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绕组电感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532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多绕组电感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构造,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避免产生互感的多绕组电感构造。



背景技术:

按,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双绕组电感,其包含有一上片10、一下片11以及两个导体12、13,该上片10的一侧面1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凹陷部102、103,该下片11的一侧面110上设有两个平行的第二凹陷部111、112,且该两个导体12、1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弯折部121、122、131、132,该两个导体12、13结合于该上片10上,且该两个导体12、13的该弯折部121、122、131、132分别结合或扣合于该第一凹陷部102、103上,且该两个导体12、13也分别结合或扣合于该下片11的该两个第二凹陷部111、112上,并使得该上片10与下片11相结合,而可于单一电感器上实质形成双电感结构。

然而,前述现有的双绕组电感在单一的上片10及下片11之间搭配该两个导体12、13,其通电后所形成的磁力线回路,除了会由该两个导体12、13各别与上片10、下片11形成,也会由该两个导体12、13的整体与上片10、下片11产生,从而形成互感效应,因而当其中一个电感启动而另一个电感关闭时,将使得该关闭的电感产生互感效应,进而造成该启动的电感在工作中产生感值上的耗损,影响感值的稳定性及电子电路的正常运作,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缺失加以改进,即为本案申请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双绕组电感的上述缺失,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可避免产生互感的多绕组电感构造。

为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多绕组电感构造,其包含:一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外侧凸缘,该第一铁芯上设置有复数个内凹的绕线部,而使任意两个相邻的绕线部之间分别形成一中间凸缘;复数个导体,该导体的数量与该第一铁芯其绕线部的数量相对应,该导体为倒U字状,且各该导体分别与第一铁芯的各该绕线部相结合,又该导体两端的底部与该第一铁芯的底部齐平;复数个第二铁芯,该第二铁芯为平板状,该第二铁芯的数量与该第一铁芯其各凸缘的数量相对应,且各该第二铁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铁芯其各凸缘上方,又,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铁芯之间分别具有一间隙,而使各该间隙分别位于各该导体上方的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绕组电感构造,其包含:一第一铁芯,该第一铁芯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外侧凸缘,该第一铁芯上设置有复数个内凹的绕线部,而使任意两个相邻的绕线部之间分别形成一中间凸缘;复数个导体,该导体的数量与该第一铁芯其绕线部的数量相对应,该导体为倒U字状,且各该导体分别与第一铁芯的各该绕线部相结合,又该导体两端的底部系低于该第一铁芯的底部,而使该导体两端的底部与第一铁芯的底部之间具有一间距;复数个第二铁芯,该第二铁芯为平板状,该第二铁芯的数量与该第一铁芯其各凸缘的数量相对应,且各该第二铁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铁芯其各凸缘上方,又,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铁芯之间分别具有一间隙,而使各该间隙分别位于各该导体上方的位置。

其中,该导体为金属夹片(clip)的型式。

其中,该第一铁芯的各该绕线部以等间隔方式设置。

如此,本实用新型可制造出不会有互感的多绕组电感,可使多个电感于同时工作或各别工作时均能维持正常感值及运作,从而可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应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双绕组电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双绕组电感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现有双绕组电感的封闭磁力线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封闭磁力线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可供其他电子元件安装空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10-上片;101-侧面;102-第一凹陷部;103-第一凹陷部;11-下片;110-侧面;111-第二凹陷部;112-第二凹陷部;12-导体;121-弯折部;122-弯折部;13-导体;131-弯折部;132-弯折部;〔本实用新型〕3-第一铁芯;31-外侧凸缘;32-绕线部;33-中间凸缘;4-导体;5-第二铁芯;51-间隙;6-电路板;7-电子元件;H-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其系本实用新型的多绕组电感构造的一实施例,其包含:

一第一铁芯3,该第一铁芯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外侧凸缘31,该第一铁芯3上设置或形成有复数个内凹的绕线部32,而使任意两个相邻的绕线部32之间分别形成一中间凸缘33,该绕线部32系用以供电感的线圈容置结合或绕设,在本实施例中,该绕线部32的数量是6个,因而该中间凸缘33的数量为5个,然而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绕线部32最少可以只有2个,此时该第一铁芯3仅会具有1个中间凸缘33(即该2个绕线部32之间所形成的那个中间凸缘33)。可以留意的是,在图4中,有部分数量(4个)的绕线部32已与线圈结合而被线圈所遮蔽,故在图式中没有直接呈现。此外,各该绕线部32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在一较佳的实施态样中,各该绕线部32之间以等间隔方式配置,也即,每一个中间凸缘33的宽度都是一致的,如此,可令本实用新型的多绕组电感的各个线圈具有相等的间距,从而可方便或简化使用本产品的电路板的布线设计(layout)作业;

复数个导体4,用于作为电感的线圈,该导体4的数量与该第一铁芯3其绕线部32的数量相对应,该导体4为倒U字状,且各该导体4分别与第一铁芯3的各该绕线部32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该导体4是金属夹片(clip)的型式,且该导体4两端的底部系大致与该第一铁芯3的底部齐平,在此,各该导体4的两端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其各线圈绕组的端电极;

复数个第二铁芯5,该第二铁芯5为平板状,且该第二铁芯5的数量与该第一铁芯3其各凸缘(即外侧凸缘31与中间凸缘33)的数量相对应,故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铁芯5的数量是7个(依图4所示,该第一铁芯3具有2个外侧凸缘31以及5个中间凸缘33,如此,凸缘的数量总共即为7个,当然,该外侧凸缘31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且各该第二铁芯5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铁芯3其各凸缘上方,具体而言,各该第二铁芯5与第一铁芯3之间可分别通过接着剂(图未示)粘接结合,又,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铁芯5之间具有一间隙51(gap,或称气隙),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而使各该间隙51分别位于各该导体4上方的位置,值得留意的是,此处所称的上方位置,并不一定是要在导体4正中间的上方,即使是偏向导体4一侧的上方也是可以的,以上,即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多绕组电感。

请再参阅图4至图6所示,凭借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令磁通封闭回路只形成在该第一铁芯3其任意两个相邻的凸缘以及与该两个凸缘相对的两个相邻的第二铁芯5之间,如此,当位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磁通封闭回路中的线圈绕组(即导体4)所构成的电感未工作(OFF)且另一个线圈绕组所构成的电感工作(ON)时,两者之间即不会产生互感效应,这样一来,本实用新型可让多个电感于各自独立工作时不会产生互感效应的能量耗损,可使多个电感于同时工作或各别工作时均能维持正常感值及运作,从而可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与应用效益。

请再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该导体4两端的底部系低于该第一铁芯3的底部,而使该导体4两端的底部与第一铁芯3的底部之间具有一间距H,如此,请再参阅配合图8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多绕组电感安装于一电子产品的电路板6的上时,在本实用新型与该电路板6之间即可创造出可供安装其他电子元件7(例如IC晶片或MOS电晶体)的空间,如此可缩小电路板6的面积尺寸,有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兼具更佳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