针装置的出料端侧,压针滑轨设置在压针支架上,所述的压针连接块设置在压针滑轨上,压针连接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压针连接块前后移动的压针气缸,压针连接块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插针压紧的压块;压块上有多个与插针位置相对应的压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装置的进料端部设置有错位装置,所述的错位装置包括错位支架、错位气缸、错位滑轨和错位移动框。所述的错位支架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错位气缸设置在错位支架的顶部前端,所述的错位移动框通过错位滑轨与错位气缸的后部连接。所述的错位支架顶部且位于错位移动框的进料端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时防止连接端子摩擦碰撞的错位导入框,所述的错位支架的顶部且位于错位移动框的出料端侧设置有防止连接端子掉落的错位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正面检测机构和背面检测机构,正面检测机构设置在输送装置出料端部的正面,背面检测机构设置在输送装置出料部的背面,正面检测机构和背面检测机构相向设置,所述的正面检测机构和背面检测机构均包括检测支架、调节块、2根调节滑杆、检测相机和用于防止相机照射面积太大的挡板,所述的检测支架设置在机架上,检测支架的两侧立柱上均设置有检测调节槽,所述的调节块设置在检测支架的顶部,调节块与检测调节槽配合,且调节块能在检测支架上上下移动调节,所述的2根调节滑杆设置在调节块上,调节滑杆上分别设置有相机固定架和挡板固定块,且相机固定架和挡板固定块均能在调节滑杆上调节移动;所述的检测相机设置在相机固定架上,所述的挡板设置在挡板固定块上,挡板上设置有与检测相机镜头配合的圆孔,输送前横板上对应检测相机光源照射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插针情况的检测通孔,所述的检测通孔呈长方形状,且检测通孔的面积小于连接端子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收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的出料端部,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支架、回收气缸、回收滑轨、回收固定块,回收支架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检测装置的出料端侧,所述的回收气缸设置在回收支架上,所述的回收滑轨的滑块固定设置在回收气缸的上面,回收滑轨的滑轨与回收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回收固定块设置在回收气缸的滑轨上,回收固定块的底部前端和中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回收挡块和第二回收挡块,两块回收挡块的之间的距离与连接端子的宽度一致,所述的输送前横板对应回收固定块的位置设置有u型的回收凹口,第一回收挡块与回收凹口相配合;所述的的输送后横板对应回收固定块的位置设置有回收斜面,并且回收斜面的下方设置有回收通道。所述的回收通道的下方衔接有落料口,落料口设置机架上,落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落料通道,落料通道设置在机架的底部,落料通道的下方衔接有回收箱。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配电柜连接端子的全自动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所述的设备进行生产,通过进料震动盘进料输送至错位装置,将连接端子一个个输送至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将一个个连接端子输送至插针装置前部,通过插针装置将插针插入连接端子,通过移位装置的将完成好的连接端子移位到下一个工位进行输送,输送至压针装置进行压针,压针完后通过检测装置检测,若合格下料,若不合格通过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插针装置能够将物料一个个区分开,并直接插入连接端子不用进行二次定位。

(3)通过错位装置和输送装置能够将连接端子一个个区分开,防止出现重叠进入或两个连接端子卡死在输送通道上。

(4)通过移位装置能够进行插针以及将完成插针的物料向后输送。

(5)通过检测装置和回收装置能够进一步确认生产的合格情况,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插针装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插针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夹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夹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压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错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载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配电柜全自动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配电柜连接端子的全自动生产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1、进料震动盘2、输送装置3、移位装置4、插针装置5、压针装置6、检测装置7、回收装置8和载带装置11;所述的进料震动盘2、输送装置3、移位装置4、插针装置5、压针装置6、检测装置7、回收装置8和载带装置11均设置在机架1;进料震动盘2设置在机架1的进料端部,进料震动盘2的出料端与输送装置3的进料端连接;输送装置3用于输送连接端子,所述的移位装置4设置在输送装置3的一侧,移位装置4用于移动输送装置3上的连接端子;所述的插针装置5、压针装置6和载带装置11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3的另一侧,插针装置5位于压针装置6的进料端侧,载带装置11设置在插针装置5与压针装置6之间,且载带装置11与插针装置的进料端相衔接;插针装置5用于将插针插入连接端子内,压针装置6用于将插针压紧在连接端子上;所述的检测装置7和回收装置8设置在输送装置3的出料端部,且检测装置7位于回收装置8的进料端侧;检测装置7用于检测插针的安装情况;回收装置8用于将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回收。

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装置3包括多个输送支柱31、输送前横板32、输送后横板33、输送移动板34、输送滑轨35和输送气缸36,多个输送支柱31均呈y形状,每个输送支柱31的主臂固定在机架1上,输送前横板32和输送后横板33分别固定在每个输送支柱31的两个支臂上,且输送前横板32和输送后横板33之间存在空隙。所述的输送滑轨35的轨道固定设置在输送支柱31的一侧支臂的外壁上,输送滑轨35的滑块与输送移动板34固定连接。所述的输送移动板34设置在输送支柱1的两个支臂之间,输送移动板34上设置多个规则排列的输送限位块341,每块输送限位块341上均设置有输送推块342,输送推块342位于连接端子的进料端,输送移动板34通过输送固定连接块343与输送气缸36连接,输送气缸36能带动输送移动板34左右移动。所述的输送前横板32顶部设置有防止连接端子脱轨的输送挡板37。所述的输送装置3的出料端设置有接料板38。

工作时,输送移动板34通过输送气缸36前后移动,当错位移动框94向后移动时,输送移动板34能够使错位移动框94内的连接端子落入输送前横板32和输送后横板33之间的空隙处,通过输送气缸36带动输送移动板34上的输送限位块将一个个连接端子向出料端移动输送,从出料端的接料板38出料,输送挡板37能够防止连接端子在输送中滑落。

该装置能解决输送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防止多个连接端子重叠或一并输送,无法进行后续的生产。通过多个输送限位块341将每个连接端子分开,通过输送移动板34来回移动,将一个个连接端子进行加工输送。

如图1和图3所示,移位装置4设置在输送装置3的前侧,移位装置4包括移位支架41、移位电缸42、移位气缸43、移位滑轨44和移位爪板45,所述的移位支架41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移位电缸42固定设置在移位支架41的顶部,移位电缸42的移动块通过移位连接块46与移位气缸43固定连接,且移位电缸42能带动移位气缸43左右移动。移位气缸43与所述的移位滑轨44滑动连接,移位滑轨44与移位爪板45通过移位连接板47固定连接,且移位气缸43能够带动移位爪板44前后移动。所述的输送前横板32上设置有移位滑动槽321,移位爪板44能在移位滑动槽321内前后左右移动。

工作时,通过移位电缸42带动移位气缸43前后移动,移位气缸43带动移位爪板45前后移动,从而使移位爪板45能够前后左右移动。当输送装置3上的连接端子位于移位滑动槽321处,移位爪板45将该处的连接端子夹住并往前移动,使连接端子无法跟着输送移动板34前后移动,当输送移动板45回到最左端去接新的连接端子时,移位夹爪45将连接端子输送至输送前横板32和输送后横板33之间,使原本的连接端子移动下一个位置进入等待插针状态。并且能够使插针的位置更加精确,防止插针时出现插针与插孔偏离。

该装置解决了插针插孔时对不准以及无法一个个稳定输送的问题。通过移动爪板45能够抓取连接端子,并能带动连接端子前后左右移动,能将每个连接端子区分开,进行稳定的输送。

如图4和图5所示,插针装置5包括插针支架51、插针电机52、插针转轴53、插针机构54、夹针机构55和定位机构56,所述的插针电机52设置插针支架51的后部,插针电机52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插针转轴53连接,插针转轴53上分别设置有插针凸轮531和夹针凸轮532,插针凸轮531位于夹针凸轮532的后方,插针凸531轮包括圆柱轮5311和曲线凸环5312,曲线凸环5312设置在圆柱轮5311的外壁上,插针凸轮531与插针机构54相配合能使插针机构54前后移动并将插针插入接线端子。所述的插针机构包括插针转动杆541、两条插针滑轨542、插针滑动块543、插针顶杆544和插针固定块545。插针转动杆541通过插针固定块545与插针支架51铰接,插针转动杆54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一插针导向轮5411,第一插针导向轮5411与曲线凸环5312相配合。插针转动杆54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插针导向轮5412,所述的插针滑动块54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二插针导向轮5412的导向凹槽5431。第二插针导向轮5412设置在导向凹槽5431内。插针滑动块543通过两条插针滑轨542与插针支架51的右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的插针顶杆544设置在插针滑动块543的前端。夹针凸轮532包括第一凸轮5321和第二凸轮5322,第一凸轮5321和第二凸轮5322上均设置有弧形凸块5323,且第一凸轮5321和第二凸轮5322相向设置,第一凸轮5321与夹针机构55配合能使夹针机构55向下压,第二凸轮5322与夹针机构55配合能使夹针机构55向上压。夹针凸轮532与夹针机构55配合能使夹针机构55夹紧。

如图6所示,夹针机构55包括上夹针模块和下夹针模块,上夹针模块包括上夹针配合杆551、上夹针定位块552、上夹针滑动块553、上夹针滑轨554和下压块555,所述的上夹针配合杆55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上夹针导轮5511,第一上夹针导轮5511与第一凸轮5321相配合,上夹针配合杆551的中部通过销钉与上夹针定位块552连接,上夹针定位块552设置在插针支架51的右侧内壁上部,上夹针配合杆55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上夹针导轮5512,所述的上夹针滑动块553上设有上夹针导轮凹槽5531,第二上夹针导轮5512设置在上夹针导轮凹槽5531内,上夹针滑动块553通过上夹针滑轨554与插针支架51的右壁滑动连接,且上夹针滑动块553通过上夹针滑轨554能上下移动。上夹针滑动块553的右壁下部与下压块555固定连接。下压固定块555前侧内设置有两个下压定位杆5551,下压块555内位于下压定位杆5551的左侧设置有呈斜面状的切断杆5552,下压块555内位于切断杆5552的后侧设置有呈叉子状的分离杆5553,且下压定位杆5551、切断杆5552和分离杆5553均位于插针顶杆544的上方。

如图7所示,下夹针模块包括下夹针配合杆550、下夹针定位块556、下夹针滑动块557、下夹针滑轨558和上压块559,所述的下夹针配合杆55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下夹针导轮5501,第一下夹针导轮5501与第二凸轮5322相配合,下夹针配合杆550的中部通过销钉与下夹针定位块556连接,下夹针定位块556设置在插针支架51的右侧内壁下部,下夹针配合杆55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下夹针导轮5502,所述的下夹针滑动块557上设有下夹针导轮凹槽5571,第二下夹针导轮5502设置在下夹针导轮凹槽5571内。下夹针滑动块557通过下夹针滑轨558与插针支架51的右壁滑动连接,且下夹针滑动块557通过下夹针滑轨558能上下移动。下夹针滑动块557的顶部与上压块559固定连接。上压块559前侧内设置有一个上压定位孔5591,上压块559内位于上压定位孔5591的左侧设置有方形状的切断孔5592,上压块559内位于切断孔5592的后侧设置有两个分离孔5593,且上压定位孔5591、切断孔5592和分离孔5593均位于插针顶杆544的下方。

如图8所示,定位机构56包括定位支架561、上定位板562、下定位板563、定位滑轨564和定位连接块565;所述的定位支架561设置在插针支架51上;所述的下定位板563固定在定位支架561的前壁上部,所述的上定位板562固定设置在下定位板563上,上定位板562上设置有定位孔5622;上定位板562和下定位板563上均设置有定位板凹槽5621;所述的定位连接块565通过定位滑轨564与下定位板563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的定位连接块565上设置有方形状的定位凹槽5651,定位凹槽5651内设置有计数块固定块5652,计数块固定块5652的顶面端部设置有计数块5653,计数块5653的顶部设置在定位板凹槽5621内,定位连接块565底部设置有定位导向杆566,定位导向杆566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导向轮5661;定位导向轮5661与所述的上压块导向杆5594相配合,上压块导向杆5594能带动下定位板563左右移动。

工作时,通过插针电机52带动插针转轴53旋转,插针转轴53带动插针凸轮531和夹针凸轮532旋转,插针凸轮531与插针转动杆541上的第一插针导向轮5411配合,带动插针转动杆541前后移动,插针转动杆541通过插针滑动块543带动插针顶杆544前后移动,使插针插入连接端子内。夹针凸轮532中的第一凸轮5321与第一上夹针导轮5511配合,使第一上夹针导轮5511上下移动,第一上夹针导轮5511带动上夹针配合杆551上下移动,上夹针配合杆551使上夹针滑动块553上下移动。夹针凸轮532中的第二凸轮5322与第一下夹针导轮5501配合,使第一下夹针导轮5501上下移动,第一下夹针导轮5511通过下夹针配合杆550带动下夹针滑动块557上下移动。从而使上夹针模块和下夹针模块一起向中间挤压。物料由通过定位机构56中的上夹针定位块552与下夹针定位块556之间通过,并输送至上夹针模块和下夹针模块中部,通过下压块555上的下压定位杆5551、切断杆5552和分离杆5553与上压块559上的上压定位孔5591、切断孔5592和分离孔5593分别对应配合,通过下压定位杆5551的物料进行定位打孔,通过切断杆5552和分离杆5553将每个物料中的插针分离,通过插针顶杆544将分离好的插针直接输送至连接端子内。

该装置能够解决插针定位不准以及无法有序稳定的对连接端子进行插针。通过上夹针模块和下夹针模块往中部挤压,能够使物料上的插针进行分离并且能够直接定位,不用在通过其他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再通过插针顶杆544直接将分离好的插针直接插入连接端子内,不用再通过校准,减少设备成本和提高插针的效率的同时又能确保插针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如图1和图9所示,压针装置6包括压针支架61、压针滑轨62和压针连接板63;所述的压针支架61设置在插针装置5的出料端侧,压针滑轨62设置在压针支架61上,所述的压针连接块63设置在压针滑轨62上,压针连接块63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压针连接块前后移动的压针气缸64,压针连接块6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插针压紧的压块65,压块65上有多个与插针位置相对应的压孔。工作时,通过压针气缸64带动压针连接板63前后移动,压针连接块63上的压块65与连接端子上的插针布置相匹配,能够进一步的将插针固定牢,防止在输送中插针掉落或损坏。

如图1和图10所示,检测装置7包括正面检测机构和背面检测机构,正面检测机构设置在输送装置3出料端部的正面,背面检测机构设置在输送装置3出料部的背面,正面检测机构和背面检测机构相向设置,所述的正面检测机构和背面检测机构均包括检测支架71、调节块72、2根调节滑杆73、检测相机74和用于防止相机照射面积太大的挡板75,所述的检测支架71设置在机架1上,检测支架71的两侧立柱上均设置有检测调节槽711,所述的调节块72设置在检测支架的顶部,调节块72与检测调节槽711配合,且调节块72能在检测支架71上上下移动调节,所述的2根调节滑杆73设置在调节块72上,调节滑杆73上分别设置有相机固定架76和挡板固定块77,且相机固定架76和挡板固定块77均能在调节滑杆73上调节移动。所述的检测相机74设置在相机固定架76上,所述的挡板75设置在挡板固定块77上,挡板75上设置有与检测相机74镜头配合的圆孔751,输送前横板32上对应检测相机光源照射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插针情况的检测通孔322,所述的检测通孔322呈长方形状,且检测通孔322的面积小于连接端子的面积。这样可以防止检测相机检测到其他不需要检测的影响,可以减少检测的错误率,提高检测的精确度,提高检测质量。

工作时,当连接端子输送至检测装置7处,检测装置7能够同时对连接端子的前部和后部进行插针排布以及插针良好情况检查。能够确保生产加工的零件的质量,防止不良产品一并生产出去,对后续的加工也受到影响,使整个的生产质量下降,提高报废率。然而检测装置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能确保质量的良好和提高生产的合格率。

如图1和图11所示,回收装置8设置在输送装置3的出料端部,回收装置8包括回收支架81、回收气缸82、回收滑轨83、回收固定块84,回收支架81设置在机架1上且位于检测装置7的出料端侧,所述的回收气缸82设置在回收支架1上,所述的回收滑轨83的滑块固定设置在回收气缸82的上面,回收滑轨83的滑轨与回收气缸8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回收固定块84设置在回收气缸82的滑轨上,回收固定块84的底部前端和中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回收挡块841和第二回收挡块842,两块回收挡块的之间的距离与连接端子的宽度一致,所述的输送前横板32对应回收固定块84的位置设置有u型的回收凹口323,第一回收挡块841与回收凹口323相配合。所述的的输送后横板33对应回收固定块84的位置设置有回收斜面324,并且回收斜面324的下方设置有回收通道325,回收通道325的下方衔接有落料口,落料口设置机架1上,落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落料通道,落料通道的下方设置有回收箱。

工作时,连接端子由检测装置7检测后,若检测合格,回收装置8不会产生工作,若检测不合格,通过回收气缸82带动回收固定块84向后移动,连接端子限制在第一回收挡块841和第二回收挡块842之间,当回收固定块84向后移动时,位于第一回收挡块841和第二回收挡块842之间的连接端子也向后移动,并进入回收通道325内,连接端子由回收通道325经过落料通道落入到回收箱内进行回收处理。将回收的不合格产品统一进行处理,便于工作人员回收进行处理。这样能提高生产的合格率,提高整个生产质量。

如图1和图12所示,进料震动盘2和输送装置3之间设有错位装置9,所述的错位装置9包括错位支架91、错位气缸92、错位滑轨93和错位移动框94。所述的错位支架91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的错位气缸92设置在错位支架91的顶部前端,所述的错位移动框94通过错位滑轨93与错位气缸92的后部连接。所述的错位支架91顶部且位于错位移动框94的进料端侧设置有用于输送时防止连接端子摩擦碰撞的错位导入框95,所述的错位支架91的顶部且位于错位移动框94的出料端侧设置有防止连接端子掉落的错位挡板96。

工作时,当连接端子由进料震动盘2出来,由错位导入框使连接端子进入错位移动框94,错位挡板96能防止连接端子从另一边滑出,当连接端子完全进去错位移动框94时,错位气缸92通过错位滑轨93带动错位移动框94向后移动,将连接端子输送至输送装置3上进行输送。

该装置能够解决连接端子一并进入,导致输送混乱,使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通过错位移动框94能够限制连接端子一下子进入输送装置3,使连接端子一个个进入,能够稳定的输送,确保整个生产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13所示,载带装置11包括物料支架111、物料电机112、物料导轮113、物料盘114和曲线料道115。所述的物料电机112设置在物料支架111的顶部,物料电机112与物料导轮113连接,物料导轮113通过物料与物料盘114连接。所述的曲线料道115设置在物料支架111的下部且位于物料盘114的下方,曲线料道115的出料端与定位机构56的进料端相衔接,且物料由曲线料道115输送至上定位板562和下定位板563之间的间隔处。载带装置11通过物料电机112旋转带动物料导轮113旋转,通过物料带动物料盘114旋转,通过曲线料道115能够节省空间的同时又能够防止物料卡住或重叠。

整个装置工作时,通过进料震动盘2进料输送至错位装置9,将连接端子一个个输送至输送装置3的输送前横板32和输送后横板33之间,通过输送移动板34将一个个连接端子输送至插针装置5前部,通过插针装置5将插针插入连接端子,通过移位装置4的移位爪板45将完成好的连接端子移位到下一个工位进行输送,输送至压针装置6进行压针,压针完后通过检测装置7检测,若合格经过接料板38下料,若不合格通过回收装置8进行回收处理。

综上所述,该设备通过自动化生产设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插针装置5能够将物料一个个区分开,并直接插入连接端子不用进行二次定位。通过错位装置9和输送装置3能够将连接端子一个个区分开,防止出现重叠进入或两个连接端子卡死在输送通道上。通过移位装置4能够进行插针以及将完成插针的物料向后输送。通过检测装置7和回收装置8能够进一步确认生产的合格情况,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