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量可调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136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电感量可调的无线充电线圈。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机增加了无线充电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无线充电行业有多家标准,比如qi标准和airfuel标准等,还有其他一些厂商的私有标准。不同的标准对无线充电的硬件的规范也不一样,所以对发射或者接收线圈的硬件参数规定也不一样。而市场上现有的线圈的电感都是固定的,组装成成品后就无法更改。如果需要兼容多种规格的时候,就需要安装多个不同电感的线圈。

现有的产品在配备线圈时,都可以看到很多个不同的线圈内嵌在产品上,即不同的功能配备不同的线圈,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占用了设备的空间,与电子设备对空间越来越要求高的趋势很不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电感量的无线充电线圈,使一个线圈可以满足多种充电标准,节约产品空间,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感量可调的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多圈充电线圈,在线圈的首端、末端和内部的至少一处位置分别引出一根引线,由此使得不同的引线之间具有不同的电感值。

优选的是,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每条引线通过莫斯管和电路相连,单片机通过控制莫斯管的方式来控制线圈每条引线的连接端和电路的连接或断开,由此使得通过控制莫斯管使能和失能不同的引线和电路的连接,实现线圈电感值的调节。

本发明为线圈在不同的绕线位置引出引线,不同的引线之间即可有不同的参数值,当产品需要某一参数的线圈时,选用相应的引线即可达到目的,为电子产品节省了大量的空间。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为本发明电感量可调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感量可调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电气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电感可调式线圈,在线圈内部不同位置引出多根引线,不同的引线之间有不同的电感值,利用控制莫斯管使能和失能不同的引线和电路的连接,即可实现线圈电感值的调节。

本发明的线圈电感值是可调的,使用一个线圈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无线充电标准,使产品可以适配市场上采用不同标准的无线充电接收或是发射器。

如图1所示,a和b1为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导线,b2,b3,b4为在线圈内部特定的位置引出的导线。其中以a为线圈固定使用端,另一使用端在b1,b2,b3,b4之间切换。对于同一个线圈而言,两个使用端之间的包含的线圈圈数越多,则电感值越大。所以可以根据需要,在首端和末端之间不同的位置引出多个需要的导线,以此得到符合要求的电感值。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在电路中使用的电气连接示意图。线圈每个引线端的导线通过莫斯管和电路相连,而单片机可以通过控制莫斯管的方式来控制线圈每个引线端和电路的连接和断开。图2所示是一个全桥驱动电路。当需要使用a端和b1端时,单片机控制莫斯管把b2,b3,b4和电路断开,把b1和电路相连;当把a端接入电源正极时,把b1相连的电路与电源正极断开并接入电源负极;当把a端接入电源负极时,把b1相连的电路与电源负极断开并接入电源正极,即形成一个全桥驱动电路。

本发明为线圈在不同的绕线位置引出引线,不同的引线之间即可有不同的参数值,当产品需要某一参数的线圈时,选用相应的引线即可达到目的,为电子产品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和物料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感量可调的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多圈充电线圈,在线圈的首端、末端和内部的至少一处位置分别引出一根引线,由此使得不同的引线之间具有不同的电感值。本发明为线圈在不同的绕线位置引出引线,不同的引线之间即可有不同的参数值,当产品需要某一参数的线圈时,选用相应的引线即可达到目的,为电子产品节省了大量的空间和物料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方昕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19
技术公布日:2018.05.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