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桩的物联网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9355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用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充电桩的物联网天线。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一直被看做是下一代汽车的发展趋势,自19世纪第一辆电动汽车面世至今,电动汽车均采用可充蓄电池作为其动力源。对于一辆电动汽车来讲,可充蓄电池配套的充电设备是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之一,充电设备用于将电网的电能转化为可充蓄电池的电能。

现有的充电设备较为常见的是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充电桩建设的全面开展,无疑会提供巨大的市场。

在北上广这三大城市,由于交通拥堵,纷纷通过车牌进行购车限制。不过由于电动汽车的环保作用,政府从上层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北上广等大城市都有相关政策,进入其相关名录的电动汽车可以直接获得车牌,这一点从政策方面刺激了电动汽车的需求。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速度高于下降速度,最终车主承受的是越来越高的油价,电动汽车可以代替部分汽油、柴油的消耗,降低了这部分成本。毋庸置疑充电桩是新能源战略推进的终端市场,如能在现在抢占先机,对资本的盈利有极大好处。

现有的充电桩在工作中需要与远端进行数据通讯,采用的具体通讯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有线通讯方式,包括:有线以太网(rj45线、光纤)、工业串行总线(rs485、rs232、can总线);

第二种是无线通讯方式,主要采用:移动运营商的移动数据接入业务,配套有相应的天线(无线通信用天线),如:lte天线,gnss定位天线,bt天线,wifi天线等。

现有的天线(无线通信用天线),大都采用电缆连接,安装在充电桩的顶部,导致一个小小的充电桩上方天线林立,不美观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天线丢失或损坏;另外,由于每个天线都需要单独安装,这导致安装繁琐、不便于操作。

面对日益庞大的市场,对天线要求也相对更高,怎么兼顾整体的美观与确保天线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采用内置化设计,占用空间小,体积小巧,组装方便,易于安装,天线性能稳定可靠,安全性更佳,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联网设备天线的智能充电桩的物联网天线。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智能充电桩的物联网天线,包括防水外壳1,沿长度方向在其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防水盖板2,其特征在于,

在防水外壳1内,设有第一天线基板3、第二天线基板4和第三天线基板5,

第一天线基板3上集成有lte4g电极和wifi电极,

第二天线基板4上集成有bt电极,

第三天线基板5上集成有gnss电极,

lte4g电极、wifi电极、bt电极和gnss电极分别通过线缆和sma母头一对一的连接,其中:

第一sma母头6用于连接lte4g天线,

第二sma母头7用于连接wifi天线,

第三sma母头8用于连接bt天线,

第四sma母头9用于连接gnss天线,

防水盖板2上一对一的设有用于装配sma母头的母头安装孔12。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外壳1呈矩形,防水外壳1和防水盖板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盖板2上还设有若干防水盖板安装孔13。

作为优选,第一天线基板3设于防水外壳1内的下部,

第二天线基板4和第三天线基板5左右并排的设于防水外壳1内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天线基板3上,lte4g电极包括:

电极主体61,

电极主体61的一侧通过u形连接电极62与第二电极63连接,

u形连接电极62和电极主体61的连接部位与线缆一端连接,

电极主体61另一侧与l形电极65的折弯部64连接,

电极主体61和u形连接电极62间、电极主体61和第二电极63间、电极主体61和l形电极65间、l形电极65和第二电极63间,均留有调节间隙,

wifi电极包括:

矩形电极66,设于l形电极65外侧,且临近第二电极63,

矩形电极66和第二电极63间,留有调节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天线基板4上,bt电极包括:

条形电极81,

条形电极81一端与线缆一端连接,

条形电极81另一端与第二u型电极83的端部82连接,

端部82的宽度大于条形电极81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天线基板5上,gnss电极包括:

块状基材,其表面设有第二矩形电极91,

第二矩形电极91上设有连接点,用于与线缆一端连接,

块状基材一角设有定位缺口9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天线采用内置化设计,占用空间小,体积小巧,组装方便,易于安装,天线性能稳定可靠,安全性更佳,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联网设备天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lte4g电极、wifi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bt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为gnss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天线回波损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智能充电桩的物联网天线,包括:

防水外壳1,沿长度方向在其一侧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防水盖板2,

在防水外壳1内,设有第一天线基板3、第二天线基板4和第三天线基板5,

第一天线基板3上集成有lte4g电极和wifi电极,

第二天线基板4上集成有bt电极,

第三天线基板5上集成有gnss电极,

lte4g电极、wifi电极、bt电极和gnss电极分别通过线缆和sma母头一对一的连接,即:四个电极分别通过线缆和四个sma母头一对一的连接,其中:

第一sma母头6用于连接lte4g天线,

第二sma母头7用于连接wifi天线,

第三sma母头8用于连接bt天线,

第四sma母头9用于连接gnss天线,

防水盖板2上一对一的设有用于装配sma母头的母头安装孔1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水外壳1呈矩形,防水外壳1和防水盖板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

更进一步,防水外壳1和防水盖板2之间可增设防水密封部件。例如:沿周边设有一圈硅胶密封圈。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案,防水外壳外观尺寸为:100×40×25mm(长×宽×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水外壳1的开口处,在其侧壁的外侧面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一凸柱10,第一凸柱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防水盖板2,沿周向设有若干第二凸柱11,第二凸柱1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第一凸柱10和第二凸柱11一对一对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轴线重合,用于装配连接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防水盖板2上还设有若干防水盖板安装孔13。防水盖板安装孔13可用于连接充电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水盖板安装孔13的直径,小于母头安装孔12的直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天线基板3设于防水外壳1内的下部,

第二天线基板4和第三天线基板5左右并排的设于防水外壳1内的上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第一天线基板3、第二天线基板4和第三天线基板5之间,于相邻侧边设有定位支撑部件。

所述定位支撑部件由绝缘材料制成,一方面防止天线基板之间有移动,二方面确保天线基板装配牢固,三方面起绝缘作用。

定位支撑部件可与朝向开口的防水外壳1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天线基板3上,lte4g电极包括:

电极主体61,

电极主体61的一侧通过u形连接电极62与第二电极63连接,

u形连接电极62和电极主体61的连接部位与线缆一端连接,

电极主体61另一侧与l形电极65的折弯部64连接,

电极主体61和u形连接电极62间、电极主体61和第二电极63间、电极主体61和l形电极65间、l形电极65和第二电极63间,均留有调节间隙,

wifi电极包括:

矩形电极66,设于l形电极65外侧,且临近第二电极63,

矩形电极66和第二电极63间,留有调节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天线基板4上,bt电极包括:

条形电极81,

条形电极81一端与线缆一端连接,

条形电极81另一端与第二u型电极83的端部82连接,

端部82的宽度大于条形电极81的宽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天线基板5上,gnss电极包括:

块状基材,其表面设有第二矩形电极91,

第二矩形电极91上设有连接点,用于与线缆一端连接,

块状基材一角设有定位缺口92。

定位缺口92用于确定第二天线基板4的安装位置及尺寸大小。

gnss天线用于接收gps、伽利略、北斗或格洛纳斯(glonass)的信号。

本发明所述智能充电桩的物联网天线,经测试,得到以下天线效率数据。天线回波损耗图参见图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天线采用内置化设计,占用空间小,体积小巧,组装方便,易于安装,天线性能稳定可靠,安全性更佳,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联网设备天线。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