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87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1870年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主要电力来源是火力发电,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不断加大,电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机场、铁路、隧道等重要工程设施和智能小区、大型超市、公共场所等人员密集场合越来越多。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耐火电力电缆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传统电力电缆在遭遇火灾时,火焰对电缆导体及绝缘结构的有很大的破坏力,电缆安全稳定性差,无法适应不同的环境,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包括线芯本体,所述线芯本体外部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填充结构层、包带、聚氯乙烯内护套层、铝塑带结构层、细钢丝铠装层、阻水带结构层和聚氯乙烯外护套层。

优选的,所述细钢丝铠装层设计为双层,且所述细钢丝铠装层为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阻水带结构层的厚度不超过2mm,所述阻水带结构层为PVC阻水带。

优选的,所述线芯本体包括导体、聚氯乙烯绝缘层和屏蔽结构层,所述导体、聚氯乙烯绝缘层和屏蔽结构层从内到外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聚氯乙烯外护套层外部还设有涤纶树脂结构层。

优选的,所述填充结构层为防火岩棉层或者玻璃钢纤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结构新颖,操作方便,通过在普通电缆中增设聚氯乙烯内护套层和聚氯乙烯外护套层,利用聚氯乙烯材料的优良性能,来提高了电缆的整体性能,通过设置两层细钢丝铠装层和屏蔽结构层,防止线芯本体产生的磁场影响外界磁体,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层的设计,绝缘效果好,耐火性能好,在发生火灾时,给救灾抢险工作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减少火灾的损失,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的线芯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芯本体、2填充结构层、3包带、4聚氯乙烯内护套层、5铝塑带结构层、6细钢丝铠装层、7阻水带结构层、8聚氯乙烯外护套层、9导体、10聚氯乙烯绝缘层、11屏蔽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包括线芯本体1,所述线芯本体1外部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填充结构层2、包带3、聚氯乙烯内护套层4、铝塑带结构层5、细钢丝铠装层6、阻水带结构层7和聚氯乙烯外护套层8,所述细钢丝铠装层6设计为双层,且所述细钢丝铠装层6为网状结构,所述阻水带结构层7的厚度不超过2mm,所述阻水带结构层7为PVC阻水带,所述线芯本体1包括导体9、聚氯乙烯绝缘层10和屏蔽结构层11,所述导体9、聚氯乙烯绝缘层10和屏蔽结构层11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聚氯乙烯外护套层8外部还设有涤纶树脂结构层,所述填充结构层2为防火岩棉层或者玻璃钢纤维层。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细钢丝铠装耐火电力电缆,使用时,通过在普通电缆中增设聚氯乙烯内护套层4和聚氯乙烯外护套层8,利用聚氯乙烯材料的优良性能,来提高了电缆的整体性能,通过设置两层细钢丝铠装层6和屏蔽结构层11,防止线芯本体1产生的磁场影响外界磁体,通过聚氯乙烯绝缘层10的设计,绝缘效果好,耐火性能好,在发生火灾时,给救灾抢险工作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减少火灾的损失。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