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灵活的无线充电手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888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灵活的无线充电手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机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灵活的无线充电手机保护装置,属于手机周边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和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随着手机应用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机充电和保护问题。

传统的手机充电通常都是采用充电线插接在手机的充电接口上进行充电的,其需要将手机放在充电线附近,受到线缆长度的限制,使用并不是很方便,而且在充电过程中接打电话,有时候会引起电池爆炸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充电过程中接打电话时,还需要将充电线拔出,通话结束后再插上,操作过程繁琐、复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无线充电技术,即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能量耦合到无线充电线圈上,对手机进行充电,然而,现有技术中只有较少的几款手机内置有无线充电装置,大多数手机都不具备此功能,只能靠外接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线圈通常是依附在手机保护壳或手机保护皮套上,在手机保护壳或手机保护皮套上设有与手机充电接口对应的接插头,使用时将手机保护壳或手机保护皮套套装在手机外侧,将接插头插装在手机充电接口中即可,但是,如果身边是没有无线充电器,而采用常规的接插式充电器时,则需要将手机保护壳或手机保护皮套上的接插头拔出,再插入充电接头进行充电,多次操作一方面容易损坏手机保护壳或手机保护皮套上的接插头,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手机充电接口的松弛,影响手机充电接口插接的稳定性,使用依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手机有线或无线充电时受到一定限制,使用不够方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应用灵活的无线充电手机保护装置,其在保护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外置接口,外置接口与充电接插头连接,可对其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灵活的无线充电手机保护装置,手机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主体、线圈、充电接插头、连接线缆以及外置接口,线圈嵌装在保护装置主体内,充电接插头直接或间接通过连接线缆与线圈连接,外置接口嵌装在保护装置主体上,外置接口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插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保护装置主体包括皮套和保护壳,皮套包括有通过连接边连接在一起的面板和背板,保护壳固定安装在背板内部。

所述的保护装置主体内部设有支撑板,线圈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

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线圈安装槽,线圈设置在线圈安装槽内。

所述的支撑板上还开设有用于设置连接线的走线槽,走线槽与线圈安装槽相连通。

所述的保护装置主体侧边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容放外置接口的第一缺口,支撑板侧边处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应设置。

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接口安装板,接口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缺口,外置接口固定安装在接口安装板上,支撑板上对应于接口安装板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板容置槽,接口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容置槽内。

所述的充电接插头前端设有接口,充电接插头后面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端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触点,第一连接触点与充电接插头内的触点电连接,连接线上连接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端面上设有与充电接插头连接板端面上的第一连接触点对应的第二连接触点,充电接口和充电接插头内设有相应的磁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保护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外置接口,外置接口与充电接插头连接,可对其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使其在采用有线充电或者与电脑等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时,不再需要拔掉充电接插头,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方框图。

图中,1-皮套,2-保护壳,3-面板,4-背板,5-支撑板,6-线圈,7-充电接插头,8-充电接口,9-连接线缆,10-外置接口,11-第一缺口,12-线圈安装槽,13-第二缺口,14-第三缺口,15-接口安装板,16-安装板容置槽,17-安装孔,18-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看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保护装置主体、线圈6、充电接插头7、连接线缆9以及外置接口10,无线充电线圈6嵌装在保护装置主体内,充电接插头7直接或间接通过连接线缆9与线圈6连接,外置接口10嵌装在保护装置主体上,外置接口10通过连接线与充电接插头7连接。

本实施例中,保护装置主体采用保护皮套形式,其主要包括皮套1和保护壳2,皮套1包括有通过连接边连接在一起的面板3和背板4,面板3和背板4之间可以翻折,以对手机进行保护,保护壳2固定安装在背板4内部,背板4内部设有支撑板5,对皮套整体形状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板5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支撑板5上开设有线圈安装槽12,线圈6设置在线圈安装槽12内,通过安装槽结构,一方面可保持支撑板5的支撑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整体厚度做到最低。支撑板5上还开设有走线槽(图中未标出),用于设置连接线9,走线槽与线圈安装槽12相连通,连接线9可采用FPC。支撑板5侧边处开设有第二缺口13,容易容放外置接口10。背板4侧边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缺口11,用于容放外置接口10,第一缺口11和第二缺口13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5上固定安装有接口安装板15,接口安装板15上开设有第三缺口14,外置接口10固定安装在接口安装板15上,本实施例中,外置接口10通过两侧的翅板(图中未标出)焊接在接口安装板15上,支撑板5上对应于接口安装板15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板容置槽16,接口安装板15设置在安装板容置槽16内,可在保持支撑板5支撑强度的同时使整体厚度做到最低。本实施例中,安装板容置槽16内固定设有安装柱18,接口安装板15上对应位置开设有安装孔17,安装时,将安装柱18插装在安装孔17内,然后将其进行熔融热压,使其变形,从而将接口安装板15固定安装支撑板5上。本实施例中,安装柱18和安装孔17对应设置两个,接口安装板15呈长方形,两个安装孔17分别设置在接口安装板15的对角位置处。

请结合参看附图5,本实施例中,充电接插头7前端可设置有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或用于苹果手机充电的Lightning Dock接口,充电接插头7后面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端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触点,第一连接触点与充电接插头7内的触点电连接,连接线9上连接有充电接口8,充电接口8端面上设有与充电接插头7连接板端面上的第一连接触点对应的第二连接触点,充电接口8和充电接插头7内设有相应的磁吸装置,可将充电接口8和充电接插头7吸合在一起,当充电接口8和充电接插头7吸合在一起时,第一连接触点与第二连接触点相接触导通,即可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的形式可为在充电接插头7内设有磁铁(或其本身采用磁铁制成),在充电接口8内设有铁片或铁块(或其本身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或者在充电接口8内设有磁铁(或其本身采用磁铁制成),在充电接插头7内设有铁片或铁块(或其本身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或者充电接口8以及充电接插头7内分别设有磁极相对的磁铁。

本实施例中,外置接口10可采用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或用于苹果手机充电的Lightning Dock接口。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充电接插头7插在手机上,将充电接口8吸合在充电接插头7上即可将本实用新型连带手机一起放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行充电操作。当身边没有无线充电器时,可将充电接头插装在外置接口10进行充电,或将充电接口8与充电接插头7进行分离,吸合一个具有同样接口的有线充电线进行充电。当需要进行数据连接时,可将数据线直接插接在外置接口10上即可,不需要复杂的插拔线操作,使用灵活、方便。

上述实施例中,以手机保护皮套为例对其进行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结构也可以应用单纯的手机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在保护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外置接口,外置接口与充电接插头连接,可对其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使其在采用有线充电或者与电脑等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时,不再需要拔掉充电接插头,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