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0278发布日期:2018-06-30 13:4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日常交流等各方面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

移动终端的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快速给这些大容量电池充电,移动终端配置了大功率的充电器。

当大功率的充电器的数据线在插入或拔出移动终端时,引脚的电流较高,容易引起烧毁、氧化、打火等问题,长时间下,容易造成充电时断电或充不进电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充电器,以解决数据线在插入或拔出移动终端时,引脚的电流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具有公口组合结构,所述公口组合结构可接入移动终端;

所述公口组合结构具有壳体、机械断电结构与电源线;

所述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机械断电结构部分嵌入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电源线具有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电导通;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机械断电结构断开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电导通。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以及,所述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接入所述充电插头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线的公口组合结构可接入移动终端,该公口组合结构具有壳体、机械断电结构与电源线;壳体设置有通孔,机械断电结构部分嵌入在通孔中,电源线具有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当壳体未受挤压时,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电导通,当壳体受挤压时,机械断电结构断开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电导通,由于用户在插入数据线、拔出数据线等情况下,通常会手捏公口组合结构,使得公口组合结构受力挤压,通过机械断电结构断开电源线的电导通,从而减小引脚的电流,或者断开引脚的电流,避免引起烧毁、氧化、打火等问题,长时间下,依然保证充电正常,避免发生断电或充不进电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线的插拔示例图。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线的挤压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线可以包括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数据线、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数据线,等等。

如图1所示,数据线110的一端具有公口组合结构111,该公口组合结构111可接入移动终端120,例如,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掌上电脑,等等,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制。

数据线110的另一端可以具有另一公口组合结构,该公口组合结构可以接入充电插头130或电源(如移动电源、插板、电脑接口等)。当然,数据线110的另一端可以直接设置充电插头130,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流可以从数据线110的另一端流向公口组合结构111,从而流向移动终端120,为移动终端120充电。

公口组合结构111具有壳体1111、机械断电结构与电源线、信号线、地线(GND)等结构。其中,电源线可以为数据线110中的组件供电;信号线可以传输数据。

以USB为例,电源线可以为V Bus,即HOST(主机)/HUB(集线器)向USB设备提供总线供电的线路。HOST/HUB每个端口通过电源线(V Bus)提供的电流可达500mA,电压范围是4.4V-5.5V。

信号线可以为Data+、Data-,利用Data+、Data-构成的差分线实现数据传输。

上述机械断电结构,是指通过机械方式进行断电的结构。壳体1111设置有通孔,机械断电结构部分嵌入在通孔中,使得机械断电结构可以随着壳体1111的挤压而运动。

电源线具有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为独立的导电元器件,可以作为电源线的开关使用。

如图2所示,将数据线插入移动终端,或者,将数据线从移动终端中拔出等场景中,用户通常会手捏数据线的公口组合结构。当壳体1111未受挤压时,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电导通,即电源线导电,供电给数据线使用。当壳体1111受挤压时,壳体1111内部的结构发生形变,机械断电结构断开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电导通,即电源线不导电,停止供电给数据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可以设置在公口组合结构的壳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即机械断电结构可以嵌入在公口组合结构的壳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因此,如图3A所示,公口组合结构的壳体可以沿箭头方向,在上表面或下表面受挤压。此外,通孔也可以设置在公口组合结构的壳体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即机械断电结构可以嵌入在公口组合结构的壳体的左侧面或右侧面,因此,如图3B所示,公口组合结构的壳体可以沿箭头方向,在左侧面或右侧面受挤压。

为了防止水、粉尘等物体通过该通孔进入壳体1111内部,在通孔外覆盖有密封部件,如塑料贴片,用以封闭通孔。

参见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411与弹性部件412,压力部件411与弹性部件412为独立的元器件。

压力部件411为柱状物,其顶部的截面积与通孔401的截面积匹配,使得压力部件411的顶端可以嵌入在通孔401中,该压力部件411的顶端的长度大于壳体400的厚度,因此,可部分露出壳体400;在壳体400受挤压时,压力部件411的顶部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此外,压力部件411的顶端下方设置卡位部件,该卡位部件的截面积比通孔401的截面积大,使得压力部件411在通孔401处卡紧;在壳体400受挤压时,壳体400发生形变带动卡位部件向下移动。

压力部件411的底端位于第二接线部件422上方,第一接线部件421的端部设置在第二接线部件422的端部上方。其中,压力部件411的底端与第一接线部件421的端部相邻,且不相互接触。

弹性部件412设置在第二接线部件422下方,并固定在壳体400中。其中,弹性部件412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如弹簧、弹片,等等。

当壳体400未受挤压时,弹性部件412处于自由状态和具有向上的支撑力,用于支撑第二接线部件422,使得第一接线部件4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422的端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第二接线部件422的与第一接线部位421相邻的上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凸起部位,该凸起部位与第一接线部件421接触。

当壳体400受挤压时,壳体400发生形变,同时压力部件411的顶端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压力部件411的底端向下压第二接线部件422,第一接线部件4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422的端部分离,电源线不通电。

同时,第二接线部件422向下压弹性部件412,弹性部件412压缩变形并产生向上的弹力;在壳体400受到的压力消除时,弹性部件412向上运动,并推压第二接线部件422向上移动,第二接线部件422的端部与第一接线部件421的端部接触,电源线通电;此时,第二接线部件422向上移动并推压压力部件411,压力部件411通过通孔401向外移动,直至压力部件411的卡位部件在通孔401处卡紧。

在通孔401外覆盖密封部件402,防止水、粉尘等物体通过该通孔401进入壳体400内部。

参见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511、承托部件512与弹性部件513,压力部件511、承托部件512与弹性部件513为独立的元器件。

压力部件511为柱状物,其顶部的截面积与通孔501的截面积匹配,使得压力部件511的顶端可以嵌入在通孔501中,该压力部件511的顶端的长度大于壳体500的厚度,因此,可部分露出壳体500;在壳体500受挤压时,压力部件511的顶部收到压力并向下移动。

此外,压力部件511的顶端下方设置卡位部件,该卡位部件的截面积比通孔501的截面积大,使得压力部件511在通孔501处卡紧;在壳体500受挤压时,壳体500发生形变带动卡位部件向下移动。

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间隔一定的距离,不相互接触,压力部件511位于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之间,不与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相互接触,并且,压力部件511位于承托部件512上方。

承托部件512为导电体、承托部件512的顶部位于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下方。

弹性部件513设置在承托部件512下方,并固定在壳体500中。其中,弹性部件513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如弹簧、弹片,等等。

当壳体500未受挤压时,弹性部件513处于自由状态和具有向上的支撑力,用于支撑承托部件512,承托部件512分别与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接触。

进一步地,承托部件512的上表面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位,该至少一个凸起部位与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接触,至少一个凸起部位与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接触。

当壳体受500挤压时,壳体500发生形变,同时压力部件511的顶端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压力部件511的底端向下压承托部件512,承托部件512分别与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分离,电源线不通电。

同时,承托部件512向下压弹性部件513,弹性部件513压缩变形并产生向上的弹力;在壳体500受到的压力消除时,弹性部件513向上运动,并推压承托部件512向上移动,分别与第一接线部件521的端部、第二接线部件522的端部接触,电源线通电;此时,承托部件512向上移动并推压压力部件511,压力部件511通过通孔501向外移动,直至压力部件511的卡位部件在通孔501处卡紧。

在通孔501外覆盖密封部件502,防止水、粉尘等物体通过该通孔501进入壳体500内部。

参见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611与弹性部件612,压力部件611与弹性部件612为独立的元器件。

压力部件612为柱状的绝缘体,其顶部的截面积与通孔601的截面积匹配,使得压力部件611的顶端可以嵌入在通孔601中,该压力部件611的顶端的长度大于壳体600的厚度,因此,可部分露出壳体600;在壳体600受挤压时,压力部件611的顶部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

此外,压力部件611的顶端下方设置卡位部件,该卡位部件的截面积比通孔601的截面积大,使得压力部件611在通孔601处卡紧,在壳体600受挤压时,壳体600发生形变带动卡位部件向下移动。

压力部件611位于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之间的上方,可以与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相互接触。

弹性部件612的一端固定在壳体400中,另一端固定在压力部件611内,连接壳体600与压力部件611。其中,弹性部件612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如弹簧、弹片,等等。

当壳体600未受挤压时,弹性部件612处于自由状态,具有向内的拉力,用于提拉压力部件611,防止压力部件611向下压,此时,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相互接触。

当壳体600受挤压时,壳体600发生形变,同时压力部件611的顶端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压力部件611的底端向下推压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分离,电源线不通电。

同时,压力部件611向下拉弹性部件612,弹性部件612拉长变形并产生向上的拉力;在壳体600受到的压力消除时,弹性部件612向上运动,并拉提压力部件611向上移动,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接触,电源线通电;此时,弹性部件612向上移动并推拉压力部件611,压力部件611通过通孔601向外移动,直至压力部件611的卡位部件在通孔601处卡紧。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设置为倾斜结构,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也设置为倾斜结构,第一接线部件621的倾斜结构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倾斜结构形成锥形,压力部件611的底部也设置为锥形结构,方便压力部件611压下时分离第一接线部件6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622的端部。

在通孔601外覆盖密封部件602,防止水、粉尘等物体通过该通孔601进入壳体600内部。

参见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711与弹性部件712,压力部件711与弹性部件712为独立的元器件。

压力部件711为柱状的绝缘体,其顶部的截面积与通孔701的截面积匹配,使得压力部件711的顶端可以嵌入在通孔701中,该压力部件711的顶端的长度大于壳体700的厚度,因此,可部分露出壳体700;在壳体700受挤压时,压力部件711的顶部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

此外,压力部件711的顶端下方设置卡位部件,该卡位部件的截面积比通孔701的截面积大,使得压力部件711在通孔701处卡紧,在壳体700受挤压时,壳体700发生形变带动卡位部件向下移动。

压力部件711包括相连的底部7111与插入部7112。

底部7111位于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的端部之间的下方。

插入部7112位于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端部之间的上方。

弹性部件712设置底部7111下方,并固定在壳体700中。其中,弹性部件712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如弹簧、弹片,等等。

当壳体700未受挤压时,弹性部件712处于自由状态和具有向上的支撑力,用于支撑底部7111,防止压力部件711向下压,此时,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的端部相接触。

当壳体700受挤压时,壳体700发生形变,同时压力部件711的顶端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插入部7112向下压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的端部,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的端部分离,电源线不通电。

同时,压力部件711的底部7111向下压弹性部件712,弹性部件712压缩变形并产生向上的弹力;在壳体700受到的压力消除时,弹性部件712向上运动,推压压力部件711的底部7111向上运动,并推压插入部7112向上移动,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的端部接触,电源线通电;此时,压力部件711通过通孔701向外移动,直至压力部件711的卡位部件在通孔701处卡紧。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设置为倾斜结构,第二接线部件722的端部也设置为倾斜结构,第一接线部件721的倾斜结构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的倾斜结构形成锥形,压力部件711的插入部7112也设置为锥形结构,两者形状吻合,方便压力部件711向下压时插入部7112分离第一接线部件7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722的端部。

在通孔701外覆盖密封部件702,防止水、粉尘等物体通过该通孔701进入壳体700内部。

参见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811、导电连接体812与弹性部件813,压力部件811、导电连接体812与弹性部件813为独立的元器件。

压力部件811为柱状物,其顶部的截面积与通孔801的截面积匹配,使得压力部件811的顶端可以嵌入在通孔801中,该压力部件811的顶端的长度大于壳体800的厚度,因此,可部分露出壳体800;在壳体800受挤压时,压力部件811的顶部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

此外,压力部件811的顶端下方设置卡位部件,该卡位部件的截面积比通孔801的截面积大,使得压力部件811在通孔801处卡紧,在壳体800受挤压时,壳体800发生形变带动卡位部件向下移动。

导电连接体812为导电体,与压力部件811连接,导电连接体812位于压力部件811的下方,并且,位于第一接线部件8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822的端部的中间。

弹性部件813设置在导电连接体812下方,并固定在壳体800中。其中,弹性部件813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结构,如弹簧、弹片,等等。

当壳体800未受挤压时,弹性部件813弹性部件712处于自由状态和具有向上的支撑力,用于支撑导电连接体812,导电连接体812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第一接线部件8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822的端部接触。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部件821的端部设置为倾斜结构,第二接线部件822的端部也设置为倾斜结构,第一接线部件821的倾斜结构与第二接线部件822的倾斜结构形成锥形,导电连接体812的两个侧面也设置为锥形结构,两者形状吻合,方便导电连接体812的两个侧面分别第一接线部件8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822的端部接触。

当壳体800受挤压时,壳体800发生形变,同时压力部件811的顶端收到压力并向下移动,压力部件811推压向导电连接体812,导电连接体812向下压弹性部件813,导电连接体81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接线部件8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822的端部分离。

同时,导电连接体812向下压弹性部件813,弹性部件813压缩变形并产生向上的弹力;在壳体800受到的压力消除时,弹性部件813向上运动,并推压导电连接体812向上移动,导电连接体81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接线部件821的端部与第二接线部件822的端部接触,电源线通电;此时,导电连接体812向上移动并推压压力部件811,压力部件811通过通孔801向外移动,直至压力部件811的卡位部件在通孔801处卡紧。

在通孔801外覆盖密封部件802,防止水、粉尘等物体通过该通孔801进入壳体800内部。

参见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机械断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911、平衡部件912与支撑部件913,压力部件911、平衡部件912与支撑部件913为独立的元器件。

压力部件911为柱状的绝缘体,其顶部的截面积与通孔901的截面积匹配,使得压力部件911的顶部可以嵌入在通孔901中,该压力部件911的顶端的长度大于壳体900的厚度,因此,可部分露出壳体900;在壳体900受挤压时,压力部件911的顶部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

此外,压力部件911的顶端下方设置卡位部件,该卡位部件的截面积比通孔901的截面积大,使得压力部件911在通孔901处卡紧,在壳体900受挤压时,壳体900发生形变,带动卡位部件向下移动。

平衡部件912为块状物,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

压力部件911位于平衡部件912的第一端上方。

第一接线部件921具有朝向第二接线部件922的凸起部位9211,第一接线部件921延伸至平衡部件912的第二端上方。

支撑部件913为粒状物,设置在第二接线部件922的端部之上、平衡部件912的中部之下,用以支撑平衡部件912。

当壳体900未受挤压时,第一接线部件921向下压平衡部件912的第二端,经支撑部件921翘起平衡部件912的第一端,第一接线部件921的凸起部位9211与第二接线部件922接触。

当壳体900受挤压时,壳体900发生形变,同时压力部件911的顶端受到压力并向下移动,压力部件911的底端向下压平衡部件912的第一端,经支撑部件921翘起平衡部件912的第二端,平衡部件912的第二端托起第一接线部件921,第一接线部件921的凸起部9211与第二接线部件922分离,电源线不通电。

同时,第一接线部件921并产生向下的压力;在壳体900受到的压力消除时,第一接线部件921向下运动,并推压平衡部件912的第二端向下移动,经支撑部件921翘起平衡部件912的第一端,第一接线部件921的凸起部9211与第二接线部件922相接触,电源线不通电,电源线通电;此时,平衡部件912的第一端向上移动并推压压力部件911,压力部件911通过通孔901向外移动,直至压力部件911的卡位部件在通孔901处卡紧。

在通孔901外覆盖密封部件902,防止水、粉尘等物体通过该通孔901进入壳体900内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线的公口组合结构可接入移动终端,该公口组合结构具有壳体、机械断电结构与电源线;壳体设置有通孔,机械断电结构部分嵌入在通孔中,电源线具有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当壳体未受挤压时,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电导通,当壳体受挤压时,机械断电结构断开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电导通,由于用户在插入数据线、拔出数据线等情况下,通常会手捏公口组合结构,使得公口组合结构受力挤压,通过机械断电结构断开电源线的电导通,从而减小引脚的电流,或者断开引脚的电流,避免引起烧毁、氧化、打火等问题,长时间下,依然保证充电正常,避免发生断电或充不进电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以及,数据线,数据线接入充电插头中;

所述数据线具有公口组合结构,所述公口组合结构可接入移动终端;

所述公口组合结构具有壳体、机械断电结构与电源线;

所述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机械断电结构部分嵌入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电源线具有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电导通;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机械断电结构断开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电导通。

可选地,在所述通孔外覆盖有密封部件。

可选地,所述数据线包括USB数据线。

可选地,所述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与弹性部件;

所述压力部件嵌入在所述通孔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上方;

所述第一接线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上方;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下方;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弹性部件支撑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接触;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压力部件向下压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分离。

可选地,所述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承托部件与弹性部件;

所述压力部件嵌入在所述通孔中,位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且位于所述承托部件上方;

所述承托部件为导电体、位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下方;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承托部件下方;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弹性部件支撑所述承托部件,所述承托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接触;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压力部件向下压所述承托部件,所述承托部件向下压所述弹性部件,所述承托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所述第二接线部件分离。

可选地,所述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与弹性部件;

所述压力部件为绝缘体,嵌入在所述通孔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上方;

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压力部件;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弹性部件提拉所述压力部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相互接触;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压力部件向下推压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分离。

可选地,所述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与弹性部件;

所述压力部件为绝缘体,嵌入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压力部件包括相连的底部与插入部;

所述底部位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下方;

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上方;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所述底部下方;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弹性部件支撑所述底部,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接触;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底部向下压所述弹性部件、所述插入部向下压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分离。

可选地,所述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导电连接体与弹性部件;

所述压力部件嵌入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导电连接体与所述压力部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的中间;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体下方;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弹性部件支撑所述导电连接体,所述导电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接触;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压力部件向下压所述导电连接体,所述导电连接体向下压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导电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接线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分离。

可选地,所述机械断电结构包括压力部件、平衡部件与支撑部件;

所述压力部件嵌入在所述通孔中、且位于所述平衡部件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接线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接线部件的凸起部位,所述第一接线部件延伸至所述平衡部件的第二端;

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接线部件之上、所述平衡部件之下;

当所述壳体未受挤压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向下压所述平衡部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线部件的凸起部位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接触;

当所述壳体受挤压时,所述压力部件向下压所述平衡部件的第一端,经所述支撑部件翘起所述平衡部件的第二端,所述平衡部件的第二端托起所述第一接线部件,所述第一接线部件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接线部件分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线的公口组合结构可接入移动终端,该公口组合结构具有壳体、机械断电结构与电源线;壳体设置有通孔,机械断电结构部分嵌入在通孔中,电源线具有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当壳体未受挤压时,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电导通,当壳体受挤压时,机械断电结构断开第一接线部件与第二接线部件之间的电导通,由于用户在插入数据线、拔出数据线等情况下,通常会手捏公口组合结构,使得公口组合结构受力挤压,通过机械断电结构断开电源线的电导通,从而减小引脚的电流,或者断开引脚的电流,避免引起烧毁、氧化、打火等问题,长时间下,依然保证充电正常,避免发生断电或充不进电等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