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0272发布日期:2018-06-30 13:4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良好电磁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照中国公告的第CN204720724U号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所述屏蔽壳体包括顶部盖板和连接顶部盖板的后盖板,所述后盖板部分覆盖本体,但后盖板与顶部盖板之间仍然存在间隙,使得后盖板不能完全屏蔽电磁干扰。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一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承载有若干导电端子的本体、包覆所述本体的前遮蔽壳体及后遮蔽壳体,所述本体包括基部和沿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基部具有外周边及后端面,所述前遮蔽壳体固定且覆盖所述基部的外周边,所述后遮蔽壳体组装至所述基部并覆盖所述基部的后端面及外周边,以与所述前遮蔽壳体配合而将所述本体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均被屏蔽。

进一步,所述基部包括前基部及后基部,所述后基部与所述前基部呈台阶状,所述后端面包括位于前基部的上后端面、位于所述后基部的下后端面以及连接上后端面与下后端面的台阶面,所述后基部进一步包括左、右侧面,所述外周边包括所述前基部的左、右侧面及上表面以及所述后基部的左、右侧面,所述后遮蔽壳体包括分别包覆所述上后端面、台阶面、下后端面及所述后基部的左、右侧面的上覆盖部、中覆盖部、下覆盖部及左、右侧覆盖部。

进一步,所述后遮蔽壳体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上覆盖部自所述中覆盖部的前缘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侧覆盖部自所述中覆盖部的左右端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覆盖部自所述中覆盖部的后缘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覆盖部的两端进一步向前延伸弯折出覆盖在所述侧覆盖部的第一层叠部,所述第一层叠部将所述下覆盖部与所述侧覆盖部的间隙覆盖。

进一步,所述侧覆盖部进一步包括向前继续延伸且覆盖在所述前遮蔽壳体的第二层叠部。

进一步,所述后遮蔽壳体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上覆盖部自所述中覆盖部的前缘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侧覆盖部自所述中覆盖部的左右端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覆盖部自所述中覆盖部的后缘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中覆盖部在前缘的两侧反向弯折出覆盖在所述中覆盖部两端的第三层叠部,所述第三层叠部的左右两端弯折出覆盖在所述侧覆盖部的第四层叠部,所述第四层叠部将所述中覆盖部与所述侧覆盖部及所述下覆盖部的间隙覆盖。

进一步,所述前遮蔽壳体为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其包括包覆所述基部外周边的矩形固定部及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对接舌板之间形成对接腔。

进一步,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包括位于所述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之间的主板部,所述主板部的两侧延伸有锁扣侧缘,所述锁扣侧缘构成所述对接舌板的相对侧面的一部分。

进一步,所述金属板包括自所述主板部后端一体设置的一对竖直板、位于所述竖直板后方的加厚部以及接脚,所述竖直板与所述主板部彼此垂直,所述主板在所述竖直板的后方再一体设置有所述加厚部,所述接脚自所述加厚部向下弯折而形成。

进一步,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一排第一端子及一排第二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模组及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体及埋设在第一绝缘体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体及埋设在第二绝缘体的所述第二端子,所述主板部被加持在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绝缘被左右限制在所述一对竖直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加厚部的外侧形成有第一侧凸块,所述前遮蔽壳体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第二侧凸块,所述第一侧凸块收容在所述第二侧凸块的开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后遮蔽壳体完全覆盖所述前遮蔽壳体与所述本体后端,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从另一方向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后遮蔽壳体未覆盖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本体与前后遮蔽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本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本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从另一方向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后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1中沿B-B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中后遮蔽壳体未覆盖电连接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后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后遮蔽壳体未覆盖电连接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中后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200、300、400 本体 1

基部 11 前基部 111

后基部 112 左右侧面 1121

外周边 113 后端面 114

上后端面 1141 台阶面 1142

下后端面 1143 对接舌板 12

第一端子模组 13 第一绝缘体 130

第一前基部 131 第一舌板 132

第一后基部 133 第二端子模组 14

第二绝缘体 140 第二前基部 141

第二舌板 142 第二后基部 143

第三绝缘体 15 第二间隙 16

导电端子 2 第一端子 21

第二端子 22 接触部 23

接脚 24 中间部 25

金属板 3 主板部 31

锁扣侧缘 311 竖直板 32

加厚部 33 第一侧凸块 331

焊接脚 34 前遮蔽壳体 4

对接腔 40 对接部 41

矩形固定部 42 第二侧凸块 421

开口 4211 防水胶板 5

后遮蔽壳体 6、7、8、9 上覆盖部 61、71、81、91

第五层叠部 911 中覆盖部 62、72、82、92

第三层叠部 721 第四层叠部 722

侧覆盖部 63、73、83、93 第二层叠部 631、831

下覆盖部 64、74、84、94 第一层叠部 641

第一间隙 65、7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20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100、200、300、4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0,其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包括承载有若干导电端子2的本体1、包覆所述本体1的前遮蔽壳体4、后遮蔽壳体6和密封所述本体后端面与前、后遮蔽壳体间细缝的防水胶板5。

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体1包括基部11和沿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舌板1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排列在对接舌板的接触部23、延伸出基部的接脚24及连接接触部与接脚的中间部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分成两排,排列在对接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一金属板3,所述金属板包括位于所述对接舌板的两个相对表面之间的主板部31,所述主板部的两侧延伸有锁扣侧缘311,所述锁扣侧缘构成所述对接舌板的相对侧面的一部分。

所述基部11具有外周边113及后端面114,所述基部11包括呈台阶状的前基部111和后基部112,结合图3的侧视,先行叙明,因本实施例的本体1还在最后注入胶水,胶水流入后遮蔽壳体与本体之间,所以在有胶水密封的情况下,本体的外周边及后端面包括胶水形成的部分,尽管胶水是最后注入。所述前基部的外周边系指左右侧面及上下表面(未标号),后基部的外周边系指左右侧面1121,所述后端面114则包括位于所述前基部111的上后端面1141、位于后基部112上表面的台阶面1142及位于后基部112的下后端面1143。所述基部11的外周边则包括前基部111的外周边及后基部112的左右侧面1121。所述前遮蔽壳体4固定且覆盖基部11的外周边,后遮蔽壳体6组装至所述基部11并覆盖所述基部的后端面114及外周边113,以与所述前遮蔽壳体配合而将所述本体1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均被屏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遮蔽壳体4为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前遮蔽壳体4包括固定在前基部111且包覆前基部外周边的矩形固定部42及向前延伸的对接部41,所述对接部41与所述对接舌板12之间形成对接腔40。所述矩形固定部42后端凸设有第二侧凸块421,所述第二侧凸块421中间设有开口42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遮蔽壳体6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后遮蔽壳体6组装至所述后基部112并覆盖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4及外周边113,以与所述前遮蔽壳体4配合而将所述本体1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均被屏蔽。后遮蔽壳体6包括分别包覆所述上后端面1141、所述台阶面1142、所述下后端面1143及所述后基部112的左右侧面1121的上覆盖部61、中覆盖部62、下覆盖部64及左右侧覆盖部63。所述上覆盖部61自所述中覆盖部62的前缘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侧覆盖部63自所述中覆盖部62的左右端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覆盖部64自所述中覆盖部62的后缘向下弯折形成,如此,已将基部的后端面及后基部的左右侧面完成覆盖。然而在弯折中,所述两个侧覆盖部63与下覆盖部64在彼此交界处存在第一间隙65。本后遮蔽壳体6的下覆盖部64的两端进一步向前延伸弯折出第一层叠部641,第一覆盖部覆盖在所述侧覆盖部63,从而将下覆盖部64与侧覆盖部63的第一间隙65覆盖,进一步起到遮蔽作用。所述侧覆盖部63进一步向前延伸有覆盖在所述前遮蔽壳体4的第二层叠部631。所述第二层叠部631覆盖在所述第二侧凸块421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前遮蔽壳体4也可以由金属板材冲压弯折形成,后遮蔽壳体抵压在前遮蔽壳体的后缘,或者进一步延伸出可以覆盖在前遮蔽壳体的层叠部,从而将前后遮蔽壳体交界处弯折遮蔽。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的本体1的具体结构。

请参照图9至图10,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一排第一端子21和一排第二端子22。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模组13及第二端子模组14,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所述第一绝缘体130及埋设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子21。所述第二端子模组14包括所述第二绝缘体140及埋设在所述第二绝缘体的所述第二端子22。

所述金属板3的主板部31位于对接舌板12的两个相对表面之间的,金属板还包括自所述主板部31后端一体设置的一对竖直板32、位于所述竖直板32后方的加厚部33和焊接脚34。所述竖直板32与主板部31彼此垂直,所述加厚部33与主板部31一体设置,所述焊接脚34自加厚部33向下弯折而形成。所述加厚部33的外侧形成有第一侧凸块331,该第一侧凸块夹持在所述开口4211内。

第一、第二端子模组13、14设置在金属板3的上下侧,所述主板部31被加持在第一、第二绝缘体130、140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被左右限制在一对竖直板32之间,如图9所述。然后,第三绝缘体15被注塑在第一、第二端子模组13、14及金属板3的外侧,从而形成完整的本体1。其中,所述主板部31被夹持在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130、140之间。所述第一绝缘体130包括第一前基部131、沿所述第一前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32和沿所述第一前基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后基部133。所述第二绝缘体140包括第二前基部141、沿所述第二前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142和沿所述第二前基部向后延伸的第二后基部143。第一、第二前基部131、141位于一对竖直板32之间,并与竖直板32共同构成前基部111。第一、第二后基部133、143位于加厚部33之间,与加厚部33共同构成后基部112,当然,本实施利中的后基部还包括防水胶板5。

图11至图14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图15至图17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00,图18至图20显示了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400,该等电连接器的本体1及前遮蔽壳体4均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后遮蔽壳体,所以相同结构均采用相同标号。

参图11至图14,所述电连接器200中的后遮蔽壳体7由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所述后遮蔽壳体7包括分别包覆上后端面1141、所述台阶面1142、所述下后端面1143及所述后基部的左右侧面1121的上覆盖部71、中覆盖部72、下覆盖部74及左右侧覆盖部73。所述上覆盖部71自所述中覆盖部72的前缘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侧覆盖部73自所述中覆盖部72的左右端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覆盖部74自所述中覆盖部72的后缘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中覆盖部72在前缘的两侧反向弯折出覆盖在所述中覆盖部72两端的第三层叠部721。所述第三层叠部721的左右两端弯折出覆盖在所述侧覆盖部73的第四层叠部722。所述第四层叠部722将所述中覆盖部72与所述侧覆盖部73及所述下覆盖部74的第一间隙75覆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参图12,所述第三层叠部721从所述中覆盖部72的前方两侧反向弯折成型,使得所述上覆盖部71边缘两侧不能完全覆盖所述上后端面1141,即上后端面有未被上覆盖部覆盖的第二间隙16。所述金属板3的竖直板32位于所述基部11两侧,恰好位于所述第二间隙16的前方,金属制的竖直板32在前后方向上弥补了该间隙部分的遮蔽效果。当然,在金属板无竖直部时,则需要将第三层叠部721向两端移动,保证上覆盖部71能够完整覆盖在上后端面1141。

参图15至17所示,在第三实施例方式的电连接器300中,后遮蔽壳体8是由金属粉末注塑成型的。所述后遮蔽壳体8包括分别包覆上后端面1141、所述台阶面1142、所述下后端面1143及所述后基部112的左右侧面1121的上覆盖部81、中覆盖部82、下覆盖部84及侧覆盖部83。所述上覆盖部81自所述中覆盖部82的前缘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侧覆盖部83自所述中覆盖部82的左右端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覆盖部84自所述中覆盖部82的后缘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侧覆盖部83进一步向前延伸有覆盖在所述前遮蔽壳体4的第二层叠部831。所述第二层叠部831覆盖在所述第二侧凸块421的前端。

由于所述后遮蔽壳体8是金属粉末成型,则所述中覆盖部82与所述侧覆盖部83及所述下覆盖部84之间不存在间隙。所述后遮蔽壳体8可以完整地将所述电连接器300后端覆盖,形成良好的屏蔽效果。

请参照图18至图20,是本发明电连接器400的第四实施方式。

所述后遮蔽壳体9是金属薄膜成型。所述电连接器400的尾部贴一层金属薄膜。金属薄膜的形状可以任意折叠,能够封住所述电连接器尾端的最小缝隙。所述后遮蔽壳体9包括分别包覆上后端面1141、所述台阶面1142、所述下后端面1143及所述后基部112的左右侧面1121的上覆盖部91、中覆盖部92、下覆盖部94及侧覆盖部93。所述上覆盖部91自所述中覆盖部92的前缘向上弯折形成,所述侧覆盖部93自所述中覆盖部92的左右端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下覆盖部94自所述中覆盖部92的后缘向下弯折形成。所述上覆盖部91上端垂直往前延伸有第五层叠部911,覆盖于所述前遮蔽壳体4的上表面的末端。

由于金属薄膜延展性很好,且可以任意折叠,可以封住所述电连接器400后端的缝隙,进而实现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