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于接线夹的导电件、绝缘底座及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160发布日期:2018-06-30 06:2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用于接线夹的导电件、绝缘底座及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弹性构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导电部件直接接触连接的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线夹,以及专用于接线夹的导电件和绝缘底座。



背景技术:

CN104981943A公开了一种接线夹,它包括绝缘材料外壳和至少一个在绝缘材料外壳内的弹簧力夹子,以及至少一个操纵件,操纵件可回转地安装在绝缘材料外壳内,以及设计用于分别打开至少一个配属的弹簧力夹子。

在该公开的接线夹中,夹紧弹簧的自由端和固定端皆与导电件配合,形成一个组件放置于绝缘壳体内部,这就要求必须将导电件制成“L”形结构,因此浪费材料且模具结构复杂,这也导致接线夹的外形尺寸较大。

另一方面,CN104981943A公开的接线夹中,操纵件的操纵轮廓大致为一锐角结构,其与夹紧弹簧接触的前端尺寸较小,当多次使用后易导致操纵件受损,从而影响接线夹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结构更紧凑的接线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紧凑的接线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于接线夹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整体上为一矩形结构。

为更好的固定导线,所述导电件的前端下部一体设置有用于夹紧导线的夹紧挡片。

为便于安装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卡扣。

为进一步便于安装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凸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专用于接线夹的绝缘底座,所述绝缘底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用于定位如上任一所述的导电件的U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接线夹,包括彼此配合的绝缘底座和绝缘盖;所述绝缘底座和绝缘盖所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弹片和导电件;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操控所述弹片的操作手柄;

所述导电件采用如上任一所述的结构;

所述弹片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绝缘底座的内部地面接触;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导电件的下部相抵;

所述绝缘底座的上部对称设置有U形槽;所述导电件通过所述U形槽定位。

较佳的,所述弹片的自由端的数量与所述夹紧挡片的数量相等;各所述自由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夹紧挡片相抵。

为便于安装导电件,所述绝缘底座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

为提高操作手柄的使用寿命,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弹片接触的施力块为圆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操作手柄的后端间隔设置有两个滑臂;所述滑臂的末端设置所述施力块;

所述滑臂的前端设置为两个厚度不同的阶梯结构,从而构成与滑臂的顶面相交的长平面和与所述顶面基本垂直的短平面;所述长平面和短平面圆滑过渡;

所述绝缘盖对应每一接线位处均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宽度大于所述操作手柄前端的宽度;所述绝缘盖一体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过孔中的中央块;所述中央块位于所述两个滑臂之间;

所述绝缘盖上部的两侧以及对应所述接线位的相交处均设置有支撑筋;

初始状态时,所述长平面与所述支撑筋的下表面贴平;扳动所述操作手柄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短平面与所述支撑筋的下表面贴平。

为使操作手柄扳动至极限位置时保持稳定的工位,所述滑臂的前端上部设置有凸起的固定扣;所述绝缘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扣对应的凸缘;扳动所述操作手柄至极限位置时,所述凸缘与所述固定扣扣合。

为方便扳起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的前端下部设置有至少两条防滑凹槽。

为方便操作手柄插入到绝缘盖中,所述操作手柄前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条防滑凸缘。

为使操作手柄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工位的稳定性,所述操作手柄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倒梯形的固定槽;所述绝缘盖的前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固定槽扣合的凸扣点。

为使操作手柄的施力块稳定可靠的与弹片的自由端接触,所述绝缘底座上设置有凸起的定位挡片;所述弹片的自由端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挡片相对的折弯片;所述施力块位于所述定位挡片与弹片的折弯片形成的空间中。

为防止施力块受力产生横向移动,各所述弹片的自由端在位于所述定位挡片和折弯片之间的区域横向间隔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施力块位于所述限位凸块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改变了导电件的形状及安装结构,从而使接线夹的结构更紧凑,并简化了导电件的模具结构,从而降低了接线夹的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施力块设计为圆形结构,因此大大增加了操作手柄的机械寿命,从而提高了接线夹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处于初始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底座、导电件和弹片的安装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盖的仰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底座、绝缘盖和操作手柄的装配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电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的左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操作手柄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弹片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弹片、导电片和操作手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俯视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处于极限工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状态二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状态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接线夹,包括彼此配合的绝缘底座2和绝缘盖3,绝缘底座2的上部对称设置有用于定位导电件6的U形槽21。

绝缘底座2和绝缘盖3所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弹片4和导电件6,绝缘盖3 上设置有用于操控弹片4的操作手柄5。操作手柄5的数量与接线夹的接线位 100的数量对应。绝缘盖3上部的两侧以及对应接线位100的相交处均设置有支撑筋36。

如图1和图6所示,绝缘底座2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测试孔25,绝缘盖3所设置的过孔38亦可当做测试孔使用。

如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绝缘盖3左右端以及后部均开有固定卡槽 31,前端设置有固定卡扣39,绝缘底座2在对应的位置开有固定卡扣22以及固定卡槽23,两者配合良好包装整个接线夹的完整性以及稳定性。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导电件6整体上为一矩形结构。导电件6的前端下部一体设置有用于夹紧导线7的夹紧挡片62,导电件6的后端设置有一个燕尾形的固定卡扣63,导电件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凸起61。如图3所示,绝缘底座2的上部设置有与卡扣63对应的卡槽26。

如图13和图4所示,弹片4包括固定端44和自由端43,固定端44与绝缘底座2的内部地面27接触,自由端43的数量与夹紧挡片62的数量相等。各自由端43分别与对应的夹紧挡片62相抵,一自由端43和导电件6即构成一接线位100,从而方便弹片4装配时定位,并可增加导线拔出时的所需力量。

如图12所示,操作手柄5的后端间隔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滑臂58,滑臂 58的末端一体设置有施力块53,操作手柄5与弹片4接触的施力块53为圆形结构。

滑臂58的前端设置为两个厚度不同的阶梯结构,从而构成与滑臂58的顶面5a相交的长平面60和与顶面5a基本垂直的短平面59,长平面60和短平面 59圆滑过渡。因此,长平面60和短平面59所定义的实体构成一偏心凸轮结构。

滑臂58的前端上部设置有凸起的固定扣57,绝缘盖3上设置有与固定扣 57对应的凸缘37。如图17和图18所示,扳动操作手柄5至极限位置时,凸缘 37与固定扣57扣合。

操作手柄5的前端下部设置有四条防滑凹槽56,操作手柄5前端上部设置有两条防滑凸缘52。操作手柄5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倒梯形的固定槽54,绝缘盖3的前部设置有可与固定槽54扣合的凸扣点33。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绝缘盖3对应每一接线位100处均设置有过孔 38,过孔38的宽度大于操作手柄5前端的宽度,绝缘盖3一体设置有延伸至过孔38中的中央块35,中央块35位于两个滑臂58之间。

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初始状态时,长平面60与支撑筋36的下表面36a贴平;扳动操作手柄5至极限位置时,短平面59与支撑筋36的下表面 36a贴平。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绝缘底座2上设置有凸起的定位挡片24,弹片4 的自由端43的中部设置有与定位挡片24相对的折弯片41,施力块53位于定位挡片24与弹片的折弯片41形成的空间中,从而限制施力块53的前后移动,防止施力块53在外力下打滑失效。

各弹片4的自由端43在位于定位挡片24和折弯片41之间的区域横向间隔设置有限位凸块42,施力块53位于限位凸块42的外侧。因此,操作手柄5即使受到外力,也不会产生横向的移动。

如图4所示,初始状态下,弹片的自由端43与导电件6的挡片62相抵。如图19所示,接线时,将导线200插入绝缘盖的接线孔32内,导线前端顶开弹片4后,被弹片的自由端43和导电片的夹紧挡片62所夹紧。如图20和21 所示,需要取出导线200时,扳动操作手柄5,操作手柄的施力块因凸轮结构的作用向下移动,从而按压弹片4,使弹片的自由端43张开,使导线200松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