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电源插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848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稳定电源插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连接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稳定电源插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的插头和插座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通过将插片或插柱插入到插孔内以连接电源。插座一般安装固定在墙体侧面,插头垂直于墙面并插接在插座上。

当插头受到外力拉扯时容易与插座接触不良甚至从插座上脱落。尤其是对于安检设备,一旦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造成断电后,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无法检测出行李内的危险物品,在人群较多的公共场合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电源插接结构,保持插头与插座长时间处于稳固连接状态,使得电路通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电源插接结构,包括固定在墙体上的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上的插板,所述插板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插板上设有用于插接插头的插孔;所述安装座上对应插头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板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插头插接电源供电时,将插板朝远离安装座的方向转动,使得插板上的插孔露出在外,将插头插入到插孔内,然后将插板转动复位,最后用固定组件将插头与插板固定,当插头受到外力时不会与插板松脱,保持插头与插板的电连接良好,为外部电器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容纳槽,所述插板靠近所述容纳槽的一侧两端通过铰接轴与安装座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便于维护时局部更换零件;当插头插接在插板上后,插板转动使得插头位于容纳槽中,插板将插头遮盖,防止水或灰尘落入插头与插板接触位置,保持插头与插板的之间导电正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接线柱,所述铰接轴中空,所述插板通过穿设于所述铰接轴中的导线与所述接线柱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固定在墙体上时,外部电源线与接线柱连接,以便将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传输到插板上,使得插头与插板插接时能够通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板靠近铰接轴的一侧为弧形面,所述安装座位于弧形面处设有限位槽,所述铰接轴的中心与所述限位槽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弧形面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绕铰接轴转动时,远离安装座转动时可以转动到90°,使得插板上的插孔露出;当插板转动复位时,由于限位槽对弧形面的阻挡,可防止插板进一步向安装座内转动,安装座可对插板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孔包括三极插孔和两极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三极插孔带地线,以防止因为漏电或者静电等可能导致插板或者安装座带电,及时把电流倒入地下;三极插孔用于对大型电气设备进行供电,两极插孔用于对一般电器设备进行供电,减少不必要的插孔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对应所述插头设置的销杆、一端与所述销杆转动连接和另一端卡接在所述插头上的卡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与插板插接且插板转动复位后,移动卡臂使其绕销杆转动,卡臂的另一端将插头固定,使得安装座、插板以及插头形成一个整体,防止插头受到外力与插板脱开,保持通电正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头上设有卡柱,所述卡臂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卡柱配合卡固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与卡柱配合卡固,使得卡臂将插头固定;由于卡柱相对插头直径小,卡槽的直径相应较小,卡臂的尺寸可以制作的相对较小,使得整体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的末端沿所述卡柱的径向方向指向所述卡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与卡柱卡固后,卡槽的末端对卡柱的压力指向卡臂,进一步防止卡槽与卡柱脱离,提高卡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插头与插板插接后被固定组件固定,防止插头与插板脱开,保持通电正常;2.插头被插板遮挡,防止水或灰尘落入到插头与插板的接触位置,避免插头与插板接触不良;3.插板上的插孔多样,适合不同的电器用电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插头插在插板上并被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插板转动复位后将插头遮盖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安装座和插板之间的转动结构以及导线连通的剖视图;

图4为插板转动打开插头即将插入时的状态图;

图5为插板转动打开插头插接在插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插头被固定组件固定后各部位位置关系的仰视图。

图中:1、安装座;11、容纳槽;12、接线柱;13、限位槽;2、插板;21、凸台;211、三极插孔;212、两极插孔;22、圆弧面;23、铰接轴;3、固定组件;31、卡臂;311、卡槽;32、销杆;4、插头;41、三极插头;411、三极插片;42、两极插头;421、两极插片;43、电线;44、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稳定电源插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安装座1、设在安装座1上的插板2、与插板2插接固定的插头4以及防止插头4从插板2上松脱的固定组件3。

参考图1和图2,安装座1采用PVC工程塑料制作,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绝缘性。在安装座1上沿其一侧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呈长方体,使得安装座1的截面呈U形。在安装座1上位于容纳槽11对面一侧设有接线柱12,以便安装座1固定在墙体上时能够与预埋在墙体内的电源线连接。

参考图3和图4,插板2的横截面呈L形,插板2与容纳槽11相邻两面相适应,使得插板2与安装座1组成底部敞口的长方体。插板2靠近容纳槽11内侧设有圆弧面22,靠近圆弧面22的插板2两端通过铰接轴23与安装座1转动连接,使得插板2可以绕铰接轴23向远离容纳槽11一侧进行转动且最大转角为90°。在安装板1上靠近圆弧面22处设有限位槽13,铰接轴23的中心与限位槽13的垂直距离等于圆弧面22的半径,使得当插板2转动呈水平位置后,限位槽13的底面对插板2进行限位,防止插板2继续向容纳槽11转动。铰接轴23为空心管,安装座1上的导线穿过铰接轴23连接到插板2上,使得插板2转动时,连接处的导线保持不动,避免电源线卡在插板2与安装座1之间的接缝处,做成插板2卡死或者电源线被夹坏。

插板2靠近容纳槽11的一面中部设有凸台21,凸台21朝向容纳槽11的一面两端分别设有三极插孔211和两极插孔212,三极插孔211和两极插孔212的内部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使得三极插孔211和两极插孔212内部导电。三极插孔211中的其中一个接地线,以防止因为漏电或者静电等可能导致插板2或者安装座1带电,及时把电流倒入地下。

插头4有两种,分别为三极插头41和两极插头42,插头4的底部与容纳槽11平齐,使得插头4位于容纳槽11内,这样安装座1和插板2共同对插头4起到保护作用。三极插头41和两极插头42分别通过电线43连接外部的电器设备。三极插头41上设有与三极插孔211配合卡固的三极插片411,以便对大型电气设备进行供电。两极插头42上设有与两极插孔212配合卡固的两极插片421,可对一般的电器设备进行供电,减少不必要的插孔浪费。

参考图5和图6,当插头4插接在插板2上后,将插板4向容纳槽11方向转动90°,使得电线43在重力作用下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电线43因长时间弯曲而损坏。在插头4上位于电线43的两侧对称设有卡柱44。然后将固定组件3卡固在卡柱44上,固定组件3共有四个,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容纳槽11两侧的安装座1上,两组固定组件3对称设置。固定组件3包括垂直于安装座1底面固定设置的销杆32、一端与销杆32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卡柱44连接的卡臂31。销杆32与卡柱44一一对应,卡臂31的末端设有卡槽311。卡槽311到销杆32的距离等于卡柱44与销杆32之间的距离,使得卡臂31绕销杆32转动后,卡槽311与卡柱44配合卡固,防止插头4左右晃动。卡槽311的末端凸出卡柱44与销杆32的中心连线,使得卡槽311与卡柱44之间卡固时存在张力,防止卡槽311与卡柱44松脱。

该稳定电源插接结构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安装座1的接线柱12与墙体上的外部电源线连接,然后用螺钉将安装座1固定在墙体上。需要插接插头4时,将插板2向上拉使其绕铰接轴23转动90°,此时插板2上的三极插孔211和两极插孔212面向背离墙壁一侧,根据需要,将三极插头41插入到三极插孔211上、把两极插头42插入到两极插孔212上,或者同时将两类插头4插接在插板2上。再次转动插板2使其复位,此时插头4位于容纳槽11内,并被安装座1和插板2遮盖住,防止灰尘或水落到插头4的插接处,起到防尘和防水作用。然后依次转动卡臂31,使得卡槽311与插头4上的卡柱44一一卡固,插头4的底端被卡臂31支撑并限位,使得插头4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被固定,即使电线43受到外力牵引,插头4不会与插板2松脱,保持插头4与插板2的电连接良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