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148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防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型放电管。



背景技术:

放电管采用陶瓷密闭封装,内部由两个或数个带间隙的金属电极,充以惰性气体(氩气或氖气)构成。当加到两电极端的电压达到使气体放电管内的气体击穿时,气体放电管便开始放电,并由高阻状态变成导通状态,使电极两端的电压不超过击穿电压。

放电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气体放电。当两级间产生足够大的电压,则会造成极间间隙被放电击穿,这时其便由高阻状态转变成为导通状态,这种现象与短路较为相似。当处于导通状态下时,两极间的电压会较低,一般是在20~50V之间,因此,其能够对后级电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常被作为防雷器的主要元件。

放电管受到机械损伤、超耐受的过电压、过电流以及内部老化等因素会损坏失效,失效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短路,另一种为开路。短路情况下,如前面原理所述,几乎将保护电路短接或被保护电路与大地短接,从而导致信号线路或电源线路短路,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或损坏被保护线路上的设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放电管损坏不可预期是短路模式或开路失效模式,这对设备安全性能要求高的应用场合(如铁路信号设备的防雷保护)会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放电管可靠性差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安全型放电管,其失效模式为开路状态或高阻状态,失效后测试两电极的绝缘电阻值大于1000M欧姆,用于铁路信号设备的防雷保护,不会导致信号线路短路。

一种安全型放电管,包括电极,瓷管及电子发射材料,所述的电极与瓷管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充有气体,电极上设有凸台,电子发射材料固定在所述电极的凸台上,所述瓷管内壁设置有导电带,密闭空间内位于电极凸台侧边与瓷管内壁之间设有防短路隔离带。

在瓷管内壁侧设置有台阶, 所述的台阶与电极间有保持二者不接触的间距。

所述的台阶上设置有沟槽。

所述的瓷管内设置内管,内管的长度比瓷管短,其通过固定装置与瓷管结合固定,内管的两端与两侧电极间有保持二者不接触的间距。

所述的电极的凸台四周设置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或绝缘套,将电极的凸台部位包住,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或绝缘套做成锥形,略高出电极的凸台。

所述的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由钨铜制作而成。

所述的电极的凸台表面设置成网状凹凸结构,所述的电子发射材料放置在网状凹凸结构的凹槽内。

所述的导电带与电极的距离大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放电管在瓷管内壁与电极间设置防短路隔离带,当放电管导通处于弧光放电状态高温时,融化的电极金属溅射在瓷管内壁上,由于隔离带的作用,内壁上的金属粉末不能接触到两端的电极,放电管的两个电极不能通过瓷管内壁短路,确保放电管失效后为开路状态,测试两端的绝缘电阻大于1000M欧姆。在一些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如铁路领域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管,能够确保放电管失效为高阻状态,不会导致信号线路短路,从而提高了被保护设备的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放电管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型放电管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安全型放电管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安全型放电管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通常的放电管包括两个或三个电极,瓷管,电子发射材料,以及导电带;其中两个电极与瓷管用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在该密闭空间内充有气体;电极上一般设有凸台,两电极的凸台相隔一定的距离,电子发射材料用烧结的方式涂覆凸台上,在所述的瓷管一般为金属化陶瓷绝缘体并做成圆柱状,其内壁上还设置有沿内壁轴向延伸的条状导电带,通过其作用电场加速放电区域的电离,使放电管具有快速的反应特性,导电带通常采用2 B铅笔划线而成,即所谓的碳线。

放电管的电极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当放电管导通处于弧光放电状态时温度非常高,电极凸台部位的金属容易融化并溅射在瓷管内壁上,随着内壁金属粉末的积累会将两个电极连通,导致放电管短路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放电管在瓷管内壁与电极间设置防短路隔离带,当放电管导通处于弧光放电状态高温时,融化的电极金属溅射在瓷管内壁上,由于隔离带的作用,内壁上的金属粉末不能接触到两端的电极,放电管的两个电极不能通过瓷管内壁短路,确保放电管失效后为开路状态,测试两端的绝缘电阻大于1000M欧姆。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放电管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两个电极1,瓷管2,电子发射材料3,导电带4;在瓷管内壁侧做一台阶21,当两个电极与瓷管焊接密封后,该台阶21与电极1间有保持二者不接触的间距;还可以在瓷管的台阶上设置一凹槽22以加大内壁台阶与电极1的距离,通过这种结构设置使瓷管2与电极1之间形成了防短路隔离带5,当两个电极上的金属受到高温融化溅射到瓷管内壁,即使内壁上溅射满了金属粉末,由于隔离带的存在,不会通过内壁而短路。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型放电管的另一种实施例,在放电管的瓷管2内设置内管7,内管7的长度比瓷管2短,其通过固定装置8与瓷管2结合固定,内管7的两端与两侧电极1间有保持二者不接触的间距,导电带4设置在内管7的内壁,这种结构使内管8、瓷管2与电极1之间形成了防短路隔离带5,当两个电极上的金属受到高温融化溅射到内管7后,即使内管7的内壁上溅射满了金属粉末,由于隔离带的存在,不会通过内管而短路。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安全型放电管的另一种实施例,在电极1的凸台11四周设置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或绝缘套6,将电极的凸台部位包住,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或绝缘套6做成锥形,略高出电极1的凸台。当两个电极上的金属受到高温融化向外溅射时,由于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或绝缘套6的锥形结构并略高于电极凸台,使融化的金属溅射角度受到约束,不能喷射到瓷管的内壁上,只会喷射到对面的电极上,即在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或绝缘套6与瓷管内壁之间形成一个防短路隔离带5,由于隔离带的作用,两电极不会通过瓷管内壁而短路。所述的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套由钨铜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为,在所述的电极1的凸台表面设置成网状凹凸结构,所述的电子发射材料放置在网状凹凸结构的凹槽内,电子发射材料放置在凹槽内,不容易脱落,这样向外溅射的电子材料或金属粉末减少,从而降低放电管两极的短路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可以将瓷管内的条状导电带的长度缩短,导电带与电极的距离至少大于1mm,最佳大于1.5mm,导电带距离电极越远,两电极通过瓷管内壁导通的可能性就越小。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型放电管,在两端施加工频电流直至放电管失效,测试两端的绝缘电阻大于1000OM欧姆。在两端施加8/20冲击电流进行冲击,直至放电管失效,测试两端的绝缘电阻大于1000OM欧姆。在放电管两端施加高频脉冲快速开关测试,直到放电管失效,测试两端的绝缘电阻大于1000OM欧姆。对失效的放电管进行解剖,瓷管内壁上或有溅射的金属粉末,但始终不会导致两个电极导通。经过上述实验证明,在放电管内部设置防短路隔离带,能够使放电管的失效模式只有开路模式,没有短路模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只要在放电管内采取防短路隔离措施,防止放电管内的金属融化溅射而导致放电管短路,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