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122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



背景技术:

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电源等电子产品,均需要内置锂电池作为供电源,主要电能量由聚合物软包电池供应。

随着聚合物软包电池需求不断扩大,亟待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包括:

凸轮分割器、旋转分配器、下压气缸、连接柱、吸盘面板、位置感应片和拉伸弹簧,所述下压气缸安装于铝型材支架,所述铝型材支架与所述旋转分配器同轴设置,所述铝型材支架悬挂在所述旋转分配器的轴线上方而不与所述旋转分配器直接接触;

所述凸轮分割器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转盘同轴连接,所述转盘位于所述旋转分配器和连接柱之间,所述凸轮分割器带动上述转盘间歇式旋转,所述旋转分配器将气路分配至各个吸盘面板,所述吸盘面板设有位置感应片,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所述下压汽缸和所述吸盘面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盘面板还安装有至少一个L型旋转接头,所述 L型旋转接头的端部设有吸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盘为十字型转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具有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上下部分分离式架构,上半部分为气动与电器结合构造,下半部分为气动和机械结合构造,使得所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的电器部分与旋转部分脱离,与传统旋转抓取方式相比结构简化,有助于降低电器故障率和维修保养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缩回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伸出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图1示出了所述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解液注液封装用旋转同步搬运机构(以下简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的具体结构。参见附图的图2,所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采用上下部分分离式架构,上半部分为气动与电器结合构造,下半部分为气动和机械结合构造,使得所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的电器部分与旋转部分脱离,与传统旋转抓取方式相比结构简化,有助于降低电器故障率和维修保养难度。

优选地,所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包括一凸轮分割器1、一旋转分配器2、一下压气缸3、一连接柱4、一吸盘面板6、一位置感应片7和一拉伸弹簧9。所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具有一伸出状态和一缩回状态,所述下压气缸3安装在一铝型材支架上,上述铝型材支架与所述旋转分配器2同轴设置,上述铝型材支架悬挂在所述旋转分配器2的轴线上方而不与所述旋转分配器2直接接触。

优选地,所述凸轮分割器1安装在一机架桌面板上,所述凸轮分割器1通过所述连接柱4与一转盘同轴连接,上述转盘位于所述旋转分配器2和连接柱 4之间,所述凸轮分割器1带动上述转盘间歇式旋转。

优选地,上述转盘采用十字型,即上述转盘优选采用十字型转盘,在保证旋转半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小转盘的体积与质量,同时降低启动时间。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4具有中空结构。所述旋转分配器3将气路分配至四个吸盘面板6,实现四工位同时吸取与转移聚合物软包电池,通过所述旋转分配器2及下压气缸3实现气电分离。

优选地,参见附图的图3和图4,所述拉伸弹簧9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所述下压汽缸3和所述吸盘面板6。在旋转停止间隙,所述下压气缸3向下伸出带动所述拉伸弹簧9向下运动(沿所述旋转分配器2的轴向方向),所述拉伸弹簧9发生弹性形变推动所述吸盘面板6向下运动。当所述吸盘面板6的吸盘接触到聚合物软包电池后,所述位置感应片7检测到所述聚合物软包电池进入到预设范围内,使得所述下压汽缸9切换到真空状态从而吸取聚合物软包电池。所述下压气缸3向上缩回,使得所述拉伸弹簧9恢复弹性形变,带动所述吸盘面板6退回至初始位置。当所述吸盘面板6退回至初始位置时,所述旋转分配器2开始旋转,从而将电池搬运至下一工位。

优选地,参见附图的图3和图4,每个吸盘面板6还安装有至少一个L型旋转接头8,所述L型旋转接头8的端部设有吸盘,当所述吸盘面板6接近聚合物软包电池后,所述L型旋转接头8微调吸盘的位置,以便各个吸盘更加紧密地吸附于聚合物软包电池的表面,增强所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实验表明,所述旋转同步搬运机构连续工作时间可长达600小时,通过机电分离大大降低了机电控制的复杂性,降低机电故障带来的设备维修成本,工位搬运切换时间不超过0.8秒,重复定位精度优于± 0.05mm。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