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234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逆变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在其体积有限的情况能够增加输出接口面积的车载逆变器。



背景技术:

车载逆变器(电源转换器、Power Inverter)能够将DC12V直流电转换为和市电相同的AC220V或110V交流电,供一般电器使用。车载逆变器通过点烟器输出,作为在移动中使用的直流变交流的转换器,是一种常备的车用汽车电子装具用品。

由于车载逆变器的使用受到车载环境的很大限制,其结构形式主要有针对平放使用的立方体造型和针对车内水杯架使用的水杯造型两种形式,配备强电插孔(含各国标准)、USB插孔、12V点烟器接口(不限数量)等多种输出接口。车载逆变器的各种接口一般采用平铺布局,占用面积较大,且容易产生积灰和进水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增加防尘盖,一是起到防尘作用;二是隐藏形状不一的接口,使外观美观。但是使用时,防尘盖打开后,防尘盖没有用处,显得多余,甚至会遮挡旁边的空间,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具有崭新结构形式的车载逆变器,占用体积小、使用方便且外观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输出接口的主体接口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通过一导电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盖体包括用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输出接口的盖体接口表面,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主体上时,所述盖体接口表面和所述主体接口表面相对以互相遮蔽,避免所述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裸露。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接口表面和所述盖体接口表面的大小和形状相一致。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还具有侧接口表面,所述侧接口表面包括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输出接口。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接口、第二输出接口、第三输出接口包括插座插孔、USB接口和/或点烟器接口。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结构和所述主体之间具有第一可拆卸接口,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通过所述第一可拆卸接口电连接或分离。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盖体接口表面和所述主体接口表面通过所述连接结构相互定位且固定。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盖体,以使所述盖体接口表面和所述主体接口表面相互吸附固定。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接限位部,所述盖体接口表面和所述主体接口表面通过所述卡接限位部相互卡接定位连接。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输入线端,所述输入线端与一点烟器接口、一交流电接口、一电瓶夹或一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线端与所述主体之间具有第二可拆卸接口,所述输入线端通过所述第二可拆卸接口与所述主体连接或分离。

上述的车载逆变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接口表面还包括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主体和盖体通过线缆结构连接,使一部分输出接口可以设置于保护盖体,不仅美观、防尘,而且在产品截面积受限制的情况下更充分利用了高度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主体和盖体相对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主体和盖体相对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主体和盖体相对盖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盖体零件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主体和盖体相对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第四实施例的主体与盖体和输入端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第四实施例的主体与盖体和输入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导电连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导电连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的导电连接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车载逆变器

100 主体

110 主体接口表面

111 第一输出接口

130 第一圆柱体

140 第二圆柱体

200 盖体

210 盖体接口表面

211 第二输出接口

212 LED灯

220 侧接口表面

300 导电连接结构

400 连接结构

410 磁性件

420 卡接限位部

421 台阶

422 凸条

500 输入线端

510 电输入端

600 第二可拆卸接口

700 第二可拆卸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10包括主体100和盖体200,主体100和盖体200通过一导电连接结构300电连接。导电连接结构300不仅具有结构链接的作用,还具有传输电力的作用。主体100包括主体接口表面110,盖体200包括盖体接口表面210,主体接口表面110和盖体接口表面210分别用于设置输出接口。

在车载逆变器10的截面积以及使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体100和盖体200通过线缆结构连接,使得输出接口不仅仅只能布置在主体100上,盖体200上也可以布置输出接口,进而使得接口布局面积获得有效增长,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其中,主体接口表面1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出接口111,盖体接口表面21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输出接口211。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输出接口111为国标五孔插孔,第二输出接口211为两个USB插孔;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输出接口111为国标五孔插孔,第二输出接口211为12V点烟器接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输出接口以及第二输出接口还可以是各种DC接口、充电电池等电源接口以连接各种充电设备。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于主体100上的第一输出接口111以及设置于盖体200上的第二输出接口211不限接口类型以及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如图3所示,当无需使用输出接口时,将盖体200盖合于主体100上,盖体接口表面210和主体接口表面110相对以互相遮蔽,避免第一输出接口111和第二输出接口211裸露,第一输出接口111和第二输出接口211均能够得到有效防护,避免了接口积灰以及进水。

另,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200上还可设置侧接口表面220,其中,为保证安全性,可将侧接口表面220设置为平面。侧接口表面220可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输出接口(未示出)。第三输出接口同样不限接口类型以及数量,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于侧接口表面220上设置第三输出接口,进一步扩大了输出接口面积。

如图5所示,盖体200的盖体接口表面210还可设置LED灯212,增强车载逆变器10的实用性。另,本实施例中,本体100的主体接口表面110和盖体200的盖体接口表面210的大小和形状不相同。

如图1至图3所示,主体100的主体接口表面110和盖体200的盖体接口表面210的大小和形状设置为相一致,以达到互相完全遮蔽的效果。不在使用状态时,盖上盖体200,无输出接口外露;打开盖体200后,第一输出接口111和第二输出接口211完全展开,可以明确呈现使用状态,从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车载空间的大小以及整体美观,车载逆变器10整体可呈瓶子造型,如图3所示,主体100包括第一圆柱体130和第二圆柱体140,第一圆柱体130连接在第二圆柱体140的顶部,第一圆柱体130的底半径小于第二圆柱体140的底半径,主体接口表面110位于第一圆柱体130的顶面。盖体200为与第一圆柱体130的底半径相同圆柱体,盖体200盖盒于主体100上时,整体呈瓶子造型。

第一圆柱体130和第二圆柱体140的内部用于设置各电路,由于车载逆变器10的体积不能太大,故散热空间有限。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片结合灌注散热胶的方式,达到小空间散热的要求。

如图1所示,盖体200的盖体接口表面210和主体100的主体接口表面110通过连接结构400相互固定。

结合图1和图4,连接结构400包括磁性件410,磁性件410设置于盖体200内,用以使盖体200的盖体接口表面210和主体100的主体接口表面110相互吸附固定。另,磁性件410也设置于主体100内。

连接结构400还包括卡接限位部420,用以限定盖体200的盖体接口表面210和主体100的主体接口表面110的相对位置。卡接限位部420包括台阶421和与台阶421相对应的凸条422,如图1所示,台阶421设置于主体接口表面110的周缘,凸条422设置于盖体接口表面210的周缘。当然,也可以反转过来,将台阶设置于盖体接口表面的周缘,凸条设置于主体接口表面的周缘。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盖体200与主体100即可通过磁铁结构吸附盖合。

本实用新型的盖体200和主体100通过卡接结构和磁铁结构相互固定和定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可靠。

如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10中,导电连接结构300与主体100之间可设置第一可拆卸接口600,第一可拆卸接口600包括公接口和母接口,分别设置于导电连接结构300的一端和主体100上,导电连接结构300的另一端与盖体200相连。主体100和盖体200通过第一可拆卸接口600可电连接或电分离。一个主体100可配置有多个盖体200,各盖体200上设置不同的第二输出接口211和/或第三输出接口,通过更换盖体200可以满足用户使用不同输出接口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逆变器10还包括输入线端500,输入线端500与主体100之间可设置第二可拆卸接口700,第二可拆卸接口700包括公接口和母接口,分别设置于输入线端500的一端和主体100上,输入线端500的另一端具有电输入端510,用以与输入电源相连。

输入电源例如为点烟器接口、交流电接口、电瓶夹或太阳能电池板等,通过简易操作即可更换输入线端500,以使输入线端500可以与不同的输入电源相匹配。

例如,日常使用时,车载逆变器10的输入线端500可与点烟器接口相连接。在野外等日照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可将车载逆变器10的输入线端500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在室内等具有方便的交流接口情况下,还可将车载逆变器10的输入线端500与交流电接口相连接。

使用时,主体100的控制模块首先对输入电源进行智能判断,判断所输入电源的种类,根据电源种类通过转换和\或逆变电路后,与输出接口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连接结构300除了采用如图1所示的线缆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多种形式。例如,如图8所示,主体100和盖体200通过导电连接结构300a相连接,导电连接结构300a采用球体导电连接结构。如图9所示,主体100和盖体200通过导电连接结构300b相连接,导电连接结构300b采用铰接导电连接结构。如图10所示,主体100和盖体200通过导电连接结构300c相连接,导电连接结构300c采用柱体导电连接结构,并采用旋转打开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截面积与使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导电连接结构连接,通过重新设计布置各个接口位置,将USB等接口布置在盖子上。使得接口布局面积增长一倍,如在盖子侧面开口,接口布局面积更大。并且起到防尘盖应有的防尘、美化产品的作用。盖体和输入线端可拆卸、可更换,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