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铅炭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13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防尘铅炭电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炭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尘铅炭电池。



背景技术:

铅炭电池是一种电容型铅酸电池,是从传统的铅酸电池演进出来的技术,它是在铅酸电池的负极中加入了活性炭,能够显著提高铅酸电池的寿命。

铅炭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超级电池,是将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两者合一:既发挥了超级电容瞬间大容量充电的优点,也发挥了铅酸电池的比能量优势,且拥有非常好的充放电性能——90分钟就可充满电(铅酸电池若这样充、放,寿命只有不到30次)。而且由于加了炭(石墨烯),阻止了负极硫酸盐化现象,改善了过去电池失效的一个因素,更延长了电池寿命。

一般而言,电池的正负极从电池壳体的一端或两端引出,其端部外露部件主要包括极柱、导电条等,现有的电池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电池端部无保护部件,外露的导电条、极柱等零部件容易被水气、灰尘等污染,从而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降低其使用寿命,更严重时,会造成电池短路、操作失误等异常情况,安全性较差。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防尘铅炭电池,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铅炭电池,其能够将电池端部的零部件包括导电条、极柱等部件罩于其密封罩内与外界隔绝,防止被水气、灰尘等杂质污染,提高了电池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防尘铅炭电池,包括:

电芯;

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并在其上部敞开用以容纳所述电芯;

端盖,该端盖配合到所述壳体的敞口处并将该敞口封闭;

设于所述端盖上的左电极组件与右电极组件;以及

密封罩,该密封罩配合到所述壳体的上部并使两者形成密封,

其中,所述密封罩将所述左电极组件、右电极组件及端盖罩于其内。

优选的是,密封罩包括罩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罩部的四周竖直向下延伸,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配合到所述壳体的上部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罩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连接部。

优选的是,所述左电极组件包括:

左极柱,其穿过所述端盖并与该端盖保持密封;

左极耳,其上端与所述左极柱的下端相接,而其上端则连接到所述电芯内部;

左绝缘条,其套设于所述左极柱上并与所述端盖的上表面相贴;以及

左导电条,其套设于所述左极柱上并与所述左绝缘条的上表面相贴,

其中,所述左极柱的上端设有上压帽,所述上压帽将所述左导电条及左绝缘条与所述端盖压紧以防止松脱。

优选的是,所述左绝缘条包括具有一定容纳空间的槽部,所述左导电条包括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左导电条的主体一体式相接成“之”字形结构,所述压紧部将所述槽部封闭。

优选的是,所述槽部中设有左导电柱,所述左导电柱包括柱体及设于该柱体底端的帽体,所述柱体穿过所述压紧部并与该压紧部保持电连接,所述帽体设于所述槽部内并被所述压紧部及槽部的侧壁所限制,所述帽体与所述槽部的底壁之间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柱体的顶端设有对接槽。

优选的是,所述右电极组件的结构与所述左电极组件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罩部上设有左电极导出柱及右电极导出柱,所述左电极导出柱及右电极导出柱分别穿过所述罩部并与该罩部保持密封,所述左电极导出柱的下端及右电极导出柱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电极组件及右电极组件选择性电连接,所述左电极导出柱的下端插入所述柱体的对接槽中并与该柱体保持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左极柱的下端设有下压帽,所述左极柱与所述端盖之间设有绝缘套使得所述左极柱与所述端盖保持电绝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由于所述罩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连接部,使得所述罩部的打开及封闭极为方便,在达到防水、防尘效果的同时能够便于检修;

2、由于所述罩部上设有左电极导出柱及右电极导出柱,使得左电极导出柱及右电极导出柱能够随罩部打开或关闭的同时能够分别与左电极组件及右电极组件保持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使得电力能够从罩体内部导出,同时又保证了罩体的密封性;

3、由于所述帽体与所述槽部的底壁之间设有支撑弹簧,从而使得所述柱体能够与左电极导出柱保持充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尘铅炭电池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参照图1,防尘铅炭电池100包括:

电芯120;

壳体110,该壳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并在其上部敞开用以容纳电芯120;

端盖140,该端盖140配合到壳体110的敞口处并将该敞口封闭;

设于端盖140上的左电极组件150与右电极组件160;以及

密封罩130,该密封罩130配合到壳体110的上部并使两者形成密封,

其中,密封罩130将左电极组件150、右电极组件160及端盖140罩于其内。

参照图1及图3,密封罩130包括罩部132及连接部131,连接部131沿罩部132的四周竖直向下延伸,连接部131可拆卸地配合到壳体110的上部外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1与壳体110的侧壁112的上部112a外侧螺纹连接。

参照图1及图3,罩部132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连接部13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罩部132的下沿与连接部131的上沿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133。

在本实施例中,左电极组件150的结构与右电极组件160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为了节省篇幅,在下文中仅对左电极组件150的结构进行阐述,而对右电极组件160的结构描述则省略,但是这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参照图2,左电极组件150包括:

左极柱151,其穿过端盖140并与该端盖140保持密封;

左极耳156,其上端与左极柱151的下端相接,而其上端则连接到电芯120的内部;

左绝缘条152,其套设于左极柱151上并与端盖140的上表面相贴;以及

左导电条153,其套设于左极柱151上并与左绝缘条152的上表面相贴,

其中,左极柱151的上端设有上压帽151a,上压帽151a将左导电条153及左绝缘条152与端盖140压紧以防止松脱。

再次参照图2,左绝缘条152包括具有一定容纳空间的槽部152a,左导电条153包括压紧部153a,压紧部153a与左导电条153的主体一体式相接成“之”字形结构,压紧部153a将槽部152a封闭。

再次参照图2,槽部152a中设有左导电柱155,左导电柱包括柱体155a及设于该柱体155a底端的帽体155b,柱体155a穿过压紧部153a并与该压紧部153a保持电连接,帽体155b设于槽部152a内并被压紧部153a及槽部152a的侧壁所限制,帽体155b与槽部152a的底壁之间设有支撑弹簧154,柱体155a的顶端设有对接槽155c。

参照图1,罩部132上设有左电极导出柱134及右电极导出柱135,所述左电极导出柱134及右电极导出柱135分别穿过罩部132并与该罩部132保持密封,左电极导出柱134的下端及右电极导出柱135的下端分别与左电极组件150及右电极组件150选择性电连接,左电极导出柱134的下端插入柱体155a的对接槽155c中并与该柱体155a保持电连接。

参照图2,左极柱151的下端设有下压帽151b,左极柱151与端盖140之间设有绝缘套151c使得左极柱151与端盖140保持电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左电极导出柱134及右电极导出柱135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为了缩减篇幅,在下文中仅对右电极导出柱135的结构进行阐述,而对左电极导出柱134的结构描述则省略,但是这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参照图4,右电极导出柱135上分别套设有上螺帽135a及下螺帽135b,所述上螺帽135a及下螺帽135b分别与罩部132的上下表面相贴,上螺帽135a及下螺帽135b用于将右电极导出柱135固定以防止松脱,右电极导出柱135的上端设有螺纹,其可与导电电缆通过螺纹连接,而在储存时,可在右电极导出柱135上套设橡胶保护套以隔绝空气,防止水气及灰尘的污染。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