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液机卡泵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123阅读:10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液机卡泵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液机卡泵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注液环节是工序的控制步骤,当前使用的注液泵泵芯统一采用的均为加工精度较高的陶瓷内柱和套筒,电解液通过两者间狭小的缝隙流转,根据泵芯旋转的圈数控制注液量的大小;但由于市场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会频繁切换多种型号的电解液,因使用的电解液浓度及锂盐含量不同,使得泵芯内柱和套筒运转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卡泵情况,严重时造成泵芯卡断在套筒内。出现卡泵情况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成为设备维修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液机卡泵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对卡泵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且在处理过程中不损坏泵芯内柱和泵芯套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处理台以及调节螺栓,所述的处理台包括用于放置泵芯的承接槽以及与调节螺栓构成螺纹配合的固定台,承接槽的一端设有封板且该封板上开设有对位孔,所述承接槽的另一端与固定台相连,所述的调节螺栓沿固定台的轴线方向贯穿固定台设置,且调节螺栓的中心线与对位孔的中心线相吻合,所述调节螺栓的直径略小于泵芯内柱的直径,所述对位孔的直径小于泵芯套筒的直径,且大于泵芯内柱的直径。

所述的承接槽靠近封板的一端还设有用于放置金属圆环垫片的定位槽,所述金属圆环垫片的内径与对位孔的直径相等。

所述承接槽的截面形状与泵芯套筒的外形相吻合。

所述固定台的内部设有与调节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栓悬伸于固定台外的一端设有便于旋转调节螺栓的把手。

所述的承接槽、定位槽、封板及固定台为一体结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泵芯放置在承接槽内,通过旋转调节螺栓来对泵芯内柱进行微调,泵芯内柱向对位孔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泵芯内柱和泵芯套筒松动,卡泵情况消除。该处理装置在处理过程中不损坏泵芯内柱和泵芯套筒,延长了泵芯的使用寿命,节省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注液机的泵芯包括泵芯套筒及位于泵芯套筒内部的泵芯内柱。此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注液机卡泵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台以及调节螺栓1,处理台包括用于放置泵芯的承接槽2以及与调节螺栓1构成螺纹配合的固定台3,承接槽2的一端设有封板4且该封板4上开设有对位孔5,承接槽2的另一端与固定台3相连,调节螺栓1沿固定台3的轴线方向贯穿固定台3设置,且调节螺栓1的中心线与对位孔5的中心线相吻合,调节螺栓1的直径略小于泵芯内柱的直径,对位孔5的直径小于泵芯套筒的直径,且大于泵芯内柱的直径。

进一步的,承接槽2靠近封板4的一端还设有用于放置金属圆环垫片的定位槽6,金属圆环垫片的内径与对位孔5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承接槽2的截面形状与泵芯套筒的外形相吻合。

进一步的,固定台3的内部设有与调节螺栓1相配合的螺纹孔,调节螺栓1悬伸于固定台3外的一端设有便于旋转调节螺栓1的把手11。

进一步的,承接槽2、定位槽6、封板4及固定台3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注液机的泵芯出现卡泵情况时,取下泵芯放置在处理台上,泵芯套筒放置在承接槽内,取金属圆环垫片放置于定位槽内,转动调节螺栓的把手对泵芯内柱进行微调,过程中喷锂离子电解液溶剂(DMC或EMC)润滑,泵芯内柱向对位孔方向移动一定位置后,泵芯内柱和泵芯套筒松动,卡泵情况消除。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